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小乘 大乘!論道!佛俯首!
“放肆!”
蘇長卿話落瞬間,迦葉已然怒火滔天,呵斥出聲,
“你是何身份,豈敢和我‘佛’如此說話!”
此時不僅是迦葉,靈山所有佛修全部怒目而視。
好似蘇長卿犯下了天大的罪過。
蘇長卿聞言平靜開口道:“佛講衆生平等,還要看身份不成?”
“既是平等,爲何‘佛’如此特殊?”
“真正的佛,是助衆生脫離苦厄,而不是製造苦難。”
“佛者,應有大胸懷,大志向,心懷衆生者,方爲‘我’心中之佛!”
這幾乎推翻佛門教義的話,讓在場所有佛修皆面露怒火和震撼。
他們爲蘇長卿冒犯‘佛’而憤怒。
可又因爲蘇長卿所說的‘佛’而震撼。
他們想要反駁,可最後卻找不到反駁的理由。
阿彌陀佛的佛狹隘嗎?
那是必然的!
因爲普天之下,除了阿彌陀佛外,沒有第二個人可以成佛。
這一點,從無盡歲月中,佛教從未有人成帝便可看出。
阿彌陀佛的佛,太獨了。
而蘇長卿的佛,則太大了,大到衆人想都不敢想。
“衆生皆爲佛?”
“那豈不是真正的佛國?”
靈山上,一名剛進入不久的沙彌呢喃出聲。
而也正是這句話,讓一直沉思的阿彌陀佛渾身一震,眼中瞳孔緊縮。
“佛國。”
“那纔是真正的佛國嗎?”
佛國,是阿彌陀佛修道至今一生的追求。
他本以爲,想要成立佛國,唯有‘度化’衆生。
以自身之力,威壓萬界,讓佛光照耀天地每一個角落。
廢除天下萬法,獨尊佛道,當萬族皆修佛道之時,便是佛國成立之際。
這是阿彌陀佛唯一能想到的。
或者說,他修行的佛道‘真意’只有這一個辦法可以做到。
然而。
今日一個小沙彌的話,讓他如遭雷擊,呆立在原地。
佛國,原來還有一種可能去實現。
那便是.衆生皆佛!
他的佛道,是威壓諸天,佛光普照,建立佛國。
而蘇長卿所言,卻是人人成佛,那時根本不用建立佛國,佛國卻自行成立。
這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
一個威壓,一個自願,高下立判。
不說修爲境界,單說教義和佛道真諦,阿彌陀佛幾乎完敗。
“狹隘.”
阿彌陀佛低喃自語。
這句話,當初炎也曾對他說過。
但當時的他,已經被自己‘佛國’的巨大抱負所淹沒,全然聽不進去。
可今日,當那類似‘炎’的人,再次說出此話,他卻有了全新的感受。
此時不僅是他,就連一旁的陷仙、絕仙兩人,看向蘇長卿的目光都閃爍驚色。
“他對佛的理解.竟和炎一般無二。”
陷仙失神低喃,“絕仙,他真的不是炎嗎?”
絕仙沒有說話,只是緊緊的看著蘇長卿。
可半晌過後,他無力一嘆道:“不知道,除非四劍合一,成就‘古’之巔峰。”
“不然,他身上糾葛的因果,會屏蔽一切。”
陷仙不再說話,只是看向對面的阿彌陀佛。
此時不管蘇長卿是不是炎,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蘇長卿是否可轉變阿彌陀佛的想法。
若是能讓阿彌陀佛改變,那大陸將會有一位強到恐怖的夥伴。
可若不能
那未來的決戰,可能便不僅僅是邪魔了。
……
“長卿,你激怒他幹嘛?”
“此人很危險,咱們不如就此離開。”
看到蘇長卿這冒險之舉,武九齡忍不住傳音開口。
“老師,西域對我很重要。”
“我的法,需要傳道衆生,借衆生之力,完善自身法則。”
蘇長卿無奈道:“新法的傳承太難,只有推翻一方道統,我的法纔可令人接受。”
“西域,這是我唯一的機會。”
他當然知道阿彌陀佛很強,若無必要,他也不想招惹對方。
可他前行的路,涉及道統之爭,而他本身便有‘大乘佛法’教義在身。
如此千載難逢的機會若是錯過,他還不知道要等多久。
因此,即便知道危險,他也要試一試!
“新法?傳道衆生?”
武九齡聞言眼中露出震撼。
他還是第一次知道,蘇長卿要走的路。
更爲對方道路的艱難,而感到駭然。
何爲新法?
天下三千大道相同,但修煉方法不一樣。
新法,便是要推翻‘神體、神靈、神相、神法、神則’這一條完整掌控法則的體系。
蒼炎大陸修行至今,這套體系已經根深蒂固,幾乎沒人能動搖。
如今若是新法出現,那和異端沒什麼兩樣,甚至比邪魔還要可怕!
因爲,這是在動搖大陸的修行根基!
天下所有道統,沒人會同意此事!
“傳道衆生,還要推行新法”
武九齡苦笑呢喃,“這是一條死路啊,你如何能走的通?”
“除非.”
不知想到了什麼,武九齡眸光一閃,轉頭看向遠方天地。
“除非.有一片.新的天地。”
想到這武九齡看了蘇長卿一眼,而後垂眉沉思起來。
……
天地一片安靜,阿彌陀佛靜立良久,而後一步來到蒼穹之上盤膝坐下。
他平靜的目光看向蘇長卿,“可否賜教?”
此話落下,靈山、西域無盡佛修,無不駭然色變。
這是要.論道?
堂堂阿彌陀佛,衆佛之祖,竟要和一名區區神法境小修士論道?
這一幕,別說是西域佛修,就算是蘇南和武九齡等人都面露驚色。
“長卿.還會佛法?”
蘇南忍不住問道。
“應該.會吧。”
武九齡不確定的呢喃道:“當初在小仙宗,佛峰峰主給過長卿不少佛門秘籍。”
一旁的蘇南和在場衆人聞言都是嘴角微抽。
拿佛峰峰主給的秘籍.去和佛祖論道?
這怎麼看都感覺不靠譜,怕是那峰主親自來了,見到阿彌陀佛都得跪下。
“看看吧,情況不對,管他是什麼佛不佛祖,打了再說!”
蘇南眼神一狠,握緊了手中長槍。
大蒼槍閃爍幽暗光芒,似乎隨時準備爆射而去。 ……
上空,阿彌陀佛和蘇長卿兩人相對而坐。
兩人的形象有著天大的差距。
阿彌陀佛所在身後,佛光氤氳如汪洋大海,如身負金輪佛光普照。
而蘇長卿所在清風雲淡,沒有絲毫出奇。
西域無盡佛修全部矚目,看向蘇長卿的目光中有不屑、有怒火。
“敢和佛祖論道,不知死活!”
這似乎是大多佛修的心中所想。
‘佛’之一字在西域,比天地還要重。
然而,相比於其他佛修的輕視,阿彌陀佛卻沒有任何大意。
他修整衣衫,神情平靜肅穆,看向蘇長卿的目光如看一位同等的存在。
“道有萬千,佛卻只有一個,我的佛,乃是阿彌陀佛。”
論道,講法,第一句話便是闡述跟腳家門。
可以看出,阿彌陀佛對此次論道十分重視。
“道無窮,法無盡,佛本是道,又何來只有‘佛一人’之說?”
蘇長卿盤膝而坐,似乎絲毫沒有受到‘阿彌陀佛’境界、身份的影響。
他姿態輕鬆愜意,神色無悲無喜,好似是在面對一個平等的生靈,含笑開口,
“一個人的佛,路太窄,只得小乘。”
“而衆生皆佛,纔是堂皇大道,此謂大乘!”
此時下方,西域無盡佛修都在仰望那論道的兩尊.佛。
而誰也沒想道,這纔剛剛開始,阿彌陀佛便落了下風。
一個小乘一個大乘,自佛的根源跟腳說起,便有了差距。
然而,修佛無數歲月的阿彌陀佛,可不會如此便動搖心中堅持。
他緩緩開口,如真佛誦經講道:
“我之佛法,以四聖諦爲根,苦、集、滅、道,讓衆生認清世間疾苦,知曉苦之根源。”
“從而斬斷煩思,證得阿羅漢果味,勘破生死輪迴,得以超脫。”
蘇長卿識海翻滾,古老的記憶一一涌現,
“佛者,不爲自身求安樂,但願衆生得離苦。”
“菩薩發菩提心,行六度萬行,歷經無數劫,助衆生皆成佛,入紅塵、勘生死、助世人,方乃大乘!”
下方佛修無數,他們本對阿彌陀佛有著絕對的信心和虔誠。
可當蘇長卿話音落下,無數佛修卻呆立當場。
不爲自身求安樂,但願衆生得離苦.
佛門常說,我佛慈悲,可若慈悲具像,似乎.大乘佛法纔是真正的慈悲爲懷。
而小乘的慈悲,是隻有對自己,對佛的慈悲。
這一刻,‘狹隘’‘小乘’幾個字眼,讓衆人有了新的體會。
“個人超脫已不易,普度衆生何其難?”
“爲何不專注自身,待自身解脫,再去度化他人?”
阿彌陀佛神色中帶著不解,說是再論道,卻更多的像是再詢問,渴求一個答案。
“你又如何知,度化他人,不是自身的修行?”
蘇長卿的一句話,讓阿彌陀佛頓時愣在了原地。
“入紅塵,勘萬劫,助世人、得正果。”
“你相助的每個人,化解的每一個劫難,自己難道不是在經歷嗎?”
“你助衆生,衆生助你,那經歷的每一個劫難,難道不是你在勘破自己心魔,磨礪自己的修行?”
蘇長卿看向阿彌陀佛,雙手合十笑道:
“佛應著眼衆生,而不是自身一隅。”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佛的心胸應該寬闊無際,慈悲世人。”
嗡!
蘇長卿的話似乎蘊含天道至理。
本身無異象的他,身後倏然浮現一縷縷無比精純的佛意。
那些佛意幻化無盡生靈,落在蘇長卿身後,一個個雙手合十,面帶感激。
西域無數佛修見到這一幕都是一愣。
那些虛幻的身影中,有很多他們熟悉的存在。
那是在追尋佛的道路上,被西域金沙吞噬的苦行之人。
今日蘇長卿的佛道真理,讓他們徹底清醒,明白了什麼纔是佛。
以往,西域大地上的苦行僧,一個個雖然虔誠,但都是面露悲苦。
而如今,蘇長卿身後的僧人同樣虔誠。
可神色中瀰漫的,卻沒有絲毫苦澀,反而是充滿恬靜、安寧的笑容。
靈山上諸多高僧見到這一幕都呆在了原地。
爲何踏上西域的苦行之人,大多面色悲苦?
因爲那些人,正因爲遇到了各種‘劫’,纔來佛門尋找超脫,解救之法。
可靈山是怎麼做的?
他們並未幫助任何一人,反而以無盡沙海作爲考驗。
在衆生‘劫’之上,又增加了諸多苦難。
因爲佛說過,只有勘破苦難,認知苦難,纔可超脫出去。
以往佛修對此視爲至理,堅信不疑。
可如今看到蘇長卿身後,那一縷縷執念化爲的精純佛意。
他們腦海倏然升起一個可怕的念頭。
佛.真的就是對的嗎?
真正的佛,不應該是像蘇長卿說講那樣,救助世人,以慈悲爲懷嗎?
大乘佛法,入世救人,以身應劫,磨礪己身,利己利他。
小乘佛法,認知苦難,製造苦難,勘破苦難,損人利己。
這兩者的目的都是超脫,都是成佛。
可一個是狹隘的自身佛,一個是救助世間的衆生佛。
兩者.誰纔是對?
西域無數佛修鴉雀無聲,他們心中對於‘佛’的理念。
多年來第一次受到劇烈的衝擊。
而這一點,也被阿彌陀佛清晰感知到。
蘇長卿的佛道之言,已經動搖了他的根本。
換做他人,早已就地格殺,怎還會繼續論道?
然而,阿彌陀佛卻好似沒有察覺一般,依舊在垂眉沉思。
他在理解大乘佛法的奧義,和自己說修的小乘佛法一一應對。
“衆生根性不一,善惡難辨,又該如何度化?”
“當以慈悲爲懷,以智爲引,以佛法精妙義理點化。”
“小乘佛法注重持戒,嚴守戒律條紋,此法可對?”
“持戒自無不可,但更應以菩提心爲根,只要發心純正,也當爲大成”
阿彌陀佛和蘇長卿兩人高坐天穹,精講佛法奧義。
不過,兩人的話自一開始的論道,慢慢成爲阿彌陀佛的請教。
蘇長卿精妙的佛法奧義令西域佛國震盪,直至最後,一顆巨大的菩提古樹,浮現在其身後。
浩瀚的佛韻沖天,蘇長卿的聲音逐漸好大。
他自開始的風輕雲淡,一直到如今,好似成爲真正的佛。
此次論道講了好久,轉眼三天而過。
這時的蘇長卿佛光沖天,造化玉碟上的‘佛’道法則,早已不知何時走到了圓滿。
而對面的阿彌陀佛,臉上的神色很複雜。
有喜、有怨、有不甘、有猶豫,兩種佛法真意,不斷自他心底交織碰撞。
當過了良久,阿彌陀佛才悄然起身。
他看向蘇長卿,雙手合十躬身而拜,“講道之恩,銘記於心。”
以前阿彌陀佛一直不懂,炎所說的走錯了路,到底錯在了哪兒。
而如今.
他徹底明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