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10章 叫天下爲之一變!

恍若狂風席捲而過,奉天殿中零散流離。

明明是仲夏時分,襲來的風亦是熱浪,可幾乎所有人都只覺有清冷的寒意襲上心頭,第二次了!

這是李顯穆第二次在殿上說文廟十哲中有人不配待在聖人高位,且舉出了三個人來作爲例子,唐朝韓愈韓文公、宋朝范仲淹范文正公、大明李祺李忠文公。

可這次,殿中大勢已經改變,和李顯穆辯論的人全部敗下陣來,皇帝亦感慨著認可了他的理論。

殿中是羣臣在鼓譟,歡欣鼓舞。

還有誰能阻止這一切?

誰又能回答李顯穆的問題?

“供奉諸聖,自然是因爲諸聖有功德,傳承孔聖大道,復聖顏回作顏氏之儒,宗聖曾參、述聖子思、亞聖孟子代代相傳,做思孟之儒。

祭祀諸聖,自然是爲了讓天下的讀書人和士子們以此爲榜樣,傳承聖道,正如李忠文公常常掛在嘴邊的心學綱領——‘爲往聖繼絕學’!”

這段話終於讓殿中許多文臣恢復了一些心氣,先前被李顯穆連番打擊,當真是節節敗退,輸的讓人懷疑人生。

此刻終於能反擊一手,且是用心學綱領來反擊,世人都知道李忠文公李祺有多麼尊崇橫渠四句,爲往聖繼絕學這句話說出來,你李顯穆還能如何說?

李顯穆嘴角卻噙著一絲譏誚之意。

他們難道以爲自己會露出這麼大的破綻讓人來攻擊嗎?懂不懂什麼叫做滴水不漏的性子。

從元朝開始,文廟有四配,分別是復聖顏回、宗聖曾參、述聖子思、亞聖孟子,這四人的地位比其他十哲還要高一些。

之前在論述大明建立法統時,雖然推翻了元朝的正統地位,可卻沒有徹底全面清算,其中儒門的東西已經成了慣例。

況且總不能蠻夷都尊崇聖道,到了大明卻背棄吧?有關儒門的東西不好改,便保留到了現在。

“說得好!”出乎衆人意料,李顯穆竟然沒有絲毫被反駁的生氣,甚至還重重擊掌,“爲往聖繼絕學,說得好啊。”

可下一瞬,深深不安就席捲中朝臣之心,李顯穆怎麼可能就這麼輕而易舉的認輸,他在殿上一個個將敵人斬於馬下,怎麼可能在即將得勝之時,突然就認輸,他到底要做什麼?

恍若有陰影籠罩下來,那落入殿中的光彩也停在腳邊,晃得人眼疼。

便只見李顯穆大笑道:“只要爲往聖繼絕學就可以入廟,只要爲儒門延續道統就可以入廟,這世上爲往聖繼絕學的又何止七十二賢呢?

孔聖的經典難道只傳了一代嗎?

我看不若將每一代的儒生都放入文廟中供奉起來,將文廟擴充到七千二百人,七萬兩千人好了!”

李顯穆這話一出,殿中頓時響起鬨堂大笑,實在是滑稽的很。

“你這是詭辯,文廟中所供奉的,都是有極其傑出貢獻的,豈是任何一人都能入廟?”

“你是說孔子的學生都有傑出貢獻,而後世的儒者則都不如孔子的學生嗎?沒有漢朝董仲舒,現在儒家還在和百家學子共立於朝堂之上呢。

竟然在這裡說什麼貢獻之語!”

李顯穆明晃晃的譏諷著,“況且……”

他收起了所有的笑意,寒聲道:“爲往聖繼絕學就能入廟成聖,這豈非又將道統凌駕於社稷之上嗎?”

他再次一言殺死辯論!

這一句後,方纔還相抗的幾人,蒼白著臉再說不出話來,道統和社稷孰輕孰重,在方纔已經選擇結束,不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

“聖賢應當有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若是三不朽不全,若是如同孟聖這般有無數聖言遺世也可,可所謂十哲中的某些人有什麼?”

李顯穆卻不管衆人的震撼,矛頭直指文廟第二的顏回,“顏回號稱孔門七十二賢之首,被尊爲十哲之首,憑什麼?

憑那僅僅在史書上稱讚的道德嗎?

憑作爲孔聖最得意的弟子身份嗎?

憑所謂流傳於後世的顏氏之儒嗎?

不過是因循守舊的將孔聖學說傳下而已,若說是儒門一尊大儒自然足夠,可做聖賢?他還不夠格!”

四配中的曾參、子思、孟子三人有些特殊,四書中有三部就是這三人所作,在儒門中的地位太高,除非撼動四書五經的地位,否則是不容易動的,唯獨顏回,是個軟柿子。

顏氏之儒早就敗落,他本身又沒有儒家經典流傳在世上,他在歷史上基本上不曾入仕,也沒有什麼足以彰顯的功績,他能被選爲七十二賢之首,純粹是因爲孔子。

這樣的人不打,難道去打孟子嗎?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孔孟是佇立在仁義大道盡頭的兩個人。

別說李顯穆,就算是李祺活著,只要還在儒門框架下,要改選文廟,怎麼也不可能把孟子踢出聖人行列。

李顯穆的目標很簡單,文廟中孔子主祀的地位肯定不能動,亞聖孟子也動不了,把其他十哲都幹下去,而後從歷朝歷代分別選一兩個三不朽齊全的人上去。這次再也沒人反駁李顯穆了。

李顯穆環視了一圈,依舊沒人說話,縱然是臉上難看,可也只是別過臉去,他從容向前兩步,向皇帝行禮,侃侃道:“陛下,如今看來,朝廷上的羣臣,已經和臣達成了共識,請陛下聖裁!”

達成共識,這句話讓衆人臉色爲之一臭,可卻無話可說,再開口也不過是自取其辱。

殿上激辯終於算是告一段落,朱棣亦緩緩吐出一口氣,望著李顯穆滿是滿意的神色,果然李顯穆沒讓他失望。

他高居於皇帝位上,俯視羣臣,見的確沒人再敢和李顯穆辯論,便朗然出聲,聲音中帶著明顯的愉悅,“既然諸卿都認可顯穆所言,那文廟諸聖改選事宜便就此定下,只是千古春秋,史冊浩如煙海,該讓何人入廟,總該有個章程。

此事既然由顯穆你提出,你可有什麼想法?若有,便在殿上道出,爲朕作些參考。”

文廟入選標準!

這自然是重中之重,李顯穆肅然躬身道:“回稟陛下。

過去的文廟只重儒門道統,這是一種錯誤觀念,改選文廟聖賢,便是要糾正這種錯誤的觀念,形成以忠於國家社稷爲根基的新文廟。

臣以爲,新文廟的人選,要一改往昔只重道統的方式。

臣所思,有三點。

首先要忠於國家社稷,那些曾首鼠兩端、入仕兩朝的人,便不能入選,且要德行無礙,踐行仁義之道,這便是立德。

其次要對儒門有貢獻,要註釋經典,曾爲天下師,這便是立言。

再其次要有足以彰顯當世的功績,曾爲國家社稷做出過顯赫的功績,這便是立功。

成聖有三條路——

其一:三者齊備者,可爲十哲,爲聖人。

其二:若有立言至極,如同孟子這等開闢大道的可爲聖,若只是如同顏回這等汲汲於傳承,只可爲當世大儒,便是添列於文廟末位,亦不可。

其三:若有立德至極加立功至極,如諸葛丞相、文忠烈公,這等鞠躬盡瘁、爲國忘身之人,可爲聖,諸葛丞相雖不以儒生見長,可孔聖所傳之道,丞相以身踐行,真壯烈也。

此微臣一家之言,請陛下聖裁!”

這一番話,讓衆人沉思,而後立刻就意識到,這恰好對應上了李顯穆先前所說的那些話,打壓道統,而將國家社稷擡起來。

立言之道,若把孟子作爲標準,那誰還能入選?

就算是同爲四配的另外三個,恐怕也不行!

而立言之道,就是過去的道統之路,李顯穆直接掐斷了僅憑立言就入選文廟的路,可以說,直接就把孔子幾乎所有弟子都踢出去了。

第三項:立德加立功,按照諸葛亮和文天祥的標準,就連朱棣都沒忍住眼皮跳起來,這也太狠了。

三不朽也不簡單,至少要成爲大儒,還要立下大功,還要德行昭昭。

但相對起來,單憑立言是沒戲了,必須要考慮後兩項,要立功,要忠謹,完美符合李顯穆的思路。

朱棣也明白了李顯穆的思路,沉吟片刻道:“顯穆所言,甚和朕心。

至於該讓何人入廟,何人剔除,又該如何排序,一時半會怕是不能定下,如此急切,便是定下,倉惶急措也不能服膺人心。

今日時辰已然不早,此事便暫且壓些時日,諸卿回去後都好好思量一下,按照此三條標準,可有人選推薦,可上奏於朕之處,再待日後大朝會上。

共同點下文廟之選。”

朱棣選擇了拖字訣,改選文廟是真正的關乎大明意識形態的大事,縱然是他也要好好思量一下,都讓誰入廟。

“聖上英明!”

————

李文正公乃慷慨陳詞於奉天殿上,以韓文公爲刀,以范文正公爲劍,以李忠文公爲旗幟,攜百代儒門人傑之淚,駕三兩千年浩浩風霜,劍指文廟,斥十哲,逐僞聖,開天門,清平儒門疲弊,公之功高,巍巍乎若泰山,百代而不崩,公之績厚,浩浩乎若汪洋,萬世而不易!——《儒林正史》

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205章 殺人誅心第50章 慨然赴死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29章 耆老進京第213章 家訓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40章 李祺教子第39章 勢在必行第43章 前奏之曲第37章 李祺收徒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154章 痛斥第202章 降神香破心結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40章 李祺教子第207章 劍指文廟第212章 治家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31章 尊位大成第209章 孰輕孰重第57章 艱難困苦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33章 英雄狗賊第34章 東宮相邀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21章 諄諄教誨第40章 李祺教子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51章 但行好事6月底病中隨筆第45章 燕王世子第118章 斬九卿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37章 李祺收徒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204章 衍聖公世修降表,爾等呢?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44章 最後一夜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54章 大勢人心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154章 痛斥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219章 我要做權臣!第25章 儲君之位第81章 直入宮中第30章 分省定額第32章 七星寶刀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67章 建文有罪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219章 我要做權臣!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44章 最後一夜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201章 宮廷君臣相對第205章 殺人誅心第61章 朱允炆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南省| 孟连| 临武县| 泾源县| 武宣县| 西乌珠穆沁旗| 迁西县| 屯留县| 墨竹工卡县| 增城市| 新建县| 中西区| 石首市| 安陆市| 常德市| 开化县| 股票| 怀化市| 宜兰市| 社旗县| 图们市| 阳原县| 宜章县| 沐川县| 芜湖县| 增城市| 宣汉县| 石林| 文昌市| 若羌县| 万荣县| 三门县| 深圳市| 西藏| 丁青县| 榕江县| 织金县| 阿鲁科尔沁旗| 青铜峡市| 阿巴嘎旗| 喀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