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76.白尚書還是留在京城吧

商輅立刻出班,奏道:“陛下,臣贊同徵夷將軍趙輔去。”

這讓白圭以及很多臣子意外。

朱見深覺得商輅這老傢伙,也不是隻會讀四書五經的,還是有用的啊。

劉吉這傢伙文筆好,富有才氣,卻在政事上喜歡摸魚,也不與人發生什麼爭執。

此刻站在李賢身側,勸說道:“臣以爲白尚書熟悉兵部事物,工部王尚書還要將兩京十三省的農事督促,明農司也需要改進,留他在京吧。”

彭時瞥了劉吉一眼,道:“眼下正是春耕,陛下,還是讓白尚書去。”

武將們反對。

文臣和御史馬上跳出來贊同白圭去荊襄。

朱見深自是明白他們的心思。

白圭去荊襄,不就是要鞏固文官統帥,說到底就是爲了軍權。

阻攔白圭留在京城,這意義上能阻擋兵部,讓他們暫時不能徹底形成文官統帥的局面,也能給自己留下掌控軍權的時間。

一旦白圭去了,那再要回軍權就沒那麼容易,朱見深可不傻。

朱見深瞇著眼睛盯著白圭,心中琢磨著,這幾個尚書都在想著提升文官的地位,一個勁兒的讓兵部尚書去荊襄。

良久……

朱見深站起身:“前幾天你們推薦王復,朕想著工部去,做好後勤也可以,今天你們又換人,要兵部尚書去荊襄!

朕聖旨都擬定了,又不是小孩子過家家,君無戲言,白尚書還是留在京城吧。

工部尚書去荊襄,兩京十三省的春耕總得有人做,工部上個月,工部侍郎和工部主簿辦了嗎。

讓那個李東陽,去工部做侍郎,暫且管理春耕一事,做的好,朕重用。”

李東陽,其他文臣不清楚,商輅心裡清楚,編寫的宣傳冊很不錯,當然支持,道:“臣附議,陛下聖明。”

其他人還要上奏。

朱見深搶先道:“退朝!”

衆臣臉上的不滿一閃而過。

武將倒是高興,陛下沒讓兵部尚書白圭去,對他們就是一種肯定,只希望撫寧侯能支棱起來,超越文官統帥。

他們再也不想受嘰嘰歪歪的鳥人文官嘟囔的氣了。

朱見深回去時,懷恩觀察了一下朱見深的神情,小心說道:“太后娘娘派人來說,請陛下午後過去用膳。”

“又說宮中是非?朕聽說她經常訓斥皇后,她們之間的事,朕是不喜歡去聽的,倒是委屈皇后了。

以前是說貞兒,現在朕在皇后那裡住,又說皇后,這朕身邊的人,她就沒有一個看的過眼的。”

懷恩不敢吭聲,太后是陛下親生母后,皇后娘娘又是後宮之主,萬御侍雖說這幾日在幹清宮,沒跟著,但也沒有失寵。

都是他得罪不起的人啊,這種事還是少說些爲好,免得像尚銘一樣不明不白的從東廠提督變成死在洗衣服的缸裡的水鬼。

與這個相比,他每天被文官罵,替陛下撿夜壺,就是最大的好事了。

懷恩這樣安慰自己。

平常一句話都可能惹是生非,好在他常常總結經驗,嘴巴嚴實,也不對陛下的女人發表任何看法。

最好是不說一句話,趕緊轉移話題爲上策。

“陛下,皇后娘娘還等陛下去用早膳呢。”張敏說道。

什麼人啊!張敏你又見縫插針跟雜家爭寵,懷恩氣的瞪著眼睛,隨即笑著說道:“陛下,早膳後看完奏疏……”

“懷恩,那些奏疏兩摞高,

只有十幾本是討論要事,其他的都是在拍馬屁的,這些你跟張敏看看,朕覺得浪費時間。”

…………

朱見深坐在桌前,看著王皇后將早膳擺好,道:“母后剛纔派人說,讓我午後去陪她用膳,晚間過去說話,我不想去,你讓人過去推了。”

“這……”王皇后知道周太后是個比較難纏的,笑道:“臣妾替陛下去,晚間陪母后說話用膳。”

“你不怕她又說你。”朱見深喝了口粥說道。

“臣妾纔不怕,母后說什麼,臣妾都順著她,不頂撞她,她就會安靜下來,拿臣妾沒有辦法。”

站在御案後的懷恩,翻看著厚厚的奏疏,紅黃藍綠的奏疏,額頭已經冒出密密的汗。

這些奏疏寫的都什麼啊!

什麼之乎者也,堯舜禹,都能寫厚厚一本,最後再誇獎陛下幾句,這就完事兒了?

張敏也拿出來一本,這個時候他們是比較和諧的。

懷恩探過頭去,只見奏疏寫著:

蘇州府崑山縣某上河村有個五歲孩童在崑山縣扶老太太過官道,實在是孝心可嘉……

懷恩也拿出一本,一副死了老孃的樣子遞給張敏。

張敏攤開,看到上面寫著。

廬州府某縣淮河附近捉到一隻百斤大魚,里長分給百姓食用。

接下來就是,哪個府縣兒子不孝敬老孃,哪家寡婦又跟村裡青年漢子在一起了。

誰家的耕牛一下子生了幾隻牛。

誰家的姑娘美若天仙,可以爲陛下選入宮……

全是些雞毛蒜皮事,後面都會清一色誇讚朱見深如何,大明太平盛世, 河清海晏。

還有官員每天一封奏疏,早請安晚問好,刷存在感。

最終兩摞奏疏只有十幾本是關於農事,百姓案子,或者彈劾官員的。

懷恩和張敏他們挑了出來。

軍務上的由通政司直接送到文淵閣那邊票擬,最後給司禮監蓋印,朱見深過目。

懷恩看完奏疏,挑出來有用的給朱見深時,已經是夕陽西下。

朱見深和王皇后說著話,順手從懷恩他們篩選的奏疏裡,隨機抽取七八本看了看,確保這兩個狗東西沒有耽誤大事情,藏奏疏糊弄自己。

但看完奏疏後,朱見深真的懷疑人生了。

“懷恩,你去讓人傳話,告訴松江府那個知府,別隔幾天就上一份奏疏問候朕了,問的都是什麼,沒事幹別浪費朕的驛館。”

見王皇后笑,朱見深道:“皇后也來聽聽,什麼陛下昨日可好,太后近來可好,吃的什麼,臣今天處理百姓案子三件,替百姓尋丟失的耕牛,結果牛跑去荒野吃草去了……”

“朕吃甚也跟他說?而且哪有堂堂知府去……荒野尋牛的!他怎麼不帶著家眷去荒野求生呢。”

朱見深順口說道。

荒野求生……懷恩擦了擦汗,陛下說話可真有意思,這記在成化語錄裡吧。

傳膳時,懷恩進來稟報:“陛下,皇后娘娘,王千戶和王百戶到了。”

朱見深點頭:“讓他兩進來。”

看到王源和王清的模樣時,王皇后微愣片刻,喃喃道:“你們兩又去哪裡闖禍了。”

91.商學士何故落水?61.大明朝朕說了算第20章.御馬監很肥第46章.菜裡沒有一滴油73.悲劇的開始第37章.該立誰爲皇后第46章.菜裡沒有一滴油第24章.拉文臣一起64.要習慣第46章.菜裡沒有一滴油76.白尚書還是留在京城吧第33章.朱見深有很多種方法弄死孔弘緒第52章.陶俑案(二)第9章.柏氏第38章.萬貞兒:陛下是膩了?第54章.朕就是王法第55章.把他送去詔獄,好好審第33章.朱見深有很多種方法弄死孔弘緒88.賜飛魚服!第6章.這個狐貍精89.陛下喜歡誰,誰就最大!72.朱見深:他們有什麼不敢!82.論徐晃援樊第36章.後宮需要個管理能手84.妖言惑衆者,必死第13章.血淋淋的回憶第9章.柏氏79.商輅:你們都猜錯了70.大明皇帝多短命第33章.朱見深有很多種方法弄死孔弘緒第42章.好多山賊啊!64.要習慣第11章.先帝朝的三個弊第25章.餓慫餓慫的大明學士第31章.御史的心理第54章.朕就是王法第7章.再有下次,準備棺材吧第41章.他們會求著練兵的!86.誅仙者,朱見深!第53章.陶俑案(三)第6章.這個狐貍精第28章.閹狗瘋了68.文臣:這是計謀!第18章.爲什麼要整頓太監第25章.餓慫餓慫的大明學士第13章.血淋淋的回憶第32章.你們下賤!第52章.陶俑案(二)95.懷恩:雜家有個法子第17章.午睡第14章.閣臣的另一面第22章.探路第一步第8章.”大孝子”朱見深第14章.閣臣的另一面第8章.”大孝子”朱見深84.妖言惑衆者,必死第11章.先帝朝的三個弊63.滾出去!(3000字)第42章.好多山賊啊!第10章.王振的祠堂炸了第20章.御馬監很肥第21章.陛下可能有大病第31章.御史的心理第13章.血淋淋的回憶第18章.爲什麼要整頓太監第53章.陶俑案(三)第48章.豐收了也不好第12章.讓大明瓦解的是流民58.周壽:不,我不出去!第26章.衍聖公禽獸不如第30章.上鉤了,上鉤了第13章.血淋淋的回憶第13章.血淋淋的回憶76.白尚書還是留在京城吧第6章.這個狐貍精74.候朝76.白尚書還是留在京城吧第16章.御馬監又來騙了90.去嶺南?這怎麼像是流放第12章.讓大明瓦解的是流民94.事情越激化越好第30章.上鉤了,上鉤了58.周壽:不,我不出去!第4章.袁彬是成化的八公71.隱瞞叛亂,這是欺君!第10章.王振的祠堂炸了76.白尚書還是留在京城吧71.隱瞞叛亂,這是欺君!60.(謝朕躬10000歲的打賞)第3章.朕的助手在何處81.從戰術開始71.隱瞞叛亂,這是欺君!83.成仙武大明瞭是吧!第55章.把他送去詔獄,好好審第38章.萬貞兒:陛下是膩了?71.隱瞞叛亂,這是欺君!第55章.把他送去詔獄,好好審第35章.新的計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口市| 毕节市| 钟山县| 依安县| 青龙| 祁东县| 临沧市| 临邑县| 天津市| 林芝县| 常山县| 凯里市| 团风县| 青海省| 汶上县| 西昌市| 城步| 河池市| 堆龙德庆县| 太湖县| 全州县| 长武县| 苗栗县| 鹿泉市| 巴林左旗| 株洲市| 天等县| 共和县| 育儿| 砀山县| 西乌珠穆沁旗| 松潘县| 县级市| 安阳县| 文登市| 阿克陶县| 类乌齐县| 沾化县| 玛曲县| 阳新县| 繁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