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06章 剝離道統

朱棣從皇位上站起,殿中氛圍更是一肅,他負手一步步從上走下,此時奉天殿中,左右文武朝臣各自列著,默然垂首,大殿中央李顯穆以及一衆上奏的大臣,紛然爲皇帝讓開通路。

他沒說話,經過殿中羣臣,一路走到了奉天殿的門檻前,門口的八個守門太監已經屈膝跪在門前,殿中羣臣視線皆隨著皇帝而轉。

朱棣從門前望向遠處高飛的檐牙,附在屋檐上的琉璃瓦印著金黃,有微風拂面而來,撫弄著鬢角的髮絲,捲動衣角。

永樂十七年,盛夏,縱然是北方,可捲來的風也該是熱的。

但無論皇帝、武將、文官、宦官,皆從心底覺出一股透心的寒意,唯有李顯穆面上從容,唯有心學黨人,不見森寒,唯有興奮和激動。

若非身處大朝會上,他們簡直要鼓掌歡呼起來。

爲李顯穆而慶賀!

什麼叫做一言出而萬籟俱靜,往昔不曾見,今日可算是親眼所見,當真微風八面。

李顯穆好以整暇的整理著儀容,順便望著皇帝的背影,他、所有人,都知道皇帝在猶豫、思考什麼。

方纔李顯穆所說的有關於衍聖公的東西,觸及了靈魂深處,讓皇帝開始反思現在這樣極度推崇衍聖公,到底是對是錯。

不對,更準確的說,皇帝已經知道不對,但卻陷入了兩難之境。

若是就此廢除衍聖公制度,朝廷尊儒、尊孔的國策就必然動搖,那不用等到王朝將要滅亡時出現動搖,現在天下就會板蕩,甚至就連李顯穆本人都會反對,因爲李顯穆也是個儒生。

但若是依舊延續如今的舊制,朱棣心中又深深不滿,畢竟明知有大問題,卻依舊施行,豈不是貽笑大方。

殿中大臣此時卻沒人敢開口,因爲李顯穆方纔的誅心之言,已經將他們所有的後路都堵上了。

他們自然是不能像李顯穆那樣堂而皇之的攻擊衍聖公制度,甚至鬧出這麼大的政治事件。

但他們同樣不能繼續維護衍聖公制度,否則李顯穆方纔所說的那兩句話——

“在你們心中,儒門道統比我大明更加重要”。

“將儒門道統放在衍聖公身上,而天下讀書人又唯衍聖公景從,若尊儒就是正統,如同蒙元一般,等到衍聖公一降,天下讀書人投降起來,豈非便沒有心理壓力了?”

這兩句殺傷力極強的話就會成爲他們身上的標籤,不管他們怎麼想,雖然他們的確覺得道統比大明重要的多,可這種事,能想卻不能說,

這是嚴肅的政治立場問題!

也只有李顯穆這種瘋子,纔會挑破這種上不了檯面的東西。

或者說……

那些人目光復雜的望向李顯穆,李顯穆從小就以天才而聞名當世,這可是十二歲就中了狀元,橫壓三百州士子的超級天才,他怎麼可能不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他就是故意的。

怕是在李顯穆心中,儒門道統遠不如大明,他對大明的忠誠當真是天地可鑑、日月可證。

而至誠之人,是無敵的!

“衍聖公……”

在殿門前負手的皇帝終於開了口,殿中瞬間陷入了徹底的寂靜,落針可聞,朱棣的聲音沉沉而帶著一絲如鐵般的鏽意。

“孔聖功德高出前古,是以諸朝共尊,大明亦如此。”朱棣只這一句話,便讓朝堂之上凝重的氛圍輕鬆三分,第一句話便是定調子。

至少皇帝還沒有不理智到要因衍聖公之事,而和儒門決裂,一切都還在可控範圍內。

對皇帝定的調子,李顯穆也很認同,若是皇帝真的要和儒門決裂,他也得勸一下。

心中有了決斷的朱棣輕鬆了很多,他回身望向殿中羣臣,滿臉肅容,“可方纔李顯穆的話,讓朕心驚啊。

衍聖公孔公鑑,本無德行、又無功績,因爲是聖人的嫡系後裔,而得到了千年恩賞,本該彰顯孔聖之學,以忠、以誠名聞當世,行仁義大道,不墮聖人威名。

可孔公鑑受爵以來,不行好事、但行暴虐,使曲阜之民,不敢言而敢怒,失天下民心之望,不思悔改,而倚仗聖血之裔,作威作福,及至曲阜一陷,不思報答皇恩,竟屈身就賊,爲天下所不齒,朕深恨之。”

皇帝的一字一句落在殿中羣臣耳中,便是對衍聖公之事的最終審判。

“鄭歡!”

朱棣喊出禮部尚書的名字,鄭歡振聲道:“臣在。”

“衍聖公孔公鑑廢爲庶人,爵位按照慣例傳承,禮部給朕出篇關於孔公鑑的文來,使世人都知道他的敗壞。”

衆人皆悚然一驚,之前朝廷對衍聖公犯法的態度都是遮掩,比如當初孔門互訐案,二話不說就維護了衍聖公的地位,對曲阜縣令進行了懲罰。

可現在皇帝竟然不僅重重罰了孔公鑑,甚至還要大白於天下,這必然重重打擊衍聖公的威望!這打的可不僅僅是衍聖公的臉,還是讀書人的臉面,可想而知,皇帝陛下這次是真的心底生出了無限的憤怒和忌憚。

他開始懷疑了!

李顯穆眼底盈起澹澹笑意,甚至有幾分驕傲,握著笏板的手緊緊攥著,縱然是傳承數百年的衍聖公制度,又如何,不照樣被我狠狠地挖了根基,有了今日這一著,衍聖公制度便不再是穩如泰山,而是搖搖欲墜。

這只是開始。

李顯穆腦海中略過曾經入文廟時所見,衍聖公也不是生來就有的,在宋朝以前,並沒有現在的地位。

既然能一步步捧起來,那就能一步步摔下去。

況且,孔子能做得至聖之位,爲何父親不能呢?李顯穆覺得父親比孔子厲害得多。

我李氏,未嘗不能取而代之!

無人知曉也不敢想李顯穆心中野望,皇帝對衍聖公孔公鑑如此負面的評價,已經非常能說明此刻皇帝心中態度。

即便依舊保留衍聖公爵位,可也不會再如同從前那樣尊崇,要將儒門道統從衍聖公身上剝離下來,對於大多數儒生來說,自然臉色難看至極。

可朱棣雖有剝離道統的想法,卻不知該如何去做。

莫說他,誰都不知道該怎麼去做,那些先前臉色難看的儒生想到這一茬後,才漸漸面色緩和起來。

道統這種東西是存在於人心中的,自古以來就是這樣,不是你說不滿想改就改,是否能讓人心中認可纔是正理,如今這一套道統能深入人心,自然有它的道理。

李顯穆,你拿什麼去改?

縱然你一時佔得了上風又如何,終有一日會撥亂反正,終有一日,你會死,庇佑你的皇帝和太子,也會死,而儒門千秋萬載就在這裡!

左都御史劉觀知道自己的前途已經完了,最好的結局也是貶職,他眼中滿是對李顯穆的怨毒,他痛恨李顯穆的年輕順遂,痛恨李顯穆對左都御史之位的覬覦,痛恨李顯穆不將他放在眼中,痛恨李顯穆當衆將他所有的醜事揭露。

此刻能看到李顯穆也有事做不到,他心中便暢快無比,甚至帶上了幾絲得色。

朱棣沉沉皺眉,心中有些不甘,僅僅處理了孔公鑑,讓衍聖公之位動一動就夠了嗎?

他環視著殿中羣臣,又想到普天之下無數的儒生。

衍聖公也不過是擺在明面上的牌位罷了,或者說二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交織的。

正如李顯穆方纔所說。

衍聖公的帶頭榜樣作用就是跪地投降,在這種風氣影響下的儒生,除了少數人,比如文天祥這一類之外,其他人便不覺得投降有什麼大不了得。

“天下大治,風氣爲先。”朱棣斟酌著,“朕相信,諸卿心中,對我大明的忠心是不容置疑的,但李顯穆所言也有幾分道理,若是任由流毒蔓延,難免會遺禍於天下,不知有何良策,能消弭此事的惡劣影響。”

朱棣在給自己挽尊,也是真的在問策,甚至直接望向了李顯穆。

肅然問道:“顯穆啊,這件事是你提出來的,你可有什麼好主意嗎?”

言外之意,若是沒有能代替衍聖公的事情,那這件事,就只能到此爲止了。

只破壞、不建設,那可不行,會讓天下大亂。

殿中羣臣也聽出了皇帝的話中之意,同樣將目光投向了李顯穆,眼中帶著探究之色。

到了現在這個地步,誰還能看不出來,李顯穆是早就對衍聖公不滿,而非這次山東臨時起意。

可偏偏許多人都覺得李顯穆不滿是很正常的。

李顯穆在大多數時間都相當能容人,當初下江南處理妖術案就能看出來,對一些不嚴重的不法之事他是能容忍的。

但有兩件事他眼裡不揉沙子。

第一件便是關於他父親以及涉及整個儒門的大事,當初在江南時,他真正動怒就是江南士子哭廟之事,這被李顯穆認爲是玷污聖地之舉。

第二件便是對於大明的忠誠問題,他已經不止在一個公開場合,不止一次的對各級官員公開說過,對大明的忠誠問題是要放在第一位的。

而衍聖公,恰好把這兩件全都觸犯了!

既讓儒門蒙羞,又對大明不忠,李顯穆不噴他纔怪。

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47章 不足與謀第31章 尊位大成第26章 聖君無過第59章 飲馬長江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59章 飲馬長江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118章 斬九卿第31章 尊位大成第30章 分省定額第201章 宮廷君臣相對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54章 大勢人心第205章 殺人誅心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207章 劍指文廟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75章 請重修史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210章 叫天下爲之一變!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36章 閱卷若何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39章 勢在必行第206章 剝離道統第214章 吸金大禮包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59章 飲馬長江第40章 李祺教子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9章 幕後之人終得知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200章 殺官(第四更)第90章 太子尊位第204章 衍聖公世修降表,爾等呢?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23章 格物大道第68章 廢帝而立第40章 李祺教子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29章 耆老進京第154章 痛斥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56章 愛子情深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213章 家訓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41章 三十一年第203章 我李顯穆有何罪?第219章 我要做權臣!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33章 英雄狗賊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81章 直入宮中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215章 商議朱熹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57章 艱難困苦第74章 大明要遷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津县| 志丹县| 万州区| 固安县| 耿马| 壤塘县| 通山县| 铜陵市| 青龙| 眉山市| 菏泽市| 乌拉特前旗| 孝义市| 宁南县| 双牌县| 东乌珠穆沁旗| 英山县| 寻甸| 宿州市| 侯马市| 永州市| 桐梓县| 灵璧县| 邵阳县| 罗平县| 博野县| 玉山县| 松潘县| 丽江市| 西平县| 东明县| 东山县| 广丰县| 威远县| 广元市| 三亚市| 安顺市| 罗山县| 日土县| 合江县| 宣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