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章 古文運動,陳堯諮

柳縣令得意的大笑起來。似是覺悟古文之風可行之欣慰,也似是認爲後有來人而喜悅。總之,放聲的大笑起來。

坐中賓客聽此文章,都覺不枉此行,都放聲大笑。尤其是劉夫子,面上甚是有光,仿似那文章就是他所教出一般,笑的鬍子微微顫動著。

陳省華也微微的笑出,衆士子更是覺得文章有趣,連用二十幾個“也”字,文章也不顯累贅,陳堯諮果真才子。

柳縣令對劉夫子、陳省華道:“

這陳堯諮聰慧,其文風得古風之精髓,但畢竟功底太薄。老夫一生未有弟子,欲想教授其古文。爲之,萬石兄可否。

劉夫子也是愛才之人,明白自己不如柳開之文,遂點頭道:

“此子能得紹先兄教導,必大有作爲,老夫當爲此欣慰。”應允,又對陳堯諮講:

“堯諮,老夫生平教授學生無數,唯獨看重於你。你本聰慧之人,有神童之智。柳大人乃是文儒大家,我輩文人之楷模,亦是如今文壇古文之風倡導者,乃是當世之文傑。從師於他,乃汝之福分,而後可要謹慎專注學問,不負柳大人之期望。”

陳省華也開口道:

“嘉兒,汝可要努力治學。但,一日爲師,終身爲師。汝後亦當對劉夫子行學生之禮。”陳省華果真平穩之人,一番話既贊柳大人,又捧劉夫子,滴水不漏,皆大歡喜。

柳開對二人笑道:

“聖人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聖人尚且如此好學,吾輩當效之。”此言一出,劉夫子同陳省華一起笑開了。至此,陳堯諮對柳開口稱老師,對劉夫子也執弟子之禮。陳堯諮正式入門學習古文文風。

北宋時期,文風之中盛行古文文風。“古文”這一概念由韓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來講求聲律及辭藻、排偶的駢文視爲俗下文字,認爲自己之文章繼承先秦兩漢文章傳統,所以稱“古文”。

韓愈提倡古文,在於恢復古代儒學道統,改革文風與復興儒學變爲相輔相成。提倡古文之時,強調以文明道。晚唐時期,古文運動趨於衰落,出現了講究雕章琢句的文風。

北宋初年,王禹偁、柳開又開始提倡古文,提出文道合一之主張,但二人孤軍作戰,未形成有力之運動。後來,以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之流,極力推崇韓、柳,又掀起一次新的古文運動。反對晚唐以來的不良文風;提倡繼承韓愈的道統和文統,強調文道統一,道先於文之論,以大量平易自然、有血有肉之文,共同掃清綺靡晦澀之文風,使文章走上平易暢達、反映現實生活之路。由是,世人稱韓愈、柳宗元、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共稱爲“唐宋八大家”。

ωwш●ттkan●c o

其實,古文之風精髓在於“主張明道、文從字順”八字而已。此宴山亭之會,陳堯諮作《宴山亭會》深得這八字之味,這正是柳開欣喜之處。

但此宴山亭之後,陳堯諮詩文雙絕之名,風靡南部縣,商賈走卒、市井文學之中,凡得樓、茶、酒、肆、驛流之處,莫不有人吟誦陳堯諮之詩詞。書生士子、閨秀碧玉莫不抄寫,一時之間紙坊斷貨。其盛名一時無人出其左右。

酒宴繼續,各自唱和。柳縣令盛名才學之人,吟詩弄月如把玩古玉,深有韻味。陳氏兩兄弟大放異彩,各位學子亦是各獻詩詞助興,一時之間籌光交錯,盡賞繁華美景。陳堯諮也是來者不拒,舉杯必唱,也不只是幾輪幾回了,只覺得酒味平淡,酒意卻濃醇,尋得他頭暈鼻眩。陳堯叟、陳堯佐二兄弟也是癲狂起來,此時沒有父親的嚴厲教導,難得的放縱一次,便和幾個士子醞了起來。柳縣令、劉夫子、陳省華也是喝的東倒西歪,老身童言。

幾人一邊飲酒,一邊談起成都府的之文人士子。陳省華、李主簿皆爲南部本地人,對此道也熟悉。便對柳縣令到來:“自古巴蜀出學問,如前保寧府下南部縣司馬相如,成都府楊雄、王褒,就連青蓮居士李白也是四川長大。”

“區區巴蜀之地,果真人傑地靈、沃野千里。”柳開心裡感嘆道。

……

……

依稀日暮西山,斜陽晚照,風吹南屏。衆人醉態妍妍然。於是,散席離去,一羣人分別告辭別過,陳堯諮三兄弟,也隨同父親返回陳府。今日之行,對於陳堯諮而言,收穫巨大,但這也是和他自己專注學問、勤奮苦練有莫大關係。

回到陳府,被醇酒暈的醉醺醺的父子四人正無憂無狀的仰臥在牀榻之上。陳馮氏忙碌的手慌腳亂,不斷地對丫鬟小廝們囑東咐西的。一時之間,只見陳府之內僕走匆匆,腳行蹴蹴,這樣的場景,就是當年頑劣的陳堯諮也造化不出來。

秋蓉此時正侍候在陳堯諮的臥榻旁,手裡拿著一張細布面巾,在滾燙的熱水裡浸泡一下,白皙的纖纖素手頓時被薰紅,熟練地拿毛巾,擰乾燙水,敷在陳堯諮的額頭,也是忙碌不堪。

陳堯諮飲酒之時尚未注意,這酒雖味淡,後勁卻如此之強烈,他平生未見。此時,只感到頭昏搖晃,腿軟無力,之只是憑著感覺的伸腿踢足,妄圖擺脫此景。這下,秋蓉更忙的不堪了,還得不時的給他蓋好被子,鋪好牀幃。

漸漸地已是斜陽落山,春風拂過,巴蜀的夜色變幻無常,落夜之時還是月明星稀,此時已經明月隱高樹,長河投曉天。接著細雨而至,潤物細無聲。秋蓉直立起身,打開了陳堯諮書案邊的白紙窗,轉身盯著陳堯諮。

只見其並髻總角,粉臉白皙,嘴角晏晏,似是夢境的會心而微微一動,真好易風流態度。秋蓉正值十四、五歲的年紀,少女春心怎能不顫動,就這樣,坐在他的牀邊,癡癡地看著。不一會,便覺眼沉如幕,趴在牀邊睡著了。

巴蜀之地,並非其他地勢,四面環山,呈現出盆地地勢。因此,夜間便是多雨之時。杜甫曾有詩云:“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此小雨實至。李義山曾做詩形容其雨:“巴山夜雨漲秋池。”此乃實言。

只見,紙窗外細雨漸大,不到半個時辰,已是屋檐潺潺之聲。秋蓉因照顧陳堯諮而未曾入睡,此時睏倦,卻趴在牀邊,睡的香甜起來。只見夜雨簌簌之聲,秋蓉沉睡在他身邊的輕聲入睡,嬌媚粉臉上一絲青絲輕輕滑落至粉頸,煞是嬌豔。陳堯諮卻是無福享受了,這廝睡的正值香甜,如香風拂過,聞之如醉春風。

此情此景,只有那巴山夜雨,桃李海棠,雨打梨花,看著這般人間奇景。

<ahref=http://www.>起點中文網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第2章 墨池書院第116章 豈能單作女兒身第6章 千金政事堂第33章 新春的桃符第137章 相國寺的姑娘第44章 畫謎無蹤生波折第22章 指點江山第131章 無辜的聘禮第128章 意外的客人第5章 謙於書齋第48章 並騎汴京城第78章 故地重遊第113章 再入書院方知奇第144章 捷報傳臚第22章 指點江山第42章 契丹的使者第82章 文人雅集第7章 人生大事第58章 縱論紅顏事第32章 蛛絲馬跡的疑慮第3章 革變的晨鐘第34章 新年的名刺第66章 心理的戰術第146章 殿試第130章 沒有理由的說客第54章 嬌豔妖嬈似蓉香第84章 同居一室第1章 短劍第109章 數十載的人世遊第112章 春花秋月第13章 樹陰照水愛晴柔第35章 潔白莫爲枝上雪第139章 相國寺雙姝第34章 書院的風雲人物第58章 垂髫細辮范仲淹第112章 春花秋月第70章 原來此中有深意第40章 苕賦第136章 餘波未平,明哲保身第33章 不知秋思落誰家第48章 並騎汴京城第64章 做得一回算命郎第52章 文翁石室第54章 清茶流水第18章 無端做得如意郎第57章 執手相看淚眼第54章 嬌豔妖嬈似蓉香第2章 墨池書院第72章 人生登科小三元(下)第24章 再見賀山第63章 此君乃是國姓爺第142章 考試有風險第59章 雁過留痕第5章 陳解元巧得春日詩第9章 源遠流長嘉陵江第47章 美玉不是尋常物第26章 難爲小姑爺第142章 考試有風險第129章 佳人相會第12章 澶州城第141章 三月春闈起高欄第82章 文人雅集第8章 命運在恩將仇報第39章 父子的相見第62章 初現端倪第143章 科舉背後的辛秘第51章 身無長物賭癡奴第40章 陳堯諮暢談賦詩第42章 契丹的使者第140章 貢院的一抹風情第101章 百花爭豔第41章 文采悠然似賈生第25章 望江樓的賭約第148章 意外的狀元四十六章 無趣的畫謎第20章 動人的畫卷第60 奇妙的文書第22章 指點江山第99章 入木三分皆風骨第72章 章大人語論第58章 垂髫細辮范仲淹第141章 三月春闈起高欄第119章 秋山帶夕陽第20章 俠客行第3章 革變的晨鐘第1章 短劍第48章 並騎汴京城第72章 人生登科小三元(下)第43章 相逢只是未見時第30章 公堂爭鋒(一)第10章 隱士風範第87章 獨立寒秋第95章 意外的消息第22章 指點江山第106章 狀元聚會第2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47章 美玉不是尋常物第135章 帶上公主第66章 州試的準備
第2章 墨池書院第116章 豈能單作女兒身第6章 千金政事堂第33章 新春的桃符第137章 相國寺的姑娘第44章 畫謎無蹤生波折第22章 指點江山第131章 無辜的聘禮第128章 意外的客人第5章 謙於書齋第48章 並騎汴京城第78章 故地重遊第113章 再入書院方知奇第144章 捷報傳臚第22章 指點江山第42章 契丹的使者第82章 文人雅集第7章 人生大事第58章 縱論紅顏事第32章 蛛絲馬跡的疑慮第3章 革變的晨鐘第34章 新年的名刺第66章 心理的戰術第146章 殿試第130章 沒有理由的說客第54章 嬌豔妖嬈似蓉香第84章 同居一室第1章 短劍第109章 數十載的人世遊第112章 春花秋月第13章 樹陰照水愛晴柔第35章 潔白莫爲枝上雪第139章 相國寺雙姝第34章 書院的風雲人物第58章 垂髫細辮范仲淹第112章 春花秋月第70章 原來此中有深意第40章 苕賦第136章 餘波未平,明哲保身第33章 不知秋思落誰家第48章 並騎汴京城第64章 做得一回算命郎第52章 文翁石室第54章 清茶流水第18章 無端做得如意郎第57章 執手相看淚眼第54章 嬌豔妖嬈似蓉香第2章 墨池書院第72章 人生登科小三元(下)第24章 再見賀山第63章 此君乃是國姓爺第142章 考試有風險第59章 雁過留痕第5章 陳解元巧得春日詩第9章 源遠流長嘉陵江第47章 美玉不是尋常物第26章 難爲小姑爺第142章 考試有風險第129章 佳人相會第12章 澶州城第141章 三月春闈起高欄第82章 文人雅集第8章 命運在恩將仇報第39章 父子的相見第62章 初現端倪第143章 科舉背後的辛秘第51章 身無長物賭癡奴第40章 陳堯諮暢談賦詩第42章 契丹的使者第140章 貢院的一抹風情第101章 百花爭豔第41章 文采悠然似賈生第25章 望江樓的賭約第148章 意外的狀元四十六章 無趣的畫謎第20章 動人的畫卷第60 奇妙的文書第22章 指點江山第99章 入木三分皆風骨第72章 章大人語論第58章 垂髫細辮范仲淹第141章 三月春闈起高欄第119章 秋山帶夕陽第20章 俠客行第3章 革變的晨鐘第1章 短劍第48章 並騎汴京城第72章 人生登科小三元(下)第43章 相逢只是未見時第30章 公堂爭鋒(一)第10章 隱士風範第87章 獨立寒秋第95章 意外的消息第22章 指點江山第106章 狀元聚會第2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47章 美玉不是尋常物第135章 帶上公主第66章 州試的準備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宁市| 化隆| 西和县| 徐水县| 安吉县| 彭山县| 板桥市| 青岛市| 陵水| 永登县| 益阳市| 东乌珠穆沁旗| 兴义市| 达日县| 石渠县| 达孜县| 博野县| 大连市| 阿城市| 克山县| 武邑县| 赤峰市| 武夷山市| 横山县| 全椒县| 通河县| 桃园市| 边坝县| 上饶县| 杭州市| 砚山县| 西藏| 石首市| 垣曲县| 双牌县| 抚宁县| 宜都市| 淳化县| 鄂州市| 涡阳县| 建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