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3章 秋闈州試

陳堯諮與范寬二人是暢飲至夜,他年紀雖小,言論卻是獨到精闢,往往兩人不由得拍手叫好。他給范寬的建議,也是使得范寬深思不已,似是將要與衆將探討。而這樣的相聚,陳堯諮也是獲益良多,除了給他的那幅作爲回禮送給柳青瑤的畫作,還許諾教授他學畫。當然,他必須要考科舉,只有拿到進入州府書院的資格,方纔有學畫的時機,這些也暗示著陳堯諮必須要努力。

范寬也停留了幾日,便因軍機重大而不得不離開,柳開、陳堯諮二人爲他送行。時至縣城長亭之外,柳開與之話別,不覺得又是擺酒設宴,閒來幾杯,范寬道:“此去一別,卻是不遠,咱二人同爲進士,卻又同爲蜀官,此乃幸事,他日必有相聚。”

柳開也點頭,道:“中立兄,此次爲任,卻是手握重兵,本是可喜可賀之事,但此次吐蕃來勢洶洶,也要早做準備啊。”

范寬笑道:“來此之前,老夫倒是頗爲憂慮,但驚賢侄一言,老夫甚是寬慰,雖不能絕患,也可使其退兵。昨日我以連夜派人送信去往西川,想此計而下,也能防的蠻夷困擾。”

柳開也是欣慰,這女婿真是有遠見,能以機動作戰,相必還是有些門道。但兵法無常,形勢萬變,由此纔出言提醒范寬而已。

范寬又轉身過來對陳堯諮笑道:“賢侄小小年紀,如此才華橫溢,必能名聲鵲起於天下。如能到州府唸書,實爲美事。老夫亦是期待與你相見成都府。”

陳堯諮拱手,說道:“堯諮定不負師伯美意。”

范寬又向二人道別,轉身登上馬車,身影漸漸地遠去,默然,消失在兩人視線。

看著范寬的馬車遠去,二人才折返回城。兩人而行,也就產生些許話題。

柳開問道:“嘉謨,唐夫、希元二人爲何這幾日不見蹤影?”這幾日,他與范寬也是暢談言歡,也就無心去管其他事,知曉二人幾日不見,也未細問,今日方纔有此時機。

陳堯諮道:“秋闈州試將近,大哥、二哥正是閉門苦讀之期,時有懸樑刺股之志,望此次解試能得高中。”

柳開聽了此言,道:“沒想時光流逝,轉眼已是將近八月,秋闈解試也快了吧。這些年朝廷一直未曾開科,秋闈之試也未曾有定期。前次科舉已是四年之前,期間從未有過。今年解試,正逢恩科,想參與之人不勝枚舉,唐夫、希元確實應有些許緊張,此情理之中,他二人也當有雅量之志啊。”

陳堯諮也點了點頭,他當然知道這秋闈的緊,可比那些高考殘酷多了,幾萬人參試,就那麼兩、三百人上榜,誰能保證就能高中。這些時日,眼看大哥、二哥隨時準備赴身成都府,陳堯諮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在壓力面前,他只能努力,才能真正的聲動天下,名顯四方。

…………

…………

這宋初科舉,僅有兩級考試製度。一級是由各州舉行的取解試,一級是禮部舉行的省試。太祖爲提拔真正踏實於有才幹的人,於開寶六年實行殿試。自此以後,殿試成爲科舉制度的最高一級的考試,並正式確立了州試、省試和殿試的三級科舉考試製度。

殿試以後,不須再經吏部考試,直接授官。太祖還下令,考試及第後,所有及第的人都成天子門生,殿試後分三甲放榜。南宋以後,還要舉行皇帝宣佈登科進士名次的典禮,並賜宴於瓊苑,故稱瓊林宴,以後各代仿效,遂成定製。宋代科舉,最初是每年舉行一次,有時一、二年不定。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爲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進行考試,第二年春天,由禮部進行考試。省試當年進行殿試。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今年州試之期也已發佈,各縣士子皆籌集盤纏,備上書囊,三三兩兩之人約定,啓程趕往成都府。

陳氏兩兄弟業已準備待發,府門前的馬車已是準備,陳馮氏卻仍是叨叨擾擾,陳堯諮不覺想起往事。這世間親情血濃於水,卻是未曾因歲月流逝而淡化。

陳堯諮心思仿似被觸動,嘴裡不覺吟出小詩:

“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

杖劍對樽酒,恥爲遊子顏。

蝮蛇一螫手,壯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

陳堯叟、陳堯佐聽聞此詩,不覺內心觸動,躊躅滿志,對陳省華道:“孩兒定得功名。”有對陳堯諮笑道:“多謝三弟以詩文相贈,咱兩位哥哥當有你之志向,此去定要高中。只是每日無人陪你去漱玉洞練拳誦書了,想來你有母親照顧,也放得下心。”陳堯叟說完,拍了拍陳堯諮的肩。

陳堯諮也是點頭,道:“大哥、二哥,這次秋闈定是當展抱負,小弟靜候大哥、二哥佳音。”

陳省華也笑著點了點頭,道:“此次秋闈,路途遙遠,當一路當心,秋闈之後,給家裡捎信,免得你們孃親掛念。”

二人點頭,當即登上了馬車。趕車的小廝順溜馬頭,向城門而去。

陳堯諮回頭看了看父親陳省華,只見他雙目注視著馬車,直到消失在街頭,仍舊屹立,久久沒有回頭。

看著馬車遠去,陳堯諮回過頭,卻看見秋蓉扶著母親,站在陳府門前,眼裡杵著凝視。陳堯諮道:“孃親,回屋裡去吧。”

陳馮氏點了點頭,轉身回了屋子。陳堯諮卻是往陳府外跑去。秋蓉笑著看了他一眼,笑道:“少爺,你不是要練字嗎,怎麼又跑了。”

陳堯諮笑道:“紙張不多了,我欲去買些上品的宣紙回來,你要不要一起去玩會?”

秋蓉也想有機會去買鞋胭脂紅粉的,這女人都是好這些,可夫人那裡誰去照顧。一時之間,躊躇不定,也是欲言又止。

陳堯諮看她似是有些疑慮,笑道:“孃親今兒要去柳府,今日不在府中。”這也是,自陳堯諮得柳大人女婿之後,這陳夫人也是喜愛往劉夫人處,這一來二往的,也就差不多成了習慣。

秋蓉聽聞,也放心下來,隨著他往街上行來。

兩人走在街上,雖是年小,也是俊俏,不時的有商賈小販眼神飄來。陳堯諮來到這一筆墨文齋,這老闆迎了出來,笑道:“三公子,今日可有興致到小店,今兒可有上好宣紙,您可曾要一些。”

陳堯諮笑道:“這是自然,今日特地爲此而來。”

這老闆笑道:“您稍等,馬上送來。”

陳堯諮並不著急,也是悠閒,秋蓉笑道:“我說你今兒怎麼出來,原是爲了散心的。”

陳堯諮笑道:“怎麼如此言呢,我可是專程出來買紙張的。”

秋蓉卻是嬌媚的看了他一眼,柳眉微微泛起,笑道:“別人不知,怎能將瞞得過我。你是因大少爺和二少爺走了,沒人陪你玩,心生清冷吧。”

看著這侍女姐姐,還真別有一番風情,“這十四五歲的年紀便是如此,要是在過些年頭,怎麼得了。”陳堯諮想到這,不覺得心裡輕輕發顫,這還真考驗人的本性。

“你卻是什麼都知道,”陳堯諮笑了,沒有多少人算是瞭解他的,這秋蓉卻是對他最爲之心,“清淡倒是有些,只是想出來透透氣罷了。”

秋蓉盈盈笑道:“你爲何不去尋柳小姐處,她倒是可陪伴你啊。”也是有些疑慮,他未找那柳小姐,卻是帶自己出來,不覺得有些欣喜。

她哪裡知道陳堯諮的盤算,今日母親過府,都是談女紅針線的,他一個男子,做的如何起勁,不如自己出來逛逛更好。而帶著秋蓉,卻是秋蓉對他甚是知曉,免得她把自己的那些懶惰之事說給柳青瑤聽,最好是她二人不相見,更爲放心。

他正要回話,卻是見這文齋外又進來二女子,只見其頭戴髮髻,身量高挑,體型修長,臉嬌勝似雪,手如玉雕琢,有班姬續史之姿,謝庭詠雪之態,步履輕盈的走了進來,卻是柳青瑤與俏麗盈盈的丫鬟芷荷。

陳堯諮看此情形,心裡暗道,“這也太巧合了吧,她不是應該在柳府陪著孃親閒聊嗎?”陳堯諮心裡已是來不及疑問,只有叫苦的份,這這樣的巧合和令人壓抑。

只見柳青瑤走了進來,看著秋蓉,心裡也不覺震驚不已,暗歎其資質之好,豐姿綽約,風嬌水媚,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淳濃染春煙。還未細想,便看到陳堯諮,心裡頓時欣喜,輕移蓮步,走了過來,笑道:“師弟,你也在這裡。”

陳堯諮不由得心裡叫屈,可怎生是好。卻不得不回禮,臉上立即露出滿臉的微笑,道:“師姐,你怎麼也來了這裡,不是跟孃親在一起嗎?”

柳青瑤還未回答,便聽見嬌媚的聲音響起:“少爺,這就是柳小姐嗎,真可是仙子般的人物啊。”秋蓉在柳青瑤進來之時就在大量這位小姐,生的如此動人,一顰一笑之間,仿似讓人沉醉,不覺心裡讚歎。見她叫陳堯諮師弟,當即明白原來這便是豔名遠播的陳府大小姐,心裡好奇,不覺得開口問道。

陳堯諮笑著點了點頭,笑道:“這是我孃的丫鬟秋蓉,從小就照顧我的。”

秋蓉笑道,原是柳小姐,秋蓉有禮了,說著對柳青瑤行了一禮。

柳青瑤本就驚其容顏,見此如此有禮,不覺得心對自己引以爲傲的容顏自信全無。心裡不住的想了起來,他的身邊有如此俏麗女子,自己又何分,她心裡不免淡然,看來自己卻是不如這秋蓉對他知心,要真的成婚,哪能不過秋蓉的這一關。

想到此,她也面露微笑,道:“秋蓉姐倒是客氣了,小妹倒是想多與秋蓉姐多多親近,今日倒是有緣。”

秋蓉本以爲,這柳府小姐從來清高,今日一見卻是如此親近,想來傳言不實,笑道:“哪裡的話,夫人倒是常念著你呢,倒是想你多多陪伴她。”

兩人相視一笑,你言我語的,看似無比的親密。陳堯諮心裡暗暗地舒了一口氣,暗自想到:“這女人和女人的相識速度,哪是能是自己相當得到的。”

起點中文網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第72章 章大人語論第33章 新春的桃符第42章 梅蕤綻放陳郎心第33章 新春的桃符第5章 陳解元巧得春日詩第33章 不知秋思落誰家第139章 相國寺雙姝第25章 望江樓的賭約第8章 此人楊院士第36章 月上柳梢頭第23章 秋闈州試第137章 相國寺的姑娘第19章 夜香路冷翻牆記第131章 無辜的聘禮第70章 原來此中有深意第5章 謙於書齋第93章 又見範希文第136章 餘波未平,明哲保身第66章 州試的準備第6章 千金政事堂第65章 又是一條魚第116章 豈能單作女兒身第70章 人生登科小三元(上)第68章 到底誰是奸細第27章 陳堯諮的說辭第57章 執手相看淚眼第43章 相逢只是未見時第65章 又是一條魚第95章 棋藝的三甲第31章 州試的發榜第69章 妙言橫生的考官第94章 琴聲的初折第73章 誰爲狀元第119章 秋山帶夕陽第107章 美酒伴策論第20章 俠客行第12章 海棠依舊青蓮至第37章 冬至一別錦官城第41章 嘉謨二字天子驚第84章 同居一室第92章 書劍情俠,白衣卿相第88章 愛晚亭上風月愁第139章 相國寺雙姝第115章 再上公堂第71章 總有不如意第4章 教誨淳淳第32章 蛛絲馬跡的疑慮第114章 你滑,我也滑第111章 杯酒之爭第70章 人生登科小三元(上)第25章 望江樓的賭約第52章 文翁石室第7章 黃金百兩的出場費第86章 湘水悠悠載舟行第15章 騎射與算術第6章 千金政事堂第83章 玉女津的趣事第34章 書院的風雲人物第77章 衣錦還鄉第60章 玩笑的計謀第58章 垂髫細辮范仲淹第140章 貢院的一抹風情第15章 得名嘉謨第53章 近鄉情更卻第71章 總有不如意第27章 公堂三十板第97章 棋藝的狀元第72章 章大人語論第29章 陳堯諮問案第77章 衣錦還鄉第21章 詩畫相聞錦瑟和第1章 我是文人第73章 墨池書院的緣份第117章 方是離開之時第35章 楓林小院的真相第78章 故地重遊第55章 又是聖旨爲君來第85章 寫盡長江之浩瀚第89章 一日兩相逢第99章 入木三分皆風骨第23章 秋闈州試第139章 相國寺雙姝第57章 執手相看淚眼第30章 望江樓的才子第31章 州試的發榜第82章 文人雅集第33章 新春的桃符第39章 垂拱殿賦詩論策第57章 汴京人物自第20章 俠客行第58章 垂髫細辮范仲淹第7章 書聲漱玉洞第58章 縱論紅顏事第117章 方是離開之時第16章 宴會噥噥第138章 爲君求護身第70章 原來此中有深意第141章 三月春闈起高欄第38章 初到汴梁城第93章 又見範希文
第72章 章大人語論第33章 新春的桃符第42章 梅蕤綻放陳郎心第33章 新春的桃符第5章 陳解元巧得春日詩第33章 不知秋思落誰家第139章 相國寺雙姝第25章 望江樓的賭約第8章 此人楊院士第36章 月上柳梢頭第23章 秋闈州試第137章 相國寺的姑娘第19章 夜香路冷翻牆記第131章 無辜的聘禮第70章 原來此中有深意第5章 謙於書齋第93章 又見範希文第136章 餘波未平,明哲保身第66章 州試的準備第6章 千金政事堂第65章 又是一條魚第116章 豈能單作女兒身第70章 人生登科小三元(上)第68章 到底誰是奸細第27章 陳堯諮的說辭第57章 執手相看淚眼第43章 相逢只是未見時第65章 又是一條魚第95章 棋藝的三甲第31章 州試的發榜第69章 妙言橫生的考官第94章 琴聲的初折第73章 誰爲狀元第119章 秋山帶夕陽第107章 美酒伴策論第20章 俠客行第12章 海棠依舊青蓮至第37章 冬至一別錦官城第41章 嘉謨二字天子驚第84章 同居一室第92章 書劍情俠,白衣卿相第88章 愛晚亭上風月愁第139章 相國寺雙姝第115章 再上公堂第71章 總有不如意第4章 教誨淳淳第32章 蛛絲馬跡的疑慮第114章 你滑,我也滑第111章 杯酒之爭第70章 人生登科小三元(上)第25章 望江樓的賭約第52章 文翁石室第7章 黃金百兩的出場費第86章 湘水悠悠載舟行第15章 騎射與算術第6章 千金政事堂第83章 玉女津的趣事第34章 書院的風雲人物第77章 衣錦還鄉第60章 玩笑的計謀第58章 垂髫細辮范仲淹第140章 貢院的一抹風情第15章 得名嘉謨第53章 近鄉情更卻第71章 總有不如意第27章 公堂三十板第97章 棋藝的狀元第72章 章大人語論第29章 陳堯諮問案第77章 衣錦還鄉第21章 詩畫相聞錦瑟和第1章 我是文人第73章 墨池書院的緣份第117章 方是離開之時第35章 楓林小院的真相第78章 故地重遊第55章 又是聖旨爲君來第85章 寫盡長江之浩瀚第89章 一日兩相逢第99章 入木三分皆風骨第23章 秋闈州試第139章 相國寺雙姝第57章 執手相看淚眼第30章 望江樓的才子第31章 州試的發榜第82章 文人雅集第33章 新春的桃符第39章 垂拱殿賦詩論策第57章 汴京人物自第20章 俠客行第58章 垂髫細辮范仲淹第7章 書聲漱玉洞第58章 縱論紅顏事第117章 方是離開之時第16章 宴會噥噥第138章 爲君求護身第70章 原來此中有深意第141章 三月春闈起高欄第38章 初到汴梁城第93章 又見範希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洞县| 尼玛县| 雷州市| 博罗县| 垫江县| 普定县| 汝南县| 太仓市| 洛浦县| 报价| 革吉县| 襄城县| 扎兰屯市| 多伦县| 合水县| 治县。| 维西| 禹州市| 兴化市| 勐海县| 行唐县| 华安县| 清新县| 唐海县| 泰来县| 札达县| 普洱| 千阳县| 梅河口市| 德江县| 平远县| 察隅县| 潮安县| 博乐市| 平塘县| 镇原县| 吉隆县| 宜宾市| 佛山市| 浠水县| 上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