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05章 殺人誅心

“劉尚書!我李顯穆忠正與否,自有千秋史冊評判,還輪不到你劉觀來說!”

李顯穆右手笏板指著劉觀,不屑道:“我李氏兩代深受皇恩,爲天子近臣,我李顯穆入仕十年,首議遷都、兩從北征、兩下江南、定策日本,樁樁件件皆奮不顧身而爲天下先,你又有什麼功績,竟然敢列在我之上,還在此饒舌?

我不是忠臣,難道你是嗎?

是你在擔任嘉興知府時收受賄賂、偏袒豪強、欺壓小民?!?

李顯穆突然爆出的猛料,讓劉觀直接愣住了,他幾乎瞬間便尖聲嘶吼起來:“你……”

李顯穆一點面子都不給:“閉嘴吧劉觀!

你兒子劉輻貪婪淫蕩,兇暴恣睢,和御史嚴暟、李綸等人勾結,各道御史都聽從他的指使。

你怎麼敢在我的面前說出忠臣二字?

真是可笑至極,再勿復言了!”

李顯穆說的又快又急,甚至衆人還沒有反應過來,就有一樁大瓜被這樣隨意的抖落了出來,讓人目瞪口呆。

朱棣何等聰明,僅僅從劉觀的表情上就能看出,李顯穆說的都是真的,他微微皺了皺眉頭,在扶手上輕輕敲擊著,倒是沒有立刻將劉觀拿下。

他和他爹不一樣,對貪污沒有那麼一定要殺絕的想法。

劉觀擡頭看了一下皇帝,略微安了點心,他本就嫉恨李顯穆,否則也不會有今日之事。

如今在殿上丟了這麼大一個臉,更是直接恨上了,“李顯穆,你倒也不必這般轉移話題?!?

“轉移話題?!崩铒@穆冷笑哼了一聲,“我本不欲說此事,既然你非要尋根問底,便在今日朝中說出?!?

“陛下,臣有一番肺腑之言,今日道出。”

說著,李顯穆轉身面向諸臣,高聲道:“我儒門從漢朝開始興盛,一統四海諸子,而盡歸爲儒門一家。

細數諸朝,以漢儒最爲不同,後漢末年,有盧植、有王允,皆是典型漢朝士大夫,幾番試圖興復漢室,懷有強烈的天下之念。

換代易朝,幾乎是件不可思議之事。

曹操幾番屠殺漢室老臣,終於天下一暗,以魏代漢,可後來呢?

宋朝之前是五代十國,朝代更替頻繁,好像讓天下人心都爲之思變,說什麼天命輪轉,說什麼順從天命,於是衍聖公便奉承四朝天命而顯貴。

儒生呢?

文公諱天祥,死在元人的監牢裡,亦有人深入山中,不爲元朝臣子,可更多的人卻入仕了元朝廷。

我時常在想,朝代更替對於爾等來說,又算是什麼呢?!”

李顯穆踏上前去逼問著劉觀,他氣勢洶洶而來,劉觀不由畏懼向後退了兩步。

李顯穆繞過他又向列在殿中的那些御史而去,厲聲問道:“大明朝在你們心裡又算是什麼呢?”

一衆御史皆向左右散去。

在兩側朝臣眼中看去,竟好似李顯穆洶涌向前,無可擋著,有混元歸一的氣勢!

李顯穆停在殿中央,擲地有聲道:“這曾經一直是個疑問,可今天看你們這般維護衍聖公,我便知道了!”

李顯穆的聲音尖利起來,“大明亦如同過往的那些王朝一樣,是可換的,衍聖公是這般想的,你們也是這般想的,在如今儒門教導的那些儒生,都是這般想的!”

“在你們心中,儒門道統比我大明更加重要!”李顯穆用笏板點著一個御史的胸膛,一字一頓道:“所以你纔會說衍聖公投賊是小事,所以你纔會爲衍聖公而辯解。

因爲衍聖公是儒門道統所在,因爲大明在你心中遠遠不如道統,這就是你心中所想。

是也不是!”

那御史被李顯穆接連幾聲重重厲聲呵斥,再加上這殺人誅心的質問已經徹底嚇破了膽,竟然直接跌坐在了地上。手中笏板噹啷一聲跌在地上,發出清脆的響聲,斷斷續續、結結巴巴道:“不…不是這樣的,我對大明忠心耿耿,你是猜測,你是污衊。”

可跌坐在地上的狼狽模樣讓他的話實在沒有絲毫說服力。

這次殿中其他人也不能再坐視不理了,畢竟李顯穆這番話幾乎已經波及了所有儒生。

可李顯穆上殿以來,所展現出來的戰鬥力,實在讓人畏懼,生怕被李顯穆又纏上,只能說些不針對的勸說之語。

“明達公此話實在是言重了?!?

“我等皆對大明忠心耿耿?!?

“是啊,忠孝仁義向來爲先,明達公實在是多慮了?!?

說這些話時,他們還悄悄望著皇帝的臉色,而後便是心中一沉。

因爲皇帝的臉色很是陰沉,最可怕的是陰沉中還帶著一絲若有所思,這讓幾乎所有人都心中發毛。

幾乎所有人都想要問一問皇帝,陛下你現在在想什麼啊?快停下來不要再想了。

即便是再蠢的人,用腳後跟也能想到皇帝一定在思考李顯穆方纔所說的話。

朱棣的確在思考,方纔李顯穆有一句話非常觸動他——“衍聖公是儒門道統所在,而大明在儒生心中遠遠不如道統?!?

先帝以及往前的朝代善待衍聖公是因爲要表現出尊崇儒門孔聖,希望能夠藉助儒門來穩定天下局勢。

事實上效果也非常好。

所以朱棣從來沒想過要變更衍聖公制度,所以他今天阻止了李顯穆對衍聖公制度的攻訐。

朱棣是相當聰明的,他覺得自己已經快要抓住這句話的關鍵了。

這時殿中李顯穆幽幽的聲音又響了起來,“我說的話是否言重,自然有陛下評判。

可將儒門道統放在衍聖公身上,而天下讀書人又唯衍聖公景從,若尊儒就是正統,如同蒙元一般。

等到衍聖公一降,天下讀書人投降起來,豈非便沒有心理壓力了?”

殿中寂靜。

一錘定音,殺死所有的狡辯。

誅心之言,殺人之刀。

幾乎所有人都不再說話,而是默默望向了皇帝。

朱棣心中腦海中的迷茫頓時消散。

過去從不曾想過,可經李顯穆一說,朱棣突然感覺,衍聖公制度原來還有這麼大的弊端。

在王朝興盛時,固然能夠穩定天下,可一旦王朝衰落,衍聖公一投降,那這些文官賣起舊朝來也沒有絲毫負擔。

前朝如何他不管。

可大明,卻不能如此!

朱棣眼神已然緩緩銳利,如鋒芒刺骨。

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60章 皇帝后悔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89章 立地成聖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220章 大論諸先賢第190章 五年第99章 哀榮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217章 累累富貴,皆爲血淚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64章 當問何罪第43章 前奏之曲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51章 但行好事第51章 但行好事第35章 秋闈之事第76章 有三問罪第34章 東宮相邀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118章 斬九卿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217章 累累富貴,皆爲血淚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56章 愛子情深第202章 降神香破心結第220章 大論諸先賢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209章 孰輕孰重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26章 聖君無過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218章 終究不同道第163章 入宮第212章 治家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22章 心、理之學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9章 幕後之人終得知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205章 殺人誅心第200章 殺官(第四更)第220章 大論諸先賢第59章 飲馬長江第37章 李祺收徒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200章 殺官(第四更)第201章 宮廷君臣相對第36章 閱卷若何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220章 大論諸先賢第86章 奪嫡之爭第204章 衍聖公世修降表,爾等呢?第19章 宗族社稷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56章 愛子情深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213章 家訓第44章 最後一夜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35章 秋闈之事第86章 奪嫡之爭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154章 痛斥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37章 李祺收徒第25章 儲君之位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75章 請重修史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64章 當問何罪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垦利县| 道孚县| 綦江县| 东山县| 名山县| 东阿县| 常德市| 闸北区| 防城港市| 瓮安县| 瓮安县| 高邮市| 贵溪市| 观塘区| 淮滨县| 洪泽县| 定结县| 钟祥市| 会昌县| 昌都县| 周宁县| 宁波市| 文水县| 乐清市| 仲巴县| 岳阳县| 盐池县| 鸡西市| 都匀市| 易门县| 龙口市| 高台县| 容城县| 资兴市| 鄱阳县| 漳浦县| 贡觉县| 台东县| 新余市| 垫江县| 兴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