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

青州知府宋政遠在與府衙同知、通判等幾位主官商議一番過後,考慮到事情的特殊性,以及耽誤工期帶來的不良影響,遂一致同意,派遣李建業前往淄河水庫工地,作爲臨時主事,負責主持水庫修建等全面工作。

李建業這次看準機會挺身而出,就是想尋求在這項大型水利工程中立下功勞,以便有機會擺脫吏員的身份,從而一躍成爲朝廷經制官員,讓自己的家族成爲官紳階層,爲此,在青州府頗有勢力地李家也是下了不小的本錢。

朝廷選官制度早就有了鉅變,這是衆所周知之事。

衙門中的普通吏員如果在政務處理中表現出衆,只要活得上官首肯,在層層上報和審覈之後,是有極大希望獲取官身的,這也是各地官府中的能吏一改以前慵懶散的作風,極力表現才能的最大動力。

朝廷新規實施數年來,青州府下轄兩州八縣中,已經有三名各房吏目,憑藉自己在某項政務中的突出表現獲取了八品到七品不等的官身,這種成功的事例更加激發了像李建業這種家資頗豐、但卻並非官紳階層的吏員。

但是,想要讓家族邁入官紳階層,能力是一方面,機會也是相當重要的。

李建業雖然因祖傳技藝在身,精通大小水利土木工程的設計與施工,但卻一直苦於沒有施展才能的機會。

因爲青州府這幾年並沒有什麼大型水利工程開建,平時各州縣頂多就是修個水渠、挖個稍大些的塘壩蓄水之類的,這些技術含量太低的工程根本用不到專家來知道,當地官府工房就給辦的明明白白的,李建業想立功都沒得機會,這也讓年近四旬的他鬱悶也不宜。

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

就在李建業越來越失望的時候,淄河水庫經朝廷批準開工了,並且工程量十分巨大,初步預算的話,整個工程至少需要三至四年的工期,這期間保不齊就有什麼機會。

果不其然。

工程剛剛開始兩個月就因意外被迫停止,而這個意外恰恰是李建業最希望看到的。

活該李家祖墳冒青煙,各種機緣巧合之下,終於輪到李建業閃亮登場了。

在獲準全面主持工程施工任務後,李建業帶著幾個同樣精擅水利工程的堂兄弟連夜趕到數十里外的淄州府衙,在第二天與州衙主官們取得聯絡並拿到相關資料圖紙後,不顧旅途勞頓,當即趕赴施工現場進行勘察。

由於工程已經停下了近十天的工夫,駐留在工地的萬餘青壯勞力每天的吃喝嚼用就是一筆巨大的開支,而因爲沒有接到上峰遣散的命令,淄州府衙也不得不從庫房中拿出糧食物資供應這萬餘勞力,雖說不幹活的日子不用支付銀錢,但糧食物資的消耗也讓淄州衙門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就在州衙倉房眼看支撐不了數日,州衙已經向青州府衙去函詢問到底如何處置,順便再索要錢糧之際,好消息終於來了。

李建業的到來讓淄州主官們鬆了一口大氣。

畢竟這萬餘人聚在一起,要是一旦糧食供應不上,工地上再出現什麼意外,這麼多人以出事就不是小事。

現在州衙的衙役捕快早就被派去工地巡視,州衙主官們也是輪流每人去工地值守三天,就是爲了防備出現不可控之事,真要有什麼意外發生,那他們這官帽子可就難保了。

停工近十天,萬餘無所事事的青壯民工已經出現不穩的跡象,打架鬥毆等小事件屢屢發生,很多人吵嚷著要返回家中,要不是有拿著武器的快班捕快們強力壓制,再等上幾天,說不準真的會發生不測之事。

李建業等人在花費半天時間,對照圖紙勘測現場後,當即與值守的州衙主官商量一番後,將青壯們召集到一起當衆宣佈,工程即時復工,所有各村帶隊的里長工頭照原方案帶隊開始施工。

爲了激發士氣、穩住人心,李氏家族特意拿出上百銀幣,購買了百口肥豬,幾十只肥羊,安排家裡的管家帶著十幾名僕從將牲口趕到工地上,並在復工當晚宰殺後供施工青壯們食用。

此舉果然奏效。

在大吃一頓後,青壯們精氣神迅速恢復到原先那種良好的狀態,從第二天上工後也是個個幹勁十足,這種狀況也讓連日來神經一直緊繃的州衙人員徹底放鬆下來。

李建業在復工後去往各處工地巡視中發現,青壯們使用的推車裝載土方太少,這就導致從挖土裝車,一直到把土方運到壩基,大部分的時間都耗費在中間的路程上,長時間累積下來,工程的進展速度極慢,工期將會比預計的還要延長許多。

在經過幾天的思索考量後,李建業拿出了一張現用推車的改進圖,將其交到來工地巡視的淄州知州王家方手中,後者當即拍板,安排人手立刻拿著新型手推車的圖紙,回州衙組織人手,找到材料後馬上開始裝配試製。

這種新型推車其實很簡單,就是將現在的推車車架加寬,車輪還是一個,但車架加寬後,運土方的垛簍從一個變成左右兩個,並且在推車的前部裝上一塊木製擋板。

沒過兩天,新造的兩臺手推車便送到了工地上,李建業特地吩咐找了一名膀大腰圓的壯漢,一名瘦弱矮小的普通青壯,兩人分別用新推車進行裝運實驗,結果是出人意料的好。

那名壯漢使用新型推車,一次可裝運千斤左右的土方,那名普通青壯也可裝載六七百斤之多,這比之前那種單個垛簍、最多裝載三五百斤的舊式推車,效率提高數倍,並且平衡感更好,裝載土方雖多,但比從前行走起來更加穩當。

王家方見狀大喜。

他立即吩咐下去,州衙拿出銀錢,組織人手大力生產新型推車,並準備回到衙門後,將這一新的生產工具往上呈報,在給李建業邀功的同時,也讓自己的名字出現在朝堂大佬的視線中。

在沒有機械化的時代,任何新型生產工具的誕生,都是對生產力的極大推動,這可是大功一件。

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十七章 樊城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三百章 證據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四百八十四章 託孤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七章 皇莊3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一百章 心安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牡丹江市| 秦皇岛市| 赫章县| 苗栗县| 金沙县| 尼勒克县| 垦利县| 永川市| 武功县| 保亭| 阿合奇县| 荆门市| 纳雍县| 兰坪| 霍城县| 清水县| 交城县| 思南县| 重庆市| 安陆市| 台山市| 专栏| 忻城县| 大名县| 白银市| 崇左市| 高清| 教育| 保康县| 桂林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齐齐哈尔市| 通许县| 咸丰县| 阳谷县| 惠安县| 安康市| 鸡西市| 宣武区| 阳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