天天看小說

第217章 累累富貴,皆爲血淚

李顯穆這般急匆匆進宮,朱棣還以爲發生什麼大事了,瞥了大太監洪保一眼,見洪保也有點懵,心中更是好奇。

待李顯穆入殿行禮後,便鄭重道:“陛下,臣有一件涉及極廣的大事奏請陛下,千古以來,豪門入仕途的人數遠勝寒門,能讀書的寒門又遠勝庶民。

臣曾經聽過有百姓哀嚎:我們這些人代代貧寒卑賤如塵土,猶如牛馬陷在泥潭中,永不可脫離。

膏粱子弟不成材,大明的將來又託付給誰,臣一直爲之憂心?!?

朱棣面色嚴肅起來,從以才取士開始,但凡優秀的君主,都非常注重寒門人才的提拔,只是很多時候,寒門因爲出身低微、資源匱乏,導致縱然有些天賦,卻依舊眼界不高、能力太差。

“這是古來的頑疾,歷朝歷代都解決不了,難道你有辦法?”

朱棣帶著些期待望向李顯穆。

“臣只是有一個初步的想法,具體如何做,還請陛下斧正。”

“還真有!”朱棣驚聲道:“說來看看。”

李顯穆正色鄭重道:“臣這個想法的靈感來源是分省定額制度?!?

分省定額。

朱棣沉吟,大明的科舉制度基本上是傳承宋朝,分省定製制度是大明做出的最大的改變之一,幾乎從根本上重塑了大明朝堂的政治勢力格局,影響極其深遠。

“當初父親向先帝提出南北分榜,而後先帝決定直接各省分名額,其中原因便是南人在科舉上實力太強,北人考試是考不過的,這背後原因也很清楚,因爲北方歷經戰亂、教育水平差,不是短時能夠彌補。

這十幾年來分省定額制度選出的北方官員,從各方面來看,並不比南方官員差太多,證明我們用分省定額來選擇官員的制度是正確的。

一時的科舉成績好,並不代筆士子治政的天賦高,而更可能是他在學習時得到了更多的資源而已。”

朱棣是何等聰明的人,聽到這裡就已經聽明白了,沉聲道:“你的意思是,豪門世家子弟其實很多天賦並不出衆,只是因爲有名師教導,才能力壓寒門子弟,在科舉中奪魁,而這違背了朝廷選士的理念。”

“正是!”

李顯穆沉聲道:“大明有五千萬人,其中盤踞在京城、省城中的世家,盤踞在府城、縣城中的豪強,加起來或許有一百萬人,如果大明只從這一百萬人裡面選士,又豈能選出真正的人才呢?”

這世上再也沒有比數據更加直觀的東西,朱棣幾乎就要被說服了。

“可是寒門出身的士子做官後,大多數並不會對百姓更好,反而因爲家貧會更狠厲的收刮百姓,朕聽多、見多了那些一朝中舉爲官,不出數年就豪富鄉里的事情,這又作何解?”

朱棣說的這番話並不是他一人的想法,而是古已有之,尤其盛行於門閥貴族時代,那個時候的人,將家世和品德聯繫起來,認爲世家門閥的品德遠超過寒門。

當世之人甚至編寫了那些寒門出身的酷吏奸臣,是如何殘害百姓、貪贓枉法的,而世家門閥出身的官員,又是如何高潔如雪,飄搖天上,有絕世的風姿,有高尚的品德,面對各種財貨的誘惑而不屑一顧。

這種思想甚至在現代社會也大行其道。

說富二代做官不貪污,說富二代做官不在乎利益,能做些實事,窮的人當了官都會貪污,類似言語層出不窮。

何其荒謬!

“何其荒謬!”

李顯穆怒目圓睜,煞然道:“誰在陛下身邊進獻這等讒言,臣請殺之!”

朱棣頓時有些愣,李顯穆反應這麼大是讓他有些沒想到的,自然沒人在他面前進獻讒言,李顯穆也清楚,他是故意這麼說,以顯示自己的堅決態度。

“這番言論可是有什麼不妥之處嗎?”

當然不妥!

古今中外,那些富人的錢都浸滿了生民膏血,官員貪污腐敗、官商勾結從朝廷的各項工程中漁利,有幾個人的錢是乾淨的。

用百姓脂血養出來的從容不迫,竟然還真覺得是理所應當,甚至生出了一絲傲氣,自以爲高高在上,妄圖從道德層面審判窮人。

一個富家小姐的一條裙子,其背後所浸透的血淚,甚至比一個、十個殺人犯手上沾染的血還要多!

紅樓夢裡面每一個主子的煊赫富貴,其背後都是無數個投井而死的晴雯,建立在屍山血海上的富貴,怎麼有膽子反而批評骨架壘起來的山不夠堅實呢?

還是殺的少了。

毫不諱言,李氏也是建立在封建主義的特權之上,是依靠著無數百姓的供養,纔有綾羅綢緞,錦衣玉食。

可李祺教導出來的李顯穆,至少從不認爲這些東西理所應當,他在努力的盡己所能,讓這個天下變得更好一些,讓老百姓活的更好一些。某種程度上,這是在還百姓的供養之情。

可惜,李顯穆咬了咬牙,這番話不能和朱棣說,否則只會被當成瘋子。

他緩緩開口,卻如同最鋒利的劍:“陛下,這番言論實際上是將家世和道德聯繫起來,那臣就要問了,當初元末時,先帝潛龍在淵,家貧到了極點,難道先帝是……”

沒等李顯穆說完,朱棣就厲聲打斷道:“顯穆你說的對,此言論果然荒謬至極,家世和道德無甚干係!”

李顯穆知道自己把先帝擡出來,一定能成功,可他面上心中並沒有什麼得色。

因爲即便皇帝這麼說,也改變不了世人的想法。

富人的惡比天高,可很隱蔽,表面裹著僞裝和善的外衣,甚至是彬彬有禮的外表,於是不引人恐懼。

窮人的惡實際上危害並沒有富人大。

譬如,貪污災民安置費導致無數百姓死去危害大,還是用刀殺一個人危害大呢?

自然是前者。

可人只會恐懼於後者。

恐懼於那種赤裸裸的、血腥的、暴力的惡,這就是窮人被污名化的根源,這難以改變,縱然理智明白,可對後者的恐懼是根植於基因的。

李顯穆深吸了口氣,將這些繁雜的思緒都從腦海中甩了出去,這世界還不夠好,正因爲如此,纔要改變,一點點來,“既然陛下認同臣所言,那臣就說一下臣的想法。

先前分省定額是直接把名額給教育水平差的省份分了過去,以達成了各省之間的士子平衡。

如今依舊可以用這個辦法,將一部分名額分給寒門子弟?!?

朱棣遲疑道:“可這樣選出來的人能夠治國嗎?科舉終究是要爲國選才啊?!?

“陛下,若科舉真的是安全爲了選才,那爲什麼不廢掉分省定額呢?以南北人口比例來看,基本上人才全部都在南方。

況且,官員們並不是科舉完之後就不再學習了,他們要學習很多新的、官場上的具體東西,這些東西就不再是寒窗苦讀所能夠得到的,而是要看天賦。

我們將那些因爲沒有名師教導,而導致四書五經學的稍差的士子招納進來,在艱苦的環境中,他們還能有豐厚的學識,足以證明他們的天賦是極高的。

這些人在往後的數十年中,還能夠不斷成長,培養人才就該培養這種人?!?

朱棣聽明白了,如今的科舉選的是科舉時的水平。

李顯穆想要的是真正的、有天賦的人才,而不是通過名師教導,砸下了無數資源,才被催生出來的“假天才”。

朱棣其實是第一次聽到這種真假天才的說法,但是越想越覺得有道理,吃了無數資源才能和不吃資源的站在一起,這怎麼能叫天才呢?

“你說服了朕。”

朱棣感慨著,“可你提的這個建議太大了,裡面的問題很多,比如什麼程度算是寒門,又該給寒門多少名額,以什麼方式給,僅僅是粗略一想,就有這麼多的問題。

還要考慮如今天下朝臣的反對意見。

朕保證,這個消息傳出去後,一定是洶涌的反對浪潮,到時候朕就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可能除了你,沒人會站在朕的身邊。

縱然是朕也不能直接頒佈旨意啊。”

讓整個官僚集團吐出利益,談何簡單,李顯穆又如何不知道呢?

“陛下,名額前期可以少一些,比如每個省只挑選兩三個,這樣大約只佔十分之一,反對的浪潮會少很多?!?

“此事不容易,到時候你要出力?!敝扉Τ烈髁讼拢€是覺得阻力極大。

李顯穆卻看出來了皇帝的不情願,他立刻意識到,皇帝大概覺得這件事對大明的影響不會那麼大,所以並不願意和羣臣硬頂。

這件事還是得他自己大力推行!

————

大明王朝第二次科舉制度變革的起因,是永樂十七年,李顯穆向皇帝提出了將科舉名額有限向寒門傾斜,這項提議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和博弈,是永樂十七年末到永樂二十年間士林的主要大事件,並最終在永樂二十年,大明王朝提出了三項政令,這三項政令被合稱爲《寒門入仕法令》,這便是本章的主要內容。——《大明王朝科舉史考》

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206章 剝離道統第168章 日本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209章 孰輕孰重第216章 寒門豪門第49章 國有名王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27章 深藏功名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61章 朱允炆死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24章 喪鐘已鳴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23章 格物大道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48章 元宵之夜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211章 氣殺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62章 面見朱棣第51章 但行好事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29章 耆老進京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43章 前奏之曲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54章 大勢人心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34章 東宮相邀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66章 陛前問罪第36章 閱卷若何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59章 榮耀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18章 斬九卿第202章 降神香破心結第163章 入宮第154章 痛斥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42章 皇帝所託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171章 賜汝王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横峰县| 额济纳旗| 隆尧县| 利辛县| 阜新市| 怀仁县| 垣曲县| 库伦旗| 都江堰市| 黔江区| 治县。| 诏安县| 峨山| 陵水| 中方县| 长丰县| 溧阳市| 清徐县| 中宁县| 桂林市| 广南县| 方正县| 城市| 安化县| 桓仁| 宜州市| 乌兰察布市| 乐亭县| 武隆县| 南京市| 渭源县| 万州区| 玉树县| 扎鲁特旗| 日土县| 麦盖提县| 定西市| 曲麻莱县| 定襄县| 万年县| 蚌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