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章 調景嶺(求收藏)

雖然位於香江,但這裡和繁華的香江顯得格格不入,這裡似乎是這城市遺忘的地方。

其它地方富麗堂皇高樓大廈,而這裡處處顯得貧窮與落後。

調景嶺,五十年代初期,這裡是收容潰兵的難民營,隨著時間的過去,能搬走的都搬走了,這裡只剩一些窮困的家庭。

李建輝從出生開始,就和母親以及一個哥哥三個姐姐生活在這裡。

至於他那父親,小時候長聽母親劉小娟說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

直到後來懂事的時候才知道,原來在李建輝兩歲多的時候就已經路死街頭。

李明霖,川蜀省果城人,十五歲也就是1942年的時候被抓壯丁,由此進入了軍隊,參加了多場抗日戰役。

時過境遷,1950年潰逃香江,進入了這調景嶺難民營之中。

由於在軍隊並沒有太高的職務,所以也沒有被接去寶島的機會,只能留在香江安家落戶。

六十年代,廉政公署還沒有建立,各種社團林立,14K就是其一,而且這些社團和調景嶺脫離不了干係,裡面大部分成員都是調景嶺那批潰兵,李明霖也是其中之一。

這也導致這個本來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只能靠著政府的補助以及劉小娟辛苦工作勉強度日。

好在一切辛苦都已經熬過去了,1977年的7月25號,年僅十六歲的李建輝名聲響徹香江。

多家香江知名媒體來到這落後的地方,只爲了採訪被譽爲金庸之後又一香江武俠大師。

崑崙一書火遍香江,僅僅一書就讓其成爲香江武俠第二人,媒體的高捧,坊間的議論,十六歲的年紀,貧困的家庭,加上幾乎被遺忘的出生地,這都是各大媒體想要的新聞。

《崑崙》本不該出現在這個年代,但因爲一道靈魂的到來,並且融入到李建輝的身體之後,這部新武俠代表作也提前了幾十年誕生。

隨著夜幕降下,一天的喧鬧也停了下來,李建輝則和母親商議著搬家的事情。

其實早在年初的時候,大姐就爲家裡在紅磡購買了一套800方呎房子,在大哥留學英倫,二姐留學加拿大的情況下,這房子足夠他和母親以及三姐居住了。

只不過當時考慮到李建輝還在調景嶺中學上中五,李春蓉還在調景嶺中學上中七,所以劉小娟暫時沒有選擇搬到紅磡。

大姐李春雪今年23歲,中五畢業之後進入社會打工,爲了幫助家裡,嫁給了比自己大十幾歲的有點兒實力的富商。

這才使得大哥二姐有錢留學,三姐和他才能夠安心在學校讀書。

年初更是爲他們購買了一套五十多萬港幣的住房,讓他們能夠搬離那貧民窟。

可以說是李春雪犧牲了自己的愛情和幸福,才讓他們幾人能夠有這樣的環境。

有時候李建輝也懊惱穿越太晚,要是能夠早幾年,大姐也不需要做出那麼大的犧牲,只可惜他直到上個月中五考試結束之後才穿越過來。

之所以融合記憶能夠成爲這具身體主導,主要還是之前的李建輝因爲考試不理想,基本無緣讀中六,感覺對不起母親和大姐的期待,在這壓力之下,內心一口氣沒上來,靈魂有些渙散,這才成全了後世而來的他。

接受了這記憶,這身體學習雖然差了點,身體相當不錯,還學了詠春拳。

都說蛇有蛇道鼠有鼠道,調景嶺這邊和香江14K以及星逸安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藉著調景嶺這邊話事人,也是李建輝父親曾經的好友陳志勇的關係,他寫的《崑崙》搭上了東方日報馬家,小說不僅僅在東方日報上面連載,馬家還給了不錯的價格。

從六月十號到現在,已經在東方日報上面連載了45天,也讓《崑崙》成爲了香江今年評價最好的小說,東方日報銷量也再創記錄。

年僅十六的他更是被東方日報評爲香江新一代武俠大師,也因爲東方日報這樣的緣故,今天也纔出現了多家媒體前來調景嶺的情況。

香江媒體歷來都是看熱鬧不嫌事大,也不管十六歲少年能不能擔當得起這一稱譽,現在是儘可能往天上捧。

若是李建輝只是曇花一現,那麼到時候他們自然也會往地獄踩。

既然來到了這樣一個時代,他自然希望能夠闖出一番事業來,雖然藉助一些勢力不太好,而且他內心也清楚馬家是什麼情況。

但爲了自身財富快速積累,爲了自身不會被一些勢力恐嚇威脅,一些關係還是要維持和借用的。

外界很少有人知道,李建輝是陳志勇的弟子,詠春拳就是陳志勇所傳。

只不過陳志勇只教他詠春拳,嚴禁他加入到各字頭裡面,就是勇字頭旗下的高層都不知道自己大佬有李建輝這個弟子。

要說起來陳志勇也算是一個時代的悲哀,一些事情不是他能夠選擇的,當初成立之時,他們是接受的上層命令。

後來一些事情不是他們想不做就不做,更加不是他們想退就能夠退的。

他們現在唯一就是不讓自己後輩進入這裡面,讓自己後輩能夠堂堂正正的做人。

李建輝父親和陳志勇可以說是一個死人堆爬出來的,而且因爲李建輝和陳志勇二女兒陳欣怡同年出生,當時兩家還定下了娃娃親。

也因爲這層關係,在李明霖去世這麼多年,一家在調景嶺生活,劉小娟一個人帶著幾個孩子從來沒有被騷擾。

要不是劉小娟要強,不願意接受陳志勇資金上的幫助,李家早就能夠搬出調景嶺了。

在劉小娟看來,陳志勇的錢來路不正,接受他的饋贈,將來只會害了自己一家人。

李家幾姐弟從小就被管的很嚴,絕對不允許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鬼混,更加不允許走李明霖的老路,加入什麼社團組織。

也是她不知道李建輝跟著陳志勇學習詠春拳,要不然李建輝天天不知道會被怎麼唸叨呢?

不過劉小娟對於陳欣怡卻特別喜愛,每次陳欣怡來的時候,她都眉開眼笑,似乎真有把陳欣怡當兒媳婦的意思。

第二百三十四章 亞姐決賽第四百零一章 離場安排第五百九十五章 是功是過第三百四十二章 太平初級中學第四百零四章 輝鴻高層的心思第七百七十五章 遇冷第五百四十章 陳欣怡的焦慮第一百九十二章 強強聯合第二百六十八章 不熟引發的誤會第七百八十一章 爭論第二百九十七章 盤中停牌第四百九十章 挖不動的牆腳第四百零七章 放權第五百九十一章 發展戰略調整第兩百零七章 受到波及的遠東交易所第三百九十章 上市宣傳第一百零六章 沈弼謀劃第六百四十三章 利益決定立場第四百一十四章 欣建系年會第四百二十四章 高層爭執第四百八十九章 渝州招商考察團第六百五十四章 幾方聯合第一百九十三章 給恆隆添堵第一百八十章第五百七十三章 寮屋區第七百一十九章 重攜手第五百二十六章 不愉快的交談第七百一十一章 拉攏香江資本第五百四十三章 中立第七百一十八章 問題的根本第四百三十七章 一代新人換舊人第二百九十八章 學校思想第六百四十章 條件第五百九十章 保障性公租房第四十三章 再起風雲第七百二十七章 皺眉第三百四十七章 回到香江第二百八十六章第一百六十四章 不支持、不打壓第741章 事關重大第七百二十二章 曾經的小丫頭第三百六十七章 合資長安第五百六十五章 政府插手第三百二十三章笛生集團第五百五十七章 不平靜的聖誕節第三百五十七章 終究是利益動人心第三百七十八章 釋放善意第五百三十三章 前往渝州第二百六十五章 家電促銷第二百五十六章 體育聯賽計劃第四百一十章 特殊來客第一百七十九章 科士威第一百一十七章 雙方罷手第一百五十四章 和記置業上市第兩百一十八章 擴張會議第四百二十章 東華領地建設第三百零三章 財務年報第五百零一章 風暴之中的佈局第六百零六章 西華控股第四百五十三章 黃光興外放第五百零五章 影響波及第二百五十九章 人氣巨星第四十六章 70港幣天價第一百八十章第六百七十二章 李桔深的無奈第五十四章 情定終生第七百零一章 終究是道不同第五百六十三章 出人預料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商新機場第七百零五章 自責與失望第740章 第二官方語言第四百零五章 拉緊繮繩第六百零四章 立場的矛盾第四十四章正面爭鋒第九十二章 拿下股份第三百八十七章心野的下屬第五百八十八章 南江會對策第三百零五章 愛哭的孩子有糖吃第六百三十五章 抵達漢城第五百五十七章 不平靜的聖誕節第六百六十四章 股市暴跌第一百五十一章 陰謀再來第二百五十一章 永盛入華新第六百五十八章 邵逸夫的抉擇第四百七十四章 利益之爭第一百六十六章 新年部署 (求首訂)第四百三十章 本本分分的商人第二百六十一章 綁架第七百八十五章 放下第六百零七章 銀行合併第七十九章 會德豐掌門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參觀第六十四章 進駐工業園第五百七十五章 股市泡沫第七百一十五章 榮老登門第三百六十章 由暗轉明第四百八十四章 否決計劃第三百零九章 高速增長的財富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洋動作第一百一十七章 雙方罷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萨尔县| 屯门区| 府谷县| 克什克腾旗| 秭归县| 津市市| 泸定县| 大方县| 阆中市| 大理市| 阳朔县| 邵阳县| 盐津县| 布尔津县| 洛南县| 连平县| 竹溪县| 扬州市| 延庆县| 石门县| 泗阳县| 九江市| 囊谦县| 临武县| 苗栗市| 扶沟县| 澜沧| 赣州市| 车险| 大丰市| 崇州市| 开阳县| 体育| 宁德市| 景宁| 香河县| 余江县| 长泰县| 邹城市| 安康市| 略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