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

崇禎二十五年三月,成都府雙流縣潤和鄉花溝村東南方一處緩坡最高處,知縣孫克敵一手叉腰,一手指點著遠處和四周,正在對身邊圍著的數人交代著什麼。

三月正是南方春雨連綿的季節,天空正飄著毛毛細雨,放眼望去,田間地頭都籠罩在一片雨霧之中,漫山遍野的嫩綠色中,一團團正在盛開的各種花朵夾雜其間,田地裡有穿著蓑笠的農夫正在驅趕著耕牛勞作,整個場景如同一副清雅的畫卷一般,令人不禁深深陶醉其中。

“俞明,接下來這段時日怕是要辛苦你了!若是縣衙公事不多時,我也會尋空來此幫襯與你!

這個時節正是育苗移植關鍵時期,爲防鄉民懈怠,須得有縣衙長官常駐於此,一是方便管束監視,二也能做好組織巡查!

等你留駐三十日後,本官會安排趙縣丞前來替代與你!

此事事關我雙流縣今後百年發展大計,也干係到治下百姓之收入,我等身爲朝廷命官,一定要將其當做頭等公務待之,切不可輕忽!”

孫克敵轉頭目視一位比他還要年輕的官員,神色鄭重的說道。

爲了行走方便,他將所穿的青色官服一角掖在腰帶上,一雙皁色薄底快靴沾滿泥濘,白色襯褲也是濺了不少泥點。

崇禎二十年,已經二十六歲的孫克敵以從六品的高階,被吏部分派到成都府雙流縣擔任知縣,到現在正好四年整。

孫克敵中試後在戶部觀政不到一年,正趕上朝廷發起的大規模移民計劃的關鍵期,官吏及文人大量缺失,在徵得時任內閣次輔的父親孫傳庭同意後,孫克敵毅然投身到了這項宏大計劃之中。

沒想到這一干就是五年。

在這五年中,孫克敵與在原國子監中結識的幾位好友一道,撲下身子放低身段,深入最基層百姓當中,認認真真做好手頭每一項政務,力爭使每一名有接觸的百姓能夠平安到達異地,併爲後續繁瑣的安置出力獻策,在民間和官場中積累了深厚的人望,贏得了大多數人的好評。

按理說五年辛勞和突出的政績,在移民計劃大致完成時,應當被授予更高的官職和更好的去處,但誰也沒想到,孫克敵的授官第一站卻被放到了成都府,並且只是擔任知縣一職。

這讓他的一衆好友都爲他深感不平,並且普遍認爲是皇帝對首輔有所不滿,刻意打壓其子以警示孫傳庭之故,要不然爲何前首輔之子溫侃被拔擢到從四品高位,而現首輔公子卻只授了個知縣呢?

知道內幕的孫克敵對此卻是坦然置之,接到任命後當即收拾停當,與同被授予雙流主簿一職的好友鄭源道一起赴任雙流。

孫克敵之所以於授官一事沒有怨言,是因爲他接到了父親的親筆書信。

孫傳庭在信中對他五年來的作爲表示滿意,但同時明確告訴孫克敵,吏部授官時本打算給他一個更高職位,並且所任之地也是江南繁華之處,可最後卻被孫傳庭擋住了。

孫傳庭在信中坦言,身爲內閣輔臣之子,他一舉一動都是衆人矚目,如果單單因在移民事務裡取得一些政績便貿然拔擢太過,那對他將來的仕途並不是一件好事。

溫侃雖然得授四品高官,那是因爲他年齡更大,授官更早,資歷更深,並且所取得政績也是實打實的,這是孫克敵無法相比的,

而只有讓孫克敵外放爲某地主官,並且在任上取得驕人的政績,那將來再行拔擢,其他人再有意見也是無話可說。

總而言之,孫傳庭希望兒子把全副身心投入到政務當中,爲將來更遠大的前程打下堅實基礎。

作爲孫家長子,孫克敵維繫家族榮耀的擔子可是不輕。

數年來,孫傳庭的兩名妾室先後爲他生下三子兩女,孫克敵的妻子也爲他育有一子一女,原先子嗣不旺的孫家驟然間變得人丁興旺起來,照此勢頭髮展下去,再過數十年,孫傳庭這一枝就會變成一個大家族。

人口繁盛對於一個家族來說當然是大好事,因爲這不僅僅是傳宗接代的問題,更意味著其中或許會有更多人才涌現,只有人才多了,家族的榮華富貴纔會在最大程度上得以延續。

等孫傳庭致仕之後,他這一枝幾十年內的榮辱興衰就寄託在孫克敵身上,這也是孫傳庭對長子刻意打壓的原因。

他希望這個很有出息的長子在仕途上走得更穩,步子不要過大,要積累更多的政績和名氣,將來自然會得到提拔和重用。

孫傳庭今年才五十八歲,距離致仕還有十二年的時間,等他退休時孫克敵也剛到四旬年紀,只要不出大的意外,孫克敵五十歲之前入閣沒有任何問題,一門兩代入閣參贊機務,這在歷史上極爲罕有,也足以成爲流芳千古的一段佳話。

至於將來是誰拔擢孫克敵入閣,孫傳庭是絕不會提的,這可是犯大忌的。

儘管今上性情寬容仁慈,但牽扯到那個位子,可就觸碰到天家的逆鱗。

當年岳飛要不是上書懇請宋高宗趙構早立太子,也不至於被構陷致死。

不過,孫傳庭等重臣卻是知道,今上對權勢並不太熱衷。

在最近一次召集閣臣議事結束時,今上甚至半真半假的感慨,等到他們這批老臣致仕歸家,他也打算把皇位交於太子,然後趁著身體康健,帶著周後等人遊遍天下美景,悠悠林下,不負來人世間一遭。

對於皇帝的這個話題,重臣們都選擇了沉默不語,就連一向忠直的盧象升也不敢接茬。

孫克敵對父親信中表達的意思自然是心知肚明,他現在欠缺的就是拿得出手的政績,資歷也確實太淺,之前取得的那點成績,在大佬的眼裡根本不值一提。

若是現在依仗父親的權勢登上高位,將來一旦出錯就會稱爲被他人攻擊的目標,不如沉下心來在任上踏實做事,用他人無法比擬的政績來打下升遷基礎。

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兇手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軍的秘密武器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城区| 青龙| 民勤县| 隆子县| 成武县| 即墨市| 珠海市| 阳信县| 郸城县| 聂拉木县| 乌恰县| 左权县| 平利县| 鹤壁市| 内丘县| 颍上县| 芷江| 建始县| 闽清县| 海兴县| 内乡县| 兰溪市| 崇明县| 萨嘎县| 崇礼县| 麟游县| 壶关县| 正阳县| 唐海县| 汶上县| 繁昌县| 鹤山市| 榆中县| 汾西县| 龙南县| 普格县| 会同县| 建宁县| 罗甸县| 津南区| 广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