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德斯知道阿曼達和三星千金已經聯手,還專門請了專業公關團隊運作這事,
他沉吟一下,說道:
“CAA那邊也把資源交過來了,
到時候拉片會的時候,查德·洛維特本人會出席,親自爲杜笙站臺拉票。”
阿曼達卻覺得這還不夠:
“在投票的關鍵階段,最好能配合點新聞熱點。
很多評委根本不會去看電影,只會憑印象投票,
誰最近熱度高、名字熟,他們就投誰。”
哈德斯笑了笑:
“這點杜笙早有準備。”
阿曼達繼續分析:
“另外,知名人物的背書也很重要,他們的推薦往往能影響一大批中間派。”
哈德斯點頭:
“這些事我們正在安排。”
阿曼達提醒了一句:
“別忘了,還有對手那邊的抹黑問題。
這幾年笙哥一路順風順水,但也得罪了不少人,有人巴不得看他跌落神壇。”
兩人隨後又討論了一番應對策略。
自從哈維·韋恩斯坦這種“花錢買獎”的高手入場後,奧斯卡季的競爭早已不是隻拼影片質量,
背後的資金戰、輿論戰甚至黑料大戰都成了標配。
前年“全城封殺某男星”的事件,就是業內經典案例之一。
哈德斯離開後,阿曼達回到辦公室,撥通了一個電話:
“艾莎,可以開始了。”
艾莎公關公司是好萊塢圈內鼎鼎有名的幕後推手公司,專攻娛樂行業的形象管理與獎項公關,
尤其擅長操作奧斯卡這類大獎的宣傳戰役。
創始人艾莎·貝拉是阿曼達大學時期的死黨,兩人私交極好,合作也默契十足。
接到電話後,艾莎立馬叫來助理:
“所有人馬上進入狀態,提前準備好的郵件全部發出去!”
幾個小時之內,大量演員工會成員、影評人協會成員以及各大前哨獎評委的郵箱裡,陸續收到了一封內容詳實、措辭精準的電子郵件。
而這,只是第一步。
隨後,這些人又陸續收到一份更加詳細的實體資料包——
裡面不僅有《颶風營救》的劇情解析、杜笙的演技亮點彙總,還附上了全球媒體對他的高度評價,以及北美觀衆的真實反饋。
隨著時間臨近,衝奧戰役開始拉開帷幕。
還好《颶風營救》票房與口碑數據夠亮眼,已經踩著《我是傳奇》登上北美周票房榜亞軍之位。
接下來只要《魔法奇緣》稍微拉胯一點,後續又沒有大爆片出來,坐上週榜冠軍也不是不可能。
………
比弗利山莊,希爾頓酒店大堂。
《世紀日報》的記者科里奧坐在休息區,手裡拿著報紙裝模作樣地翻著,其實眼神一直盯著門口。
旋轉門“唰”地一聲打開,一個胖胖的身影走了進來。
科里奧低聲嘀咕:
“注意,目標出現了。”
不遠處,另一個記者裡格斯拎起揹包,起身朝電梯口走去。
他和幾個路人一起進了電梯,剛好跟哈維同乘。
納迪也跟著進去了,幾人默契地沒說話。
電梯緩緩上升,叮的一聲停下,哈維走出電梯。
裡格斯緊隨其後,但一出電梯就拐了個彎,走到了相反的方向。
他從口袋裡掏出一面小巧的反光鏡,悄悄觀察哈維的動向。
別看他們是記者,幹這活兒可比特工還專業。
等哈維進了房間,裡格斯才轉身回到走廊,找到樓層的房間分佈圖,確認了哈維常住的房號,然後迅速下樓彙報。
房間裡,哈維一個人坐著看電視,正好播到《颶風營救》北美首映式的畫面。
杜笙穿著一身硬朗的皮衣機車裝,騎著摩托直接衝上紅毯,全場鬨動,閃光燈咔嚓咔嚓響個不停。
“嘖,這傢伙還挺會玩。”
哈維一邊嚼著薯片一邊評價:
“真他娘是個怪才。”
可惜啊,這小子最近跟他不對付,還順帶讓公司血虧了一筆。
因爲李爾·韋恩那檔子事,《颶風季節》推遲了差不多半個月才拍完。
每拖一天就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正看著電視,敲門聲響了。
哈維起身開門,馬特·達蒙走了進來。
哈維挑眉:
“《諜影重重3》正在衝獎吧,你不該在英倫學院電影節嗎?”
馬特·達蒙瞥了眼電視裡的杜笙:
“那邊我請了假,回來歇兩天,之後再去法蘭茜。”
哈維直奔主題:
“他們不幫你爭取奧斯卡提名?”
馬特·達蒙聳聳肩:
“去年《無間行者》大滿貫,不少人將我跟姓杜的華人比較,一致認爲我的演技連他都不如。
這位也纔拿到最佳男配,劇組覺得我完全沒機會,乾脆給導演、攝影拉了提名。”
換言之,作爲票房口碑不錯的《諜影重重3》男主演,這次連奧斯卡提名都沒獲得。
這無聲嘲諷,幾乎拉滿了。
哈維笑了笑:
“你演技比不上杜笙?有意思。”
他瞇著眼睛,語氣意味深長:
“不過嘛,敢於進取的人,往往走得遠。”
馬特·達蒙自然不想一直低靡下去,順勢吹捧了一句:
“奧斯卡可是你的主場,能不能想想辦法。”
哈維嘴角一揚,想起前幾天還在抱怨杜笙的布拉德·皮特:
“艾莎·阿奎多拍完《極限特工》後又開始蒐集我的黑料。”
馬特·達蒙明白這是互相合作的前提,點頭:
“瞭解,我會去警告她的。”
手機突然響了,哈維看了一眼來電顯示,是老婆喬治娜打來的。
他接通電話:
“親愛的,在英倫國玩得怎麼樣?”
喬治娜笑盈盈說道:
“挺好玩的,你要不要來?”
哈維搖頭:
“這邊事太多,脫不開身。”
掛了電話,他與馬特又寒暄幾句,隨後一起出了房間。
大堂裡,看到兩人離開,躲在角落的《世紀日報》小組立刻聚在一處。
科里奧低聲說:
“哈維的包房已經鎖定,接下來怎麼搞?”
納迪搓了搓手臂,咧嘴一笑:
“先從內部下手,監聽電話、查通話記錄,總能挖點東西出來。”
裡格斯提醒道:“這裡是洛杉磯,不是紐約,做事要低調點,別露餡。”
三人交換了個眼神,心照不宣地點了點頭。
一場圍繞‘大爆頭條’的遊戲,正在悄然展開。
而這場遊戲裡,有人佈局,有人反擊,也有人……正等著被揭穿。
另一邊,主創團隊從燈塔國轉戰加麻大,《颶風營救》在北美的次週六票房保持平穩,再收1466萬美元。
之前高踞榜首的《魔法奇緣》,這周僅僅維持了3天就被《颶風營救》輕鬆超越。
連續兩天,《颶風營救》穩居北美票房榜首,而《我是傳奇》則遠遠落在後面,連個影子都看不見了。
到了週日結束時,《颶風營救》以4384萬美元的票房毫無懸念地登頂北美票房冠軍。
相比之下,《魔法奇緣》雖然IP影響力巨大,但票房未能持久,顯得有些黯然失色。
林朝賢、李達朝等人也憑藉這部電影,創造了自己導演生涯的最佳成績。
影片不僅票房亮眼,口碑更是堅如磐石:
爛番茄新鮮度保持在92%,MTC評分達到87分,IMDB評分也有8.5。
影院觀衆現場打分CinemaScore給出了A級評價,預示著北美最終票房有望達到1.7億美元左右,全球票房3.2億美元。
這就足夠令人吃驚了!
畢竟,《颶風營救》只是一部外語片,而不是好萊塢大片。
且投資不到3千萬美元,近十倍暴利!
受利益催使,各大北美媒體自發對它讚不絕口,甚至認爲杜笙有資格憑它殺入2000萬票房俱樂部。
不出意外,這系列電影已經確定成功地位,製片方和發行方加快了海外上映的步伐,敲定在中東、歐洲和拉美等多個市場的上映計劃。
這一週裡,主創團隊依然在燈塔國各地跑宣傳,忙得不可開交。
電影大賣且口碑爆棚,林朝賢、李達朝、北川景子、福山雅治、孫曜威、彭宇晏等人也因此受益匪淺。
畢竟這是國際名氣,很多囯內一線藝人演幾部爆火電影都無法比擬的存在。
在宣發期間,杜笙接到了哈德斯的電話。
“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查德專門爲你召開了衝獎會議。”
哈德斯的聲音中充滿了興奮:
“公司抽調了幾個人,加上我和艾莎,重新組成公關小組,所有費用由公司承擔。”
杜笙問道:
“洛杉磯那邊的影評人公關進展如何?”
“幾位著名的影評人都對你在《颶風營救》中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並在各自的專欄中撰文推薦。”
哈德斯自豪地說:
“當然,我們有針對栍的公關工作也發揮了作用。”
杜笙提醒道:
“別忘了聯繫專訪的事。”
“好萊塢報道和名利場的專訪都在積極籌備中,問題不大。”
哈德斯迅速回應。
在頒獎季,提高曝光率是衝擊獎項的基礎。
哈德斯還建議杜笙:
“你那些知名朋友們,如萊昂納多、塞隆、泰勒等人,也儘量發動起來。”
杜笙說道:
“他們會在十二月底發聲,時間恰如其分。”
掛斷電話後,杜笙繼續投入到剩下幾場北美路演。
得益於大規模的宣傳活動和良好的口碑,《颶風營救》在北美次週末票房僅下跌35%,累計票房達到1.2億美元,距離1.5億僅一步之遙。
與此同時,北美票房的成功也爲影片在海外市場的表現奠定了基礎。
海外票房目前斬獲8678萬美元,主要來自亞洲和歐洲市場。
當然,在中東和拉美市場上,影片遭遇了票房與口碑的雙重挑戰。
這也反映了華人在這些地區的影響力有限。
加上這些地區是歐洲的後花園,使得亞洲電影在這裡面臨一定阻力。
儘管如此,《颶風營救》的整體表現依然令人矚目,未來可期。
這天一大早。
杜笙剛練完拳回來,正在餐桌前吃著早餐,手機響了。
哈德斯打來的:
“你快去看看《燈塔快報》的最新報道,上面突然提到你。”
杜笙應了一聲,馬姚偉立刻起身,在門口的報箱取了一堆報紙回來,
翻了幾張,果然在《燈塔快報》娛樂版上找到那篇關於杜笙的文章。
他把報紙遞過去,杜笙掃了一眼,嘴角微微一揚:
“寫得還挺像那麼回事兒。”
文章標題是:
【獨家爆料|杜笙早年曾與曓力社団牽扯不清?】
內容大致如下:
“據多位可靠人士透露,在華夏娛樂圈尚未嶄露頭角之前,杜笙曾在灣城捲入多起曓
多名幫派頭目私下透露,杜笙不僅傷人,還涉嫌間接導致楊璒逵sw,並逼瘋S……”
杜笙看完後,把報紙推給馬姚偉:
“這些人調查得挺深,看起來有點像模像樣。”
這些都是陳年舊事了,居然還能被挖出來,可見某些人賊心不死。
說不定,這些料還是國內某些勢力提供的,想要渾水摸魚。
馬姚偉一邊看一邊點頭:
“確實有點水平,這些事當年灣城不少報紙都報道過,只是誤導性大了。”
杜笙笑了笑:
“他們挑的都是事實,但掐頭去尾,味道自然就變了。”
他確實跟灣城那些黒幇有過沖突,楊璒逵的死也確實跟他有關。
但那是爲民除害。
可這篇報道一出,不明真相的人一看,還以爲他是混黑的一員狠角色呢。
馬姚偉皺眉問:
“要不讓律師出面?”
杜笙搖頭:
“沒必要,這種八卦媒體根本不怕告,
而且現在這個節骨眼上突然爆出來,明顯就是衝著我的國際名氣來的。”
目前正處於頒獎季,這個時候出現如此‘惡聞’,針對性非常明顯。
馬姚偉反應過來:
“競爭對手搞的鬼?”
“八九不離十。”
杜笙說著,拿起手機撥通了哈德斯:
“我們碰個面。”
掛了電話,他又給李伊馨打了過去:
“幫我盯一下網上的動向。”
李伊馨明顯注意到風向不對,說道:
“明白,不過目前網上還沒太大動靜。”
兩人出了門,來到約定的咖啡館。
哈德斯已經等在那裡,手裡拿著一本銷量不錯的《娛樂家》雜誌。
他直接遞給杜笙:
“這事兒不是偶然,一環扣一環,明顯是預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