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著手、有備無患

從所謂的地緣政治以及信仰這兩方面來講,諸如奧地利、法國、普魯士、沙俄,甚至孤懸海外的英國等歐洲強國肯定不會坐視不同宗教的奧斯曼帝國坐大,如果他們對現在正在進行的這場戰爭作壁上觀,默許奧斯曼吞併兩牙,那後果將會非常可怕。

橫跨歐亞大陸的奧斯曼帝國本就身軀龐大,要是再把歐洲西部一角收入囊中,那它的實力會進一步增強,野心會再也抑制不住,與其毗鄰的國家很可能會成爲繼續擴張的目標。

朱由檢判定,就算兩牙政府還沒打算向外界求援,奧地利、法國、沙俄等奧斯曼近鄰也應該做好了相應的準備,只不過這些國家將會以何種形式參與其中,現在還是個未知數。

以沙俄的尿性,估計應該會趁機出兵。

沙俄與奧斯曼之間常年衝突不斷,但戰爭範圍和規模都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然而現在奧斯曼帝國軍隊主力正在被調去與西班牙軍隊交戰,這樣一來,其東部與沙俄邊界的兵力會因此而減少。

雖說此前兩國通過談判已達成停戰協議,但同樣喜歡擴張領土的沙俄肯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兩個同樣野心勃勃的近鄰,一定不會放過任何一次削弱對手的機會。

朱由檢估計,沙俄政府上層保不齊就會突然出兵西進,到時就看奧斯曼東部軍隊戰力以及防禦能力怎樣了,要是被沙俄軍隊在短時間內佔了很大上風,對方軍隊慣有的散漫軍紀下,破壞力可是十分驚人地。

至於更西班牙比鄰的法國會不會直接出兵作戰,現在還是個未知數,精明的法國人應當會給與西班牙人一定程度上的援助,比如糧食物資,軍械輜重等,但派兵加入戰團這種決定應當不會很快做出。

朱由檢認爲,如果沙俄率先出手火中取栗,法國人會視奧斯曼帝國的反應,以及雙方戰事進展做出相應的反應。

由於受距離歐洲太過遙遠,信息傳遞極度緩慢等因素的制約,現在這場局部戰爭到底進行到什麼樣的局面,大明方面是很難得到具體準確的消息的,若想據此做出迅速而正確的應對無異於盲人摸象,朱由檢也只能靜待戰局的進展,之後再做打算。

他當然希望這場本來是三方參與的戰爭範圍無限擴大了,那可是上天賜給大明的良機,只要歐洲態勢的進展附和他設定的條件,朱由檢就會下旨,派遣大明官軍參戰。

不過,明軍的參戰必須是在受到邀請的情況下進行,名義當然是阻止邪惡勢力吞併歐洲,拯救處在水深火熱中的歐洲人民。

師出有名,這也是給世界各國立規矩。

任何國家不能依仗超強武力欺負弱小,要站在大義的高度,以最正當的理由行搶掠,啊,不是,是行解救之事。

勝利後的戰利品能算搶掠嗎?

那都是被解救的國家極其民衆“自覺自願”雙手奉上的,至於從戰敗國獲取的利益,那不是應該的嗎?

大家排排坐,分果果,出力最多的當然有優先挑選利益的權力。

以大明官軍的實力,獲得優先權必然無可爭議。

明軍印度洋艦隊會駛入地中海,對自恃強大的奧斯曼海軍給與毀滅性打擊,之後明軍會順勢登陸,若是李定國做主帥,定會再次上演揮兵直插伊斯坦堡的好戲,以擊其首腦來加速戰事的進程。

不過,這一切是要有衆多前提條件的,其中最重要的有兩條。

首先就是這場戰事的規模要達到一定程度,至少歐洲主要國家全部參與進去,並且奧斯曼帝國尋找到強大盟友之後,在戰場上建立了非常大優勢,已經有統一歐洲的模樣。

其次,大明要廣泛蒐集有關奧斯曼帝國的各種情報,包括地理條件、氣候因素、軍隊人數及部署、輜重如何補給等等,以便明軍登陸後能夠迅速適應當地環境,減少因非戰鬥因素造成的大量減員。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本著這一原則,朱由檢決定把朱慈烺和李定國召回國內,讓張清源留在日本主持全局,軍隊由參將馬成掌控,待到日本國內負隅頑抗的武裝力量被肅清後,一萬明軍留下六千人,其餘回返國內。

德川幕府已經覆滅,幕府軍主力已被消滅殆盡,剩餘的不管是親藩還是譜代大名,就算想要反抗,但他們手中的武力不足以給明軍構成什麼威脅,張清源只要按照內閣既定章程行事即可。

交趾移民土地分配也算不得什麼大事。

日本現有人口本就不多,這次又有大批農民死亡,這些移民正好起到壯勞力的作用,張清源完全可以將土地分配權收回,然後酌情劃分給交趾人就成。

這也算是對張清源以及其他跟隨過去的中下級官員的一次考試吧,只要有人表現出衆,那將來回到國內自會得到拔擢。

太子也見識了真正的戰場是什麼樣子,接觸了從前從未見過的物事,增長了閱歷,留在日本也沒有什麼意義,還是趕緊回國看孩子吧。

在朱慈烺隨軍出征後的第五個月,太子妃王芝蘭再次順利產下一個健康的男嬰,降生時體重有八斤六兩,這也讓周後的不滿得以徹底消除。

李定國的帥才終於在這場跨過征戰中得以展現,也讓諸如孫傳庭、盧象升等大佬欣慰不已。

他們都是從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對自己的領軍本事也是相當自信,可現在自覺年齒漸老,而後一輩的文臣中很難找到文武兼備之材,而武將中多的是衝鋒陷陣的將才,具有戰略眼光的帥才也是一個也無,這讓幾人不由得擔心,要是自己老去之後,大明再遇強敵,上哪去找大才擔綱?

沒想到的是,原先不顯山不露水的李定國橫空出世,單單這招直搗黃龍的斬首策略便驚豔全場,這才讓一衆大佬徹底安心下來。

朱由檢召回李定國,目的就是要讓他對那場將來可能發生的戰事早作謀劃,以做到有備無患。

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軍的秘密武器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桿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著別人陪葬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三百六十章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岗市| 浮梁县| 喜德县| 昌平区| 监利县| 安泽县| 东明县| 广饶县| 安阳市| 广河县| 嘉义市| 清徐县| 长汀县| 柳州市| 年辖:市辖区| 涟源市| 清原| 福建省| 仁化县| 平邑县| 宁陵县| 南陵县| 通山县| 将乐县| 阿城市| 北辰区| 林周县| 许昌市| 铜川市| 建阳市| 宜城市| 盐边县| 堆龙德庆县| 博罗县| 石棉县| 马公市| 陵水| 沭阳县| 广安市| 轮台县|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