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12章 治家

臨安公主府。

前堂中人影綽綽,府中女眷各自站著、坐著。

堂中最上首,是張婉正陪著婆母臨安公主在飲茶下棋,李芳和李茂的女兒在祖母身側侍候,大夫人、二夫人坐在下首椅子上,可幾人都有些心不在焉,不時向外張望著。

李顯穆是李氏整個家族的頂樑柱,用形象一點的比喻來形容的話,就是李顯穆在前面拖著整個家族飛,其他人只能在後面喊666,一點忙也幫不上。

在略帶焦慮的氛圍中,李芳從外間奔進,人未至笑聲便先到了屋中,他進屋後徑直躬身笑道:“母親,好消息,三弟在宮中大發神威,駁斥的滿朝大臣閉口不言,造作出好大一番聲勢。”

“好。”屋中方纔還有些緊張的氣氛頓時消散一空,衆人皆歡聲笑起來,臨安公主拍著張婉的手連聲道:“人沒事就好。”

大夫人掩嘴笑道:“老爺,三叔都造作下什麼大事,讓我們也聽聽喜事。”

李芳臉上的笑意完全停不下來,但還是擺擺手,“唯一清楚的便是這次父親大人要入文廟十哲了,其他的還是等三弟回來後,讓他親自說吧。”

文廟十哲?

屋中衆人頓時一驚,能入文廟都已經是大明絕無僅有了,現在竟然要進十哲行列?

臨安公主也呆愣在當場,下一瞬便歡聲大笑起來,“早該如此了!

你三弟呢?他怎麼還沒回來,反倒是你先到了。”

李芳連忙道:“三弟和英國公大人在路上同行,好似是有什麼大事,所以讓我先回來稟告,以免母親以及家中女眷焦急。”

這次臨安公主是真的放下心來,平復了下心情,指揮著衆人,“都別站著了,坐吧,等穆兒回來。”

不過半炷香的時間,李顯穆和李茂便聯袂而歸,二人入堂拜見母親,臨安公主將李顯穆拉到身邊,“人沒事就好。”

她實在是疼愛幼子的緊。

“母親別擔心。”

李顯穆屈身在母親身前,他在這世上,很多人只會在乎他有多大的功績,多高的地位,可在母親這裡,永遠只在乎他人過的好不好。

“來,給娘講講你在宮中之事。”

李顯穆坐在臨安公主旁邊,張婉起身爲公主和李顯穆斟茶,其餘衆人也各自落在堂中,好奇等著。

“說來話長,今日朝會上,一開始是議論衍聖公之事。”

李顯穆長話短說,沒提那些具體的交鋒,只是簡短的將幾次爭鋒的議題講述了一遍,這已經足以讓一衆婦孺驚歎,只覺得比話本故事還要精彩。

臨安公主卻輕撫著李顯穆,感嘆著,“我兒辛苦了,從豺狼堆裡的活著出來,不容易啊。

按照你所說,這大朝會上的事兒,豈不是還沒有結束,文廟的人選還不曾定下,還要再爭鋒一次誰入榜?”

“母親真是敏銳,文廟人選還要再次釐定,這是件關乎大明社稷的大事,不亞於當初的元史大案,怕是還有的吵,兒子之後也要和友人商議一下。”

元史大案!

永樂朝就沒有不知道元史大案的人,這樁大案最終徹底把蒙元否定,把《元史》改爲了《宋末以來中國百年記史》,大明建立的道統就建立在這樁大案上。

在永樂朝,能和這件事相提並論的政治事件,唯有“靖難問獨夫之罪”,這件事是大明帝位世系轉移的法理。

而現在李顯穆竟然說文廟之事不亞於這兩件事,如何不讓人震驚,縱然是處於深宅大院的婦人,也知道其事關重大。

“不過母親不必擔心,文廟人選的爭辯,和今日不同,並沒有什麼生死衝突。

三條規則就擺在那裡,能入選的人,大致也都有個數,後邊的幾十人不急,兒子所關注的只是十哲人選。

父親定然在其中佔據有一席之地,到那日我李氏的聲望將大爲不同。

清流名門該有我李氏一族。”

堂中衆人皆與有榮焉。

宋朝有無數缺點,但它對科舉的極度重視,建立了一個長達三百年的平民社會。

到明朝時期,貴族社會已經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那種僅憑著一個姓氏,就能夠在社會上天然獲得政治權力的時代再也回不來了。

在大明朝,世人只認官位,一品就是比二品牛,二品就是比三品強勢,縱然是公爵,若身上沒有官職,也不被人看得起。

譬如成國公府和英國公府,英國公府還算是後起之秀,可成國公府幾乎查無此人,只依靠著天恩祖德,循序就班的擔任著三大營中的職位。

李氏有了聖人後裔的名頭,固然有天大的好處,可最重要的還是要有人身處高位。

當初李祺在洪武年間就已經卓有聲名,可因爲沒有太大權勢,比如永樂年間不可同日而語,和如今的李顯穆比起來,就更遠不如了。

李顯穆正色道:“只是如今畢竟不是王謝崔盧的門閥時代。

若是日後子孫倚仗家勢作威作福又該如何呢?

衍聖公殷鑑不遠。若是日後子孫忘卻祖先今日來之不易,又該如何呢?

昔日公府敗落,殷鑑不遠啊。”

這番話說罷,先前頗有幾分飄蕩的李芳李茂等人,也沉下心來。

衍聖公殷鑑不遠,連孔子的後裔都會落到那樣的下場,何況他們李氏?

不曾跌落谷底,就不會明白那有多痛,相比於沒有受過苦的李顯穆,李芳和李茂才是體會最深的,他們的幼年和青年時期

“我覺得,若要家族世代安穩,該有一套家訓。

畢竟大哥和二哥的孩子已經都漸漸長大,再有幾年,便都要娶妻生子了,家族壯大,無規矩不成方圓。

父親當年立下了一些家訓,如今我想再立一些,列在一起,日後家族子弟務必學習、遵守。

還要勞煩大嫂、二嫂,將侄子、侄女都喚來。”

李顯穆終於道出了他心中真正所想。

雖然他知道天上有父親一直在盯著家族,可他還是希望家族子弟能夠自我約束。

屋中衆人聞言頓時肅然起來,這便是闔族的大事了。

二人對視一眼,起身笑道:“我們這就安排人去通知他們回府。”

李顯穆微微頷首,大夫人和二夫人聯袂向外而出,屋中其他人則紛紛站起,隨李顯穆往祠堂而去。

不多時。

李氏三代中,年歲稍大已然明事的幾人,都被帶入了祠堂院中。

李顯穆坐在太師椅上,左右分別坐著大哥李芳和二哥李茂,臨安公主等女眷則列在左側尊位上,李顯穆一看帶進來的只有幾個侄子,頓時眉頭一皺,“大嫂、二嫂,鳳哥她們幾個孩子呢?”

大夫人聞言一愣,“女子也進祠堂聽家訓嗎?嫁人後不就不是李氏的人了嗎?”

李顯穆眉頭一挑。

大夫人這話,不僅僅是觀念的問題,還是法律的問題。

古代的戶口和現代的戶口,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爲什麼當初李祺的妹妹李三娘子死後,李祺就發誓要將侯府連根拔起,因爲按照大明律法,李三娘子嫁人後就不在李氏的戶口上,是不用死的。

可侯府把她休掉,她就又回到了李氏的戶口上,就要被抓入教坊司,於是李三娘子只能死。

古代兄弟們不願意分戶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古代徭役、兵役是平攤到一戶上的,那兄弟多自然就佔便宜了。

寡婦離開宗族活不下去也是一樣的道理,雖然沒男人,但也是一戶,兵役、徭役都要從這一戶裡面出,這就是元朝爲什麼要實行收繼婚。

因爲元朝的兵戶制度,要求戶口不能少,否則就沒人當兵了。

古代戶口是真有法律效力,在戶口上,縱然沒有血緣關係,也能繼承財產,也會被滿門抄斬之類的牽連。

不在戶口上,縱然是親兒子、親女兒,也沒有繼承權,也不會被刑罰牽連。

李顯穆並沒有想要改變法律的意思,他正色道:“大嫂,俗話說,妻賢夫禍少。

我李氏兒郎娶妻子的時候要娶賢良淑德的女子。

出嫁的女兒也要賢良淑德,以免日後姻親有禍,牽連我家。

況且,縱然出嫁,可若是犯下什麼罪事,父親和母親總是逃不過去的,什麼時候女子犯法能不牽連家族,她們就不用進祠堂了。”

這番話說的衆人心有慼慼焉,尤其是臨安公主和李芳李茂,都好像回憶起了些不好的往事,臉色有些難看。

“穆兒說的對,日後李氏的女子也都要和男子一樣嚴格對待,萬萬不能出不肖之女。”

由不得李顯穆不謹慎,實在是族誅、夷族的刑罰太可怕了。

萬一以後碰到一個腦袋有坑的姻親犯夷三族的罪,雖然大部分司法實踐中,只會殺妻子一人,不會真的誅殺妻族,但誰說的準呢?

畢竟大明曾經可是出現過瓜蔓抄,一人犯罪而誅滅所有親族,甚至朋鄰鄉里,如瓜蔓輾轉牽連。

這種株連的刑罰無論如何來看,都太過於野蠻暴力,而且不公平,即便在古代,總說宗族一體,可實際上又怎麼可能真的一體呢?

不能說主家、嫡系享受了大把資源,我就找了個苦哈哈謀生的差使,吃了點殘羹剩飯,甚至殘羹剩飯也沒吃上,最後你謀反,大家一起跟著死,這誰也受不了。

“我這就將鳳哥她們帶來。”

大夫人頓時坐不住了,親自出了院子去找人。

第202章 降神香破心結第67章 建文有罪第34章 東宮相邀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49章 國有名王第28章 意滅靖寧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23章 格物大道第159章 榮耀6月底病中隨筆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207章 劍指文廟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25章 儲君之位第41章 三十一年第206章 剝離道統第89章 立地成聖第219章 我要做權臣!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200章 殺官(第四更)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202章 降神香破心結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214章 吸金大禮包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207章 劍指文廟第76章 有三問罪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90章 太子尊位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26章 聖君無過第40章 李祺教子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215章 商議朱熹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69章 何爲忠臣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67章 建文有罪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202章 降神香破心結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18章 斬九卿第33章 英雄狗賊第64章 當問何罪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207章 劍指文廟第211章 氣殺第48章 元宵之夜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68章 日本第21章 學府諸生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40章 李祺教子第57章 艱難困苦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53章 掛冠而去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36章 閱卷若何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214章 吸金大禮包第53章 掛冠而去第154章 痛斥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45章 燕王世子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第67章 建文有罪第65章 燕王何意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118章 斬九卿第56章 愛子情深第121章 諄諄教誨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56章 愛子情深第51章 但行好事第220章 大論諸先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峨山| 盐津县| 五寨县| 鞍山市| 城市| 南丹县| 文成县| 沽源县| 旺苍县| 博湖县| 察雅县| 集贤县| 开远市| 芜湖市| 万州区| 宽城| 华容县| 尖扎县| 五河县| 仁怀市| 涞源县| 原阳县| 革吉县| 阳城县| 米林县| 呈贡县| 通道| 宁城县| 沅陵县| 文山县| 醴陵市| 略阳县| 油尖旺区| 禹州市| 城固县| 新津县| 茶陵县| 湖南省| 巴塘县| 甘南县| 河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