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2章 撕毀的畫

這幾人評判對這幅畫很是推崇,這畫道之境,卻有幾分體悟,雖是區區的一句小詩,能做出這麼雅緻的意境,這人本身不凡。

王大人最是鎮定,他拿著陳堯諮的畫,仔細的看了看,沒有言語,而是給了其他幾位評判。

這是一幅濃墨山水,林間小草,清泉溪流,隱隱的幾筆濃墨,勾勒出了遠遠的重山,松林曠而模糊,小道短而不現其徑,區區的幾筆,也算是站了這半幅宣紙。

模糊的山,沒有廟宇,更不提古寺,但見小溪的遠處,約麼青石小道,幾隻荷葉乍現,清如蓮花,一個和尚在水邊汲水,羊腸的小道順著他的腳下通往山裡,隱沒不見了。

幾位評判你看看我,我看了看你,卻不知該如何評判了,這畫不知有何意境,只是一幅普通的田園流水罷了,粗略一觀,只不過細筆描摹,沒有大象。

“還是王公子的畫最佳”以爲評判粘須而道。

王欽若聽聞此言,嘴邊露出微微得意的笑,餘光瞟了一眼身旁的陳堯諮,心裡的暢快不已而道,這些日子的壓抑,如同瞬間的釋放,他的臉都紅潤滿臉。

“不”王大人搖了搖頭,這羣人,並非都是習畫之人,自然不知這天地之高低。

“王大人有何指教?”

“老夫以爲,此作當以陳公子之畫爲最佳”

一石激起千層浪,衆人一聽,頓然“轟”的一聲,驚訝不已,若是王大人執意如此,那麼這陳堯諮定然是書畫兩狀元的頭銜了。

“大人,”這評判夫子站了起來,拱了拱手,道,“這陳公子之畫,雖是筆墨細膩,可卻與題不符,大人一味偏袒,恐怕不但衆學子皆不服,兩位王爺也不會答應吧”

“出了何事?”

蜀王與吳王不知何時,走了過來。

“王爺,”王大人拱了拱手,道,“孫夫子與下官之意若有不同,還請王爺作評”

“不同,”吳王眉心一條,哈哈笑道,“這可是趣事,本王倒是要好好瞧瞧了?!?

“王爺,”孫夫子拱手說道,“在下以爲,這陳堯諮的畫,乃是最次,可王大人硬要取其爲最佳,老夫只有力爭,別無他途。”

“陳堯諮?”吳王心裡來了勁,拿過他的畫,仔細瞧了瞧,點頭道,“這確實與題不符啊,王大人?!?

“陳公子乃是範大人門下,他的畫,意境高遠,怕是孫夫子還未看出來。”王大人毫不客氣的道。

“是在下無能,孫夫子冷笑,“那請王大人爲我等說項一二?”

“還是請陳公子說最好”王大人看了看陳堯諮,笑道。

“拿好,陳公子?!睂O夫子拿著他的畫,走了過來,說道,“你的畫作,可有深山?”

“有”陳堯諮毫不客氣。

“休得欺瞞,在何處,老夫眼拙,請公子指出”孫夫子更是不客氣,爲了嶽麓書院,他必得爭之一二。

“羣山萬壑,隱約不見,其不是深山嗎?”陳堯諮笑然道。

“那古寺在何處?老夫所見,你話中並無寺廟”

“藏在山裡了啊”

“你有何憑證?”

“這披著蓑衣的和尚,難道不是寺裡的?”陳堯諮環抱著手,笑道。

“你這和尚就一定是古寺之中的?”

“這隱約的古寺,哪裡比得上不著痕跡的和尚”

“此畫最有意境”蜀王點了點頭。

吳王笑道:“既然蜀王兄都如此說,本王也無話可說了,這狀元,確實該是陳公子的了?!?

王大人微微點頭,笑道:“這三幅畫相比,高下立判,孫夫子想必對這畫道一途,還是未曾考究?!?

“哼”重重的哼聲,孫夫子拂袖而走。

王大人不理會他,徑自的走到臺前,對衆人道:今日畫作之比試,成都府陳堯諮陳公子力壓王欽若、丁謂兩位公子,再奪狀元”

“狀元?”

賀婉有些癡了,“書畫的狀元?”

“不錯,唾手可得的狀元”趙璇覺得美麗的眸子裡,有些溼潤了,臺上對衆人微微拱手,風發自如的學子,就在這湘江之邊,他曾傲視天下學子

“好,好”王夫子心裡一陣激動,他欣喜的嘴都顫動了,說著吐詞不清的。李環更是心裡突然的緊張了起來,他清晰的感覺到了,這狀元的榮譽對他而言,是如此的相近。就在身邊,只要輕輕的一伸手,就能得到。

“陳公子,恭喜你了你果然是才華橫溢,我大宋又有頂樑之柱”吳王在他身邊,負手而笑道。

他自己也沒想到,第一個於他道賀的,卻是這素昧平生的吳王。

“王爺謬讚了,多謝王爺”陳堯諮回禮。蜀王卻沒有多言,微微的一笑。

“陳公子,”王大人走了過來,笑道,“老夫親眼見公子之書畫,一時驚爲天人,早知曉陳公子造詣非常,今日總算打開了眼界。盛名之下無虛士,柳大人的門生,果然才華橫溢。”

陳堯諮心裡一嘆,他這幾日專心的撲在這書畫上,曾經失望過、迷茫過、低落過、也自負過、也豪言壯語過,可這一切皆成了過往的煙雲。

這些能代表什麼,書寫得好?還是畫畫的漂亮?

都沒有,條條款款之下,這些學子們都在這些琴棋書畫、文章詩詞上奔赴,可到頭來又能如何,這能救國?這能治國?

孔夫子只是留下了《論語》,他卻沒留下治國安民之道,曾被寄予厚望的《老莊》,往往被人拋棄,陳堯諮看著場下歡呼的雀躍的衆人,心裡不覺沉重如鐵,這些驚歎的聲音,如同被過濾了一般,似是對他如此遙遠。

咬了咬牙,他拂袖而走,疾步拿起方纔的畫,雙手捧起,“嗖”的的打開,大手一抓,分扯而去,這一幅畫作,被拉扯成了兩半,四半,八半……成了碎片……

鴉雀無聲,場下的學子們頓時大驚失色,沒有了驚歎,取而代之的,卻是滿臉的震驚。曾經本是到手的狀元,居然被他自己撕裂的成了碎片,這些榮譽,哪一個不是這些學子所夢寐以求的,而今,他卻毫不在意的粉碎,臉上沒有一絲猶豫

這些學子們震驚,王大人更是震驚,蜀王與吳王更是雙眼瞪的傻了

這世上真有不愛名的?

“陳公子,你……你這是爲何?”王大人張大的嘴半天才問道。

“我爲我輩之悲哀”陳堯諮心裡一嘆道

“此話怎講?”

蜀王走了過來,問道。

陳堯諮走到臺前,冷眼看著這場下之人,大聲道:“這狀元之位,在場的學子有沒有不願得到的?”

衆人無語,仔細的思量,不知道他所謂何事。

“趙、趙公子,陳公子他、他怎麼……”賀婉低聲道。

“發脾氣了……”趙璇憋了憋嘴。

掃了掃這些人,陳堯諮心裡冷笑,“對衆人道:“天下學子。莫不已文人雅集爲傲,可天下學子,有幾人爲天下而憂?”

“琴棋書畫,能治國嗎,能安民嗎,能抵禦契丹,能振我朝綱?”

“陳公子,你這話是何意,難道你對這文人雅集,有不滿之處?”王大人沉聲冷道。

“不錯在下的確不滿?!标悎蛑J大聲道,“我不滿,並非我無能,並非我亂髮牢騷,而是我在憂,我憂我輩之人,若是皆以這琴棋書畫爲要,那我們有什麼能力進入朝堂,有什麼本事那百姓之吏祿?”

蜀王在旁,看了看他,若有所思。

“如今我朝積弱,北有契丹虎視,西有黨項在旁,朝堂憂慮,而在坐的諸位學子,我們在做什麼,我們在吟風弄月,我們在賦詩作畫,我們在爲了這虛有其表的榮譽而你爭我鬥,你來我往朝廷的銀子,就是這樣拿來讓我們揮霍的嗎?”

“你……你這是妄自菲薄,”幾位評判頓時怒了,再任由這人在胡亂一吼,這文人聚會,便要成了文人示威了。於是,終有人說話了。

“那請問孫夫子,”陳堯諮冷笑道,“你可知這畫作可有多少技法?”

“這……”孫夫子有些爲難,他並非習畫之人,而是對文章鑽研,自然不知道。

“不知道?”陳陳堯諮冷笑,指著他道,“不知道的人,也有資格坐在這評判上?”

“你……”

陳堯諮不理會他,轉身大聲道:“這樣的狀元有何用,這樣的名聲有何用,豈能治國,豈能安民,豈能造福百姓?”

“這書畫的狀元,我不要”陳堯諮大袖一揮,走了下去。

“這……王爺……”王大人看著遠去的人,頓了頓,道。

“今歲書畫,沒有狀元但是,去有一位獨一無二的狀元”蜀王看著遠去的人,昂聲道。

“那明日的比試呢?”

“照比不誤”

“是”王大人點了點頭。

“等等”蜀王細思了片刻,道:“明日比試之題,改了,以‘天下之責’爲題,若有言及時弊者,本王要親自過目他的卷宗”

“是”

拂袖而去,陳堯諮看著這些漠然不知所謂之人,心裡不覺有些惋惜。這樣的人,居然成了天下士子的表率,他日若是這些人真的進入朝堂,那除了翻手爲雲,覆手爲雨之外,真能撐起這個弊病百出,已經外憂內患的王朝嗎?

第52章 相國寺的解籤第4章 教誨淳淳第22章 最是難纏此秦小姐第47章 走馬射堂前第129章 佳人相會第12章 比試(一)第72章 人生登科小三元(下)第50章 打賭是一門藝術第13章 遼人的舉動第34章 新年的名刺第88章 愛晚亭上風月愁第132章 勾欄瓦市聽娶親第24章 揀盡寒枝不肯棲第39章 垂拱殿賦詩論策第55章 又是聖旨爲君來第2章 一夢千年第3章 革變的晨鐘第50章 敲門叫三娘第89章 一日兩相逢第13章 遼人的舉動第107章 美酒伴策論第44章 就是比抓鬮第8章 命運在恩將仇報第39章 垂拱殿賦詩論策第138章 爲君求護身第64章 做得一回算命郎第112章 春花秋月第57章 執手相看淚眼第95章 棋藝的三甲第11章 御駕親征第94章 琴聲的初折第119章 秋山帶夕陽第149章 春日賜錦袍第60章 玩笑的計謀第3章 相逢只是憑緣份第86章 湘水悠悠載舟行第108章 水邊的麗人第5章 陳解元巧得春日詩第105章 棋子的妙用第9章 西蜀子云亭第22章 最是難纏此秦小姐第28章 錦江江水太戲謔第36章 女人心思第14章 柳門三學子第69章 妙言橫生的考官第31章 公堂爭鋒(二)第38章 入京軼事第4章 教誨淳淳第124章 怪言怪語第105章 棋子的妙用第3章 桃李爭豔若秋蓉第24章 揀盡寒枝不肯棲第5章 謙於書齋第5章 曲終收撥當心畫第34章 書院的風雲人物第149章 春日賜錦袍第54章 清茶流水第56章 學畫的決議第62章 陳堯諮舉箭學騎射第149章 春日賜錦袍第48章 雲田遍栽遊子詩第16章 蕭太后的博弈第148章 大殿的爭端第99章 入木三分皆風骨第45章 應知愛意似流水第59章 阿大本是武郎身第106章 狀元聚會第93章 又見範希文第124章 怪言怪語第105章 棋子的妙用第8章 此人楊院士第84章 同居一室第115章 再上公堂第36章 女人心思第8章 此人楊院士第64章 無形的重山第3章 相逢只是憑緣份第9章 源遠流長嘉陵江第30章 望江樓的才子第89章 一日兩相逢第9章 源遠流長嘉陵江第124章 怪言怪語第56章 何處惹塵埃第43章 相逢只是未見時第64章 做得一回算命郎第136章 餘波未平,明哲保身第35章 楓林小院的真相第40章 苕賦第45章 咱們就玩吃湯圓第73章 墨池書院的緣份第86章 湘水悠悠載舟行第148章 意外的狀元第29章 望江樓陳堯諮賦詩第11章 比試之前的較量第42章 契丹的使者第55章 又是聖旨爲君來第34章 書院的風雲人物第37章 冬至一別錦官城四十六章 無趣的畫謎第40章 苕賦
第52章 相國寺的解籤第4章 教誨淳淳第22章 最是難纏此秦小姐第47章 走馬射堂前第129章 佳人相會第12章 比試(一)第72章 人生登科小三元(下)第50章 打賭是一門藝術第13章 遼人的舉動第34章 新年的名刺第88章 愛晚亭上風月愁第132章 勾欄瓦市聽娶親第24章 揀盡寒枝不肯棲第39章 垂拱殿賦詩論策第55章 又是聖旨爲君來第2章 一夢千年第3章 革變的晨鐘第50章 敲門叫三娘第89章 一日兩相逢第13章 遼人的舉動第107章 美酒伴策論第44章 就是比抓鬮第8章 命運在恩將仇報第39章 垂拱殿賦詩論策第138章 爲君求護身第64章 做得一回算命郎第112章 春花秋月第57章 執手相看淚眼第95章 棋藝的三甲第11章 御駕親征第94章 琴聲的初折第119章 秋山帶夕陽第149章 春日賜錦袍第60章 玩笑的計謀第3章 相逢只是憑緣份第86章 湘水悠悠載舟行第108章 水邊的麗人第5章 陳解元巧得春日詩第105章 棋子的妙用第9章 西蜀子云亭第22章 最是難纏此秦小姐第28章 錦江江水太戲謔第36章 女人心思第14章 柳門三學子第69章 妙言橫生的考官第31章 公堂爭鋒(二)第38章 入京軼事第4章 教誨淳淳第124章 怪言怪語第105章 棋子的妙用第3章 桃李爭豔若秋蓉第24章 揀盡寒枝不肯棲第5章 謙於書齋第5章 曲終收撥當心畫第34章 書院的風雲人物第149章 春日賜錦袍第54章 清茶流水第56章 學畫的決議第62章 陳堯諮舉箭學騎射第149章 春日賜錦袍第48章 雲田遍栽遊子詩第16章 蕭太后的博弈第148章 大殿的爭端第99章 入木三分皆風骨第45章 應知愛意似流水第59章 阿大本是武郎身第106章 狀元聚會第93章 又見範希文第124章 怪言怪語第105章 棋子的妙用第8章 此人楊院士第84章 同居一室第115章 再上公堂第36章 女人心思第8章 此人楊院士第64章 無形的重山第3章 相逢只是憑緣份第9章 源遠流長嘉陵江第30章 望江樓的才子第89章 一日兩相逢第9章 源遠流長嘉陵江第124章 怪言怪語第56章 何處惹塵埃第43章 相逢只是未見時第64章 做得一回算命郎第136章 餘波未平,明哲保身第35章 楓林小院的真相第40章 苕賦第45章 咱們就玩吃湯圓第73章 墨池書院的緣份第86章 湘水悠悠載舟行第148章 意外的狀元第29章 望江樓陳堯諮賦詩第11章 比試之前的較量第42章 契丹的使者第55章 又是聖旨爲君來第34章 書院的風雲人物第37章 冬至一別錦官城四十六章 無趣的畫謎第40章 苕賦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芜湖市| 北碚区| 樟树市| 莱芜市| 芦山县| 夏津县| 林甸县| 博野县| 安溪县| 罗城| 延庆县| 都安| 正宁县| 潢川县| 湾仔区| 五莲县| 宣武区| 淮阳县| 上饶县| 平泉县| 西乌| 德阳市| 宜春市| 霍山县| 奈曼旗| 太仆寺旗| 龙胜| 石棉县| 永嘉县| 根河市| 鄂托克前旗| 扎鲁特旗| 富宁县| 搜索| 醴陵市| 原平市| 安徽省| 会昌县| 景泰县| 山阳县| 泉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