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4章 琴聲的初折

時日匆匆,月圓中秋,清晨的薄霧濃郁著這湘江的水,秋日的氣息在長沙城淡灑開來,盈盈往來的商販走卒,文人士子,這些各處之人匆忙行走,因爲中秋之期已經就在今日。

豔陽在湘江上灑出金色耀眼的光芒,如同黃金的灑落在江上。學子們三三兩兩,登上這嶽麓山,正是往嶽麓書院而來。

陳堯諮與趙璇幾人在王夫子帶領下,來到了書院,早有學子們在相迎,幾人很快的便被領到了書院寬大的廣場,這裡已經到了許多的學子。

幾人在一位學子的帶領下,走到了成都府的坐前。這是靠著前方高臺的座位,陳堯諮看了看,早有學子三三兩兩的小聲議論了起來。

“陳公子,幾日那朝廷欽差,可是會到來?”賀婉小聲的問道。

陳堯諮搖了搖頭,”我也不知,可能會出現。這些當官的不都喜歡出這風頭麼。”

“什麼,”趙璇插了一句,“你方纔說誰喜出風頭?”

“沒有沒有,”陳堯諮忙的搖頭,“我們方纔再說,這些評判之人,爲何還不到來呢。”

李環笑道:“想來這些夫子們,不會坐在臺上等著咱們吧,自是要咱們等他的。”

陳堯諮微微點頭,賀婉道:“可妾身聽說,王禹偁王大人也會做今歲的評判之人,不知是否是真?”

“王大人也會來?”李環驚異道,“王大人不是倡導古風文範嗎,他怎會到來?”

王夫子見幾人議論,點頭含笑道:“確實如此,王大人是今歲雅集的主要評判之人,而吳王殿下也會到來,今歲的雅集,正是你們一展風采之時,若是優異,豈不是前途無量。”

幾人點了點頭,陳堯諮看了看趙璇,但見她也是一臉的疑惑,顯然這吳王到來,是她不知曉的,但也不知這吳王爲何會如此特立獨行。

“各位州府學子,”臺上的有位老夫子朗聲傳來,陳堯諮瞥眼望去,正是嶽麓書院的周山長,臺上的評判已經在做,周山長爲書院山長,自然出來說話。他一出言,這些議論的學子們,都安靜了下來,頓時偌大的廣場上,鴉雀無聲了。

“各位學子,今歲文人雅集,凝聚天下才子,囊括九州俊傑。鄙書院能作爲各位學子們效勞,深感榮幸。”周山長清了清嗓音。

“今歲的雅集,與往年不變,但有幸之事,黃州知州王大人諱禹偁公,主持今歲的文人雅集。”

“王大人,是王大人……”

學子們小聲議論了起來諸人你言我語,鶯鶯燕燕,議論紛紛,這王大人可爲是很少作爲這些比試的評判的,也不知爲何,居然有了特例。

周山長示意大家靜下來,對臺上的幾人微微施禮,轉身道:“今歲雅集,更有吳王殿下駕臨,並蜀王殿下作爲朝廷欽差,領聖諭而往,也是今歲雅集之評判大人。”

衆人一聽,更是驚異,這雖是文人的聚會,可未免也太過誇張,兩位王爺駕臨,這可是亙古未有之事,看來朝廷讀讀書人越是受恩寵了。

陳堯諮聽聞此言,轉身一看,卻見那臺上的高處,卻是兩個珠簾懸起,方纔未曾注意,沒想到這卻是兩位王爺,他也是震驚不已,這蜀王不是回京了麼,他也跑來湊什麼熱鬧。

王大人此時站了起來,也不多言,對這些學子們拱了拱手,鏗然有聲,道:“諸位士子,今歲中秋佳節,在下不才,添爲今歲雅集之評判,不甚榮幸。”

這幾句的客套話之後,便是正題了,“今日的比試,乃是琴聲一道的各位學子的資格試測之賽,若是能有學子得進前三,便可登臺展音。”

陳堯諮看了看賀婉,他的小臉有些紅暈,看起來略有緊張,陳堯諮微微一笑,道:“無需緊張,但求無過罷了,何必執著呢?”

這便是趙璇這樣安慰他,今日也見了賀婉也是如此了。但只今日,這琴技一門,便可得知這魁首了,琴中狀元,莫不是天下之人所求。

賀婉點了點頭,起身走向了這廣場中間,爲了學子們的比試,廣場的中間都空白了下來,隔各州府的學子們都在四周圍坐。

琴道一門,雖講求技巧,但更重五音六韻,說起這琴道,便不得不說這些琴譜詞曲了,洞徹的十面埋伏,傷懷的高山流水,優雅的陽春白雪,哪一個不是深受人們得喜愛。

可更多的人未必能得知這些暗合的音律之謎,這資格之測試,怕是要難倒些許學子了。陳堯諮也不明瞭,他對這琴技是一竅不通,若是要在這些學子裡論誰對這琴最白癡,他定能進前三之列了。

早有學子們發下了試策之題,只見銅鑼一響徹,這些學子們揮筆即答,筆走龍蛇。這自古比試必有試卷,看來無論是哪一個學子,都不能倖免。

這場中約麼兩百多位學子,正是揮毫作答,表情卻各有其樣,有欣喜的、有沉思的、有苦澀的、也有搖頭茫然的,看著這頭名試論,看來難度頗深,一個時辰的時間略微太少。

王大人看著這場中的學子,微微的粘須而笑,這頭場的比試,還是很是順暢,這琴技一門,看來也有不少奇才,他甚是欣慰。

賀婉在這些人羣裡,算是異類,這麼多的學子們,只是她還是弱女子一人,雖然還有那男裝的公主,可那是臥底之人,她卻是唯一的女子書院學子,自然在這羣男子裡顯得格外分明。

珠簾捲起,這兩位王爺看著遠處的場中,談起了笑顏。吳王笑道:“三王兄,你看這些學子們,上百人的比試,能有幾人出頭啊。”

“王弟,說笑了,”蜀王笑道,“你都不知,我怎會知曉?”

“王兄勿要過謙了,”吳王笑道,“依小弟之見,那女子想必是芙蓉書院之學子吧。”

蜀王略微沉思,道:“大宋單隻有芙蓉書院爲女子書院,想來應是如此吧。”

“這芙蓉書院,倒是有趣之極,”吳王道,“本王聽聞,那芙蓉書院,近鄰墨池書院,可是如此?”

“卻有此事,”蜀王點了點頭,“王弟怎麼問起這些來了?”

“哦,無事,”吳王微微搖頭,“本王聽聞,墨池書院名遐成都府,書院有爲學子,喚名陳堯諮,可是有名的才子啊。”

“陳堯諮,本王倒是聽說過,”蜀王點了點頭,也不否認,笑道,“此人爲兄倒是見過,卻有些才學,在成都府可是家喻戶曉,連那三歲大的孩子,也知道陳堯諮之名。”

“果真如此,”吳王奇異道,“那本王倒要瞧瞧了,也不知他來這文人雅集未曾?”

蜀王微微含笑,道:“他豈會來這裡,想必還在書院裡溫書吧。”在他的印象裡,陳堯諮絕對是那種悶聲發大財,絕不愛風頭之人,雖然他現在是風頭正盛。

兩人你言我語的,不覺之時,這一個時辰已經過去。早有執事敲打銅鑼,學子們放下了筆墨,起身離場,百來份卷宗擺到了評判幾人的手中。

賀婉走到陳堯諮身前,略微的擦了擦額上的汗珠,方纔的測試,使得他有些緊張,香汗都滲出額頭來。

陳堯諮笑道:“這卷宗如何,看的這些學子們,怕是有人歡喜有人愁了。”

“的確如此,”賀婉搖了搖頭,“這些測試不知從何而來,非但我等不知,怕是連那些書院諸多夫子也未曾知曉,看來是要淘而汰之了。”

陳堯諮笑道:“這也難說,你們可想,這幾位夫子,連同兩位王爺,不過五人,要看完這些卷宗,沒有一個時辰,他們豈能看完,這一個時辰,難免時辰太緊,出些差錯也是在所難免吧。”

衆人都點了點頭,那臺上的幾位夫子早已忙碌了起來,這些卷宗裡,他們仔細的細微瞧著,不時的評判,旁邊早有人記錄下來。

這一劃過,衆人都細聲議論了起來,這琴技雖不是如同書畫經義那般惹人紅眼,可學子們也是議論紛紛,不知那三位學子有能耐進入其中。

時辰愀然流走,陳堯諮幾人已經笑談妍妍。突然“哄”的鑼響,衆人一驚,都往臺上看去,這卷宗看完,看來已三甲之人,已經揭曉。

趙璇笑道:“也不知是哪些人,咱們可要仔細的瞧瞧。”

王大人微微擦了擦額上的汗水,這一個多時辰的忙碌,他有些疲憊,審查這些卷宗讓他耗費了不少的精力。

走到臺前,王大人微微拱了拱手,笑道:“今歲雅集,這琴技一道,三甲之人已經出曉。潭州府趙成,崇安府柳三變,和州府王郊三人同登。”

衆人一聽,頓時議論紛紛,這一比試,不知爲何卻是這幾人,這一番話下來,莫不搖頭。陳堯諮看了看賀婉,見她微微嘆氣,不禁出聲安慰,笑道:“這比試只是策論高低,又何必計較,你不曾諳熟這測試,此番也在常理,勿要放在心上。”

賀婉點了點頭,“此番測試,未能博得三甲,可也大長了見識,也不枉出來遊歷一回。”

第7章 書聲漱玉洞第68章 今朝且爲解元試第55章 蜀中變故第145章 千層浪灑風雨前第29章 陳堯諮問案第44章 就是比抓鬮第65章 測字始知折蟾宮第131章 無辜的聘禮第48章 並騎汴京城第45章 咱們就玩吃湯圓第83章 玉女津的趣事第111章 杯酒之爭第46章 君子如美玉第124章 怪言怪語第73章 墨池書院的緣份第6章 千金政事堂第70章 人生登科小三元(上)第132章 勾欄瓦市聽娶親第15章 得名嘉謨第56章 何處惹塵埃第65章 測字始知折蟾宮第100章 另類的書法第31章 州試的發榜第126章 出奇的宴會第73章 誰爲狀元第116章 豈能單作女兒身第10章 天波府第9章 西蜀子云亭第47章 走馬射堂前第100章 另類的書法第1章 我是文人第39章 父子的相見第59章 雁過留痕第47章 美玉不是尋常物第23章 秋闈州試第60章 玩笑的計謀第74章 春日清遊第37章 冬至一別錦官城第59章 雁過留痕第14章 比試(三)四十六章 無趣的畫謎第62章 陳堯諮舉箭學騎射第12章 澶州城第36章 月上柳梢頭第28章 癭相王欽若第5章 謙於書齋第106章 狀元聚會第30章 公堂爭鋒(一)第107章 美酒伴策論第21章 陳堯諮巧言應對第49章 這人比我還要滑頭第35章 潔白莫爲枝上雪第112章 春花秋月第6章 狗尾草先生第66章 州試的準備第65章 又是一條魚第102章 詩意的畫第79章 書院軼聞第93章 又見範希文第32章 雙喜臨門第136章 餘波未平,明哲保身第70章 人生登科小三元(上)第57章 汴京人物自第113章 再入書院方知奇第38章 入京軼事第39章 父子的相見第31章 公堂爭鋒(二)第125章 進京各不同第1章 校場的比試第149章 春日賜錦袍第134章 宣德樓風雲第4章 秋日春意詩卷濃第5章 曲終收撥當心畫第29章 陳堯諮問案第13章 遼人的舉動第53章 阿彌陀佛的疑問第11章 古文運動,陳堯諮第142章 考試有風險第22章 最是難纏此秦小姐第9章 澶淵烽火第73章 墨池書院的緣份第76章 苦瓜的滋味第31章 公堂爭鋒(二)第42章 契丹的使者第48章 並騎汴京城第14章 柳門三學子第148章 大殿的爭端第53章 阿彌陀佛的疑問第92章 書劍情俠,白衣卿相第22章 最是難纏此秦小姐第133章 測字本無因,引來無妄災第69章 妙言橫生的考官第33章 不知秋思落誰家第2章 起居郎與太子第12章 比試(一)第99章 入木三分皆風骨第66章 心理的戰術第46章 君子如美玉第53章 近鄉情更卻第6章 千金政事堂
第7章 書聲漱玉洞第68章 今朝且爲解元試第55章 蜀中變故第145章 千層浪灑風雨前第29章 陳堯諮問案第44章 就是比抓鬮第65章 測字始知折蟾宮第131章 無辜的聘禮第48章 並騎汴京城第45章 咱們就玩吃湯圓第83章 玉女津的趣事第111章 杯酒之爭第46章 君子如美玉第124章 怪言怪語第73章 墨池書院的緣份第6章 千金政事堂第70章 人生登科小三元(上)第132章 勾欄瓦市聽娶親第15章 得名嘉謨第56章 何處惹塵埃第65章 測字始知折蟾宮第100章 另類的書法第31章 州試的發榜第126章 出奇的宴會第73章 誰爲狀元第116章 豈能單作女兒身第10章 天波府第9章 西蜀子云亭第47章 走馬射堂前第100章 另類的書法第1章 我是文人第39章 父子的相見第59章 雁過留痕第47章 美玉不是尋常物第23章 秋闈州試第60章 玩笑的計謀第74章 春日清遊第37章 冬至一別錦官城第59章 雁過留痕第14章 比試(三)四十六章 無趣的畫謎第62章 陳堯諮舉箭學騎射第12章 澶州城第36章 月上柳梢頭第28章 癭相王欽若第5章 謙於書齋第106章 狀元聚會第30章 公堂爭鋒(一)第107章 美酒伴策論第21章 陳堯諮巧言應對第49章 這人比我還要滑頭第35章 潔白莫爲枝上雪第112章 春花秋月第6章 狗尾草先生第66章 州試的準備第65章 又是一條魚第102章 詩意的畫第79章 書院軼聞第93章 又見範希文第32章 雙喜臨門第136章 餘波未平,明哲保身第70章 人生登科小三元(上)第57章 汴京人物自第113章 再入書院方知奇第38章 入京軼事第39章 父子的相見第31章 公堂爭鋒(二)第125章 進京各不同第1章 校場的比試第149章 春日賜錦袍第134章 宣德樓風雲第4章 秋日春意詩卷濃第5章 曲終收撥當心畫第29章 陳堯諮問案第13章 遼人的舉動第53章 阿彌陀佛的疑問第11章 古文運動,陳堯諮第142章 考試有風險第22章 最是難纏此秦小姐第9章 澶淵烽火第73章 墨池書院的緣份第76章 苦瓜的滋味第31章 公堂爭鋒(二)第42章 契丹的使者第48章 並騎汴京城第14章 柳門三學子第148章 大殿的爭端第53章 阿彌陀佛的疑問第92章 書劍情俠,白衣卿相第22章 最是難纏此秦小姐第133章 測字本無因,引來無妄災第69章 妙言橫生的考官第33章 不知秋思落誰家第2章 起居郎與太子第12章 比試(一)第99章 入木三分皆風骨第66章 心理的戰術第46章 君子如美玉第53章 近鄉情更卻第6章 千金政事堂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汶上县| 奈曼旗| 湘乡市| 兴和县| 横山县| 和顺县| 关岭| 墨脱县| 宁南县| 乐山市| 德昌县| 武城县| 景泰县| 阿勒泰市| 太和县| 策勒县| 海丰县| 泰宁县| 华宁县| 金川县| 宁晋县| 信丰县| 大邑县| 游戏| 宣城市| 山丹县| 建宁县| 东兴市| 隆化县| 苗栗市| 北碚区| 洛浦县| 成都市| 石狮市| 鄄城县| 高雄市| 横山县| 射阳县| 万源市| 温州市| 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