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08章 如果有一天

左都御史劉觀被李顯穆這樣指著鼻子罵,頓時目眥欲裂,今日在殿上他可真是丟盡了臉面,破防道:“李顯穆,你就是這樣和上官說話的嗎?

莫要忘記,我是左都御史,你是我的副手,是誰教的你尊卑不分、上下不明!”

左都御史是大司憲、總憲,是大明七卿之一,右都御史則是少司憲、副憲,權力地位都弱於左都御史很多。

劉觀感覺到自己的尊嚴被挑釁,於是搬出了地位差距來挽尊。

可李顯穆卻只嗤笑一聲,“劉觀,我大明七卿,有六部一院,可你看看六部之中可有左右尚書之分嗎?

六部之中可有兩個二品大員嗎?

唯有都察院中有左右都御史,有兩個正二品大員,你雖然居於左位,可級別不過和我同級,算什麼上官?

要不要看看職官表中,你我是否分掌都察院之事?”

這一番譏諷嘲笑讓劉觀更是面容青紫,他只覺殿上羣臣打量過來的目光都帶著異樣,可又不知道該說什麼,只能恨狠佇立在原地,如同木樁。

六部尚書、公侯伯等大員見狀皆是心中暗暗嘲笑劉觀自取其辱。

左都御史高於右都御史,這的確是官場慣例,但也僅僅是慣例。

因爲一般左都御史的資歷都高於右都御史,論資歷、名望都比右都御史高,甚至很多左都御史就是從右都御史升任的,以及皇帝在賞賜的時候,也會故意擡高左都御史的賞賜規格,於是造就了左都御史的高地位。

但這都是非官方的!

從品級上,二者都是正二品,並不存在誰高誰地,左都御史縱然權勢大一些,可右都御史有個非常關鍵的職能,那就是監察左都御史。

就如同秦朝三公九卿中的御史大夫,說是監察百官,可最重要的職能是監察丞相,分割丞相的權力。

之所以六部尚書沒有左右制衡,是因爲有六科給事中監察。

實際上內閣也是如此,內閣大學士都是正五品,本質上並沒有高低,但因爲資歷、威望以及和皇帝的親近關係,後來纔出現了首輔、次輔、羣輔的區別。

劉觀想要用左都御史的身份來壓李顯穆,可卻偏偏選錯了人,李顯穆無論功績、威望甚至才華,都不是他能相提並論,他唯一的優勢只不過是早生了幾年,才堪堪列在李顯穆之前。

正如先前李顯穆嘲諷他的言語,“你劉觀有什麼資格列在我之前?”

劉觀可謂是自取其辱了。

他深感丟人,可實際上他的言語並無太多人在意,李顯穆的回懟也不被記在心上。

殿中衆人腦海中只有一句話在嗡嗡作響——

不改文廟,則天下難安!

萬籟俱靜!

奉天殿上已經沒人在乎衍聖公之事了。

因爲李顯穆新捅出來的這件事,新道出的這句話,簡直是要將儒門改天換地!

改文廟!李顯穆所謂的解決之法,竟然是要觸碰千年文廟!

很多現代人可能不理解文廟的存在,到底意味著什麼。

這就不得不提,儒家經歷兩千年的發展,到明朝已經真正有了一部分宗教的特徵。

而任何宗教,都會編造出無數神聖故事,儒教也不例外。

在儒教經典中,孔子周遊列國傳道,最終有三千門人,其中有七十二賢。

孔子之所以被推崇到如此至高的地位,就是因爲他是“萬世師表”,後世所有儒生都是他的門徒,而三千門人以及七十二賢人,則是萬世師表孔子活著時候的成果。

文廟有七十二人配享,便是從這裡而來,其中大多數爲孔子的弟子,也是從這裡而來。

如果把孔子比作佛祖,那七十二賢人就是諸佛、菩薩、羅漢,文廟實際上就是儒教的“萬神殿”。

如果覺得佛教的地位不夠,那再做一個比喻,大明和儒教的關係,有點像弱化版的東羅馬帝國和東正教。

在東羅馬帝國中,皇帝是最高統治者,即便是東正教牧首(類似於教皇)也要由皇帝任命,並且在事實上是東羅馬皇帝的御前大臣,東正教是皇帝用來維護帝國統治的工具。

衍聖公被攻訐,就像是皇帝對牧首不滿,固然會極大的損傷東正教的顏面,可終究這是人間之事。

換一個品行不錯的衍聖公上來,之後再宣傳一下,就可以說只是因爲孔公鑑有問題,而不是聖人後裔有問題。

但如李顯穆這樣細究起死人的事,那就必然是整個儒門的規則要改變!

朱棣覺得事情有些大條了。

即便是他這麼激進的人,也覺得李顯穆是不是太激進了。

朝廷尊儒尊孔的國策是不可能改變的。文廟是歷朝歷代定下來的,是儒門的核心,怎麼能隨意改變呢?

但他又清楚,以李顯穆的聰慧不可能在這種場合無的放矢。

“顯穆。”朱棣高聲壓住了殿中的喧譁之聲,沉著目光望向李顯穆,“你方纔說劉觀不理解你言中之意,你便給他解釋解釋,道理是不言不明的。”

不僅是給劉觀解釋,也是給殿中羣臣,以及他這個皇帝解釋。

殿中氣氛瞬間緊張起來,幾乎所有人都緊緊盯著李顯穆,想要知道他意圖將儒門改天換地的理論基礎是什麼。

“是,陛下。”李顯穆臉上帶著從容,“在講述這些問題之前,臣想先講一件先父生前之事。”

李忠文公李祺的生前之事?

朱棣來了興趣,“景和生前之事?你且說。”

“先父生前教導臣先賢學問時,每每更改其中前人註釋,當時科舉必須要學朱熹的四書五經,於是父親在教導臣時,一邊教臣朱子的四書章句集註,一邊教臣傳世錄,二者間的異同,如今天下皆知,臣不再贅述。”

從李顯穆的話中,衆人都能聽得出,很早之前李忠文公就已經對朱子的四書章句集註不滿意,於是親自刪改。

李顯穆繼續侃侃而談,“臣當時問父親,‘爲何要刪改過往聖人的學問呢?’

父親回答臣,‘因爲這些過往聖人的學問對大明有大害而只有小益。’

臣很震驚,又問父親,‘可這不是聖人的學問嗎?難道也能隨便改嗎?’

父親說:‘如果有一天聖人的學問對大明有害,那就摒棄它。’

左都御史、以及你們……”

李顯穆擡手用笏板一個個指著方纔和自己激情互噴的臣子,“你們都說我李顯穆離經叛道,竟然妄圖撼動衍聖公制度和現在的文廟,簡直是儒門的叛徒,是讀書人的恥辱,可我今日就在這裡對你們、以及天下人說一句話肺腑之言——

如果有一天……”

李顯穆深吸了一口氣,殿中的氣氛愈發凝滯,幾乎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今天在奉天殿上,李顯穆已經說過太多的驚人之語,他攻訐衍聖公,攻訐文廟中的聖賢,厲聲呵斥左都御史,可衆人都相信,他現在還會說出更加驚人的言語。

朱高熾胖胖的臉上緩緩滴下了汗珠,他是個相當中正平和的人,他以前覺得李顯穆也很中正平和,和姑父李祺是一樣的人,可現在他知道自己錯了,且錯的離譜。

李顯穆簡直是個鋒銳爲天下先的戰神,是一把能夠掃平天下的神劍。

坐在皇位上的朱棣一時竟然有些恍惚,他又一次從李顯穆的身上看到了李祺的影子,他甚至覺得就是李祺復生了,降臨在李顯穆的身上。

很多人都奇怪他爲什麼那麼信任李祺,明明他們兩人相處的時間並不長,朱棣很早就去了燕地就藩。

若說是因爲妹妹的關係,這就更不合理,朱棣和臨安公主雖然親近,可總越不過嫡親的妹子吧?

梅殷也是駙馬,還是嫡親妹子的駙馬,可不僅沒有得到信任,甚至還牽連而死。

況且李祺還沒有參與過靖難。

這就是最讓天下人好奇的地方,他們怎麼也想不通,李祺是怎麼得到皇帝信任的,在永樂元年到永樂三年初的那一年多時間中,李祺幾乎得到了無上的權力。

其實朱棣自己也說不清,首先必然是李祺有卓絕的才華,從奪位根基到後續的所有善後,幾乎全部幫他安排妥當,而且在鑄就了“闕前問天下罪”的歷史名場面。

直到如今都是民間津津樂道之事,且必然留名青史。

而後大概是李祺從不居功,懷有一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心,李祺勸諫卻從不讓他生氣。

懷著一顆赤誠之心,而爲天下事!

和李祺相處的那一年多時間中,朱棣覺得李祺哪裡都好,古代那些著名的賢臣、忠臣、良臣,都比不上李祺,遠遠比不上李祺。

他一直希望李顯穆成爲第二個李祺,李顯穆也沒有讓他失望,幾乎每一件事都辦的完美。

同樣有一顆赤誠之心。

如今李顯穆話還不曾說出口,朱棣甚至都隱隱能夠猜到李顯穆要說什麼——

李顯穆環視著殿中的所有人,他見到肅然的文官朝臣,見到汗津津的太子,見到岳父英國公頷笑望著他。

“如果有一天……”

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124章 諫言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201章 宮廷君臣相對第202章 降神香破心結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216章 寒門豪門第43章 前奏之曲第56章 愛子情深第129章 新的道具!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76章 有三問罪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75章 請重修史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21章 諄諄教誨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40章 李祺教子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209章 孰輕孰重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63章 聖朝以孝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40章 李祺教子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62章 面見朱棣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206章 剝離道統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52章 殿中抗辯第200章 殺官(第四更)第51章 但行好事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54章 痛斥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59章 飲馬長江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214章 吸金大禮包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44章 最後一夜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37章 李祺收徒第56章 愛子情深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39章 勢在必行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67章 建文有罪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49章 國有名王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205章 殺人誅心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75章 請重修史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204章 衍聖公世修降表,爾等呢?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217章 累累富貴,皆爲血淚第61章 朱允炆死第60章 皇帝后悔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135章 統合!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58章 道衍和尚第208章 如果有一天第118章 斬九卿第143章 語滅大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东县| 竹北市| 军事| 綦江县| 张家川| 肇庆市| 科技| 大丰市| 横峰县| 合江县| 石河子市| 沂水县| 工布江达县| 松溪县| 葵青区| 乌拉特后旗| 泰州市| 高淳县| 霍城县| 尉犁县| 新竹市| 惠州市| 金湖县| 湾仔区| 凤山县| 溆浦县| 虹口区| 冀州市| 彭泽县| 海伦市| 雷州市| 扬州市| 遂宁市| 凉山| 德格县| 乳山市| 柳河县| 云林县| 汝城县| 黔西| 阜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