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42章 考試有風險

若是考進士科,也不會太簡單,至少這些題目還是很能測出人的實力的,總有些拿著筆墨畫圈圈的人會成爲犧牲品。

相比其他人來說,陳堯諮不可謂不悠閒,便是在這考巷裡能火炭上靠紅薯,這主意怕也很少有人能有這份心思,所謂心情好,發揮的自然也不會太差。

歷代科舉都有區別,大宋朝更是如此,自太祖開國以來,科舉便例行周的科舉取士,進士科最主要便是詩賦與經義,三道試卷誰也跑不了,大多數人的只能捉筆苦思,有那麼些人也只能不求心急,但求能涉險過關。

三卷之中,第一卷是最重要的,因爲這是當今官家親命題,按理說,也會親自查閱卷宗的,可是當今官家垂垂老矣,有沒有這份經力,權且另當別論了。

每個人都想高中,就差在這貢院裡擺著一尊菩薩,日夜跪拜了。可要高中,哪有如此容易。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古人的話都是經過千錘百煉的,那些血灑貢院、悲老一生的前輩們有多方面的理論與實踐的證明。

陳堯諮仔細的看了看手中的文章,卻不過是孔孟之文,摘錄《論語》一句,要人成篇而已。這文章要說及起來,確實有些荒誕,一篇四平八穩的文章不是不可求,且是千篇一律。可陳堯諮卻是怪類,但看他在考場困困欲眠,每日想著睡個午覺,吃些糕點,烤紅薯便是這些握著湖筆都凍得手通紅高腫的士子們不能相比。

要麼就不做,要麼就做絕

“里仁爲美”陳堯諮冷哼了一聲,提起手中的筆揮灑而就。

而今談及里仁,他自然知道,大宋如今歌舞一片,便是天下百姓、當今官家,哪個不是認爲而今天下太平,歌舞昇平。但他們卻不知“積貧積弱”已經在大宋朝顯露出弊端了。不過幾年的光陰,這看似倉廩十足、國庫充裕的帝國將爲自己的高傲與自大付出慘重的代價。伴隨大宋朝的,將是無盡的內憂外患,農民起義、外敵侵擾、朋黨之爭,將磨平這一座金銀才庫。

但看這題目,可以看到太宗皇帝還是有些擔憂的。畢竟,老哥再地下看著自己,若是從自己手中把家底擺了,他也沒臉去見趙老大了。

陳堯諮對這類似的試策論題目可謂之熟悉之極,也多餘人論及事實,加之自己遊學這麼多年的所見所聞,定然論證豐富,言之有物。

對於第一篇策論而言,可爲酣暢淋漓,加上自己練了這麼多年的不錯的字,還是很有可能抓住那些考官的眼球的。當然,前提是那些考官沒有氣的吹鬍子瞪眼,雙眼紅的欲要殺之而後快。

科舉與高考的不同之處,出了錄取比例意外,就是考試科目了。在高考,考完一場可以扯乎,但在科舉場上,這無疑是自毀前程。你可以吃東西、可以睡覺、可以自由顯擺、更可以自己烤紅薯……但是決不能一科就扯乎,這就是烏龜的屁股——規定

監考官收卷完畢後,立即下發第二場的考卷,進行次場考試。至於那收上來的墨卷,也如州試一般,由收卷官簽名用印,然後由外簾的彌封官把姓名封了,送往謄錄所由謄錄人員用硃筆謄成硃卷,再經專人對讀,確定無誤後,纔將彌封硃卷彌封,把兩卷送到收掌所,覈對朱墨卷的紅號無誤,又將兩卷分開,墨卷在外簾官處存好,硃卷送到內簾飛虹橋上。

此次會試的主考官,乃是禮部尚書、翰林學士呂文仲,赴副考官、禮部侍郎張雍並十八房同考官,十八位內監官的目光,都定定望著門口傳來的卷宗。

衆人後便帶著他們來到堂上,在‘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的牌位前,恭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禮。徐階還代表所有閱卷官進香盟誓道:‘爲國家社稷秉,不循私情,不受請託,不納賄賂有負此心,神人共誅“等些沒有營養卻有不得不說的話,這就好比邏輯上的大前提,沒有這個大前提,什麼都沒有,雖然這是一堆廢話,且是很可笑,但他們這不得不做,還要一臉肅穆,仿似大義凜然的昂聲宣誓。看那呂文仲的神情,就差把那老繭的手放在《論語》上,高聲宣稱相信耶穌一樣。

待進行完這套公事後,呂大人起身轉過頭來道:“諸位,千叮嚀萬囑咐,其實就是一句話,要‘秉公’。今年的考題,你們也都知曉,自然也該知道陛下有多看重這次考試……”一雙不大但炯炯有神的眼睛,威嚴的掃過衆人道:“閱卷的時候就算忘了什麼叫‘秉公’,也想想家裡的老婆孩子,開始掣籤吧。”

不得不說,這些士子命途多舛,便是這些考官們也是夾著尾巴做人,一方面心裡總想著要做些什麼驚天動地的事來,另一方面自己沒哪個能力,遇著送禮的,不敢要;遇著求人情的,不敢接;科舉還未開始便被硬是塞到了貢院,仿似要查探一番這裡面是否傳聞的那麼邪乎一般,直到會試結束,終是自由了,可也把人都得罪了。自己只有冤屈的哭鼻子的份。

十八房同考官依命抽籤,人分配到一卷試卷,回到座位上正襟危坐,等待總裁官出示自己擬作的程文也就是本期考試的標準答案,等階把自己按照聖上的意思,擬就的文章發下去,然後又宣佈了取卷的要求,同考官們才扯開卷束,開始閱評,若是見到中意的卷子,就用青色墨筆加以圈點,並作評定,然後移交副主考。

這一場科舉,無論對於士子或是考官,都是一場艱苦卓著的持久戰,當然,最後的贏家多是在士子,但也未必便沒有考官贏得。

話說當年杜子美科考,最後贏得不就是隻有那李林甫一人嗎,但這個時代,畢竟如同老李同志的那般奸佞還是要畏手畏腳的,當今官家並不好糊弄,只要他有一口氣在,這些人都要掂量自己的水準,是否古今無波,是否出神入化……

考場是如此靜謐,當然,出了陳堯諮也很少有出格的人,畢竟很少有人敢於第一個在考場裡吃紅薯的,這個時代,沒有英雄,更沒有什麼造英雄的土壤……

皇宮裡,春色飛滿了御花園

太宗正坐在一面涼亭上,這下午的太陽有了些暖意,雖然初春,可還是寒氣逼人,難得這麼一個有了些太陽的時辰,他最想走出冰冷的寒意的大殿,在這御花園裡曬曬太陽,也算作悠閒的時候了。

他悠閒,可有人卻忙個不停,急匆匆的跑了過來,卻被秦翰一把拉了過去,這人便是宰相李沆。

“秦公公……陛下這是?”李沆忙的壓低了聲音問道。

“李相,您還是等等吧,陛下他……”秦翰壓低了聲音嘀咕了幾句。

“是李卿來了?”太宗老了,耳朵還是好使,作爲一國之君,他的耳朵始終保持著靈敏的聽覺,對身邊的一草一木都極爲注意,不得不說他保護耳朵,有一套獨特的方法,有超過順風耳的趨勢。

“臣李沆,參加陛下”

太宗揮了揮手,“平生吧”

“謝陛下”李沆忙的走到亭前,這小亭雖不大,但美酒在前、濃香純烈、四品皆全,幾個小菜擺在桌上。

太宗揮了揮手,示意他坐下可對飲。但他卻心知肚明,美酒佳餚在前,自己卻並沒有那麼好的福氣,也沒有那一份心思去對飲小酌一杯。

李沆奏道:“陛下,此次查陳延山一案,其抄家所得賬簿在此,並錢三千萬兩,連其株連九族,三百二十八人。朝中餘黨三十一人。伏爲陛下察之”

“嗯”太宗點了點頭沉默了片刻,問道,“依你之見,此事當如何處決?”

李沆忙的說道:“陳延山謀反,罪大惡極,雖凌遲而不足以恕其罪。但此案牽連甚廣,如今朝中人人自危,望陛下安卻朝中人心,唯大惡殺之”

“準奏”太宗點了點頭。

李沆心裡一喜,忙的謝恩,卻未曾退下,而是矗立一旁,不再言語。

“你還有事要奏?”太宗見他拘謹如此,不禁笑問道。

“陛下慧眼如炬”李沆客套了一下,來個低級的馬屁,算是作爲這太宗對他客套的回報。

“何事?”

李沆定了定神,鼓了鼓氣,忙的道:“臣奏陛下,吳王無端入京,至今滯留京師不去。臣以爲,如此行事,恐諸多藩王不服,臣懇請陛下下旨,責吳王治國,令其返回封地。”

這話一出,整個御花園仿似霎時間冷了一劫。秦翰的雙眼瞪的老大,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話居然是從一向穩成的李沆嘴裡說了出來。

“此事,朕自有分寸,無需多言”太宗擺了擺手,示意他退下。李沆無奈,只能施禮退了出來。

“李相,事情如何了?”

李沆才走出宮門,幾個人便圍了上來,伸長了脖子問道。

“陛下舉棋不定,實爲不見啊”李沆嘆了嘆氣,說道。

“這……怎麼會這樣?”衆人驚訝,相視的喃喃說道,百思不得其解,官家既命蜀王參與政事,卻也默認了吳王進京,並深受其寵,這樣的舉動,讓人迷惑不解。

第9章 澶淵烽火第74章 春日清遊第39章 垂拱殿賦詩論策第18章 抱著鞠球翻牆去第125章 進京各不同第7章 黃金百兩的出場費第119章 秋山帶夕陽第69章 狡兔也能有三窟第17章 暮鼓琉璃皆虛妄第55章 又是聖旨爲君來第40章 苕賦第14章 先鋒官的隕落第14章 先鋒官的隕落第120章 芳香的茶,男人的心第75章 再回首第38章 初到汴梁城第16章 蕭太后的博弈第82章 文人雅集第148章 大殿的爭端第22章 最是難纏此秦小姐第137章 相國寺的姑娘第95章 棋藝的三甲第22章 指點江山第104章 君生我已老第12章 比試(一)第15章 遼軍的策略第77章 衣錦還鄉第21章 詩畫相聞錦瑟和第16章 宴會噥噥第15章 得名嘉謨第12章 澶州城第54章 嬌豔妖嬈似蓉香第15章 得名嘉謨第73章 墨池書院的緣份第62章 陳堯諮舉箭學騎射第73章 誰爲狀元第62章 初現端倪第88章 愛晚亭上風月愁第90章 請帖風波第118章 別賦第20章 動人的畫卷第50章 打賭是一門藝術第69章 妙言橫生的考官第6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第27章 陳堯諮的說辭第43章 相逢只是未見時第141章 三月春闈起高欄第110章 不合時宜的奏摺第10章 詩詞盛名第29章 望江樓陳堯諮賦詩第93章 又見範希文第44章 就是比抓鬮第69章 狡兔也能有三窟第70章 原來此中有深意第26章 章大人斷案有禮第6章 千金政事堂第121章 突發生變第11章 御駕親征第20章 動人的畫卷第3章 相逢只是憑緣份第117章 宴會的影響第108章 水邊的麗人第102章 詩意的畫第95章 棋藝的三甲第66章 州試的準備第58章 縱論紅顏事第31章 州試的發榜第5章 曲終收撥當心畫第57章 執手相看淚眼第39章 父子的相見第36章 月上柳梢頭第30章 望江樓的才子第126章 出奇的宴會第1章 短劍第58章 垂髫細辮范仲淹第45章 應知愛意似流水第131章 無辜的聘禮第102章 詩意的畫第18章 抱著鞠球翻牆去第113章 再入書院方知奇第9章 西蜀子云亭第117章 方是離開之時第13章 比試(二)第25章 一線生機第62章 陳堯諮舉箭學騎射第22章 指點江山第70章 原來此中有深意第77章 衣錦還鄉第120章 芳香的茶,男人的心第5章 曲終收撥當心畫第52章 相國寺的解籤第140章 貢院的一抹風情第87章 獨立寒秋第20章 俠客行第5章 謙於書齋第54章 嬌豔妖嬈似蓉香第45章 應知愛意似流水第12章 比試(一)第38章 初到汴梁城
第9章 澶淵烽火第74章 春日清遊第39章 垂拱殿賦詩論策第18章 抱著鞠球翻牆去第125章 進京各不同第7章 黃金百兩的出場費第119章 秋山帶夕陽第69章 狡兔也能有三窟第17章 暮鼓琉璃皆虛妄第55章 又是聖旨爲君來第40章 苕賦第14章 先鋒官的隕落第14章 先鋒官的隕落第120章 芳香的茶,男人的心第75章 再回首第38章 初到汴梁城第16章 蕭太后的博弈第82章 文人雅集第148章 大殿的爭端第22章 最是難纏此秦小姐第137章 相國寺的姑娘第95章 棋藝的三甲第22章 指點江山第104章 君生我已老第12章 比試(一)第15章 遼軍的策略第77章 衣錦還鄉第21章 詩畫相聞錦瑟和第16章 宴會噥噥第15章 得名嘉謨第12章 澶州城第54章 嬌豔妖嬈似蓉香第15章 得名嘉謨第73章 墨池書院的緣份第62章 陳堯諮舉箭學騎射第73章 誰爲狀元第62章 初現端倪第88章 愛晚亭上風月愁第90章 請帖風波第118章 別賦第20章 動人的畫卷第50章 打賭是一門藝術第69章 妙言橫生的考官第6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第27章 陳堯諮的說辭第43章 相逢只是未見時第141章 三月春闈起高欄第110章 不合時宜的奏摺第10章 詩詞盛名第29章 望江樓陳堯諮賦詩第93章 又見範希文第44章 就是比抓鬮第69章 狡兔也能有三窟第70章 原來此中有深意第26章 章大人斷案有禮第6章 千金政事堂第121章 突發生變第11章 御駕親征第20章 動人的畫卷第3章 相逢只是憑緣份第117章 宴會的影響第108章 水邊的麗人第102章 詩意的畫第95章 棋藝的三甲第66章 州試的準備第58章 縱論紅顏事第31章 州試的發榜第5章 曲終收撥當心畫第57章 執手相看淚眼第39章 父子的相見第36章 月上柳梢頭第30章 望江樓的才子第126章 出奇的宴會第1章 短劍第58章 垂髫細辮范仲淹第45章 應知愛意似流水第131章 無辜的聘禮第102章 詩意的畫第18章 抱著鞠球翻牆去第113章 再入書院方知奇第9章 西蜀子云亭第117章 方是離開之時第13章 比試(二)第25章 一線生機第62章 陳堯諮舉箭學騎射第22章 指點江山第70章 原來此中有深意第77章 衣錦還鄉第120章 芳香的茶,男人的心第5章 曲終收撥當心畫第52章 相國寺的解籤第140章 貢院的一抹風情第87章 獨立寒秋第20章 俠客行第5章 謙於書齋第54章 嬌豔妖嬈似蓉香第45章 應知愛意似流水第12章 比試(一)第38章 初到汴梁城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阳市| 长岭县| 晋州市| 定远县| 维西| 民乐县| 周至县| 子长县| 宣恩县| 台州市| 历史| 上林县| 延津县| 宁安市| 闵行区| 酒泉市| 龙川县| 会昌县| 恭城| 五常市| 措勤县| 滦平县| 威海市| 甘南县| 虹口区| 尤溪县| 邹平县| 蕉岭县| 尉犁县| 拉萨市| 宁安市| 郯城县| 新乡县| 新干县| 新和县| 霍林郭勒市| 江北区| 永寿县| 乐至县| 阿坝县| 高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