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03章 我李顯穆有何罪?

京中氣氛很怪異。

作爲如今大明新聞頭條頂流,昨日李顯穆回京後,很短時間內就傳的到處都是。

他入宮覲見皇帝,之後由太子親自送回臨安公主府,雖然沒說,但皇帝和太子都表達出了自己對李顯穆的態度。

沒人覺得意外。

因爲拋開衍聖公這件事,李顯穆這次在山東的所作所爲,突出一個“大明忠臣”人設,尤其是在衍聖公府的那番話,早就傳的沸沸揚揚,誰聽了不說一句——“明達公真純臣也,忠貞之心可昭日月”。

即便後面直接把衍聖公賣了,也不是爲了私利,說到底還是爲了皇帝,就這樣的臣子,皇帝和太子保著他再正常不過。

可這件事不對。

這是一種非常讓人從心理上、生理上會感到不適的行爲,是倒反天罡、是道將不存、是道德淪喪。

如果衍聖公都能被拋棄的話,那儒門辛苦維護的儒門招牌,能夠和皇帝分庭抗禮的招牌,豈不是成了個笑話?

失去了這個招牌,沒了天道綱常,還有什麼東西能約束皇帝?

這就是大多數彈劾李顯穆的文人的內心想法,在大多數人看來,李顯穆簡直就是個罪大莫及的罪人。

可在李顯穆看來,儒門一直以來的做法,也不過是個笑話罷了。

從董仲舒搞出天人感應試圖限制皇權,結果卻反對皇權釜底抽薪藉助天人感應強化了皇權開始,一千五百年來,皇權不斷向前,臣權步步後退。

從坐而論道,到站著聽命,再到現在跪著聽命。

上古時期,“臣”這個有奴僕的意思,到了現在,“臣”真的成了“君”的奴僕,皇帝視百官爲奴僕,視天下爲私產,視百姓爲豬狗。

可以說每一次的掙扎都一敗塗地!

就這垃圾東西還好意思拿出來,況且,衍聖公府和儒門的生存之道,和李氏的道路嚴重背離。

雙方撕破臉是遲早的事情。

現在衍聖公露出這麼大的一個破綻,李顯穆不好好運營一下,簡直對不起衍聖公這一死。

李顯穆要參加兩日後的大朝會,這條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隨風而灑落,盡入了有心人耳中。

和太子黨走的比較近,在琢磨著要不要繼續上書,畢竟太子旗幟鮮明的支持李顯穆。

況且李顯穆雖然和太子黨若即若離,但好幾次關鍵時刻都是他保住了太子。

其中最堅決的自然是當初在心理之爭中敗下陣來的那些人,他們的目的很簡單,看樣子弄死李顯穆是沒戲了,皇帝不想殺人,再怎麼樣也沒用,可求其上得其中,對李顯穆喊打喊殺才能廢掉他。

其中還有許多渾水摸魚的人,目標皆是廢掉李顯穆,畢竟李顯穆太年輕,他若是一直在高位,日後必然會帶起一支新的政治勢力,重新劃定現在的政治版圖。

當然,有反對的就有支持的,李顯穆入仕以來,從來都不缺乏支持者,尤其是那些心中懷有遠大抱負的年輕人,李顯穆就是他們的偶像,每個人都幻想過自己也如同李顯穆那樣,立下大功而後飛速升遷,執政天下。

經過永樂十二年、永樂十五年兩屆有心學參與的科舉,民間學心學的士子越來越多,這些人對衍聖公的看法,自然和理學不同。

這些人的力量如今已經不容小覷,只不過在朝廷中還沒有彰顯出來,若是再過十年到十五年,朝廷中的政治勢力也會爲之一變。

這正是許多老牌派系所爲之忌憚的。

在這種怪異的氛圍中,所有人都知道,大朝會上絕對不會平靜,磨刀霍霍向李顯穆,這將是一場圍獵。

他們相信李顯穆不會束手就擒,否則也不會堂而皇之的出現在大朝會上,但這次他們不相信李顯穆還能躲得過去。

畢竟皇帝是決然不敢親自下場偏向李顯穆這一邊的!

李顯穆將在大朝會上孤軍奮戰,而他所面對的,將是儒門的千軍萬馬!

……

東方天際泛起魚肚白,而後躍起一道金,如同流水般暈散開,染滿了天空掛角。

皇宮建築頂上的琉璃瓦在躍金之晨光照耀著,金碧輝煌燦爛奪目,折射到硃紅的宮牆之上,真紅中夾雜著斑斑金點,當真是彩繡輝煌,貴氣至極,不復皇家聖地的景象。

宮中百官如流水般按列穿行,或紫袍、或朱衣,飛禽各秀,走獸張牙,站在大明頂端的一羣衣冠禽獸,列次踏入了奉天殿中。

作爲正二品大員,李顯穆自然列在文官一列的最前面,僅次於六部尚書和左都御史,縱然在隊列中,也時時有人掃過,他面不改色,好似根本沒有察覺到這些目光一樣。

即便是官職低微的小官,也知道今日的奉天殿上,怕是要發生什麼大事,畢竟這朝中的官吏,無論是出自本心還是無奈,大多數都遞上過彈劾李顯穆的奏章。

一道道禮制結束,三呼萬歲後,大朝會正式開啓,“有事啓奏”方纔說完,甚至就連往常的議事流程都不走了,立刻有御史跳了出來。

“啓稟聖上,衍聖公因右都御史李顯穆之過,而死於賊人之手,往日他不曾歸京,一直推諉拖延,如今他就在殿上,再不能推諉,請陛下賜死李顯穆,爲衍聖公做主,爲至聖先師做主啊。”

“聖上,臣附議。”“衍聖公乃是聖人後裔,天不生夫子,萬古如長夜,以至聖先師所做的貢獻,如何厚待其後裔都不爲過,可如今李顯穆竟然使衍聖公死於賊人之手,實在難辭其咎,請陛下下旨,賜死李顯穆,以使天下人服膺朝廷之公。”

在明知皇帝不會賜死李顯穆的情況下,依舊要求賜死,這就是漫天要價,坐地還錢了。

殿中衆人見狀毫不意外,大多數人都保持了不動,準備先觀察一下情況,看看李顯穆如何應對。

李顯穆依舊站的很穩,皇帝不點他的名字,他就不動。

在身後又有御史走出,朗聲道:“啓稟聖上,衍聖公死於賊人之手,固然可惜,可與明達公無關,戰場之上,刀劍無眼,只能說賊人殘暴,臣以爲以此來怪罪明達公,甚爲可笑。”

“聖上,臣等附議。”

又有幾人走了出來,表示同樣這般說法,可人數比起對面來,就少了太多了,在朝廷上的聲勢還頗爲懸殊。

禮部尚書和李顯穆交換了一下眼神,這是李顯穆如今在朝中官位最顯赫的盟友之一,但作爲禮部尚書,關於衍聖公之事,他反而不太好開口。

朱棣又點了幾個大臣,“爾等皆是朝廷重臣,以爲如何呢?”

基本上都是主張懲罰李顯穆,但賜死太過,最嚴重的一個說杖刑後流放即可。

話說到這裡,對李顯穆已經頗爲不利,因爲只有極少數人覺得他沒錯,朱棣也微微皺起了眉頭,不知道李顯穆怎麼能在這種情況下翻盤。

強詞奪理是沒用的,只有真的說服、說出一番道理來才能過關。

“李顯穆。”朱棣皺著眉將目光投向了李顯穆,只見他依舊毫無緊張之色,心中也不由微微放心了些,“方纔諸臣所說的話你也聽到了,你可知罪嗎?”

李顯穆從隊列中走出,恭恭敬敬的行了禮,而後環視了一圈殿中羣臣,才鄭重沉聲道:“回陛下話。

如果有人背叛了陛下,而臣殺死了他,臣是有罪的嗎?

如果有人背棄了大明,而臣殺死了他,臣是有罪的嗎?”

這兩句話,朝官隊列中便隱隱有了騷動之聲。

李顯穆並不在意,他依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不疾不徐的開口:

“真正有罪的不是臣,而是投賊的衍聖公,是背棄了聖人綱常,沒有殉國的衍聖公。

如果一定要讓臣認罪,那也是爲了大明盡忠而有罪。

如果一定要讓臣認罪,那也是爲了捍衛道德綱常而有罪!”

“請問諸位,我李顯穆,可有罪嗎?”

李顯穆重重叩首在殿中,他的聲音清越,不疾不徐,先是如同山間清風,拂過了溪流,入在人心中,而後風勢愈大,吹得山間草木烈烈,至於最後,他明明沒有嘶吼,卻帶著無窮的氣勢,好像山間的石、木皆被狂風捲起,陰雲沉沉,橫壓而來!

奉天殿中,一片寂靜無聲。

羣臣愕然。

朱棣用手重重抓住了龍椅的握把,心中暢快,面上卻不顯出來。

他環視著殿中羣臣。

下一瞬,便有驚聲尖叫,“荒謬!”

“何等荒謬之言!”

“李顯穆,難道你想要用這等無端之言來爲自己脫罪嗎?”

“奉天殿上,聖上尊前,怎敢說這些狂悖之語!”

這些反駁的言語,只一瞬便如同狂風暴雨般砸落下來,十數道聲音從前後左右同時向著李顯穆威逼而至。

“有理不在聲高。”

李顯穆環視一週,依舊淡淡道:“諸位莫急,我就在這裡,還能跑了不成,想要構陷殺我,一個個來。”

這等平靜姿態,反而讓人啞然失語。

這等危急存亡的境遇,竟然還能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膽氣。

第219章 我要做權臣!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62章 面見朱棣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48章 元宵之夜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65章 燕王何意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27章 深藏功名第36章 閱卷若何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168章 日本第21章 學府諸生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58章 道衍和尚第217章 累累富貴,皆爲血淚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216章 寒門豪門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200章 殺官(第四更)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38章 胥吏潘三第38章 胥吏潘三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201章 宮廷君臣相對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46章 當廷爭辯第215章 商議朱熹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121章 諄諄教誨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63章 聖朝以孝第51章 但行好事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168章 日本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26章 聖君無過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210章 叫天下爲之一變!第38章 胥吏潘三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63章 聖朝以孝第30章 分省定額第24章 喪鐘已鳴第63章 聖朝以孝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75章 請重修史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50章 慨然赴死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21章 學府諸生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50章 慨然赴死第209章 孰輕孰重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90章 五年第219章 我要做權臣!第121章 諄諄教誨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21章 學府諸生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75章 請重修史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203章 我李顯穆有何罪?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江县| 牡丹江市| 临夏县| 琼海市| 鹤壁市| 安丘市| 常山县| 新宁县| 遂川县| 平安县| 集贤县| 孟连| 秦安县| 通许县| 额尔古纳市| 大田县| 龙州县| 绥芬河市| 历史| 马鞍山市| 峨边| 遂川县| 新邵县| 和政县| 年辖:市辖区| 武定县| 金沙县| 沁阳市| 林西县| 东乌珠穆沁旗| 宝坻区| 井陉县| 即墨市| 南汇区| 彝良县| 汕尾市| 西丰县| 岐山县| 乌兰浩特市| 乡城县| 新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