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

孫克敵在走訪中發現,因爲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所致,雙流縣田地十分肥沃,但經過多年的耕種,很多田地得不到歇養,地力已經呈現明顯下降的現象,在與衆多老農閒談過後,這纔有了田地輪種歇養的政令出臺。

官府發佈的這份綱要中規定,雙流縣現有田地,從今年起,一半田地改種大豆和油菜等經濟作物,另一半的五成進行深翻施肥休養,另外五成種植糧食,第二年再予以輪換。

只要這項措施得以充分貫徹落實,預計三年後,所有田地的地力將會有較大程度提升,再行種植糧食的話,產量會比之前有較大幅度提高。

這條看似荒誕的規定,是孫克敵和鄭源道等人經過大量考證以及與衆多農戶進行座談後得出的結論,雖然在推出之後引發衆多議論和不滿,但還是在孫克敵的堅持下,於全縣強行推開,

因爲有官府按照三錢一石的價格收購糧食的規定,輪種意味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損害,所以有部分士紳私下並未嚴格遵照執行這項新規,而是如原先一樣,在自己名下的田地中照常耕種糧食,至於大豆、油菜等經濟作物卻是少有種植。

對於這種現象,孫克敵並沒有強制命令這部分田地較多的鄉紳大戶照章執行。

而雙流縣廣大農戶基本都按照官府的要求開始輪種。

一是官府的權威和意志農戶們不敢違抗,二是現在家家不缺糧食,而且很多人都懂得輪種的好處,所以這項新規在民間遇到的抗拒力並不是很大。

除了輪種這項章程外,縣衙提出的利用緩坡荒地大面積種植油桐、油茶、中藥材的相關規定也是讓雙流縣上下人等感覺新奇不已。

因爲油桐樹、油茶樹在山間坡上雖屬常見之物,可這些樹木都是野生,人工育苗種植在本地卻沒聽說過,桐油和茶油也有人採收,但因爲這兩種樹木數量太過稀少,所以導致產量太低,農戶們好容易收集一些桐油,也都是用作塗刷傢俱所用,對外售賣的根本沒有。

對農戶們的疑問,孫克敵早有辦法。

沒過多久,他通過四海商行的關係,從湖北襄陽府重金聘請的兩名油桐樹育種育苗行家來到了雙流縣,緊接著,孫克敵安排鄭源道親自陪同兩位行家下到鄉間,勘察栽種油桐樹的地點,並招募民工開始在幾處地方修建育苗場所。

在協助移民搬遷安置的過程中,因爲移民們重建家園需要大批糧食物資的緣故,得到指令的四海商行,利用其雄厚的實力,爲這個浩大工程做出了巨大貢獻。

孫克敵也因身處一線之故,沒少與四海商行各色人等打交道,也與數名大掌櫃成爲了關係不錯的朋友,久而久之,耳濡目染之下,孫克敵對於經濟一道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了解,這些見聞和知識使他的眼界更加開闊,也讓他對於將來執政一方的思路也變得更加明晰。

此次由官府投資大面積種植油桐和油茶樹這個思路,就是與孫克敵與四海商行打交道時增加見聞有關。

孫克敵不止一次從幾位大掌櫃口中聽說這兩種植物產生的經濟效益,尤其是油桐樹,那可是經濟價值特別高的植物。

桐油防腐隔水,是生產油漆必須的最佳材料,每斤桐油的價格常年穩定在一分銀子左右,一畝油桐最多可栽種十幾顆,待三年成材之後,畝產桐油可達五百斤以上,按照市價一分銀子的價格計算,那可就是每畝能有五兩以上銀子的價值,刨除亂七八糟費用的話,一畝地也有幾兩銀子的收入,這可是其他任何農作物無法比擬的。

油桐樹的栽植不須佔用農田,只要在緩坡上以梯田的方式移栽便可以生長,平時也不用人精心照看,只需定期進行除草施肥便可。

油茶樹的種植與油桐樹大同小異,只是從經濟價值上要比油桐低一些,茶油主要用於食用,對於廣大缺少食用油的農戶家庭來說,如果在荒坡野地種上幾畝油茶樹,到了豐果期,彩霞果子榨汁成油,或是售賣或是自用,也不失爲貼補家用的一種好東西。

至於在油桐油茶林中間種各種中藥材,也是一種前人未曾有過的法子。

隨著醫院在大明各地有序鋪開,市場上對藥材的需求呈現出爆發性的增長,做藥材生意的商人們來往於大江南北各個府縣之間,到處搜尋各種藥材。

只不過現在的藥材基本都是鄉民去深山野林裡採掘到的野生之物,種植藥材的也只是小範圍、小面積之事,大面積栽培還沒有先例,這種新鮮事物的誕生,還需要付出較長時間來慢慢摸索。

但凡是都要有人去做不是?

孫克敵看準了藥材市場的巨大前景,所以纔將這項新事物列入到規劃之中,就算自己在雙流縣任上沒有從中獲益多少,但至少給後來者打下了一個良好開端,將來不管自己去往何處任職,都可以把其中的得出的經驗教訓拿到任上所用。

爲官一任,造福一方,更重要的是,開歷史之先河更容易青史留名。

孫克敵相信,自己所制訂的種種舉措衆將會讓地方百姓受益無窮,而這些成果也會給他帶來無法描述的聲望。

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這樣在全縣轟轟烈烈的展開了,在當年油菜即將成熟之前,第一座官辦榨油作坊也在縣城中落成,爲其提供技術支持的自然還是四海商行。

這個擁有無限市場和人脈的巨無霸,在大明經濟之道中佔有無可比擬的絕對優勢,但凡是有關生產的人才,都可以在商行中找得到。

孫克敵首輔之子的身份給他帶來了衆多潛在的隱形福利,很多他人無法辦成之事,到了他這裡都可以輕而易舉的做到,無論是從資金還是技術,還是人才和市場,只要他提出來,在很短時間內便可以獲取。

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二百章 客戶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军事| 晋中市| 高州市| 尉氏县| 高尔夫| 阿拉善盟| 德保县| 达州市| 东兴市| 广元市| 浪卡子县| 元氏县| 德州市| 桐柏县| 周至县| 禹城市| 河北省| 吉木萨尔县| 利津县| 鹤壁市| 马鞍山市| 外汇| 灵宝市| 阿克| 遂宁市| 镇江市| 石家庄市| 台东县| 谢通门县| 内黄县| 怀宁县| 吴江市| 尖扎县| 会东县| 金寨县| 景东| 塔河县| 资兴市| 浦北县| 察雅县| 南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