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章 由畢業論文引出的故事

第1章 由畢業論文引出的故事

剛開始發現自己穿越的時候,墨君心中是拒絕的。

畢竟自己作爲一名農學研究生,雖說需要經常下地幹活;雖說導師狗了一點,經常加班零零七;雖說辛苦養大的畢業論文,一不小心被人吃了······

但他心中從來也沒有產生過自我了斷的想法。

而且在他看來,就算真的要上路,不拉幾個狗賊作伴,豈不是血虧?

然,世事難料。

因爲“畢業論文”意外被人給吃了,而且一時間還找不到罪魁禍首,氣的一晚上睡不著的墨君便找了個網吧,進去玩了兩把DNF,就當是紀念一下自己逝去的青春。

結果眼睛一閉,一睜。

再醒來就已經出現在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戰國末年。

或者說秦國。

穿越並不是什麼良好的體驗,那種初入異地的迷茫,舉目無親的恐慌······絕非想象中那麼美好。

但有句老話說得好。

生活就像那啥,既然無法反抗,那就安靜的享受吧!

經過整整一夜的思考。

如今他也接受了自己這個新的身份。

······

姓名:墨君。

年齡:12歲。

身份:流氓、流民、野人、街溜子······ ωwш?тt kan?C〇

這便是墨君從原身記憶中,找到自己在這個世界極爲有限的信息。

沒房。

沒地。

甚至連國籍都不確定。

因爲雖說之前墨君一家生活在秦國境內,但正如之前所言,他們一家只能算是流民,連平民都談不上。

沒辦法。

不是墨君一家人不想守著一畝三分地,過著男耕女織的樸素生活。

而是現實根本不允許。!

秦王政三年。是歲大飢,糧荒。

秦王政四年。蝗災,蔽天下,自七月始,十月結束。隨後天下大疫。原身之母、兄皆死於疫災之下。被迫舉家離鄉逃難。

秦王政六年。河魚大上,黃河水位上漲,河西遭遇洪澇,舉家再次前往河東逃難。

同年。

有匪盜趁機劫掠野民,原身之父死於屠刀之下,原身則是被髮賣爲奴,成爲一位小地主的田奴。

從某種方面來說,原身雖然沒什麼文化,但他的見識說不定還要超過來自兩千年後的墨君。因爲兩千年後的墨君連一次國都沒有出過,而原身爲了躲避災難,在十歲不到的時候,卻已經在秦、韓、魏三國境內來回遷徙了數次。

之所以會造成這種結果。

一是因爲這個時代天災人禍發生的確實過於頻繁,畢竟戰國末期······不,準確來說應該是整個春秋戰國年間,都一直處於亂世之中。

二則是這個時代,普通人對於災害的抵抗能力太弱。

寧爲太平犬,莫做亂世人。

看過原身的所有記憶之後,墨君纔算是真正感悟到這短短十個字所蘊含的辛酸與苦難。

生活在這樣的時代。

從出生開始,原身就一直在失去。

年幼面對天災,失去了家鄉與一半親情。年少面對人禍,又失去了另外一半親情與所有的身外之物。

而唯一留給他的‘珍貴之物’,大概就是自己的名字了。

而且就算是【墨君】這個名字,其實也並不珍貴。

在當下,姓名之中,珍貴的是‘姓’,而非‘名’。

《詩經·雅·天保》中曾言:“百姓,官族姓也。

шωш???????¢○

簡而言之,在這個時代,只有王公貴族才配擁有姓氏,至於普通人,只能有‘名’,而不能有‘姓’。

不過對於原身而言,能擁有這樣一個充滿詩意與知識氣息的‘名字’,就已經彌足珍貴了。

知識是珍貴的,也是稀有的。

以原身一家子的生活條件和文化水平,顯然不可能取出這樣一個充滿了‘知識’氣息的名字。

事實上。

原身最開始的名字叫做“黑山”,來源於當時村落附近一座黑色大山。

可就在墨君出生那天,卻剛好有一名儒生遊歷至此,並向墨君家討了一碗水喝,見到墨君出生,便由【黑山】二字添了一個字,取出了【墨君】之名作爲回禮。

而這個名字,後來也成爲了【墨君】最爲驕傲和自豪的地方。

雖然被髮賣爲田奴,但可笑的是,從原身記憶中,墨君卻發現這段時間反而是原身自出生以來,過的最幸福的一段時光。

哪怕在田地耕地幹活很辛苦,甚至有時還會挨主家的鞭打,但至少能穩定下來,雖然吃不飽,卻可以保證自己餓不死。

這種來自心靈上的安全感,在曾經的十年裡,對於墨君而言是極其少見的。

田奴的生活持續了一年多。

直至半個月前。

國家向開始向地方各郡縣征服徭役。

······

自商君變法後,秦朝所制定的新的‘軍功爵制度’,掀起舉國從軍的狂潮。

“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

“聞戰則喜。”

這些都是來自後世的記載。

根據原身的記憶,這些記載不能說是錯誤,只能說不夠全面。

“怯於私鬥”是真的,因爲商鞅變法之後,秦朝實行輕罪重罰和連坐制度,一個弄不好,就是一人犯法全家坐牢。

“民勇於公戰”卻不一定,至少在墨君印象中,如今的秦朝的確有很多底層人民熱衷參軍,但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最初的目標,只是爲了能有口飯吃。

在這個天災人禍橫行的亂世,人命賤如草,只爲了一口糧食,已經足以讓無數人爲此拼命。

更何況如今秦國服徭役的待遇,還真不算差,甚至對於普通流民而言,已經算是極好了。

至於“聞戰則喜”,這些基本和普通人沒有太大關係。

秦朝的軍功爵制度確實能算是歷朝歷代底層平民跨越階層的最佳途徑了。

但問題在於這個概率能有多大呢?

對於普通人來說,一旦上了正面戰場,你能殺死別人,就代表別人大概率也能殺死你。

最終能夠殺掉敵人,還能活下來的人,估計十不存一。

所以“聞戰則喜”,大概也只有那些真正的大貴族纔會有這樣的反應。因爲只有那些人,纔能有把握在戰場上撈取功勞,而且還能保證自己活下來。

至於那些中層階級,尤其是小地主、小貴族,對於他們而言,參軍服役的弊端遠大於利。

因此也就衍生出“代人服役”這樣的事情。

……

(本章完)

第140章 百川酒樓第168章 韓非使秦第117章 動工第154章 天字一等·亂神第58章 越來越喜歡南郡了第58章 越來越喜歡南郡了第267章 磨鍊與病人(二合一章)第25章 來自秦王的招攬第214章 身份暴露第157章 得罪了方丈還想走?第218章 不好意思,沒繃住第245章 鄭夫人第185章 相見第224章 真遺憾第97章 反噬第175章 蓋聶的猶豫第163章 啓蒙老師第202章 月女回家第51章 回家第88章 地牢第52章 金鵬鳥第29章 藥鬼大師第13章 提拔與指點第117章 動工第226章 【奇珍山】內的蛇與鵬第153章 彆扭與噁心第247章 演戲第56章 南郡第131章 秦平大道第34章 新藥方第171章 鄭國渠第246章 不爭即爲爭第83章 巴蜀之地第105章 長逝第37章 南陽城第227章 異獸研究第62章 合作內容第245章 鄭夫人第67章 刺客?第22章 沒有絕對把握第147章 大雪之災第286章 換眼第193章 衆將請客第1章 由畢業論文引出的故事第233章 逆鱗之劍第155章 一招第77章 你猜錯了(4000字)第124章 拿捏與分寸第209章 秦軍的伙食第189章 紫蘭軒重聚第143章 漢中人這麼有錢嗎?第83章 巴蜀之地第177章 荀子的決定第106章 榮耀第139章 記功與人選第16章 平叛與牽連第4章 不正經的分解機第28章 討教第39章 今日無事第19章 轉化第183章 走後門第49章 撿到了一隻墨鴉?第4章 不正經的分解機第223章 重返南陽第35章 安城與任務第152章 嫌疑,禁足第185章 相見第140章 百川酒樓第283章 爲了理想第135章 天下大義,綁架?第245章 鄭夫人第87章 返回第46章 談感情傷錢第247章 演戲第254章 鳩佔鵲巢第15章 叛亂第212章 內奸?第199章 保險與招攬第93章 肉池第60章 蒙武第213章 動手第261章 行動第86章 洪澇第81章 稻穀成熟第41章 三人行第152章 嫌疑,禁足第20章 連破三境第53章 呂不韋之謀第188章 做人應當說話算話第100章 不吃飽哪有力氣減肥第191章 月神破防了第49章 撿到了一隻墨鴉?第215章 支線任務第30章 種植與實驗第25章 來自秦王的招攬第73章 六國刺殺(4000字)第102章 萬人相送第182章 東君·焱妃第71章 寒玉冰蠶第127章 戰場(新年快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港区| 温州市| 容城县| 长沙县| 乌拉特前旗| 延川县| 宣汉县| 碌曲县| 湟源县| 汶上县| 毕节市| 龙胜| 东至县| 宁阳县| 扎赉特旗| 阿拉善右旗| 黄大仙区| 英吉沙县| 玉龙| 招远市| 惠来县| 娄底市| 中超| 邵东县| 右玉县| 广元市| 礼泉县| 闽侯县| 高淳县| 当涂县| 云和县| 盖州市| 凉城县| 绵竹市| 贺州市| 宜君县| 兰西县| 积石山| 新竹市| 诏安县| 河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