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站在常夏城外,不過倒也離得不算太遠,漠風漠雨跑得很快,不一會兒便到了羲雲王府。
呼兒貝扶著雲起從漠風背上下來後,有些歉意地說:“羲雲王,按說應該讓漠風在這兒等著,晚上好接你回驛站休息,只是它們雖爲靈獸,可也是入了我守界軍籍的,不能隨意在外逗留,等會兒只能辛苦你自己走回來啦。”
說著呼兒貝把回驛站的路仔仔細細地跟雲起講了一遍,雲起認認真真地聽完記下,向呼兒貝道了聲謝,隨後呼兒貝便告辭了。
雲起目送呼兒貝遠去之後,這才整理了一下衣衫,進到府中。
此時羲雲王府內已經搭好了靈堂,珂曜和雲寒一身孝衣守在堂前,向前來弔唁的人一一致謝。
珂曜雖然雙眼紅腫、臉色悲慼,但神色還算平靜,舉手投足間禮度周全,沒有半分恍惚懈怠,偏偏是她這般模樣卻叫雲起忍不住的一陣心痛。
要知道珂曜自幼受古爍上主寵愛,當成自己親妹妹一般對待,從來行事自由自在,不拘禮法,雲起知道她的性子,雖然自己一向禮儀規矩周全,卻從來沒苛求過她絲毫。
此時珂曜這般儀態,一則是雲起最爲講禮,她作爲未亡人當然不願因爲禮儀不周失了雲起的面子,另一則也是藉此剋制自己的悲傷之情。
雲起眼見得珂曜平靜的外表下壓抑不住的悲傷,便覺得心如刀絞,卻又沒辦法安慰她,只能默默地站在她身邊、陪著她。
雲起從盡鄉界一路趕回來,上午時間已經過了大半,古爍上主的封賞已經到了,不一會兒古爍上主與洛清公主更是親身前來弔唁,朝中衆臣也紛紛跟隨而來,王府中忙亂了好一陣才慢慢安穩下來。
時過中午,王府的嬤嬤卓爾見珂曜這半天滴水未沾,實在心疼得緊,勸了她許久,好不容易讓珂曜喝了點兒粥,雲起心下也才稍安一些。
卓爾等珂曜喝過粥,正想勸她到旁邊稍作休息,卻見一羣年長之人走了進來。這些人都是當地一些家族的族長,雖然並無官職,但在當地百姓當中都是頗有威望的人,想必是代表當地百姓前來弔唁的。
衆人進來依禮祭拜過後並沒有離開,而是躊躇了一陣,然後當中一位鬚髮花白的長者——雲起認得他是當地一個大家族布圖家的族長,當先一步領著衆人來到珂曜跟前,先行了一禮,說:“公主節哀?!?
珂曜也還了一禮、道了聲謝,問道:“布圖族長可是有什麼事?”
布圖族長點點頭,看了看身邊的一衆人等,開口說道:
“公主,羲雲王這些年爲百姓操勞,我們受羲雲王大恩,實在感激不盡,因此我等先前商議,想爲羲雲王立祠,好讓百姓有個表達感恩之情的地方。此來,一是想請求公主應允,二是想問公主能否贈我等一件羲雲王的遺物,我等好安放在祠堂內,以供百姓寄託哀思?“
珂曜聽得“寄託哀思”這四個字忽然回想起來雲起將寒嶺生獵刀交託給她的場景,頓時一怔,差一點兒忍不住落下淚來。
她急忙深深吸了口氣,闔了闔眼,忍住淚水,輕聲回道:“多謝諸位。諸位有此心意,夫君在天有靈,必定欣慰。只是夫君畢竟是朝中重臣,立祠一事事關重大,並非我所能決斷的,諸位心意,珂曜替夫君謝過了?!?
珂曜說罷向衆人行了一禮,話裡話外的意思竟然是婉拒了。
也這難怪,珂曜畢竟是第一大族的郡主、羲雲王妃,
不同於這些平民族長,多少對於朝中事務、各方勢力之間的明爭暗鬥有所瞭解,知道以雲起的地位身份,若是讓百姓自行修建祠堂,萬一被有心人利用,還不知道會惹出什麼事端,所以纔不肯答應。
布圖等人聽到珂曜這番話不禁有些面面相覷,他們只不過是平民百姓,對於朝堂上的紛爭並不清楚,因爲雲起這些年爲百姓民生的辛苦付出十分感激,所以想要立祠紀念,壓根兒就沒想過還會涉及什麼朝廷紛爭,更沒想到珂曜竟然會拒絕。
衆人此時心裡都有些嘀咕——一直聽說羲雲王夫婦感情至深,爲何這等好事珂曜卻不肯同意?一時間大家看向珂矅的眼神也變得有些古怪。
雲起站在一旁將衆人的神情都看在眼裡,知道他們不免對珂曜這番迴應有些不滿,十分心疼珂曜,卻沒辦法替珂曜向衆人解釋,正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忽然聽到一位老者的聲音傳來:
“公主,既然百姓有這份心思,公主便應下吧。羲雲王這些年爲了百姓,爲了古爍,鞠躬盡瘁, 上至上主,下至百姓都是看在眼裡的。羲雲王爲人寬厚仁義,對我古爍一片忠心,朝堂之上人盡皆知。如今百姓們自發爲羲雲王立祠,乃是感念羲雲王這些年爲天下民生的操勞,公主就不必推辭了?!?
說話的是位布衣老者,珂曜聽見老者聲音急忙轉過身來,向老者端正行了一禮,說:“見過烏石先生?!?
老者也回了一禮,道:“老夫來晚了,還請公主勿怪。公主節哀,老夫先去爲羲雲王上炷香,再來說回此事?!?
珂曜聞言又回了一禮。
旁邊有人爲老者遞了香過來,老者接了,先去雲起靈前上完香,又回來說:“公主,立祠一事乃是民心所向,公主無須推辭,至於朝中之事,公主只管放心,稍後我便入宮請奏上主,上主想必也樂見於此?!?
珂曜心中其實對於百姓立祠一事是願意的,只是擔憂朝中情形,纔不肯同意,此時聽老者開口,心中大定,又再次行禮謝過。
老者隨後又寬慰了珂曜幾句,便告辭進宮去了。
不多時,宮中便傳下話來,百姓請爲羲雲王立祠,足見羲雲王之忠義功德,此爲天下民心所歸,上主亦感念羲雲王爲國爲民之功,特賜黃金百兩,以資建祠。
衆人聽到這個消息均是大喜過望,要知道這麼一來這座祠堂的地位可就非同一般了,乃是御賜修建的正祠,能夠聚集天下百姓的感念之情,不僅於雲家子孫有福澤餘蔭,便是於這一方水土都是有好處的。
因此衆人均是按捺不住激動,在珂曜的帶領下無比誠心地謝過了聖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