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就有寫小說的習慣,不過後來都因爲懶沒能連載下去,然後回頭一看寫的太爛於是就都銷燬了。
「舊春光」這個故事算是我第一個寫完的故事。這個故事和題目的有些想法都來自秦觀的江城子。
“清明天氣醉遊郎,鶯兒狂,燕兒狂。翠蓋紅纓,道上往來忙。記得相逢垂柳下,雕玉佩,縷金裳。
春光還是舊春光,桃花香,李花香。淺白深紅——鬥新妝。惆悵惜花人不見,歌一闋,淚千行?!?
採用了雕玉佩、桃花香等意象融入了故事裡,構成了這麼一篇舊春光。
我想表達的君意,是個矛盾的人。
她前期是在無限寵愛卻非溺愛中長大的,張揚而不跋扈,明豔又燦爛,是個普通的嬌嬌女兒,有喜歡的青梅竹馬,有愛她的家人。
中期她是個敏感缺愛又偏執的人。
一下子疼愛她的父母都不在了,唯一的親人也遠赴沙場了,她不安,害怕,沒有安全感,使勁攥著陸檀這根唯一的救命稻草才得以喘息。
這下子,她對陸檀的愛就不像從前那般明朗純粹了,夾雜許多負面情緒和污濁,也同外面隔絕,只賴著陸檀給他壓力。
後期她就變得沉默懂事,將小情緒盡斂心底,去扛起君家的榮耀。
是世道逼著她長大。陸檀的決絕讓她清醒,君如的負傷讓她明瞭,她已經不是那個大家嬌寵的君大小姐了。
自君墨死後京都暗潮洶涌,都是衝著君家的兵權來的。
傷君如的真的只是陸家遠方表親嘛?真的只是敵人買通嗎?說到底京都各戶都動了些手腳。
明槍暗箭下君意也該長大去面對這些。這些我沒能寫出來,也是事後琢磨出來的。
所以她征戰沙場是形勢所迫,兒女情長於這時的她來說太奢侈了,只能藏於心底。
直至後來塵埃暫定她才放下,才遺憾著自己的感情。
這感情其實並沒有太重要,她所擁有的親情,城東大家的關心,她都在意。
無非也就是比死了的人來說,對活著的人求而不得才更顯得遺憾。
她本是女嬌娥,卻偏做了烈士雄。
說到底, 她想做的只是父母健在兄長安好姻緣美滿的君家大小姐,而不是征戰沙場手染鮮血的歸德中郎將。
所以最後的番外裡我還是給了她一個美滿的結局。
她正文裡求不得的東西,番外裡她都擁有了。
如果君墨沒有死,那這纔是她君家大小姐該有的結局。
我很喜歡君意,我文筆不好沒能將心中想法完整表達出來,這是一個關於君家小姐的故事,希望日後生活能善待她一點。
陸檀也是矛盾的人。
他愛的時候很深情,不愛的時候很薄情。他爲君意做的很多,只是沒能表現出來。
君意的心病是他來開解,君家的暗流是他來擋下。爲了君家和君意,他費盡心力。
他放棄揚名沙場建功立業,放棄功名利祿,都是爲了君意而付出。
但付出有底線,愛也有底線。
在他灰心之際君意的小脾氣徹底使他絕望。其實這並不是多大的事,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顆稻草,是當時的他所能接受的分開的藉口。
他們的性格不能互補,都有自己偏執的地方。
於是沈頌頌的磨合就顯得更合適。是非對錯,誰也說不清楚。只是他們只能這般遺憾錯過了。
君墨是我非常喜愛的人物。他是驃騎大將軍,豪爽仗義,又溫柔細膩。
作爲將軍,對兄弟有情有義,戰場上永遠都頂在最前面,如此豪傑,自然是軍心一致,受人愛戴。底下的兵們都願意爲他赴死。
作爲丈夫,他溫柔專情,同君夫人極其恩愛。不納妾不沾花,守身如玉遵守諾言。
作爲父親,他軟硬兼施,寵愛但不溺愛,教子有方,悉心去引導孩子們的成長,從不拿規矩束縛他們。
他一個將軍,身上的錦囊不放兵書武器,卻放夫人成親時的蘭花簪,放孩子滿月時的長命鎖,足以見得他對家人的重視。
他爲何明挺身而出,又足以見得他心中的大義。他有情有義,是保家衛國的蓋世英雄。
對君夫人,正文裡描寫很少。她是史官家的女兒,知書達禮大方得體。平日溫柔似水,可面對夫君戰死之事,隨之赴死卻是毫不猶豫的決絕。
或許她對孩子們缺了一些責任心,但她對君墨愛的狠愛的深,他們少年夫妻,多少年風風雨雨,生兒育女,君墨不在,這些因他而衍生的都沒了意義。
所以她決絕離開,追隨那個伴了一輩子的身影。
我感於他們的愛情,所以番外裡儘可能給了他們最好的結局。我不是個愛悲劇的人,團團圓圓纔是真理。
君如是特陽光有擔當的人。從小爹孃就更寵愛君意,他絲毫沒有怨懟反而自己也寵愛君意,涵養之好足以見得。
他真就是以大哥的身份自居,君墨沒了後爲君家遮風擋雨護幼妹安全無恙。
他厭惡戰爭,卻爲了父親的榮耀去拼搏,守護君家榮光。他同父親一樣心中有大義,是個不折不扣的英雄。
他也有脆弱,右手被廢他難過卻不願意與大家添麻煩,懂事得體,繼承了君墨與君夫人的品格。
他愛護妹妹,同君意相依爲命,爲君意不得不奔赴戰場而自責。
君意之死更是他不能抹平的傷痛,似乎都是他的無能造成的,他悔他自責。這樣的他只有遇到自己的光才能走出來。
於是我給了他蘇唐這束光,使他再次有了生活的動力。他也是值得人心疼的,君家兄妹倆都過得太坎坷了。
何明是個好人。從小他就照顧如意兩兄妹,同他們親若家人。
君墨因他而死,這是他悔不當初的事。哪怕他知道這是將軍心中的大義,他也無法心安理得的承受。
他後來用一生去還,幫扶君家,指點兄妹,隨他們沙場徵敵,不惜一切讓他們坐穩君家領兵之位。
還得清嗎?他自問還不清。君家家破人亡都是因他而起,這債他一輩子都還不清,他只能用自己的方式默默補償。
君意上戰場是他此生第二悔的事,他看著長大的嬌嬌女兒卻因勢所迫奔赴戰場,他每每想起就是痛心。
所以他永遠只叫君意小姐,卻從不叫她將軍。
他心裡,拿著糖葫蘆嬌嬌喊她的君意纔是她該有的樣子。
我喜愛何明的真情,也懂他說不出口的悔恨與無奈。
所以我給了何明這樣的結局,孩子平安,君家依然,這是於他來說最好的結局了。
陸賀戲份到多不多,對於他我說不上有什麼感覺。
他同君墨兄弟情深,明明官壓君墨一級,卻絲毫不爲此高傲,該怎麼樣就怎麼樣,同君墨和和諧諧相處,兩家還定了娃娃親。
他把君意當女兒看,也處處疼愛著。君墨出事,他也是難過震怒,由著陸檀去幫助君家的,他心裡有君家。
但他始終也有自己府上的責任,無法真正爲君家做些什麼。
他若是願意強硬,陸檀同沈家的親事也不是不能退,畢竟他堂堂正一品統兵大都督,手握兵權,得罪個把人也沒什麼,但他還是沒爲君意如此做。
他有所顧忌,心終究不能那麼誠。
陸夫人出場就像反派角色,尖酸刻薄,對君意一點都看不上。但她另一角度,也是爲了陸檀好。
她先前點撥陸檀那句君意沒爲他付出,後又阻止君意嫁到陸家。陸夫人也算飽讀詩書,自是老辣能看出君意與陸檀的不合適。
她自己同陸賀不相愛也就罷了,不想自己的兒子也同自己一樣。
她希望陸檀建功立業早娶佳人,她也好放心下來。這對與錯,也要分兩方面來看。她是有些可恨,但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這是理不清的賬。
沈頌頌也是好姑娘,心思通透,對陸檀又一心一意。於她,我不多做評價。
番外裡,她已經描寫的很清楚了。她是聰明的,來日方長,她總能一步一步走下去。
舊春光的故事到這裡就是真真正正的結束了,創作途中我費勁心思去打造揣摩每一個人物,我心裡他們都是有血有肉的,故事結束了,但他們還是會在封雲裡延續他們的生活。
這篇文章寫完有些時日,我再到過頭來看,還是發現了很多很多不足,情節倉促描寫平淡,結局潦草不盡人意。
我不會去修改它,它算是我第一部作品,即便不完美,也有它存在的價值。
謝謝所有喜歡我故事的大家,你們的鼓勵對我來說是加油下去的動力。
“春光還是舊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