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2章 文人雅集

範浱不知何時,走了過來,看著有些發呆的陳堯諮,不禁搖了搖頭,他這些日子,越來越喜歡看著這些身邊的景緻,自顧的出神。

“嘉謨、嘉謨?”範浱叫道。

陳堯諮回過神來,見範浱走到他身邊,不覺笑道:“範大哥不是在蹴鞠麼,什麼時候回來的?”

範浱把手中的鞠球一仍,道:“今日沒什麼興致,也就回來了,你爲何在這裡站著,動也不動,像木頭一樣的發著呆?”

這青楓梭梭,微帶這些暖意,這夏日的炎熱下,卻是極爲舒心的時辰了,幾株楓葉的清香散在這小院,別舔了一分獨立的幽靜。

陳堯諮看了看這楓葉,淡淡的飄,心裡若有一些滋味,轉身道:“範大哥可知道這書院雅集之事?”

“怎麼不知,”範浱道,“這雅集聚會,可不是年年都有,皆是九州書院,各路學子都要選出些出類拔萃之人蔘加,咱們墨池書院已是多年無名了。”

陳堯諮笑道:“可今日,楊山長要我去參加這雅集之事,倒是有些盛情難卻啊。”陳堯諮說出了心裡的點許擔憂。

“這有什麼難處的,”範浱笑道,“咱們書院誰不想去,可誰又能受這些學子信服,幾位夫子爲此,皆是煩擾。可這雅集也並非年年都有,三年時日,纔有一回。”

陳堯諮微微笑道:“那如此說來,小弟豈不是幸運之極?”

“怎麼不是?”範浱朗聲道,“前一回文翁書院派出大公子與二公子,皆是名傳汴京,如今你要名傳荊湘,也不是什麼難事。”

“誰要名傳荊湘了?”趙璇笑道,款款而來,陳堯諮細看之下,卻是總覺得他未脫女兒家的氣質,爲何這些男人都瞧不出來,他卻是不知曉了。

“趙公子,可是散了講堂歸來了?”範浱與趙璇打了招呼道。

趙璇點了點頭,笑道:“正是如此,夫子講《經義》,你們二人卻從後堂溜了出去,也不怕被山長知曉了,處罰你二人。”

陳堯諮心裡一笑,這老頭已經知道了,而且還是他讓自己逃出學堂的。看了看趙璇,這女兒雖是嬌柔,骨子裡卻有一份男人的骨氣,無欲則剛,陳堯諮心裡暗想,道:“咱們二人今夜再懸樑刺股,補回來便是了,這有何難處的。”

趙璇笑道:“這懸樑刺股,怎麼是你這般說的,如此說來,那蘇秦匡衡之輩,豈不是白日不諳世事,只是夜裡讀書之人了。”

陳堯諮聳了聳肩,道:“這也難說,古人之事,其實咱們這些凡夫俗子能知曉。”

範浱笑道:“趙公子別聽嘉謨胡言,方纔咱們說起楊山長要請他爲咱們墨池書院之代表,我們方纔還說起這文人雅集之事呢。”

“果真如此,”趙璇問道,“你真是要爲咱們書院去參加文人雅集?”

陳堯諮點了點頭,道:“此事早已定下,只等我回言了,今日山長特邀我談及此事,想來這事已經不遠。”

趙璇拱手道:“如此之事,怎能不祝賀,嘉謨此行,定能得取佳績。”

反範浱道:“上回的文人相聚,文翁書院得兩人之名額,而今風水輪轉,今歲該是咱們墨池書院了吧,也不知另一人是誰?”

陳堯諮笑道:“聽楊院士言,可能會在琴棋只間,擇能士而選吧,但卻是未曾透露。”

“咱們書院若要論棋弈之道,”範浱笑道,“此道非趙公子莫屬。”

“子璇?”陳堯諮不懂棋道,更不知這書院的棋道高手,沒想到這能士就在自己身邊。心裡不覺苦笑,這滿書院的男子,皆是功名在身,卻落子輸在一個女子身上,這說了出去,那些酸腐老儒,豈不氣得暴跳如雷。

“子璇棋道造詣高深?”陳堯諮問道。

“那是自然,”範浱笑道,“反正我還未曾見過,誰能勝出過他的。”

陳堯諮心裡才舒然了下來,只是這範浱一人之見,並不能代表其他學子沒有此造詣吧。若真是要與他同行,這一路之上,他身份特別,豈不是多有不便。

趙璇似是看透他的深意,言笑晏晏的道:“嘉謨,莫不是我與你同去,可有不適之處?”

陳堯諮心裡噔的顫抖,這嬌公主有些心思,眼神看去,卻有一絲伶俐,又略帶著些許戲謔,似是事不關己,看他如何回答。

陳堯諮心裡也是小心翼翼,不著痕跡的道:“若能與子璇同行,也不枉去那荊楚之地一回。巫山之**,岳陽之廣闊,洞庭之浩瀚,湘水之纖麗,也是別有風趣。”

若是有這公主同行,出了身旁的侍衛宮女,他陳堯諮也是第三類人了,就如那出入秦樓之人,既非迎客,也非老鴇,有些不倫不類。

“那這芙蓉書院,便是選琴道了,”範浱爲他解了圍,扯開話題道。

陳堯諮投去感激之色,點頭道:“這也是不無可能,這芙蓉書院,雖是女兒家出身,可真琴棋書畫俱通者,也不乏其人。選出些能人,也並不是什麼難事。”

“既是如此,那文翁書院便是以經義之人爲要了。”範浱對這些,詳知頗多,問道。

陳堯諮道:“文翁書院,哪年不是大放異彩,想來今年選出之人,定然不是庸俗之人。”

趙璇笑道:“這些文人聚會,無非是些論詞作畫,清談見聞,只要能把握得當,自是不在話下。如今這九州之內,各路各府學子皆以此爲要,怕是有些本末倒置了。”

陳堯諮點了點頭,他深知這空口清談的害處,坐立而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這些學子若是出入朝堂,不知其能力如何,這顛倒是非之能,倒是無人比及。

陳堯諮搖了搖頭,道:“如今文風豔麗,駢文興盛,詞言悱惻,尤其是自吳越之地,更是盛行此風,這要改變,哪是一日能做的。”

趙璇道:“令師柳大人,不就是倡古文之風,文以載道之情嗎,你爲何不住他之力,一改這滿朝之文風呢?”

“難,”陳堯諮苦笑道,此事他心知肚明,若要改大宋之文風,在於人才,這科舉取士之道,必要變新,可這科舉一變,必要變法。變法何其之難,他自然知道。

“那依嘉謨你之言,這文風還不能變麼?”趙璇微微蹙眉,問道。

陳堯諮笑道:“不是不便,而是時機未到,待時機一到,自然水到渠成。”

這些不只是他陳堯諮知曉,太宗也是知曉,如今朝堂冗積成病,已是入不敷出。太祖皇帝早有此料,曾提出遷都一事。

鐵騎左右廂都指揮使李懷忠諫道:“汴京(開封)得運河漕運之利,有通往江南之便,每年從江淮運來百萬斛米供給京師數十萬軍隊。而且東京根基巳固,不能動搖。”

太祖則認爲開封城中所需物資全仗水路由外地運送,萬一開封被圍,後果難以想像,因此不肯聽從。晉王趙光義也極言遷都不便。宋太祖堅持說:”遷都洛陽,乃權宜之計;長久之計當定都長安,我將都城西遷。爲據山河之險,裁汰冗兵,依周、漢故事,統治天下。”

太祖遷都決心已下,羣臣的諫阻都不能動搖。而此時候太宗卻說了一言:“在德不在險。”

太祖聽了默然不答。晉王趙光義出殿後,太祖對左右大臣言:“晉王之言甚善,然而不出百年,天下民力必盡敝。”

如今將才幾十年光陰,這大宋之弊病已經顯現。可太宗已經年邁,已不可能再生變法之心,只能另擇賢君,希冀其變法而圖強。

陳堯諮對趙璇的話,也不多做說辭,只是淡然隨意而笑,柳開也曾看出這朝堂之弊病,纔有振興之意,這纔有變更文風之意,以影響朝堂之風氣。

趙璇笑道:“既是如此,嘉謨可別忘記今日之言啊。”

陳堯諮也是莞爾一笑,心思也放了開來。與範浱就在這小院裡玩起了蹴鞠。

陳堯諮雖是不善白打,可他別有嫺熟的帶球,看的那球如同在腳下起舞,範浱驚歎不已,連不怎喜好此道的趙璇,也爲他喝彩了起來。

落日的黃昏使得這夏日炎炎如長河,還好這樹蔭之下,楓林晚醉,陳堯諮與範浱的較技才更有了一番風味,陳堯諮仿似回到了幼時與頑童們蹴鞠的時日,淡淡的彩雲,嬉鬧的笑聲,鞠球的璀璨,暢然的身影。

趙璇爲兩人找了些清茶,三人興致勃勃的品評起來。陳堯諮拜訪種放之日,聽聞種放講起這茶道之妙處,若有深思。唐代爲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今日一看這趙璇的烹煮、提壺、杯盞、潔器,看來也是此道高人。

今日天氣日夕佳,三人更是風流儒雅、氣味相投,輕品香茗,笑談經卷,陳堯諮對儒家的經典知曉得當然比這兩人更廣闊,結合其後世經卷註解,談及起來,往往使得這二人倍感新奇,若有豁然開朗之感。

趙璇心想,這陳嘉謨不喜在講堂研經卷,可卻總是見解高人一籌,每每言談,總是有獨到之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看來此言甚是恰當。

第1章 我是文人第1章 校場的比試第9章 澶淵烽火第51章 身無長物賭癡奴第33章 新春的桃符第94章 琴聲的初折第93章 又見範希文第61章 翠香樓陳郎審案第75章 再回首第71章 人生登科小三元(中)第93章 又見範希文第5章 曲終收撥當心畫第44章 就是比抓鬮第7章 書聲漱玉洞第18章 抱著鞠球翻牆去第144章 捷報傳臚第97章 棋藝的狀元第122章 抽絲剝繭第99章 入木三分皆風骨第21章 陳堯諮巧言應對第85章 寫盡長江之浩瀚第45章 應知愛意似流水第38章 初到汴梁城第46章 君子如美玉第128章 意外的客人第117章 宴會的影響第49章 夜色下的相談第10章 隱士風範第126章 出奇的宴會第3章 桃李爭豔若秋蓉第37章 冬至一別錦官城第58章 縱論紅顏事第30章 公堂爭鋒(一)第37章 意外的聖旨第141章 三月春闈起高欄第66章 心理的戰術第33章 不知秋思落誰家第145章 千層浪灑風雨前第60章 玩笑的計謀第60 奇妙的文書第113章 再入書院方知奇第58章 垂髫細辮范仲淹第132章 勾欄瓦市聽娶親第87章 獨立寒秋第26章 章大人斷案有禮第30章 望江樓的才子第12章 海棠依舊青蓮至第137章 相國寺的姑娘第28章 癭相王欽若第63章 未識陳郎心第13章 遼人的舉動第39章 垂拱殿賦詩論策第140章 貢院的一抹風情第72章 人生登科小三元(下)第11章 御駕親征第68章 到底誰是奸細第37章 冬至一別錦官城第143章 科舉背後的辛秘第23章 秋闈州試第9章 西蜀子云亭第29章 陳堯諮問案第16章 蕭太后的博弈第4章 秋日春意詩卷濃第29章 望江樓陳堯諮賦詩第47章 美玉不是尋常物第2章 起居郎與太子第9章 澶淵烽火第14章 柳門三學子第29章 望江樓陳堯諮賦詩第10章 天波府第128章 意外的客人第11章 比試之前的較量第145章 千層浪灑風雨前第45章 應知愛意似流水第12章 海棠依舊青蓮至第9章 源遠流長嘉陵江第18章 無端做得如意郎第50章 打賭是一門藝術第64章 做得一回算命郎第61章 翠香樓陳郎審案第117章 方是離開之時第83章 玉女津的趣事第39章 垂拱殿賦詩論策第5章 謙於書齋第134章 宣德樓風雲第108章 水邊的麗人第84章 同居一室第87章 獨立寒秋第33章 不知秋思落誰家第16章 蕭太后的博弈第139章 相國寺雙姝第31章 公堂爭鋒(二)第24章 揀盡寒枝不肯棲第17章 才驚四座第4章 教誨淳淳第22章 指點江山第29章 陳堯諮問案第145章 千層浪灑風雨前第72章 章大人語論
第1章 我是文人第1章 校場的比試第9章 澶淵烽火第51章 身無長物賭癡奴第33章 新春的桃符第94章 琴聲的初折第93章 又見範希文第61章 翠香樓陳郎審案第75章 再回首第71章 人生登科小三元(中)第93章 又見範希文第5章 曲終收撥當心畫第44章 就是比抓鬮第7章 書聲漱玉洞第18章 抱著鞠球翻牆去第144章 捷報傳臚第97章 棋藝的狀元第122章 抽絲剝繭第99章 入木三分皆風骨第21章 陳堯諮巧言應對第85章 寫盡長江之浩瀚第45章 應知愛意似流水第38章 初到汴梁城第46章 君子如美玉第128章 意外的客人第117章 宴會的影響第49章 夜色下的相談第10章 隱士風範第126章 出奇的宴會第3章 桃李爭豔若秋蓉第37章 冬至一別錦官城第58章 縱論紅顏事第30章 公堂爭鋒(一)第37章 意外的聖旨第141章 三月春闈起高欄第66章 心理的戰術第33章 不知秋思落誰家第145章 千層浪灑風雨前第60章 玩笑的計謀第60 奇妙的文書第113章 再入書院方知奇第58章 垂髫細辮范仲淹第132章 勾欄瓦市聽娶親第87章 獨立寒秋第26章 章大人斷案有禮第30章 望江樓的才子第12章 海棠依舊青蓮至第137章 相國寺的姑娘第28章 癭相王欽若第63章 未識陳郎心第13章 遼人的舉動第39章 垂拱殿賦詩論策第140章 貢院的一抹風情第72章 人生登科小三元(下)第11章 御駕親征第68章 到底誰是奸細第37章 冬至一別錦官城第143章 科舉背後的辛秘第23章 秋闈州試第9章 西蜀子云亭第29章 陳堯諮問案第16章 蕭太后的博弈第4章 秋日春意詩卷濃第29章 望江樓陳堯諮賦詩第47章 美玉不是尋常物第2章 起居郎與太子第9章 澶淵烽火第14章 柳門三學子第29章 望江樓陳堯諮賦詩第10章 天波府第128章 意外的客人第11章 比試之前的較量第145章 千層浪灑風雨前第45章 應知愛意似流水第12章 海棠依舊青蓮至第9章 源遠流長嘉陵江第18章 無端做得如意郎第50章 打賭是一門藝術第64章 做得一回算命郎第61章 翠香樓陳郎審案第117章 方是離開之時第83章 玉女津的趣事第39章 垂拱殿賦詩論策第5章 謙於書齋第134章 宣德樓風雲第108章 水邊的麗人第84章 同居一室第87章 獨立寒秋第33章 不知秋思落誰家第16章 蕭太后的博弈第139章 相國寺雙姝第31章 公堂爭鋒(二)第24章 揀盡寒枝不肯棲第17章 才驚四座第4章 教誨淳淳第22章 指點江山第29章 陳堯諮問案第145章 千層浪灑風雨前第72章 章大人語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门峡市| 林西县| 南华县| 万山特区| 固阳县| 工布江达县| 海门市| 乡城县| 新野县| 华蓥市| 长汀县| 东阿县| 昭觉县| 江安县| 澄江县| 翁牛特旗| 陆良县| 凤冈县| 山阴县| 平南县| 梓潼县| 徐水县| 大名县| 临泉县| 故城县| 衡东县| 城口县| 裕民县| 绵阳市| 仁怀市| 包头市| 乌恰县| 嘉祥县| 大英县| 芷江| 新乡市| 年辖:市辖区| 平邑县| 维西| 云安县| 陆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