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8章 故地重遊

陳堯諮難得的清修了幾日,在陳府的往日的滋味似是有回到了他的身上。這日的春香灑滿了花園,擡頭看,撒著金黃的日出,給陳府的花園更添一分新綠的盎然之氣。

陳堯諮放下手中的《論語》,拿起案幾旁的清茶,輕品一小口,微微有些愜意。

”少爺,“身旁的小五笑道:“今日正是春意盎然,你爲何不出去春遊,那嘉陵山水,凌雲景緻,你可是多年不見了吧。”

“也是,”陳堯諮微微一笑,道:“在府中也是空閒的沒了生氣,那就出去走走,難得今日有這份閒心。”

陳堯諮說著,人已經回小院,整理衣冠,梳洗一番,換了一套淡青蘊色絲綢衫,帶著小五出了陳府,一路閒雲野鶴般的遊。

這南部縣城仍舊是車忙人走,熙熙攘攘之聲不絕,仿似春氣然升,陳堯諮走在街上,走過幾個市坊,仍是有人能認得出他,與他多有見禮,便給他些水果。小五這廝纔是最是歡喜,拿著在嘴上吃個不停,還不忘了勾搭幾句。

南部縣城並不大,但嘉陵江水橫貫縣城,嘉陵江爲長江第二大支流,曲流蜿蜒,九曲迴腸,錦屏秀色,嘉陵秋水,火烽琴臺,鰲峰聳秀,這些都讓人驚喜。

陳堯諮與小五走出縣城,轉過白鶴小灣,這裡仍舊是山丘起伏,毫無變幻,但陳堯諮再次踏進這裡,卻有悵然留戀之感。

身後的小五笑道:“少爺,你可是想著這漱玉洞了?”

陳堯諮點了點頭,轉身問道:“也不知那處如何了,有些年頭了吧,大哥與我和二哥,想前些年頭,每日誦書練拳,想來現在荒涼下來了吧。”

“怎會,”小五笑道,“如今此地,可熱鬧起來了。”

陳堯諮問道:“這是爲何?”

小五對道:“自三位少爺高中之後,漱玉洞之名,如今可是這南部縣人都知曉了。每日皆有很多士子在此誦書習字。”

“這是如此?”陳堯諮心裡不覺赧然,兩人細走小路,拾級而上,便可隱隱聽到幾句書聲,“:‘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陳堯諮看了看了看小五,會心一笑,往這小洞而來。山間的雲霧了散,日出耀眼,這漱玉洞的朝氣在山間迴廊。雖無呂洞賓仙家道場之蘊氣,卻又羽扇綸巾之風度。

山間清流,依稀的流過心芳,些許的草色點綴了這層層的小徑。翠竹蔭涼的氣息遮去了這些陽光,只留下絲絲的竹葉的淡淡竹筍的香味。

陳堯諮遠遠地便看到幾個童子,手持經卷,正是搖頭目誦,神情若有所思,有立著、又坐著、有來回誦讀,也有習書寫字之士。

“書之力在手,一全身之力凝於隻手,可隨心所欲,縱橫捭闔,筆走龍蛇亦無不可。”這童子看著自己的書字搖了搖頭,身後傳來朗朗之聲。

這童子轉身一看,卻是一個十六歲年年紀般的少年,手持羽扇,綸巾談笑,看著他手中的字,微微笑道。

“敢問公子何人,莫非公子也是在這裡誦書之人?”這童子蹙眉問道。

他這言語,這大小的士子都走了過來,看著陳堯諮與小五,心裡疑惑不解,有人問道:“公子不是這南部縣之人吧。”

陳堯諮笑道:“爲何如此之說呢?”

那人然然施禮,釋然道:“這南部縣大小之士子,在下也到熟悉幾分,卻從未見過公子之面,故而有此之說。”

陳堯諮微微回禮,笑道:“那你們可錯了,在下卻是南部縣的士子,只是這幾年遠走他鄉,今日有暇,難忘舊情,故而舊地重遊,但求未曾擾你等學問。”

“公子南部縣人?”那人驚訝了,這般人物,早該士子皆聞,怎會不知曉。

“敢問公子大名?”有士子問道。

小五笑道:“我家三公子,是州府的解元,我家大公子更是今歲的新科狀元。說起來,這漱玉洞,最早還是我家三位公子在此讀書。”

衆人一聽,頓時心驚,這些人忙的圍了過來,那人忙的施禮,道:“原來是陳三公子,小子貿然,望公子恕罪。”

陳堯諮擺了擺手,扶起了他,笑道:“如今你們纔是這漱玉洞的主人,今日觀你們習書,不禁遙想其在下兄弟之時,令人感慨。”

這些士子皆要他講些經卷書法,陳堯諮心裡不禁一絲苦笑,也來者不拒,談起這書法之要以,侃侃灑灑,揮毫幾筆,更是得這些士子稱讚。

凌雲的山間,兩岸千澗爭流、萬壑競秀、衆流並注、山巒匯聚,樹木以竹、鬆、杉爲多,連綿青翠,常年不凋。這如同讀書之人,後生有人感爲先。

………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五月有了一些夏日的炎熱,日出照的人有些微微的汗,桑柳綠葉,道旁爭豔,鬆衫的青色,如遠山的眉黛。

大橋陳氏祠堂,陳堯諮與陳堯叟走進這陳氏祠堂。這是陳堯諮對這宗祠的第二次記憶,第一回的記憶,他從沒見過,這一次,他是真真實實的看到了這陳氏的宗祠。

大橋無橋,大河無河,南部小縣,雖是邊陲,卻不乏奇事,微熱的日出賦予這大地的汗味的氣息,草地的露水在豔陽下,微微的散開了霧氣。

陳氏宗祠不大,粗大的圓木柱子樑,勾瓦參差,堂外幾株松柏,這不大的屋子,卻供奉著從穎川遷至南部縣的數位陳氏族人,其中就有陳堯諮的祖父陳德。

但看這屋外,一幅橫大的對聯,上聯道:玉宇無塵千頃碧,下聯是:銀燈有焰照*光。這便是陳堯諮的記憶最深之地,陳氏宗祠。

陳堯叟笑道:“三弟,自那年你前來祭祖之後,人便性情大變,卻是令孃親省心不少。想你幼小之時,皆是頑劣,父親最爲擔憂,沒想現在你已是名滿成都府的才子,這都是我陳氏祖父相佑之緣故。今日前來,定要多多祈福,會試必能高中。”

陳堯諮心裡苦極一笑,那個陳堯諮自然是頑劣不堪,可他卻並非那人,雖然不免還是受到那些孩童心性,卻是大有所成。

“我知曉了,大哥。”陳堯諮回道。

今日祭祖,陳府之人來了馬車幾輛,也多達十幾人,備的供奉更是繁多。實伯忙碌的指揮這這些人擺放這祭品,倒也不亦樂乎。

陳堯諮笑道:“大哥如今進了翰林,必能早聞官家之意。”這翰林乃是皇家之御用,也便是軍機顧問一般,能進入翰林之人,後多是宰輔閣部之員。

陳堯叟微搖頭,道:“在汴京,聖意不明,卻是爲難,父親如今出任京東路轉運使,豈不是有意避諱之。”

“避諱?”陳堯諮心裡驚異,“避諱什麼?”

“你自然不知道,”陳堯叟笑道,“如今官家,疏遠太子,而親近吳王之人,太子雖有怨言,卻不敢多言。父親身在太子賓客,自然不能置身事外,因而才求爲轉運使,遠離東宮。”

這權力爭鬥,他最是不喜,可他只是知道,最後的勝利者,必定是屬於真宗,可爲何牽扯到了吳王,難怪官家不肯追查吳王之事。

“那趙恆呢?”陳堯諮不禁問道。

“你小聲些,”陳堯叟瞪了他一眼,看了看左右無人,才舒了口氣,道:“這王爺之名,其實你隨便敢直呼的。”

陳堯諮嘴角一笑,道:“那他是如何了?”

“蜀王本就不得聖上喜愛,自幾年前邊命其領蜀地。”陳堯叟道。

這怎會如此,陳堯諮不禁搖了搖頭,道:“他便是蜀王?”

“對,難道你不知曉麼?”陳堯叟問道。

“原來是他,”陳堯諮蹙起了眉頭,這真宗柔弱,原來真有這性子,難怪他不受官家喜愛,可最後,他卻是大宋朝的主宰。

“大哥此言差矣,”陳堯諮搖了搖頭,目下最受恩寵,並非便能榮登九五。”陳堯諮細思片刻,說道。

陳堯叟聞此,不覺道:“那依你之意,這是爲何?”

陳堯諮坦然笑道:“以當今聖上之智,這儲君之選,必不會早早定下,這隻會對儲君不利,他會把那些落選之人,放在最耀眼之位,這是一種保護。”

陳堯叟想了想,不覺道:“那依你之見,咱們陳家該如何?”

陳堯諮微微笑道:“咱們大可不必插手,如今官家已是垂年,想來應是不遠,最好不去趟這渾水。其次,咱們可交好蜀王,蜀王定不會負咱們所望。”

陳堯叟心下也沉思了起來,道:“父親之意,也是遠離是非,而今馬府也不願參與這爭鬥,只是朝中派系依舊,還是早做準備。”

陳堯諮點了點頭,道:“這幾日已過,小弟我也將如成都府,想來合該是努力習書之時了,科舉取士不遠,成都府的士子資格還未曾做定,若是不努力一番,還真辜負了父親所望。”

陳堯叟點了點頭,道:“二弟也在滑州,據聞其言,今歲將擢入樞密,到時咱們兄弟三人,可在汴京相聚。”

陳堯諮點了點頭,他卻知道,這科舉之難,那?是如此容易的。

第31章 州試的發榜第19章 夜香路冷翻牆記第50章 敲門叫三娘第36章 女人心思第43章 摘下契丹皇帝的帽子第145章 千層浪灑風雨前第13章 比試(二)第62章 陳堯諮舉箭學騎射第115章 再上公堂第1章 短劍第133章 測字本無因,引來無妄災第13章 比試(二)第58章 縱論紅顏事第11章 御駕親征第51章 今朝畫眉早第123章 遙望汴京第4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6章 難爲小姑爺第50章 敲門叫三娘第67章 不準與準第109章 數十載的人世遊第33章 新春的桃符第141章 三月春闈起高欄第53章 阿彌陀佛的疑問第51章 今朝畫眉早第31章 公堂爭鋒(二)第60章 玩笑的計謀第100章 另類的書法第130章 沒有理由的說客第14章 比試(三)第38章 初到汴梁城第13章 比試(二)第14章 比試(三)第55章 又是聖旨爲君來第136章 餘波未平,明哲保身第15章 騎射與算術第73章 墨池書院的緣份第73章 墨池書院的緣份第64章 無形的重山第3章 桃李爭豔若秋蓉第62章 初現端倪第58章 垂髫細辮范仲淹第15章 騎射與算術第12章 比試(一)第34章 新年的名刺第6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第6章 狗尾草先生第89章 一日兩相逢第20章 俠客行第54章 清茶流水第13章 遼人的舉動第63章 此君乃是國姓爺第13章 比試(二)第20章 動人的畫卷第100章 另類的書法第95章 棋藝的三甲第8章 命運在恩將仇報第110章 不合時宜的奏摺第116章 豈能單作女兒身第22章 指點江山第56章 何處惹塵埃第5章 謙於書齋第64章 做得一回算命郎第12章 比試(一)第25章 一線生機第75章 再回首第2章 起居郎與太子第7章 人生大事第30章 公堂爭鋒(一)第139章 相國寺雙姝第133章 測字本無因,引來無妄災第36章 月上柳梢頭第8章 命運在恩將仇報第86章 湘水悠悠載舟行第61章 蹴鞠場上的少年第119章 秋山帶夕陽第68章 到底誰是奸細第62章 陳堯諮舉箭學騎射第41章 嘉謨二字天子驚第35章 楓林小院的真相第83章 玉女津的趣事第105章 棋子的妙用第21章 陳堯諮巧言應對第22章 指點江山第90章 請帖風波第30章 望江樓的才子第51章 身無長物賭癡奴第144章 捷報傳臚第109章 數十載的人世遊第76章 苦瓜的滋味第101章 百花爭豔第24章 揀盡寒枝不肯棲第15章 得名嘉謨第114章 你滑,我也滑第141章 三月春闈起高欄第52章 相國寺的解籤第67章 夜幕喋戰錦官城第82章 文人雅集第51章 今朝畫眉早
第31章 州試的發榜第19章 夜香路冷翻牆記第50章 敲門叫三娘第36章 女人心思第43章 摘下契丹皇帝的帽子第145章 千層浪灑風雨前第13章 比試(二)第62章 陳堯諮舉箭學騎射第115章 再上公堂第1章 短劍第133章 測字本無因,引來無妄災第13章 比試(二)第58章 縱論紅顏事第11章 御駕親征第51章 今朝畫眉早第123章 遙望汴京第4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6章 難爲小姑爺第50章 敲門叫三娘第67章 不準與準第109章 數十載的人世遊第33章 新春的桃符第141章 三月春闈起高欄第53章 阿彌陀佛的疑問第51章 今朝畫眉早第31章 公堂爭鋒(二)第60章 玩笑的計謀第100章 另類的書法第130章 沒有理由的說客第14章 比試(三)第38章 初到汴梁城第13章 比試(二)第14章 比試(三)第55章 又是聖旨爲君來第136章 餘波未平,明哲保身第15章 騎射與算術第73章 墨池書院的緣份第73章 墨池書院的緣份第64章 無形的重山第3章 桃李爭豔若秋蓉第62章 初現端倪第58章 垂髫細辮范仲淹第15章 騎射與算術第12章 比試(一)第34章 新年的名刺第6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第6章 狗尾草先生第89章 一日兩相逢第20章 俠客行第54章 清茶流水第13章 遼人的舉動第63章 此君乃是國姓爺第13章 比試(二)第20章 動人的畫卷第100章 另類的書法第95章 棋藝的三甲第8章 命運在恩將仇報第110章 不合時宜的奏摺第116章 豈能單作女兒身第22章 指點江山第56章 何處惹塵埃第5章 謙於書齋第64章 做得一回算命郎第12章 比試(一)第25章 一線生機第75章 再回首第2章 起居郎與太子第7章 人生大事第30章 公堂爭鋒(一)第139章 相國寺雙姝第133章 測字本無因,引來無妄災第36章 月上柳梢頭第8章 命運在恩將仇報第86章 湘水悠悠載舟行第61章 蹴鞠場上的少年第119章 秋山帶夕陽第68章 到底誰是奸細第62章 陳堯諮舉箭學騎射第41章 嘉謨二字天子驚第35章 楓林小院的真相第83章 玉女津的趣事第105章 棋子的妙用第21章 陳堯諮巧言應對第22章 指點江山第90章 請帖風波第30章 望江樓的才子第51章 身無長物賭癡奴第144章 捷報傳臚第109章 數十載的人世遊第76章 苦瓜的滋味第101章 百花爭豔第24章 揀盡寒枝不肯棲第15章 得名嘉謨第114章 你滑,我也滑第141章 三月春闈起高欄第52章 相國寺的解籤第67章 夜幕喋戰錦官城第82章 文人雅集第51章 今朝畫眉早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盱眙县| 湛江市| 方城县| 麻阳| 丽江市| 西乡县| 论坛| 柘城县| 普洱| 壤塘县| 霸州市| 叙永县| 兴海县| 四平市| 普陀区| 盐源县| 馆陶县| 喀什市| 磴口县| 文成县| 封开县| 永济市| 昔阳县| 马关县| 滦平县| 德庆县| 准格尔旗| 岢岚县| 凉山| 大安市| 平凉市| 普陀区| 射洪县| 乳山市| 定日县| 宜春市| 巢湖市| 德州市| 阿拉尔市| 衡水市| 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