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引言-民國初年的北京

民國初年的北京還不叫北平,名字依然是北京。

民國初年的北京內外城的隔離制度基本消失不見,但裡九外七皇城四的城門格局依然還在,東富西貴南賤北貧的城區類別也基本定型。

民國初年的北京現代與傳統的衝擊非常強烈。

民國初年北京人口一直在增加,從1908年的76萬餘人到1928年的91萬人,二十年時間增加了近一半。時,北京戶籍人口占據總人口數量不到一半。男女比例失衡嚴重,在這個保守的老京城,進京務工的基本都是男性,一直要到1928年纔開始有女性進入社會工作。

民國初年的北京依然被人稱作是首善之都,時人講信用,重街坊鄰里關係,水鋪、米麪鋪皆可賒賬,按月下賬,或者一年三節結算,而商家不會擔心有人賴賬或者逃走。街坊領裡互幫互助,常有幫窮會,每家每戶按月湊錢辦事,亦不會擔心有人賴賬。

民國初年的北京,外來人口衆多,彼此都重同鄉之情。北京城內各地會館林立,外來人只需憑著一口鄉音,就可在會館內居住,並且求助同鄉幫忙介紹工作。

民國初年的北京,各行各業都非常保守,行有行規,業有業法。不許外人輕易進入。就連剃頭師傅都有門戶傳承,見面都得盤道,一旦發現對方沒有門戶傳承,便作爲嗆行處理,輕則斥責一頓,重則沒收經營工具以及當日的所有收入。

民國初年的北京,各行各業都有地域性,等閒不讓外地人入行。比如井窩子送水、糞道收糞、綢緞莊八大祥、飯店八大堂八大樓,還有糧食店基本都是山東人在經營;醬油雜貨鋪、顏料店基本都是山西人在經營;著名的四大恆錢莊則是江浙人辦的;茶莊基本都是安徽人辦的;金店、古玩玉器的買賣都是廣東人在做;剃頭的多是直隸人;就連做傭人的老媽子也多是直隸省的三河縣人,所以也有三河老媽子之說。

民國初年的北京,人人敬重文化,城內辦有惜字會館。凡是寫有文字的紙張,沒人會去隨意踩踏,或者挪作他用,惜字會館會著人去撿拾字紙,或者收買廢棄字紙,帶回會館內焚燒,不可能隨意侮辱文字。只是在北平淪陷之後,惜字會館便沒有了,上街撿拾字紙的人再也見不到了。

民國初年的北京,平民百姓生活困頓。1922年,一個磚瓦匠大工一天的工錢74個銅元,摺合銀元3.87角;一個小工僅50個銅元罷了,摺合成銀元2.82角。而那時的玉米麪卻要4分一斤,一個大工一天的工錢不過9斤多玉米麪罷了,一個小工更是隻有不到7斤。而一個家庭的生活開支可不僅僅純吃玉米麪就可以的。

隨著20年代軍閥混戰,銅元貶值愈加厲害,物價瘋漲嚴重,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那時所有工錢都是按照銅元結算的,一直到1924年經過工人不懈爭取,纔開始以銀元結算。

民國初年的北京對文化人卻是格外的優待,初小教員月薪24元,高小教員34元。大學教授月薪最高400元,最低也有300;助教月薪最高110,最低50元。而那時的北京,一家四口一年只需要100大洋就足夠他們生活了。而一套小四合院,不過300大洋,僅僅只是教授一個月的工資而已。

民國初年的百姓生活困頓,紈絝子弟卻還是極好鬥鷹遛狗,玩鳥養蟲,還是一副老頑主做派。儘管百姓生活困頓,可北京百姓卻依然講究。衣著不講華貴,但講整潔不破,就連一些只有一身衣服的窮人,都會穿著衣服讓路邊縫窮的人幫自己縫補破洞。

時,北京人出門必穿大褂,或是長袍馬褂,短巾汗衫者被視作無禮,因爲這是在屋裡面纔會穿的衣服。哪怕在屋內接待客人,也必穿大褂。男人出門帶青緞或黑緞的瓜皮小帽,冬季防風戴將軍盔。小孩子戴毛套帽。做苦力之人多戴氈帽。婦人梳髮髻,姑娘梳辮子。

民國初年的北京,藝術行業發展昌盛,後世沒落的傳統藝術在這時卻是耀眼奪目的很,各門各派人才輩出,大師林立。天橋雜耍地,羣英薈萃,八大怪幾代顯赫。金皮彩掛評團調柳,響聲徹夜。江湖春點,碰嘴咬牙。

民國初年的北京,江湖氣很重。老榮行尚且不敢大規模踏足這個首善之地,但是小綹兒依然不絕。老月們開的寶局子,大門緊閉不敢公開示人,但總有不要命的混混想跳寶案子通過捱打來成就自己的人物字號。

老渣們也混跡在窮苦人家裡面,在跟人家討論開外山和不開外山的價格分別是多少。老柴們坐在巡警閣子裡面衝盹兒,專注鄰里糾紛,等閒不涉江湖事。而江湖老合們,卻是被欺負的最慘。

八大鏢局實力強橫,但卻也面臨著新時代的衝擊,現代交通業發展迅速,傳統的保鏢押運業務已經失去了生存的土壤。鏢局紛紛關張,鏢師們轉行看家護院;或去武場子授藝,或是投身軍伍,爲國效力;或是投身民間,惹得江湖武林波瀾四起。

大清已經亡了,末代皇帝還沒被趕出紫禁城。曾經的八旗子弟卻失去了旗餉,倒了鐵桿莊稼,於是紛紛下海從藝,清渾兩門開始合流。那些曾經只存在於宮裡的那些老手藝也隨著清朝滅亡,而流傳到民間來。

後世的那些人民藝術家,在民國時期的舊社會卻是被歧視的戲子。沒有藝人不受辱的,也沒有藝人不受屈的。多少女藝人含淚賣藝,多少男藝人哈腰賣笑,這是一個藝術綻放的年代,卻也是藝人無比屈辱的歲月。

我們要說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關於民國江湖的故事,一個關於民國江湖上各個行當的規矩和故事,各行各業,各門各派,各有精彩。

而這個故事要從一個老實木訥的年輕人在莫名其妙被人敲了腦袋,養了一個多月傷之後,腦子突然開竅了開始說起……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實他已經不再是他了……

第一百八十七章 探清水河第二百三十五章 狗王劉第一百二十五章 半夜查探第一百二十九章 主動辭職第七十八章 損招第八十八章 老實孩子呂傑誠第二百一十一章 比試第十一章 金某就不客氣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煎餅果子第六十三章 養傷第一百三十九章 三場賭鬥第一百章 隱八門第一百九十三章 後來他們在一起了第二百二十六章 賠償第三十三章 沒個讀書人的樣子第九十一章 鏢局規矩第六十一章 悲慘的佟小六第三章 話是攔路的虎第一百零五章 劍拔弩張第一百四十二章 還有別的門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蓮出門第九十二章 大嘴張嘯輪第二百二十二章 太監找茬第一百六十二章 煎餅果子第一百九十章 探清水河第四章 從未聽過的全新版本第二百四十章 訓狗第九章 拉洋車的第十八章 佟小六第二百二十八章 黑袍vs曹先生第一百七十三章 快手盧出招第二百十六章 影帝汪老魚第三十八章 接著忽悠第二百二十八章 黑袍vs曹先生第一百八十章 認輸第一百六十七章 求神拜佛快手盧第一百七十九章 博學的曹先生第一百六十四章 圖老大出手第一百八十六章 他們要成仙第二百四十二章 狗監第七十七章 是逃是扛第二十八章 菜牙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真功夫第二百五十一章 陳喜盛的來歷第四十一章 竟然是他第二百五十二章 京城八俠第二百二十章 最獨特的一支兒第五十九章 寶物第二百三十五章 狗王劉第九十章 事情鬧大了第八十六章 高傑義解圍第一百九十八章 清門逐行第一百一十四章 相聲行齊說英雄雷二爺第三十七章 黑袍人第一百八十七章 探清水河第六十四章 鵝幻彙編第一百三十六 拍馬屁第一百七十五章 劉小四道喜第一百九十一章 爐子和白雨生第二百三十四章 誰說只有一條的第三十三章 沒個讀書人的樣子第二百十九章 活豬八戒第一百一十三 礦區第二十一章 吃飯時必看第二百十五章 挖坑不填第七十八章 損招第一百一十三 礦區第二百四十七章 求求你救她第五十八章 交代第十二章 我們是同學第二百四十七章 求求你救她第一百四十七章 再去孫家第二百四十一章 爲奴十年第四十三章 遇上說單口相聲的第二百三十章 倒說西遊第二百二十八章 黑袍vs曹先生第一百五十三章 宋家變化第二十八章 菜牙子第二百四十章 訓狗第六十八章 損招第八十章 耍光棍第二百二十九章 張嘯輪太威武了第六十六章 快刀斬亂麻第十四章 我爸爸宋金剛第二百零三章 三國第一百九十三章 後來他們在一起了第六十章 金家家祭第六十八章 損招第九十六章 造了一個劍仙出來第一百五十六章 保誰第五章 評書高手第兩百三十六章 你幹嘛咒我?第一百零八章 八大棍兒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要捧紅兩個人第二百四十九章 小迷弟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來拜訪第三章 話是攔路的虎第七十八章 損招第五十四章 現大洋引言-民國初年的北京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同县| 泰宁县| 牡丹江市| 昭通市| 津南区| 民勤县| 凤山县| 阳新县| 绥棱县| 河北省| 大关县| 泰宁县| 四平市| 嘉义市| 山东省| 辽宁省| 赫章县| 梨树县| 夏邑县| 丰县| 葵青区| 平湖市| 垫江县| 民和| 金溪县| 南充市| 佛学| 宜君县| 三河市| 定安县| 黔南| 唐河县| 德阳市| 洛浦县| 桃园县| 镇巴县| 鄂尔多斯市| 金乡县| 景洪市| 陆良县| 六枝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