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的時候大家都還在遮遮掩掩的,藉著神的名義在畫人,再往後就乾脆直接畫人了,藉著神的名義在畫人,比如蒙娜麗莎,比如教皇的自畫像。當時有錢人請畫家給自己畫個自畫像是一件非常奢侈和時尚的事情,簡單說,從一開始人們藉著神的名義畫人轉到了純粹開始畫人了。
到了19世紀,畫面的風格產生了一次大的變化。這時候畫人已經沒啥新意了,人們開始畫風景,這就是印象派的主要特點。簡單說,這時人們開始從房間裡走出來,去到戶外寫生了,這其實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有很大的關係。
再到了20世紀,各種奇葩的藝術風格就一發不可收拾了,人們畫人畫風景,轉到了畫一些極度抽象的東西。比如畢加索,他畫的人臉都是分離的,一張畫從正面可以看到一張臉的各個角度,他給自己起名叫做立體主義,用這個來表現戰爭給人的心靈帶來的那種支離破碎的創傷感。
還有康定斯基,他只畫各種線條和圖形,什麼直線正方形三角形統統往上加,他給自己起名叫做抽象主義,用這個來表現世界的和諧感。
最有現在藝術風格的應該是杜尚了,被稱爲現代藝術的教父,他最傑出的一個代表作就是寫了他名字的小便池,就是男用衛生間裡的那個小便池,寫上他的名字就被放在美術館展覽了。他用這個來表現藝術應該回歸生活的這個主題。
西方美術的大致脈絡就是這樣了,其實總體來看非常的簡潔明瞭了。一開始畫神,後來藉助神的形象畫人,再後來單純的畫人,再然後畫風景,畫各種各樣腦海中的抽象元素,到最後就乾脆什麼也不畫了。
最後的結論就是,藝術其實就是生活,這是個看似漫長實則很短暫的旅程,西方美術從神學,宗教,哲學等大道理,到最後一步步迴歸到人性,回到人的內心情感和日常生活,最後變成生活中的時尚,給人們生活中帶來樂趣,帶來美的感受,這就是美的發展歷程。從這中間的變化歷程我們可以看出,人們的精神世界是越來越自由,越來越開放的。
哇!好厲害……牡丹不由地發出一陣讚歎。一旁的紫軒也眼神燦燦地望著雅智說,你小子今天是有備而來呀,這是啥時候補了一下“功課”並在新同學面前露了一手。
雅智撓撓頭說那是當然的嘍,雖說自個兒學畫畫的時間比較晚,但好歹也要了解一下關於繪畫方面的知識,不然出門跟你去看畫展都要被你嫌棄的。
算你有自知之明!紫軒輕揚眉毛,似乎有意刁難道:既然你已預先溫習了一下美術發展史,但不知你對畫作的解析有沒有深入瞭解過?
雅智不服氣道:哈,你可別小看我。當初我父親給我取名“雅智”就是希望我高雅、智慧!紫軒捂嘴嘲笑道:你咋又拿名字來說事兒啦!這個“梗”都快被你玩爛了。
什麼“梗”?牡丹好奇道。
既然你(誠心誠意地)問了,那我就(大發慈悲地)告訴你吧。紫軒說:那是雅智上初中的時候,她剛跟雅智做同桌,然後他自我介紹的時候就說——你好,我叫雅智,高雅的“雅”智慧的“智”後來老師讓他上去做自我介紹的時候,他也是這麼介紹的啊——臉皮忒厚了。
接著,牡丹跟著一塊兒笑了起來,說我們還是進到館內看畫展吧。
嗯,好呀——路上,紫軒突發興致,問雅智既然都預先做過“功課”了,那有沒有膽量解析一下其中的畫作,好讓牡丹長長見識。
這些畫作我雖說不能全部能解析,但對於一些名作應該能說出其一、二點來。雅智謙虛道。
那好,我們就先來看一下這幅畫作——提香·韋切利奧的作品《天上的愛與人間的愛》。說完,紫軒用目光將雅智往一幅繪畫作品上引導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