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 十二年,朱鶴魔君
清泉山脈的大戰,隨著元嬰魔修的落敗,很快就畫上了句號。
但其他邊境的戰況,卻十分慘烈,尤其是赤陽州與雲州交界之地的戰場,戰況之烈可謂是天下紅雨,地堆屍山的地步。
這一場仙魔之爭,持續了足足十日,爾後以魔族退兵雲州結束。
十日之內,人族修仙者隕落之數不下十萬之數。
魔族隕落之數,更是不下二十萬。
短短十日,三十萬餘的仙魔魂歸天地,濃郁有如實質的兇煞之氣直衝雲霄,又因爲三州佈下的天晶璧,煞氣竟然有近八成歸於雲州。
昔日雲海碧空的雲州,如今竟滿是灰暗。
靈初身處朗日清風之下,望著天晶璧另一側雲州的晦暗天色,破敗大地,一瞬間彷彿看見了西陸的模樣。
身爲元嬰修士的她,能夠清楚感應到雲州地脈,正在被煞氣侵蝕,若是繼續下去,雲州的地脈遲早會被煞氣完全侵蝕,屆時雲州將寸草不生,生機斷絕,成爲下一個西陸。
靈初看得明白的事情,五大仙門其他元嬰修士,甚至是化神修士不會不明白。
然而,她傳訊回宗門的消息如同石沉大海,就連她師尊端儀真君也沒有任何回覆。
大師兄倒是回了消息,可是也只有短短的一句話,守好清泉山脈,宗門自有安排。
收到回信的靈初有些不安,她的靈覺告訴她,仙門也好,魔族也罷,背後都像是藏著什麼目的,心頭沉甸甸似風雨欲來之感。
而她卻不知道,也看不穿這迷霧重重,唯一能夠肯定的就是雲州已然成爲漩渦中心。
元嬰境界,到底還是不足。
靈初望著雲州化爲焦土的大地,淡淡的無力感涌上心頭,一向清平的道心泛起微瀾。
涉及兩個大陸,化神也無法定鼎乾坤,還要更往上,或許仙人之境,才能一語定乾坤。
大道大道,巔峰之上,到底是何風景?
靈初求仙爭渡的心,又強了一分。
既然無法看穿背後的迷霧,不如好好守住眼前的戰場。
按下心頭的不安和疑惑,靈初將全部心神投入邊境戰場之上。
繼第一場仙魔交鋒已過去近一年,這一年的時間裡,魔族總共發起了十次進攻。
基本上保持了一個月衝擊一次邊境,最開始的幾次最爲激烈,光是靈初鎮守的清泉山脈,便換了三次元嬰魔修。
前兩次都是因爲元嬰魔修被靈初斬殺,魔族便派遣新的元嬰魔修過來,且一次比一次強。
不過,最新來的元嬰魔修倒是與之前的不同,具體體現在這魔修她惜命。
每一次都是轟轟烈烈的帶著魔族大軍衝殺過來,然後到了靈初跟前,就直接傳音示弱,然後假打。
是的,假打。
第一次這個名叫朱鶴的元嬰女魔修與靈初交手了三十招,然後就倒飛而出,暗紅色的魔血瞬間噴灑在天際,面色蒼白,神情悲憤且無力的指了指靈初,隨後放下狠話,就這麼水靈靈的跑了。
跑的時候還不忘傳令底下的魔族大軍,撤退!
而底下的魔族大軍們先是愣住,然後迷迷糊糊,匆匆忙忙的就跟著朱鶴魔君撤退。
緊接著對面的魔族便傳出魔君受傷,需要休養,暫時休戰。
直到一個半月後才重新集結。 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所謂受傷越來越重,休養時間越來越長,清泉山脈的魔族大軍撤退速度越來越快,流程越來越熟練……
靈初從一開始的置若罔聞,到後面的半信半疑,但始終沒有完全相信。
清泉山脈的戰局陷入莫名的拉扯,其餘地方的戰局也慢慢的發生變化。
兩族邊境交戰的第一年,魔族大軍來勢洶洶,雙方皆有損失。
第二年,兩族打出了真火,這一年,也是兩族損失最沉重的一年。
第三年,仙門派遣了更多的修士陳兵邊境,魔族也從西陸傳送來了更多的大軍。
第四年,魔族大舉進攻,烽火再起。
第五年,仙門聯合行動,悄然打開天晶璧,殺入雲州突襲魔族,此一戰殲滅魔族大軍三分之一兵力。
第六年,魔族元氣大傷,選擇休養生息,這一年,是難得的平靜。
第七年,魔族時有侵擾邊境之舉,但不知爲何,似乎沒有大舉進攻之意。
第八年,魔族巡視邊境越發嚴謹,但依舊只是偶爾侵擾邊境仙門。
第九年,沉寂兩年的魔族突然再次掀起戰火,大舉進攻邊境,將所有仙門的目光再次聚攏在四州邊境。
這一戰,持續了三年。
四州邊境之戰第十二年,清泉山脈高天之上。
白雲爲座,靈初與朱鶴魔君相對而坐,本該刀鋒相向的一人一魔竟然格外平和的對坐,顯得十分詭異。
朱鶴魔君慵懶的躺在白雲之上,雪白的肌膚上臥著一隻緊閉雙眼的赤色羽鶴,泛著淡淡的赤芒,栩栩如生。
若非始終不曾動彈,任誰看見都會覺得那赤色羽鶴似是活著的,會呼吸一般。
靈初對於生機的感應出類拔萃,朱鶴魔君身上繪著的這隻羽鶴,看起來似乎只是技藝巧奪天工,但靈初卻在這隻羽鶴圖上察覺到了一股隱晦的生命力。
還有隱隱約約的威壓。
這隻羽鶴,絕對不簡單。
這也是靈初這些年來願意與朱鶴魔君周旋的原因之一。
靈初的目光透過雲層,再次落到雲州大地之上。
雲州地脈廣闊而浩瀚,經過十幾年的煞氣侵蝕,雖然一些大型地脈仍然存有生機,但部分小型地脈已經發生改變,生機不存,枯萎沉寂。
若是繼續下去,只怕大型地脈也撐不了太久。
按照靈初的估算,這樣的情形保持下去,要不了百年,雲州地脈便會墮落半數,靈氣也會減少。
三百年後,雲州地脈將盡數枯竭,不再誕生靈氣。
五百年後,雲州將寸草不生,生靈不現。
千年後,雲州將徹底淪爲另一個西陸,成爲魔物和鬼族的溫牀。
四州的邊境處,是侵蝕最嚴重的地方,如今已有了寸草不生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