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50章 風霜行(9)

十一月中旬,黜龍軍大軍折返,尚未抵達魏郡,便遭遇到了今年的第一場雪。

雪不大,而且在這之前地面就已經微微發硬,倒是沒有阻礙交通……實際上,黜龍軍大隊冒雪歸來,軍中士氣反而高漲,沿途多有歌頌。

真的是歌頌……一會唱“河北雪花大如手”,一會唱“嗟嗟烈祖觀功業”,一會見到張行騎著黃驃馬路過,還要改個詞,唱“三輝四御有成命,正要首席做至尊”。

哎呀呀,氣氛好的不得了。

隨行的封常、許敬祖這些有文化的,都準備記錄下來,當成某種祥瑞了。

來到鄴城,更有魏玄定、陳斌、柴孝和等留守龍頭帶領大行臺與鄴城上上下下一起出來迎接加勞軍。

黜龍幫不尚風華,或者說普遍性出身低微,統一河北前沒幾個人懂那些,倒省了許多事情……一如既往的簡單儀式,然後便是廊下食。

勝利之後,沒什麼比大吃一頓更合適了。

軍士們分營,將整豬整羊和整壇的酒領回去,就在預設好的營地內殺豬宰羊且爲樂起來,各營主將與提供這些豬羊酒的屯田部屯將、倉儲後勤部吏員也都留在營中與本營士卒一起享用;而大行臺也在城南的大鐵坊外搭棚開席,宴請歸來的大行臺直屬文書、參軍們……唯一的要求是,必須堅持廊下食的基本原則,也就是露天公開平等飲食,以示無私與公正。

酒過三巡,氣氛變得非常好,畢竟嘛,說一千道一萬,這次對撞之前黜龍幫上下還是有些心虛的,很多人雖然心裡猜度是沒問題的,甚至覺得必勝的,可還是心虛。

現在好了,碰一次,沒吃虧,回身吹一個連戰連捷,再加上黜龍軍日益強大的根基,此漲彼消,不出三五年,這天下不就在眼前了嗎?

氣氛能不好嗎?

只不過,也不曉得是不是封常這類人早就摸透了張首席的脾氣,竟無人敢當衆歌功頌德,也無人搞什麼政治暗示,讓魏玄定立即讓出國主位置來,甚至沒有人吟詩作賦以作誇耀!

著實可惜。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張行舉起杯來,也不用真氣,就是大聲當衆吟誦了一首看起來挺合時宜的短歌,一時間只有周邊黜龍幫高層能聽得清楚。

這歌當然合乎時宜,講的就是出征歸來,而且也的確下雪了,時宜兩個字算是到頭了。

吟誦完畢,一口酒下肚,就更妙了。

“首席不是一月內三次大捷,逼退對方得勝歸來嗎?如何就悲哀了?”眼瞅著張行放下酒杯,就在旁邊桌子上的魏玄定這才皺眉捻鬚來問。“況且,是我們後勤供給的不足嗎?如何又飢渴起來?而且首席走的時候也不算楊柳依依吧?”

不止是魏玄定,在座幾位龍頭和大行臺的總管、分管們也都停箸緊張來看。

“老魏這就是不懂文學了。”張行帶著三分醉意擺手來笑。“楊柳依依是誇張,是爲了跟雨雪霏霏對照,你根本不曉得文人爲了對仗能硬編什麼東西……至於說飢渴、悲哀,也不是說我們,而是從士卒,乃至於士卒家人的角度來言……於他們來說,戰爭這個事情總是危險的,哪怕是不停大捷,可只要繼續打仗,也可能會毀家滅身,所以一月三捷,也要我心悲哀;相對應的,哪怕是後勤妥當,豬羊酒面俱全,也比不上家裡的老婆孩子熱炕頭再兌上一碗麪疙瘩湯,所以是說回家之路‘遲遲’與‘飢渴’。”

“這倒是情真意切了。”聽著張首席的硬掰扯,魏玄定也只能攏起自己制式黑色冬衣的袖子幽幽一嘆。“怪不得首席能做首席……打完了勝仗就立即想到這個,尋常人哪能往這裡想?”

張行搖頭不止,也不知道是真喝多了還是沒聽懂魏國主的陰陽怪氣:“不是這個意思……我是因爲馬上還要打仗,路上又見他們因爲要回家過年高興,到處唱民謠,方纔想到這個……你們幾位在後方,恰是前方的支柱,這些事情上真的要上心。”

“確實。”陳斌也肅然起來表態。“這一仗早著呢,只怕來年一開春就要再打!而且不止是咱們這裡,北面也要開始了……首席接到密函了吧?”

“自然。”張行點了下頭,復又搖了下頭。“但我說的不是來年,也不是北方,我是說馬上……我準備即刻南下,帶領河南諸軍攻打南陽。”

周圍沉默片刻,留守三位龍頭注意到隨軍幾位的表現,立即意識到來的路上這些人便已經討論過此事,而且已經自行通過了,氣氛自然顯得有些微妙起來。

“首席的意思是,若非需要來鄴城走一遭,哄一鬨關西和東都的人,安撫一下河北人心,否則當時就要直接渡河的。”雄伯南扶著雙膝在座中肅然解釋道。“南面戰場的人選也定了,我跟徐副指揮、馬分管都留下養傷,安撫、重整河北部隊,柴龍頭南下總攬後勤,與單龍頭、伍龍頭他們一起輔佐首席……至於魏公跟陳總管,坐鎮鄴城總得靠你們,委實沒法動。”

柴孝和便要起身拱手,而陳斌則繼續來問:“這樣的話,此番南下會不會人手少一些?”

“不至於。”徐世英端著酒杯道。“南下的時候牛公跟魏大頭領都會一起去,更關鍵的是南下戰場開闊,淮西與南陽諸將態度曖昧,外交與政治許諾纔是最重要的,而首席素來擅長此類事,多一個少一個其實並不礙事。”

陳斌點了下頭,他剛剛發言其實只是出於大行臺文書總管的本能,擔心事情會超出自己的認知,現在確定事情確實很急促,不是這些軍前任用的龍頭要故意對他們這幾個留守鄴城的龍頭做遮掩,便也無話可說。

至於張行對他權力的侵犯,陳斌倒是沒有多餘想法……非要說這個,只怕佩著泰阿劍的陳總管一直覺得自己是在爲張首席防備那些人呢。

“此外。”徐世英繼續旋轉手中酒杯笑道。“我剛剛在河內那裡證了宗師,再帶著我不劃算……現在回頭想想,首席之前爲了讓我鍛鍊,一意沉默,也是憋屈了不少,河南的事情,還是讓首席肆意爲之吧。”

“不錯,不錯!”張行難得張揚起來。“也該我再出些風頭了。”

首席如此姿態,剛纔猛的一驚的陳斌也只能胡亂點頭,魏玄定則無聲斟酒自飲,倒是柴孝和終於找到機會拱手行禮了,將事情應承了下來。

十一月中旬,鄴城下雪了。

但反而變得格外熱鬧了。

先是擔心凌汛的部分河南籍貫的軍士紛紛南下,提前歸鄉,軍功點驗暫時沒法覆蓋到他們,可只是走前拿著這幾個月積攢的軍餉搞大肆採購紅頭繩跟牛犢子,就已經讓鄴城車馬紛紛了。

河南人著急回家,河北人就不急了,在張首席的直接關心下,河北的軍功點驗複覈立即展開,而不止是戰鬥人員,參軍、文書、地方官,甚至部分表現突出的民夫也都得到了嘉獎。

與此同時,依然是在張首席的直接關心下,例行的相親會以及祭奠犧牲的追悼會竟然也同時展開。

這使得那些最突出的,也就是被指定爲“戰鬥英勇”、“軍功卓著”,最先得到此次戰鬥表彰鯨骨牌和升遷機會的河北籍貫年輕人,往往是上午剛剛參加完相親會,下午就去追悼會,轉頭第二日一早就拿到了新的任命文書。

然後,就要考慮臘月過年和婚姻前程了。

沒辦法,這就是戰爭年代下新興政權的特色。

可以想見,這種生死、慌亂、結合、離別、成長擠在一團的過程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也就在這麼一片生機勃勃萬物競發之態裡,在一切都熙熙攘攘著往著年關而去的好時節中,張行張首席忽然就離開了鄴城。

走這麼急是有原因的,首先是凌汛已經有跡象了,再不走,大隊兵馬連浮橋都難過……沒錯,張行不可能真的一個人走,柴孝和不說,這次立有大功的何稀也要隨行,他學生馮端的那個土木營也要帶走;因爲河南缺騎兵,之前退往平原一帶駐紮的幾個騎營也專門挑出來劉黑榥、張公慎兩個營帶著過了河;包括更熟悉淮西地區的闞棱義子軍,此行既有打通南陽的旗號,也不可能不去;王雄誕營因爲是張行親兵,加上多是河南人,也願意去……總之,零零總總,包括踏白騎在內,說是不去,最後還是去了足足萬把人。

其次,自然是鄴城這裡確實氣氛很熱烈、局勢很安穩,後面從晉地冒出來的偏師也早被大司命給嚇回去了,算是沒有了後顧之憂。單就從張行個人感覺來說,這一個多月的戰事後,可能鄴城變化最大的就是他這個身體的小外甥……小孩子長得極快,已經能簡單對話了;印象深刻的政務也只有一件,那就是歐陽問申請人手,準備收集各地的志怪神異,建立文檔。

而既然沒有後顧之憂,還有什麼可猶豫的呢?

那就走唄!

坦誠說,張首席走的這麼匆忙,哪怕是沒有公開成行,卻還是引發了一些政治動盪……一個不太好確定規模的流言暗示,張首席這麼急著走固然是軍情需要,但也有爲了逃避召開年前例行大會的意味。

畢竟嘛,只要不開大會,那麼按照戰時的規矩,他這個首席就可以爲所欲爲,今日暫署一個大頭領,明日建個御史臺,後日調任一個總管啥的,誰也沒辦法,而更妙的是,等到這些事情積攢的多了,自然就會跟戰事糾葛在一起,等到戰事結束時搞一攬子追認時,根本無人能反對。

倒似乎也有些道理的,只是張首席註定聽不到了而已。

十一月廿六日,張行自四口關渡過了大河,抵達東境。

而一直到了這一天,理論上軍事水平更高的李定,竟然還沒有渡海。

可即便如此,李龍頭也沒遭遇什麼政治流言,道理再簡單不過,畢竟是跨海征伐,畢竟北地和巫地在全天下的最北面,而現在偏偏又是一年最冷的時候,那麼任何軍事行動都應該準備的更充分……甚至,不是有快馬急報,說是張首席那邊成功得勝回到鄴城去了嗎?

那是不是就不用這麼著急跨海了?

當然不是。

結了婚的蘇靖方並沒有因此陷入思維上的遲鈍,作爲李定最親密的學生兼下屬,他自問非常瞭解自己的老師……自然條件越惡劣,就意味著在物資和組織度上處於劣勢的巫族越容易打,就更容易在短時間內擊垮對方,相對來說,自己這一方因爲自然條件引發的減員,於自己這位老師來說,怕也就是個數字。

所以,李定李龍頭一定是在等待什麼,或者說是在猶豫要不要做什麼。

不過很快,軍令下達,若廿七日一早若無風浪,便即刻發兵,而廿六日晚間,李龍頭將於苦海畔的落日堂召開晚宴,所有頭領以上軍官文武一併赴宴,做進軍前的最後餞行。

這倒似乎無需多想了。

廿六日下午早早開宴,赫然還是廊下食。

沒辦法的。

這個廊下食,基本上都是最簡單米麪肉蛋湊成的菜式,少數會有一些酒水,而且幾乎每桌都一樣,甚至不分主次排列,還要最起碼相互之間不做遮蔽……若是讓十幾年前的東都貴人們看到一定會笑話,但是伴隨著黜龍幫-大明政權的確立與穩固,這種官方最高層堅持下來的東西,反而會成爲民間的追捧。

甚至河北、河南、北地一些明顯有傳承的酒樓、大店也都做了改變,增加了許多常見份菜,設計了新的大堂與樓上開間。

至於軍中和地方署衙,更是視之爲一種政治表達與傳統,平素不敢不用的。

宴會本身沒大問題,大家吃吃喝喝,暢想一下未來,吹噓一下戰力,展示一下傷疤,氣氛總體不錯,唯一的問題出在不知道是不是恰好十幾年前屬於東都人上人的李定李龍頭身上——蘇靖方開席不久就確定了,自己這位恩師確實心裡有事,以至於多次走神。

所以,這場宴會應該會有波折。

只是,這廝到底有什麼事情需要瞞著自己這個好學生呢?蘇靖方不免有些警惕起來,不由自主的捏了下剛剛蓄了幾個月的鬍子。

酒過五巡,忽然間,一個熟悉的將領站起身來,踉蹌到大堂中央,捧著酒杯高聲來言:“屬下爲戰帥賀!終於得償所願,領十萬衆橫行天下!”

衆人放眼去看,赫然是王臣愕……此人固然是李定嫡系,是起於武安的本土大將,但之前捲入了一些不好的傳聞中,此番還能領兵,依舊保持頭領待遇,自然是因爲李龍頭在張首席跟前一力保舉。

那麼此番單獨稱賀,既是氣氛到了,也是個人有些情緒激發,屬於理所當然。

實際上,也無人多想,恰恰相反,從蘇睦等武安舊將開始,隨著這句話,在座衆將紛紛起身,包括幽州、北地的將領也都沒有破壞氣氛,從張首席親舅黃平到蕩魔衛的黑延,剛來的監軍張世昭,以及算是客將的侯君束,包括與李定併案的另一位龍頭竇立德,全都象徵性起身舉杯,一起維護了李龍頭的權威和此間和諧氣氛。

李定也從容起身,當衆與衆將飲了一杯,但卻沒有著急坐下。

這讓剛剛坐下來的蘇靖方心裡一個咯噔,立即曉得事情要來了……包括黑延幾位經驗老到的,也詫異來看,就連剛剛來投奔李定沒多久的親弟弟李客都明顯有些發懵。

果然,王臣愕舉杯飲了之後也沒有歸座,而是扔下酒杯,上前幾步,直接跪下,扯住了李定的衣袍,一張嘴,還未說話,就先流下眼淚,半晌纔在許多人的驚疑之中開口:“戰帥於我有救命之恩,今日局面,戰帥身死就在眼前,屬下不得不弔!”

李四明顯等這話等的有點急,立即作勢擺手:“王將軍這是什麼話?我如何就要身死了?!”

“戰帥還沒看清楚嗎?!”一片寂靜之中,王臣愕努力大聲來道。“你現在受任一方,提領大明兵馬近半,偏偏所部皆出自黜龍幫之外……這還不算,渡海之後,如若兵敗,自然要將你做象徵,殺之以謝國內!而若成功,巫地人員要不要招募任用,巫族外事要不要自行其是?北地大軍要不要賞罰升黜?如若攻入關西,直入長安,要不要安排分派人員爲任?偏偏到了那個時候,你的功勳已經超過了張首席,他還能容你?!

“所以,戰帥此番出征,是敗亦死,勝亦死!屬下難道不該吊嗎?!”

說完,王臣愕抱著李定的大腿,痛哭流涕不止!

周圍上下,不知道是慌了還是懵了,竟然任由這位將一大段荒悖之言清晰無誤的倒完,然後還任由他在這裡哭泣,也沒人起身的。

蘇靖方腦子轉的極快,瞬間回過神來,趁機四下去看衆人反應,卻見他爹蘇睦目瞪口呆、驚疑不定;他妻子竇小娘則慌里慌張反覆在竇立德和他身上回轉,似乎是想要什麼答案,可同時卻也扶住了腰中長劍;而他的岳父竇立德只神色怪異盯著身側的李定……但那眼神跟他爹蘇睦還不一樣,他爹明顯有驚嚇和驚疑,而他岳父只是一種單純的不解和震驚。

好像長見識了一般!

至於其他人,要麼如李客那般戰戰兢兢雙手發抖,要麼就如蘇睦那般弄不清情況,要麼就如竇小娘那般慌張中帶著某種躍躍欲試,但也有少數人如竇立德那般滿臉疑惑,唯獨目光轉了一圈,迎上了張世昭,卻發現後者正跟自己一樣四處亂看。

兩人目光相對,還本能的乾笑了一下,相互點了下頭,稍作致意。

落日堂外,落日被烏雲遮蔽,只有冬日微微寒風捲著一點小小雪花能被人看清,堂內卻熱如油鍋。

好在李定沒有讓大家久等,便扶著對方一聲嘆氣:“你這話其實是有些道理的,但如之奈何呢?”

王臣愕估計也是被堂中氣氛給弄得心虛,此時聞言,擡起頭趕緊厲聲來對:“戰帥,現在大行臺那裡主力剛剛苦戰一場,回到鄴城後便也解散回家過年,河北至此皆有風雪,而我們已經做好了冬日作戰的準備,這不是天賜與戰帥的機會嗎?

“戰帥集合此間兵馬,明日僞作渡海,其實南下,自晉北登陸,然後出恆山,沿著舊領四郡南下,沿途動員舊部,並讓前魏齊王召回牛河……這樣的話,只要撲到鄴城城下,則大勢可定!

“更何況,人盡皆知,戰帥年輕時曾遇真龍,與你批下命格,說你遇龍而頹,遇豬而廢,遇客而富,遇山而興,遇潮而止……這苦海雖窄,依然是潮!便該在這裡停步!而紅山便是山,回身南下,反而將會大興!

“這難道不是說戰帥天意所歸嗎?”

李定一聲長嘆,跌坐在座中,便要言語一番。

孰料,此時坐在末尾的竇小娘終於不能忍耐,當即拍案而起:“龍頭!姓王的鼓動你造反,爲何不立即殺了?!”

蘇靖方心裡咯噔一下,便曉得自己師父玩砸了,果然,隨著竇小娘起身,呼啦啦站起來二三十人,客將末尾的侯君束更是趁機扶劍而出,大聲宣告:

“竇龍頭,若是李龍頭念及舊情猶疑不定,請你下令!我必斬了此人!”

這音量,彷佛他是什麼苗紅根正的黜龍幫頭領一般。

此言既出,又有十幾人起身,起身的十幾人中則有七八人一起拔劍……算起來,此間已經站起來三分之二的人了。

李定眼見如此,只覺得嗓子裡發癢,趕緊擺手:“都坐下!不要喧譁!”

竇立德回過神來,也趕緊無語呵斥:“都且聽李龍頭說話嘛!真能造反?!”

李定也曉得不好,只能在自己座中扶著王臣愕明顯發抖的肩膀,然後去看上下所有人,不由一聲嘆息:“你們呀,既是小瞧了我,也是小瞧了張首席!我李四如何會反了張三?!”

得到這話,纔有幾人坐下。

“你們不曉得我跟張首席的交情。”李定繼續緩緩言道,將腹內準備好的言語擺出。“當年在東都,我們貧賤相交,常常談論天下大勢,動輒通宵達旦,張首席擅長政治,我擅長軍事,常常自詡能重塑天下,結果呢,等到雁門之圍前,他老早就猜到都藍會來圍攻,我卻篤定都藍不會來!

“最後都藍果然圍了城,他卻沒有笑話我,因爲他知道,軍事都是政治推動的,而我雖然擅長軍事,卻因爲連續多年蹉跎爲下吏,執著於前途,反而對政治已經失去了洞察。”

話到這裡,更多的人也都訕訕坐了下來,更有幾人直接醒悟過來,而早就醒悟的幾位此時則是真被李定言語給吸引住了。

“後來,暴魏三徵,天下大亂,他浮馬沽水,入東境而立黜龍幫,我恰好爲都水使者,在蒲臺掌管軍需和民夫,也趁機建立了一支兵馬,佔據了兩縣之地。這個時候他來找我,希望我能入黜龍幫做個龍頭,然後和他一起清掃東境、河北,以成大事。我卻覺得,這些人都是烏合之衆,難以成事,便將蒲臺軍程名起那些人交予他,自己孤身回了東都。

“現在大家都知道,黜龍幫已經天下三分有其一,是我有眼無珠。但他卻從未因此嘲諷我,反而屢屢來信,要我去與他匯合。因爲他知道,我出身關隴名族,親眷友人、家族影響都在關西,凡人就是難脫離出身的窠臼,屬於人之常理。

“再後來,我得到機會,出任武安太守,而他也很快到了河北,依舊是屢次好言相勸,讓我與他合流,我卻還是不應,甚至加入當時的朝廷聯軍討伐他。結果呢,到底是天下板蕩,各方歸位,黜龍幫得了河北立爲根基,我也降服於他了。

“而且大家都曉得,他還是沒有與我作態,反而屢屢推崇我,任用我。這是因爲他知道,我這個人少年負志,中年蹉跎日久,便存了逆反之心,乃至於逆天逆人,就是覺得這天下非我莫當,連至尊的神像都要打幾鞭,自然也存了與他較勁的心思……不過這個坎,終究不能服從於他。

“當然,他一再優容於我,總是因爲他知道,也願意相信我李定是一柄足以替他割取天下的快刀,所以至此。

“諸位,諸位,以此而論,不敢說生死契闊,情同骨肉,可所謂生我者父母,知我信我者張行,總是說得通吧?”

言至於此,已經滿堂無聲,大家也多猜到今日是怎麼一回事了。

“起來起來,老王,你委實不必憂慮局勢,也不必擔心自己。”而李定終於趁機扶起了王臣愕。“你說相互生疑,不錯,換了任意一人到了這個關係,必然生疑!可獨我與張三不會如此,恰恰相反,正是因爲他是首席,我是戰帥,所以我纔可以肆意任用、賞賜,他纔可以從容謀伺東都,不計其他。

“至於局勢……如今正是他替我清廓了政治,擺脫了出身,保障了後方,又將兵馬彙集與我,中間多少辛苦與考驗,纔到了現在這個局面……所以,他無論如何也要支持我到底,而我無論如何也要趁機伸展生平志向,將自己這刀刺出去的!

“還有什麼山海之言!說句不好聽的,如今便是呼雲君親身在此,我也能一刀兩斷,遑論什麼潮水了。”

說著,李定甚至擺出佩刀,隔空點了一下前方的苦海。

到此時,王臣愕早已經趁機起身,堂中則鴉雀無聲……照理說,上上下下八成都曉得這是李龍頭安撫人心的把戲了,本該喧嚷一番,湊個熱鬧,然而,從一旁竇立德開始往下,滿堂之人卻多還是有些驚愕之態。

別人不曉得,只說竇立德,一開始是愕然於對方之拙劣,現在不免愕然於對方之大巧不工——這張三李四的交情總是真的!自己確實沒法比,便是跟著對方渡了海,這巫地的人事權也怕是搶不到的!

過了片刻,第一個打破沉默的赫然是侯君束,其人持劍下拜,就在堂中高聲來對:“戰帥,要我說,我等正是你的填海之山!君束之前無知,慚愧萬分,請爲先鋒,先渡苦海!”

氣氛立即恢復了正常。

這纔對味嘛!

你李龍頭跟張首席的友誼未免有些純潔和抒情的過了頭。

十一月廿七日一早,河南之地竟然起了風雪。

雪花亂舞於四面,地面凍得梆梆硬,夾雜著不大不小的北風,一夜之間便到了一年最冷時節。

歷山這裡也是如此,張行昨日渡河後與柴孝和分開,徑直來此……他不是專門來這裡的,原本他只是想從這裡取道,順便做下祭祀,然後就要去濟陰那邊去見單通海、王焯、伍驚風等南線將領,迅速確定攻擊計劃……可能還要安撫和說服這些頭領,畢竟下雪了,這種情況下發動大規模攻勢,肯定會有非戰鬥減員,而一些頭領對此類事情是素來有牴觸的。

然而,等到簡單的祭奠儀式于山下完成後,這位首席不知道是注意到了什麼,竟臨時改了主意,然後便在本地官員與踏白騎的護送下登上了山頂。

來到此間,赫然立著一座破敗的小觀。

“按照首席的要求,我們沒有碰這座觀。”本地縣令雖然出身踏白騎,但面對如今的張行時還是有些緊張。“這些都是它自敗。”

張行點了點頭,而前面尉遲融伸手一推,這座無名小觀那已經半垮塌的木板門便整個塌掉。

衆人隨即走了進去,此地積雪甚多,卻遮掩不住道觀的破敗,到處都是自然倒塌的痕跡,入得中堂,就連裡面分山君的宮裝女子形象雕塑與真龍形象的木刻也都朽敗。

這讓張行不禁一聲嘆氣。

旁邊那位縣令立即上前詢問:“首席,需要稍微整修一下嗎?這觀極小,每季我們都有人手來整修墓地,順手的事情,絕不會勞動太多。”

“不必。”張行擺手道。“分山君本君我們都打過,何況是一座觀?再說了,這觀已經沒有真氣彙集了。”

縣令立即頷首。

尉遲融在側,頗爲詫異:“按照首席的意思,之前這觀有真氣,真是真龍居所?可現在爲何又沒了?難道是這真龍怕了我們黜龍幫,竟不敢來了?”

張行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穿過小觀,來到挨著山壁的後院,此地只有一處石桌石椅尚存,也被枯藤和新雪遮蔽,而從這裡望去,哪怕是沒有修爲的人也能看到一處堪稱奇觀的景象——對面和此間下方的山麓上,數不清的墓碑層層疊疊,雖然雪中看不清墓碑本身,但因爲墓碑的遮掩,碑後並沒有積雪,反而使得墓地醒目。

遠遠望去,彷佛什麼鱗甲一般長在山上。

而若真是什麼鱗甲的話,那鱗甲之下的巨物怕是已經不遜於分山君本身……而且完全可以想見,隨著戰爭的繼續,在數年間,這裡的墓碑數量還會繼續增長,這種情況下,什麼真龍怕是都要退避的。

只不過,靠著死人數量壓倒一條活生生的真龍,固然悲壯,也難免讓人哀傷,隨行之人,全都沉默,不再多問。

“這便是三哥急切發兵的緣故嗎?”半晌,還是最親近的秦寶打破了有些過頭的氣氛。

“這就是人心思定的緣故。”裹著披風的張行緩緩搖頭。“打仗這事誰都經不住……咱們如此,關西人也如此,江南人如此,巫族人跟東夷人還是如此!神仙真龍都撐不住!沒必要求全責備了,天下統一已經是足夠好的答案了。”

秦寶似乎聽出了對方一點額外的意思,但當此情境,也沒有多做表示,只是點了點頭。

“走吧,不必等雪停了,現在就出發!”張行回頭吩咐。“給劉黑榥他們下令,讓他們先行!”

衆人不敢怠慢,各自收斂心神,匆匆下山去了。

早一日渡河的劉黑榥部與張公慎部四千騎到底是大部隊,反而落在了張行身後,此時正駐紮在了濟北郡與東平郡交界地的壽張縣境內,而因爲起了風雪,兩營騎兵都在查看和照顧自家戰馬,倒也真沒起什麼多餘的心思——過年、賞賜、軍功、家人,全都被暫時淹沒在風雪中。

非只是下面軍士,就連劉黑榥、張公慎這兩位堪稱要害的主將也都沒有太多心思。

只不過,暫時淹沒他們倆的並不是什麼風雪,而是即將開始的淮西-南陽戰役中自己這兩營騎兵的戰術定位——之前的河內戰場過於逼仄,雙方又都是立鼎的強軍,打的有來有回,委實難讓騎兵發揮優勢,白捱了一個多月的苦戰,所以此番南下,自然會想著地形開闊,河道封凍,可以放肆一些。

最好立下一些奇功,不使得幾營騎兵上上下下都被人笑話。

所以,他們一直在等待即將召開的軍議,或者是更直接的軍令。

“軍令!”細密的雪中,數騎徑直闖入中軍。

劉黑榥不慌不忙,披著大氅、掛著鯨骨牌大步走了出來,只見這夥子騎兵裡,外圍數騎,一半懸鈴,自然是巡騎,一半配著雕花馬甲,是劉黑榥本部,中間圍著一人,卻不是尋常參軍、文書,乃是一名眼熟的踏白騎,便當即興奮起來:“首席有何軍令?”

那踏白騎見到劉黑榥開口,方纔翻身下馬,將一封手書送到。

劉黑榥打開看了一看,先是一愣,再是大喜,只是強行按住:“只是如此,首席可有其他交代?”

“首席說了,若是可能,儘量不要驚動樑郡,而到了淮陽之後聲勢務必壯大……”踏白騎立即叮囑。“但首席也說,這些只是最好如此,一切還是以奔襲淮陽爲上,越快越好,這是唯一軍令。”

劉黑榥連連頷首,再不遲疑,不顧漫天飛雪,大聲呼喊,要包括張公慎營在內,全軍準備,即刻成行。

而其人下達完軍令,眼見那踏白騎要走,方纔想起什麼,終於認真來問:“首席現在何處,還在歷山嗎?”

“回稟大頭領,委實不曉得,非要猜測,現在應該已經到了濟陰。”那踏白騎在馬上稍作迴轉,便打馬而去了。“我從歷山下來時,踏白騎已經往濟陰方向去了。”

劉黑榥更加操切,直接對屬下催促起來。

張行當然不在歷山,也不在濟陰。

而且這一日,從歷山,或者說從他身側下達的軍令不止是一封,整個河南,從單通海的濟陰行臺到王焯的內侍軍,從已經在淮西前線的伍驚風部到登州、徐州各部,全都有針對性的軍令。

內容參差不齊,但合在一起,無外乎是先鋒先動,同時在後方發動接應式攻擊並彙集兵力,儘可能快的、突然的對整個淮西地區進行打擊。

沒錯,剛剛渡河,漫天飛雪,黜龍軍便直接發動了攻擊。

廿八日一早,風雪稍駐,張行和隨行踏白騎更是抵達樑郡。

具體來說,是樑郡郡城寧陵城外。

這裡是黜龍軍的統治範圍之外——樑郡太守曹汪、淮陽郡太守趙佗,早年大魏崩壞時就是牆頭草,名義上都跟黜龍幫對立過,也都暗地裡接過頭,但之前司馬正北歸,雙方在譙郡做過一場,就此分野,淮陽郡全郡歸了東都,樑郡除了東四縣也歸屬東都。

當然,誰都知道,這兩家是半獨立勢力,是雙方的緩衝。

只是來到這日早晨,忽然有人告訴還沉浸在河內戰事的曹汪曹太守,張行來了。

“誰?”還沒從火炕上起牀的曹汪有些發懵。“誰要見我?”

“不是見,是召見。”同樣衣冠不整的郡丞焦急來言。“是咱們張首席來咱們樑郡視察,所以要召見頭領曹汪!要你趕緊出城去迎接!”

曹汪到底是七八年的軍閥,算上之前在本郡的太守經歷,他足足在這河南四戰之地的譙郡把持快十年,腦子還是有的,幾乎是片刻便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情,立即從火炕上跳下來,匆匆穿衣。

見他這個樣子,上下都鬆了口氣。

而等到曹汪走出衙署,翻身上馬,沿著城內大街走了半截街,眼見著不知道誰已經把踏白騎放出來了,紅底“黜”字旗下,算是見過幾次的張行張首席騎著黃驃馬正往自己這裡來,不由更加惴惴,乾脆下馬侍立。

只是甫一下馬,一陣風捲著地上積雪一吹,當面而來,這位大魏宗室出身的資歷軍閥忽然又清醒了三分,然後忍不住壓低聲音,懇切來問身側郡丞:“我當年入黜龍幫的時候,難道不是大頭領嗎?”

正所謂:

渙水河畔幾曾見,兔園館內當面談。

正是河南好風景,風霜時節又逢君。

PS:大家端午快樂,人人發大財!

第269章 臨流行(2)第553章 送烏行(3)第413章 跬步行(11)第407章 跬步行(5)第351章 江河行(8)第284章 臨流行(17)第64章 案牘行(10)第240章 列陣行(6)第465章 風雨行(5)第76章 煮鶴行(5)第24章 坊裡行(12)第557章 送烏行(7)第511章 千里行(5)第357章 江河行(14)第386章 國蹶行(4)第483章 風雨行(23)第562章 送烏行(12)第95章 金錐行(6)第140章 苦海行(7)第299章 萬乘行(15)第549章 風霜行(8)第165章 浮馬行(12)第517章 千里行(11)第350章 江河行(7)第555章 送烏行(5)第536章 安車行(5)第547章 風霜行(6)第213章 雪中行(12)第128章 上林行(7)第123章 上林行(2)第96章 金錐行(7)第333章 隴上行(12)第79章 煮鶴行(8)第526章 萬里行(9)第233章 擐甲行(16)第204章 雪中行 (3)第16章 坊裡行(4)第118章 斬鯨行 (10)第273章 臨流行(6)第247章 荷戈行(1)第305章 猛虎行(6)第369章 四野行(3)第35章 天街行(8)第570章 送烏行(20)第143章 苦海行(10)第486章 風雨行(26)第421章 跬步行(19)第99章 金錐行(10)(繼續2合1)第27章 坊裡行(15)第559章 送烏行(9)第171章 俠客行(1)第368章 四野行(2)第370章 四野行(4)第390章 國蹶行(8)第141章 苦海行(8)第349章 江河行(6)第312章 猛虎行(13)第355章 江河行(12)第270章 臨流行(3)第468章 風雨行(8)第549章 風霜行(8)第56章 案牘行(2)第373章 四野行(7)第386章 國蹶行(4)第181章 俠客行(11)第274章 臨流行(7)請假說明第565章 送烏行(15)第54章 關山行(12)第412章 跬步行(10)第103章 金錐行(14)第210章 雪中行(9)第239章 列陣行(5)第207章 雪中行(6)第282章 臨流行(15)第58章 案牘行(4)第486章 風雨行(26)第210章 雪中行(9)第211章 雪中行(10)第80章 煮鶴行(9)第65章 案牘行(11)第3章 踉蹌行(3)第211章 雪中行(10)第191章 振臂行(4)第111章 斬鯨行(3)第290章 萬乘行(6)第264章 荷戈行(18)第329章 隴上行(8)第446章 山海行(23)第291章 萬乘行(7)第285章 萬乘行(1)第69章 案牘行(15)第89章 煮鶴行(18)(5k2合1)第305章 猛虎行(6)第563章 送烏行(13)第59章 案牘行(5)第456章 山海行(33)第393章 國蹶行(11)第410章 跬步行(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坪| 辽阳县| 池州市| 光山县| 乌兰察布市| 平遥县| 饶平县| 兴城市| 河源市| 玛纳斯县| 昌乐县| 毕节市| 达日县| 亳州市| 广州市| 东方市| 凌源市| 广河县| 鄂托克前旗| 来凤县| 合江县| 紫金县| 永兴县| 利津县| 松阳县| 巢湖市| 肇源县| 晋城| 新和县| 承德县| 太和县| 婺源县| 安福县| 穆棱市| 乌恰县| 嵊州市| 商洛市| 阳春市| 普陀区| 龙胜| 阳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