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76章 最後的定奪

只剩下了最後的兩個職務,也是這一次隴西省人事調整之中,最爲關鍵的兩個職務。唯一的兩個正廳級職務之後。所有人的面色都顯得凝重起來。

市委書記的人選上,按照組織部張放文這邊給出的推薦意見,一個是林州市市委副書記陳軒然,一位是省委副秘書長王道勁。市長的人選上,一個是古都市東城區的區委書記陸衛明。一位是農業廳的廳長高建國。

從這一個安排來看。張放文的水平還是很足的,這一個人事的安排,充分的體現了一種平衡。

陳軒然,在這一次林州風波之下,還巍然屹立的幹部。在林州市一二把手都調離之後,作爲暫時主持林州市委全面工作的人,林州市最近一段時間的工作,還是很不錯的。另外,翻開陳軒然的履歷,此人和張放文關係很好。兩人是大學校友。

另外,陳軒然和陳哲文之間的關係也很不錯。再加上,這段時間,他在主持林州市委的工作,這些都是底蘊所在。

對於王道勁,聶振邦有過一次短暫的接觸,在京城的時候,當時,自己去探望胡尚志的時候,王道勁就在外面。按理來說,王道勁算是胡尚志的人。但是。當時,聶振邦卻是對王道勁的圓滑有些看法。胡尚志還沒有退下,王道勁就迫不及待的選擇新的靠山,這種表現,讓聶振邦有些不喜。

王道勁雖然是省委副秘書長,但是,相對來說,調任林州擔任一把手的話,還是屬於升遷了。

而且,聽說王道勁最近和省委副書記王本昌之間的聯繫比較密切。一方面,固然是因爲兩人同姓,是本家。但是,聶振邦覺得,王道勁投靠王本昌怕是佔多數。

這樣一來,就形成了陳軒然和王道勁競爭,實質上,卻是陳哲文和王本昌在打擂的一種局面。

張放文的這一個安排,不可謂不巧妙。不管最終的結局如何,恐怕,這兩人心中都難免留下一些疙瘩。

另外,再說市長人選的安排,陸衛明是東城區區委書記,古都市是副省級城市,按照規定,陸衛明的級別是副廳級。但是,陸衛明不入古都市委常委。這樣一來,調任林州,絕對算是升遷。

至於,高建國,現在已經是廳級幹部了。但是,相對來說,農業廳和林州市,一個是屬於廳局委裡面的邊緣部門,一個是地方大員。孰輕孰重,還是有區別的。嚴格來說。調任林州,也算得上是升遷。不過,力度不大而已。但是,相信,對高建國來說,還是願意的。

另外,這兩人之中,陸衛明和劉躍光的關係不錯,而高建國。則是劉振濤的人。不過,讓聶振邦有些意外的是,之前,劉振濤向自己推薦的人選,省委黨校的那位同志,卻並沒有列入考察範圍之中。

沉默,短暫的沉默之後,開始,並沒有發表太多意見和看法的王本昌,此刻舉起了手,看到聶振邦頜首之後,開口道:“我來說幾句。在林州市市委書記的人選上,我個人覺得,王道勁同志是比較合適的。首先,王道勁同志擔任省委秘書長多年,資歷是毋庸置疑的。另外,王道勁同志的能力也很強,這麼多年,進入機關,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走上來,我看,完全可以讓王道勁同志下去主政一方,我認爲,是完全夠格的。這也充分的體現了省委,在領導幹部選拔上不拘一格的宗旨。”

沒有多少的謙虛和客氣,在這種事情上,謙虛和客氣是絕對不行的,越是那樣,越容易讓人覺得這是退讓,在這種問題上,就必須要有這種當仁不讓的氣勢。至於說貶低別人,拔高自己,那就更是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有人說,商場如戰場。實際上,在體制內,更是如此,有的時候,爭是必須的。你不爭,別人在爭,一來二去,你就落在下風了,這以後,就只能看著別人的屁股,跟在後面吃灰了。

王本昌的話語,直指核心,頓時,讓陳哲文的臉色也沉了下來。正準備說話,此刻,王本昌卻是看了陳哲文一眼,繼續道:“另外,我個人覺得,陳軒然同志,在工作上還是有不少不足的地方。這一次。林州市出現了這麼大的問題,固然,和前任的書記、市長有一定的責任。但是,我的看法是,陳軒然同志,作爲市委副書記,也是有責任的。我建議,省委再仔細的斟酌和考慮一下。”

話音落下,陳哲文的臉色也有些難看。王本昌的話語,可謂是字字誅心??墒?,陳哲文卻是無從反駁。王本昌說的,都是事實。這一次,林州市的事情,書記和市長都遭受了牽連。沒有理由,市委副書記還能夠安然無恙的。這的確是陳軒然此次升遷的一個短板。

沉默了一下,陳哲文卻是緩緩道:“我個人認爲,王道勁同志,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的。首先,我們從王道勁的履歷來看,王道勁同志,大學畢業之後,就一直在省委機關工作。歷任機關事務局的幹事。省委機關事務局宣教科副科長、科長、後勤中心副主任、主任,接著擔任機關事務局副局長。省委辦公室副主任。這一路走過來,王道勁同志,完全沒有地方執政經驗。貿然下方地方,擔任一地的市委書記。在能力上,恐怕也還是有不少欠缺的地方?!?

陳哲文此人的心思的確是活絡。針對王本昌的話語,隻字不提陳軒然的問題,不說陳軒然的優點和好處,自然,就回避了陳軒然的短板。全篇話語,只談王道勁的缺點。

王道勁優勢不小,但是,缺點更多,沒有任何地方上執政的經歷,這的確是王道勁一個不小的弱勢。這一點,就足以阻擋王道勁升遷的道路。

體制內,這些年,對於基層工作的經歷已經越發的看重了。甚至已經達到了硬性標準的地步。大多數的省份,提拔幹部,首先第一條,看的就是這個同志有無在地方上工作的履歷,有了,然後再來考慮後一步。

“在市長的人選上,各位有什麼看法沒有?”場面顯得有些尷尬的時候,聶振邦卻是適當的開口了。

這就是一把手的手腕。維護班子的團結。調節班子的氣氛。這個時候,陳哲文和王本昌相爭不讓。局面比較尷尬了。而這個時候聶振邦這麼一說,一下就把這種尷尬的局面給中斷了。

這邊,劉振濤卻是點了點頭,開口道:“在林州市市長的人選上,我個人傾向於農業廳的高建國同志。”

劉振濤的話語,聲音不大,但是,字正腔圓,擲地有聲。說完這句之後,劉振濤還刻意的停頓了一下,這就是一種氣度,一種格局。一下就對比出來了。

目光環視衆人,劉振濤繼續道:“高建國同志本身就已經是正廳級幹部了。在農業廳任上。也有比較出色的成績。省內這幾年,各方面的工作都十分的出色,另外,在基層工作經歷上也比較的豐富,整體來說,這個同志,還是很有能力和想法的,這一次調任,算是一種平調。我個人覺得,還是很合適的?!?

對於劉振濤的發言,聶振邦也很清楚,劉振濤這是採用一種先聲奪人的方式。高建國相比陸衛明,優勢不少。再加上劉振濤這麼一說,劉躍光那邊,必然會有一些忌諱。

果然,接下來,劉躍光雖然也站出來說了一番陸衛明的優點。但是,很顯然,一看就知道,劉躍光的發言,不過是走一個過場而已。

隻字不提,競爭對手的缺點,僅僅是從陸衛明本身這邊,做了一番評價以及推薦。怎麼看,都像是在敷衍。之所以還要提一下,表明一下。這也是必須的,不管如何,劉躍光總歸是要給自己的部下一番交待,爭都不爭。就放棄了,誰都不能接受,以後,也不會有人跟隨了。

這種事情,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劉躍光遠比一般常委要看得清楚,林州一案,劉躍光是全程參與了的,從這一方面。劉躍光自然是看得出來劉振濤和聶書記之間的關係。

這個時候,劉振濤這麼旗幟鮮明的開口,目的,就是先聲奪人。這一點眼力,劉躍光還是有的,沒有聶書記的首肯,劉振濤會這麼做?恐怕是不會的。

市長這邊的人選,基本上沒有太多的爭執。爭論的焦點,恐怕還是在市委書記這個位置上。

會開到這裡,基本上,已經差不多到尾聲了,聶振邦也緩緩開口道:“既然這樣,我看,開始舉手表決吧。一個個的來。”

隨著聶振邦的話音落下,從林州師專校長職務,一路投票表決上來,到林州市長的職務人選上,都沒有任何的懸念。全票通過。最後,一個,林州市委書記的職務上,聶振邦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環視衆人道:“贊成陳軒然同志擔任市委書記的請舉手?!保ㄎ赐甏m)

第503章 閩南代表團成立第102章 雲大少的挑戰第1044章 突破口第1103章 寄予厚望第1202章 主動要求拆遷第715章 拒絕倭資第590章 你是來救災的?第987章 聶書記的原則第487章 致命一擊第407章 秘書人選第936章 駐京辦的問題第576章 望海新港第783章 視察天府市第596章 同學聚會第1121章 各方的反應第1155章 木總的堅持第788章 抽絲剝繭第1038章 情況很糟糕第523章 三百億投資第1038章 情況很糟糕第1105章 你有什麼要求第831章 不準送土特產第694章 攤牌第249章 第一次交鋒第747章 出大事了第567章 陳書記不給面子第1008章 老熟人的大禮第330章 抵達江北第767章 不是一般的黑第536章 衝突第563章 跟市長走第774章 上眼藥的來了第643章 新省長上任第1140章 突發事件第786章 豆腐渣工程第373章 雷霆手段第856章 意外的場面第1228章 權力交接第640章 一把手負責第1195章 微博上的舉報276章 我爸是市長蔡晉第1040章 名聲掃地第448章 李家的報復第436章 聶市長要拆房子第299章 艱難的取證第737章 曾太平很不滿第1202章 主動要求拆遷第1153章 形勢不太好第597章 自取其辱第40章 首長的態度第40章 首長的態度第566章 望海班子要調整第531章 無法無天第164章 搶功勞第147章 劉書記的態度第109章 賄賂照收第1070章 國企改制第937章 一封舉報信第551章 重大新聞第235章 幕後有高人第774章 上眼藥的來了第752章 各方反應第1085章 洪水過境第61章 再返蘇聯第572章 新的時代第786章 豆腐渣工程第239章 震驚市委第558章 強勢手腕第323章 要結婚了第234章 這次周辰聰明瞭第1165章 達成協議第514章 班子很和睦第360章 各方表態第909章 紅江的局勢第731章 強勢亮相第573章 冤家路窄第610章 調查飛天公司第557章 常委會上的分歧第348章 第一把火後記上第784章 抵達興州市第668章 馮學良的電話第857章 石建東的分析第256章 空出來的位子第627章 塵埃落定第1012章 岳父病危第734章 重要證據第174章 聶振邦很強勢第382章 輕紡集團成立第813章 新書記上任第71章 賭約第718章 聶振邦拍板第347章 三哥很強勢第798章 暴力執法第661章 老友相聚第1145章 意外的電話第230章 意外的結果第67章 國家賠償第20章 場地試用第298章 老兵的血淚
第503章 閩南代表團成立第102章 雲大少的挑戰第1044章 突破口第1103章 寄予厚望第1202章 主動要求拆遷第715章 拒絕倭資第590章 你是來救災的?第987章 聶書記的原則第487章 致命一擊第407章 秘書人選第936章 駐京辦的問題第576章 望海新港第783章 視察天府市第596章 同學聚會第1121章 各方的反應第1155章 木總的堅持第788章 抽絲剝繭第1038章 情況很糟糕第523章 三百億投資第1038章 情況很糟糕第1105章 你有什麼要求第831章 不準送土特產第694章 攤牌第249章 第一次交鋒第747章 出大事了第567章 陳書記不給面子第1008章 老熟人的大禮第330章 抵達江北第767章 不是一般的黑第536章 衝突第563章 跟市長走第774章 上眼藥的來了第643章 新省長上任第1140章 突發事件第786章 豆腐渣工程第373章 雷霆手段第856章 意外的場面第1228章 權力交接第640章 一把手負責第1195章 微博上的舉報276章 我爸是市長蔡晉第1040章 名聲掃地第448章 李家的報復第436章 聶市長要拆房子第299章 艱難的取證第737章 曾太平很不滿第1202章 主動要求拆遷第1153章 形勢不太好第597章 自取其辱第40章 首長的態度第40章 首長的態度第566章 望海班子要調整第531章 無法無天第164章 搶功勞第147章 劉書記的態度第109章 賄賂照收第1070章 國企改制第937章 一封舉報信第551章 重大新聞第235章 幕後有高人第774章 上眼藥的來了第752章 各方反應第1085章 洪水過境第61章 再返蘇聯第572章 新的時代第786章 豆腐渣工程第239章 震驚市委第558章 強勢手腕第323章 要結婚了第234章 這次周辰聰明瞭第1165章 達成協議第514章 班子很和睦第360章 各方表態第909章 紅江的局勢第731章 強勢亮相第573章 冤家路窄第610章 調查飛天公司第557章 常委會上的分歧第348章 第一把火後記上第784章 抵達興州市第668章 馮學良的電話第857章 石建東的分析第256章 空出來的位子第627章 塵埃落定第1012章 岳父病危第734章 重要證據第174章 聶振邦很強勢第382章 輕紡集團成立第813章 新書記上任第71章 賭約第718章 聶振邦拍板第347章 三哥很強勢第798章 暴力執法第661章 老友相聚第1145章 意外的電話第230章 意外的結果第67章 國家賠償第20章 場地試用第298章 老兵的血淚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石县| 元江| 临泽县| 乌拉特前旗| 衡山县| 翼城县| 依兰县| 锡林浩特市| 威海市| 万年县| 丰原市| 凤阳县| 江华| 龙岩市| 张家界市| 罗山县| 威宁| 咸宁市| 三亚市| 信阳市| 六枝特区| 色达县| 德安县| 永德县| 临夏市| 丹凤县| 宁武县| 天等县| 清流县| 高雄市| 明溪县| 永宁县| 读书| 道孚县| 巢湖市| 克什克腾旗| 潢川县| 通渭县| 呼玛县| 旬邑县| 孝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