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章 澶淵烽火

“嘉謨,你不看看嗎?”寇準把奏摺遞給了陳堯諮,笑道。

“看了有什麼用,”陳堯諮搖了搖頭,“這都是明擺著的事了,邊鎮失守,深州、束城、文安,這定州一過,就到了澶州了吧”

“是啊”趙恆重重的嘆息了一聲,“朕已經派遣重兵守定州,可這也是孤掌難鳴啊。”

“守?怎麼守?”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畢士安說話了,呂端多病,辭去相位,由畢士安接任,他定了定神說道,“定州並非地勢險要之處,若是一味處以重兵把守,那契丹必然繞其而行,越過黃河,不過多兩日功夫,直逼澶州”

“畢相的意思是,咱們放了定州?”寇準眼神犀利,瞪著畢士安冷笑道。

“寇相有什麼好主意?”畢士安針鋒相對。

“本相只知道,爲大宋臣子,決不可與我朝之河山拱手他人,如此,與賣國求榮之輩何異?”

“你……”畢士安怒視而指。

“好了”趙恆怒聲而起,“這都什麼時候了,你們還在吵,兩個宰輔,堂堂一品大元,沒有一點主意,只知道吵個不停”

“陛下,”陳堯諮出聲道,“想必在這裡的諸位大人心中都有計較了吧,國之用人之際,諸位大人爲何不說呢?”

“臣請陛下遷升州以避亂,到時聖令而出,各地勤王之兵相聚,必能大敗遼人”一個不起眼的角落,一個人走了出來,陳堯諮定睛一看,這不是別人,正是這王欽若。

“一派胡言,把他轟出去”寇準怒目而視。

“臣有此意”呂文仲也出列說道。

“自古金陵帝王州,臣附議”李沆走了出來說道。

“陛下,”一直不說話的陳堯叟走了出來,道,“臣以爲,自古金陵雖有王氣,可畢竟如鏡花水月,三國之東吳,東晉偏安,宋齊樑陳亂世,自古未有定於升州而有席捲天下之人,請陛下三思”

“那依卿之見,該當如何?”太宗問道。

“蜀州豐腴,揚一益二直說,前有唐明皇暫避蜀州而後復唐之盛世之說……”

“一派胡言”這回不是寇準發怒,而是陳堯諮忍不住怒斥起來,“這地然未到,就想著逃走了,我堂堂大宋真的聞風喪膽了嗎?”

“三弟,你可這道,這汴京一破,那時陛下該如何是好?”陳堯叟不甘示弱,兩人在大殿上幹起了架。衆人眼前一亮,仿似看著稀奇一般,陳大人家教良好,這兄弟之爭,是從未有過的,這兩人之爭卻還是第一回,而這第一回,就放在了這御書房裡,官家眼前。

“那你想過沒有,我大宋朝城防固若金湯,敵人無法攻破,就等著我等嚇得魂不附體,倉皇出逃。”陳堯諮道,“那時汴京城一破,這數萬百姓就此妻離子散,繁華之地就此不存,難道就用這些來換取咱們這些吃官祿,穿官袍的朝廷命官的命嗎。若是這樣,我寧願一死以謝天下”

“你……”陳堯叟氣急,忙的道,“父親,你可爲我做主”

“嘉謨,你不可胡鬧”陳大人搖了搖頭,出聲道。

“我胡鬧?”陳堯諮瞪了瞪,心裡說不出的震驚,“孩兒沒有胡鬧,但凡忠成之士,絕不使得君王畏首畏尾,,無能屈膝”

“你說什麼?”

陳堯諮不理會,轉身道:“陛下,臣以爲,寇相雖人性暴躁,可卻並非無望之人,陛下萬不可聽人胡言。衆人只是以爲契丹可懼,還沒有打過來,就早已心裡潰退,妻兒老小都來不及顧全,哪裡還想得起什麼國家大事”

“一派胡言”畢士安冷笑,“陳狀元,你還以爲契丹人是十幾年前那麼好對付,但憑你三言兩語就可退敵。這是戰爭,是人命”

“人命?”寇準冷笑,“畢相爺,你還知道人命,陛下若是一走,汴京城必然不攻自破,那是汴京城繁華勝景、數十萬百姓,皆是因爲你的這餿主意而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胡說”畢士安怒道,“寇相,你在此危言聳聽,虛張聲勢,你到底是何居心?”

“虛張聲勢的是你吧,畢相爺”陳堯諮出言冷笑,“這契丹人還沒有見影子,你就想著往哪裡逃了,你到底是什麼居心啊?”

“你……哼”

“好了,”真宗搖了搖頭,想起契丹的氣勢洶洶,這一路所向披靡,豈是那麼好相與的,寇準從未帶兵打仗,陳堯諮也不過一介書生,心裡頓時涼了半截,盯了盯寇準與陳堯諮,又看了看在場衆人,嘆道,“諸位愛卿,你們可有贊成遷都著?”

“臣附議”畢士安出列應聲道。

“臣附議”呂文仲也走了出來。

“臣附議”陳省華更是絕,一股腦鑽了出來。

“臣附議臣附議”李沆、陳堯叟諸人無疑不是如此。陳堯諮掃了一眼,不禁一嘆,他心裡對在文人雅集的一番說辭更有了底氣。這一般書生,論及琴棋書畫、紙上談兵,搬弄是非,結黨營私,你爭我奪,無人可及。可是到了這麼關鍵的時刻,卻如同萎了的茄子,在這需要人強勢的說話的時候,都成了蜷縮的烏龜。這就是這樣的教育制度下的畸形產物,朝廷養了這樣一幫人,怎麼不虧空,大宋怎麼延續太祖太宗的盛世。

“既然如此“御案上的趙恆心裡重重的一嘆,大宋如此積貧,怕是連與契丹一拼的資格都沒有了,只可是暫避其鋒芒,“諸位愛卿,明日議遷都之策吧”坐在御案,說出這話仿似落了生氣一般,他起身離去了。

“陛下不可”寇準人雖老,可這一幅脾氣,釀就了他一雙高明的眼睛,見勢頭不對,忙的跑上御案。一把抓住真宗的衣袖,“陛下不可”

“你……”真宗睜大了眼睛,仿似不相信一般,這寇倔驢子這麼大的膽子,居然感在御書房衆官面前一把拖住自己,“你要做什麼?”

“大膽寇準”畢士安心裡見這寇準的膽子,心裡駭然,但隨即一喜,王欽若見此,更是跑了出來大叫,“大膽寇準,你居然敢對陛下不利,來人啊,亂棍打出”

“你才大膽”陳堯諮心裡氣急,急忙跑到王欽若身前,一腳踢了過去,王大人當場倒地,衆人更是看的大駭,覺得這兩人今日發了瘋狂一般。陳堯諮忙的阻止了進大殿的御林軍,道,“王欽若不顧尊卑,在御書房大吵,更居然惘然調令御林軍,欺君罔上,罪無可恕,臣奏陛下,將其打入天牢,以觀後效”

“你……”王欽若被踢了一腳,又被噴了這麼條欺君罔上的罪,頓時急的說不出話來,他似乎忘了,在口舌之爭上,他從來沒有說過陳堯諮。

“陳嘉謨,你……你……”真宗氣的搖了搖頭,站在他身前的,仿似再也不是那個關鍵時刻總能化險爲夷,奇計妙出的陳堯諮了。想到此,不禁暗自搖了搖頭,這些人做了官爵,仿似變了個人一般,“你與寇準二人,一個扯袍子,一個還踹起了腳,你真是以爲朕不敢辦你們?”

陳堯諮心知道這次玩的太大了,事已至此,若是不能一舉說服這官家,剩下的就是得罪了這一竿子的人了,他腦子裡急忙的想了幾句,忙的道,“陛下,衆人皆可逃、遷、甚至刎脖子了結了,但唯獨陛下不可走”

“爲什麼?”真宗問道。

“這些人爲的不過小家,而陛下要顧全的確是我大宋江山,”陳堯諮道,“陛下非但不可走,還要每日吃的好好地,喝的好好的,在大宋子民眼裡,在遼人眼裡,毫無懼色。其必然自退”

“胡說,”畢士安怒道,“你當是吃飯就能嚇走遼人,你以爲陛下是神?”

“我說畢相爺怎麼越老越糊塗了,”陳堯諮冷笑道,“陛下可想,唐太宗即爲之時,突厥十萬大軍突襲,至長安城下,而北有羅藝之反,南有伺機之毫。太宗不顧寥寥數言,便逼退突厥狼軍,而幾年之後,突厥卻成了大唐的版圖,陛下難道忘了嗎?”

“這……”真宗心裡疑慮了,這也是史書的記載事實,看三百年之前,與現在的情形是何曾相似,封疆裂土,哪個帝王不願。

寇準見此,忙的道,“陛下,晉元帝司馬睿奔石頭城,唐明皇如蜀地,其可有東山再起之機,連盛極一時的大唐都被支離破碎,陛下三思啊”

“只要陛下不遷,臣自有計策,使得遼人必然退卻”陳堯諮見此,忙的跑了出來道。

“你真的有把握?”真宗的眼睛睜得圓鼓鼓的,他的眼裡,仿似有看到了那自信滿滿,指點江山,胸中豪氣的陳堯諮,不禁問道。

陳堯諮冷眼看了看這些人,心知道這些人都是什麼貨色,要靠他們,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暗自咬了咬牙,道:“臣以項上人頭作保”

“你這腦袋,能作保?”畢士安冷笑,“誰信你?”

“我信”寇準站了出來,“若是遼人不退,老夫一家妻兒老小隨陛下處置”

完了,這次玩的真的大了,陳堯諮暗自有些後悔了起來,這次本來只是想勸勸這糊塗皇帝,沒想到卻送進去了自己,連累了別人。

“你信也不行啊”畢士安笑道,“連他父親與兄長都不相信,你信有何用?”

“我也信”陳省華立即回道,“臣願以一家老小作保”

“你……”畢士安傻了。

“父親”陳堯諮喊了一聲,張了張嘴,卻再也沒有出聲。

“哪個父親不信自己兒子的,”陳省華看了看陳堯諮,又看了看陳堯叟,笑道,“我陳氏一門,如今三品上列四人,已經是一門榮耀了,爲父便是就此撒手而去,也無憾事。可現在卻不能,你兩位兄長定會助你。”說著,對陳堯叟道,“若是違者,逐出我陳氏一門”

“好啊,你們陳府倒是演了一出好戲啊”畢士安冷笑。

第130章 沒有理由的說客第4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43章 科舉背後的辛秘第112章 春花秋月第56章 何處惹塵埃第11章 古文運動,陳堯諮第2章 墨池書院第92章 書劍情俠,白衣卿相第105章 棋子的妙用第54章 嬌豔妖嬈似蓉香第102章 詩意的畫第16章 宴會噥噥第118章 別賦第26章 章大人斷案有禮第112章 春花秋月第15章 騎射與算術第31章 公堂爭鋒(二)第40章 苕賦第100章 另類的書法第37章 冬至一別錦官城第26章 難爲小姑爺第32章 蛛絲馬跡的疑慮第146章 殿試第23章 秋闈州試第56章 何處惹塵埃第105章 棋子的妙用第118章 別賦第62章 初現端倪第87章 獨立寒秋第33章 不知秋思落誰家第117章 方是離開之時第102章 撕毀的畫第9章 源遠流長嘉陵江第74章 春日清遊第92章 書劍情俠,白衣卿相第72章 章大人語論第94章 琴聲的初折第8章 命運在恩將仇報第33章 不知秋思落誰家第117章 方是離開之時第44章 畫謎無蹤生波折第60 奇妙的文書第87章 獨立寒秋第99章 入木三分皆風骨第58章 縱論紅顏事第1章 我是文人第146章 殿試第2章 一夢千年第92章 書劍情俠,白衣卿相第141章 三月春闈起高欄第118章 別賦第34章 書院的風雲人物第21章 詩畫相聞錦瑟和第38章 入京軼事第36章 女人心思第8章 陌上花開,緩緩歸第63章 此君乃是國姓爺第33章 新春的桃符第101章 百花爭豔第116章 豈能單作女兒身第34章 新年的名刺第42章 梅蕤綻放陳郎心第62章 初現端倪第31章 公堂爭鋒(二)第15章 遼軍的策略第38章 入京軼事第6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第57章 汴京人物自第95章 棋藝的三甲第33章 不知秋思落誰家第50章 敲門叫三娘第131章 無辜的聘禮第60章 玩笑的計謀第47章 走馬射堂前第94章 琴聲的初折第58章 縱論紅顏事第61章 翠香樓陳郎審案第15章 騎射與算術第34章 新年的名刺第61章 翠香樓陳郎審案第145章 千層浪灑風雨前第89章 一日兩相逢第48章 並騎汴京城第91章 清語自樂說佳人第95章 意外的消息第12章 澶州城第32章 蛛絲馬跡的疑慮第5章 謙於書齋第16章 趙璇巧對齊夫子第14章 先鋒官的隕落第48章 雲田遍栽遊子詩第57章 執手相看淚眼第105章 棋子的妙用第71章 總有不如意第88章 愛晚亭上風月愁第47章 美玉不是尋常物第70章 原來此中有深意第7章 人生大事第70章 人生登科小三元(上)
第130章 沒有理由的說客第4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43章 科舉背後的辛秘第112章 春花秋月第56章 何處惹塵埃第11章 古文運動,陳堯諮第2章 墨池書院第92章 書劍情俠,白衣卿相第105章 棋子的妙用第54章 嬌豔妖嬈似蓉香第102章 詩意的畫第16章 宴會噥噥第118章 別賦第26章 章大人斷案有禮第112章 春花秋月第15章 騎射與算術第31章 公堂爭鋒(二)第40章 苕賦第100章 另類的書法第37章 冬至一別錦官城第26章 難爲小姑爺第32章 蛛絲馬跡的疑慮第146章 殿試第23章 秋闈州試第56章 何處惹塵埃第105章 棋子的妙用第118章 別賦第62章 初現端倪第87章 獨立寒秋第33章 不知秋思落誰家第117章 方是離開之時第102章 撕毀的畫第9章 源遠流長嘉陵江第74章 春日清遊第92章 書劍情俠,白衣卿相第72章 章大人語論第94章 琴聲的初折第8章 命運在恩將仇報第33章 不知秋思落誰家第117章 方是離開之時第44章 畫謎無蹤生波折第60 奇妙的文書第87章 獨立寒秋第99章 入木三分皆風骨第58章 縱論紅顏事第1章 我是文人第146章 殿試第2章 一夢千年第92章 書劍情俠,白衣卿相第141章 三月春闈起高欄第118章 別賦第34章 書院的風雲人物第21章 詩畫相聞錦瑟和第38章 入京軼事第36章 女人心思第8章 陌上花開,緩緩歸第63章 此君乃是國姓爺第33章 新春的桃符第101章 百花爭豔第116章 豈能單作女兒身第34章 新年的名刺第42章 梅蕤綻放陳郎心第62章 初現端倪第31章 公堂爭鋒(二)第15章 遼軍的策略第38章 入京軼事第6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第57章 汴京人物自第95章 棋藝的三甲第33章 不知秋思落誰家第50章 敲門叫三娘第131章 無辜的聘禮第60章 玩笑的計謀第47章 走馬射堂前第94章 琴聲的初折第58章 縱論紅顏事第61章 翠香樓陳郎審案第15章 騎射與算術第34章 新年的名刺第61章 翠香樓陳郎審案第145章 千層浪灑風雨前第89章 一日兩相逢第48章 並騎汴京城第91章 清語自樂說佳人第95章 意外的消息第12章 澶州城第32章 蛛絲馬跡的疑慮第5章 謙於書齋第16章 趙璇巧對齊夫子第14章 先鋒官的隕落第48章 雲田遍栽遊子詩第57章 執手相看淚眼第105章 棋子的妙用第71章 總有不如意第88章 愛晚亭上風月愁第47章 美玉不是尋常物第70章 原來此中有深意第7章 人生大事第70章 人生登科小三元(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伦贝尔市| 英超| 山西省| 涡阳县| 那坡县| 偃师市| 鄄城县| 建宁县| 维西| 桂阳县| 杭州市| 洛隆县| 阜阳市| 平罗县| 虞城县| 同心县| 图木舒克市| 基隆市| 滨州市| 托克托县| 甘南县| 荆州市| 贺兰县| 海林市| 长宁区| 太康县| 沽源县| 门头沟区| 通江县| 望都县| 县级市| 监利县| 安阳市| 昂仁县| 江山市| 治县。| 砚山县| 密山市| 达拉特旗| 内江市| 阿拉善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