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默南看著金光閃閃的金甲人,原本還替他擔(dān)心真元消耗太過,難以持久,只是看久了看了出了點兒眉目之來。
看看著賀軍堯的眼神越發(fā)的柔情似水微微一笑,聰明如他不肯消耗自己的真元,用道家心法匯聚天地靈氣,從而激發(fā)的法術(shù),不會過多的消耗自己的真元。
現(xiàn)在的賀軍堯全身金光繚繞,朵朵金蓮虛影旋轉(zhuǎn),他雙手食、中二指,右手握於左手手心,面容肅穆,目似寒星,黑色的雙眼卻愈發(fā)清明,好似神仙下凡。
賀軍堯雙手結(jié)成奇怪的手印,獨眼賀茂一直眼睛瞪的溜圓,他從支那戰(zhàn)場上下來後,由於面容被毀,不再出現(xiàn)在人前,閉關(guān)潛心的修煉,所以涉獵的就多了。
“好像是不動明王印。”粗澀地聲音響起,他感覺山呼海嘯般的氣勁,“不對,不對,這個殺伐更爲(wèi)兇猛,手印好像更爲(wèi)繁複。”
方默南則探出腦袋,有些意外的看著他,沒想到這個好似鬼的傢伙懂得還不少。
九字真言中也有不動明王印,只是賀軍堯所結(jié)之印,更爲(wèi)神秘,且威力更甚。
四年前方默南和他分開時,一股腦的把適合於男人修煉的功法,塞進了他腦袋裡,就如當(dāng)初師傅塞給她一樣。
也是由於他的修爲(wèi)增加,不然的話方默南這麼做,他的腦袋肯定會爆炸的。
這幾年來賀軍堯除了軍隊的事務(wù),時間全部用在的修煉上,其艱辛不足爲(wèi)外人道也!忙碌起來的他,纔會把自己思念南兒發(fā)瘋的慾望摁在心底。
有付出就有回報!當(dāng)然這些也和他的天賦離不開的。
墮入魔道的獨眼賀茂,可比家裡的晚輩知道得多,他對和佛宗禪宗,密宗,顯宗等宗派多有涉獵,對支那的道家也瞭解甚深,也曾經(jīng)派人去青藏高原和佛宗的和尚喇嘛打過交道。所以賀軍堯結(jié)成的手印正是密宗的不動明王印,具有無上威力。
這只是在傳說中聽見的,沒想到能親自看見。
哼哼!不但親眼所見,還能親自體會、體會它強大的威力,方默南心裡腹誹道。
相傳不動尊明王密教最重要的五位明王之一,位置居於中央,爲(wèi)五大明王之首,爲(wèi)大日如來的教令輪身。不動尊明王有極大威力,相傳婆羅門神詆大自在天曾經(jīng)認爲(wèi)自己是三千世界之主,故心存傲慢。不從佛的召喚。後不動明王秉佛教令。多次捕獲大自在天,並以足踏其首,終於使其降伏。法力幾乎是無敵於三界,這不動明王印正是用來降妖伏魔。
不動明王法像不論漢地佛教或藏傳佛教。都重視修習(xí)本尊法門,又被稱作大威力不動明王或常住金剛。
不動明王形象頗多,常見的是其勇猛魁偉的相貎,可使惡鬼妖魔等見而生畏。右手之利劍,表示能夠抑制忿怒,嗔意,愚癡三毒害的智慧,左手之索能繫縛一切頑強者,其背後的大火焰。能燒盡一切煩惱,由此以表現(xiàn)其所有之大威德。
不動明王印加持在金甲神人身上,那些金甲神人朝骷髏軍團攻了過去,雙方交戰(zhàn)在了一起。
一時間廝殺震天,刀光劍影。是‘血肉橫飛’,黑煙直冒。骷髏軍團即使被金甲神人斬斷首級,很快就重新組合在一起,這樣殺下去,跟本殺不光。
靈魂不滅,骷髏軍團彷彿有不死之身似的。
所以擒賊先擒王,賀軍堯冷冰冰地望著眼前的死亡騎士,手中真氣凝聚眨眼間,出現(xiàn)了梅花槍。
梅花傲雪香奇絕。此槍乃西漢名將霍去病的寶槍。
霍去病17歲即隨衛(wèi)青出征匈奴,勇冠全軍,封冠軍候,6天內(nèi)連破匈奴五個王國。後與匈奴決戰(zhàn)漠北,大獲全勝,封儀於蒙古狼居胥山。匈奴爲(wèi)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可惜英年早逝,23歲病逝長安。留一句名言:“匈奴不滅,無以家爲(wèi)也。”芳傳千古。
方默南眨眨眼,手中急速變化,瞬間一匹白龍戰(zhàn)馬出現(xiàn)在衆(zhòng)人眼前。
“上馬吧!”方默南笑道,清澈如泉水般的眼眸盈滿了柔情。
賀軍堯望著眼前飛馬,一身清冽盡退,漆黑如墨的眼眸溢滿深情,其身上前,在她的額頭印下深深的一吻,一個縱身騎在馬上。
獨眼賀茂召喚出的式神極爲(wèi)強大且恐怖,手中持有的雙斧利刃,燃燒著黑色的火焰卻是帶著邪惡的毀滅一切的力量,那燃燒著的黑色火焰雖沒有溫度,卻帶著毀天滅地的強大的陰煞之氣,沾之非死即傷。而披在身上的銀色鎧甲是他最爲(wèi)堅固的盾牌。
獨眼賀茂對其所召喚而出的式神是有著絕對的信心,雖然他所召喚而出的式神就是一具死物,毫無自己的思想,那骷髏雙眼燃燒著的黑色火焰實則是獨眼賀茂的所獻上的靈魂附加上去的,所以式神的強大與否,與獨眼賀茂強大有關(guān)。
獨眼賀茂獻上自己的靈魂作爲(wèi)操控式神的手段,他掌控著式神朝賀軍堯攻擊。
馬蹄聲如奔雷,式神的速度極快,人馬合一,整個人朝著賀軍堯飛了過來,手中的雙刃斧朝他斬殺過來,在虛空中劃過一道黑色的痕跡,瞬間那虛空中似乎有著燒焦的味道傳遞而來,眨眼間,那看似笨拙的斧頭劈殺過來。
骨骸戰(zhàn)馬上的死亡騎士,沉穩(wěn)不迫的一斧接著一斧揮出,雖然速度並不快,但卻密不透風(fēng),渾圓不破,朝賀軍堯逼近過來。
這時,虛空中一陣震盪,萬道金光沖天而起,便是看到通體散發(fā)著點點金光的長槍破空而來,散發(fā)著一道道王者氣息,竟是體現(xiàn)出天人合一的境界。
長槍綻放著的金色的光芒亦如那鋒銳的槍芒,輕輕一震便是將那渾圓不破的雙斧給切割成了碎片。
“不愧是兵器之王。”獨眼賀茂讚歎道。
武諺雲(yún): 槍乃百兵之王! 劍爲(wèi)百兵之君、 棍爲(wèi)百兵之首 、刀爲(wèi)百兵之帥。
槍爲(wèi)百兵之王,又爲(wèi)白兵之賊:這條諺語形容了槍械的厲害。槍之所以稱王、稱賊,是因爲(wèi)它在實戰(zhàn)中威力強,攻防速度快,富於變化,往往使人防不勝防。五代王敬蕘,能使30斤鐵槍;唐尉遲敬德,善用丈八槍,宋趙立善用雙槍,揚妙貞創(chuàng)梨花槍,“二十年天下無敵手”;岳飛“持丈八槍刺殺黑風(fēng)大王”。
常規(guī)的刀槍劍棍之中,槍是最難練的一種,所以,又有月刀、年棍、一輩子槍的說法。
槍是軍器裡最博大精深的、最難學(xué)的。是個人拿根棒子就知道到處亂敲,給他根槍就不知道怎麼辦了。槍有百兵之王的美稱,兩軍對陣最管用就是槍,刀棍還算不上。槍若使得好的,槍自己就有生命。
馬踏連營之時,“槍似游龍”,一條丈長大槍把人馬團團護住,槍頭寒光到處,鬼哭狼嚎,大將百戰(zhàn)百勝,豈是運氣。大槍是改朝換代、掃蕩乾坤的神器,非刀、棍可比。
賀軍堯拍馬上前長武器對長武器,重鋒刃對重鋒刃,每一擊中都蘊涵著排山倒海的力量。爲(wèi)了能讓手中的兵刃充分發(fā)揮出全部威力,兩名騎士刻意拉開了距離,然而由此帶來的結(jié)果則是自己也必須承受來自對方的最強攻擊。
賀軍堯手中的長槍不會在中途改變方向,它拒絕彎曲,每次出擊都會在空氣中劃一條長而堅硬的弧線,然後攜著萬鈞之力直直刺出。
死亡騎士甚至不必猜測進攻的軌跡,只要把自己的雙刃戰(zhàn)斧放在適當(dāng)?shù)奈恢茫鸵欢梢缘鹊饺祟惖墓簟kS後,就是讓人血脈賁張的一次撞擊一次次次硬碰硬,乾乾脆脆的白刃交擊——每次金屬咬合迸出火花。
梅花槍與雙刃斧每一次碰撞,都會發(fā)出砰然之聲,然而賀軍堯的梅花槍的金色的光芒,卻是死死的壓制著雙刃斧的黑色的火焰,即使燃燒著黑色火焰的雙刃斧具備著毀天滅地的邪惡力量也難以撼動梅花槍的半分。
槍之萬變,不出於圈。所謂“圈法”,就是以持槍的前手爲(wèi)中心,使槍頭及槍身前端在前面從上向左、向下、向右、向上纏繞一圓圈,這喚作“外圈”,從上向相反方向纏繞一圓圈,喚作“裡圈”。別看就這麼個圓圈,可不是隨便劃劃的。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它需要運用腕力、臂力、肩力和腰力來操縱,使它能夠在格鬥實用時就像春藤盤樹那樣牢牢地纏粘住對方的兵器。
金色的槍芒從容不迫的護著飛馬和馬上之人。
拳語講:“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是說武術(shù)在應(yīng)用中,不管是徒手還是持器械,都力求“放長擊遠”。
他手中的梅花槍在空中寒光閃動,上下左右,全部封鎖了死亡騎士雙刃斧的路線,令他前行的動作無法在持續(xù)下去。
就連骷髏軍團也是一次次被金甲神人打倒在地,一次次又重新站起來,仔細看著不難發(fā)現(xiàn),骷髏軍團的戰(zhàn)鬥力明顯的在下降。
“支那人,今兒就是你的末日,受死吧!”
眼看著情勢不對,獨眼賀茂怒吼的聲音傳來,便是看到他整個人朝著賀軍堯衝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