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慈幼院開始收容孤兒
小石頭又?jǐn)E起頭,二樓的光線也很好,窗戶很大,不過爲(wèi)了防止小孩掉下去,窗子都做了比較密實的欄桿,頭是伸不出去的。
小石頭走到窗邊,發(fā)現(xiàn)自己有點矮,只能露出個頭來。
還是嶽柴抱著他往上提了提,小傢伙這纔看到了窗外。
他有些驚訝的瞪直了眼睛,原來從高處往下看,是這樣的感覺。
這邊窗子正對著的就是後院,後院有一塊很大的空地。
嶽柴說,“這塊空地是用來種菜的,到時候你們都要幫助慈幼院的嬸孃們一起動手,種種菜,收拾收拾院落,知道嗎?”
“知道的。”小石頭用力的點頭,這後院很大,不止能種菜,居然還做了滑滑梯。
就像是天幕裡朝朝玩的那種,雖然沒有那麼精細(xì),可瞧著也很讓人心動。
還有秋千架,還有小木馬。
小石頭的眼睛亮閃閃的,他喜歡這裡。
嶽柴笑著問道,“要不要去後院轉(zhuǎn)轉(zhuǎn)?”
小石頭點點頭,然而兩人剛下了樓梯,外面就傳來了熙熙攘攘的聲音。嶽柴停下腳步,牽著小石頭轉(zhuǎn)了個方向,還是朝著大門走去了。
來的是林蘭的母親何花,她抱著女兒站在門外,朝著裡面談了探頭,她身後還站著七八個人,都是慈幼院目前招收的工作人員。
何花剛出月子,最近這段時間家裡吃得好心情舒暢,除了偶爾擔(dān)心出遠(yuǎn)門的丈夫和大女兒,她的日子比起以前過得愜意多了。這日子好過,奶水自然多,自家的孩子吃不完。
而慈幼院,是十分容易遇到棄嬰的,所以就僱了何花當(dāng)慈幼院的乳孃。
除此之外,還有周阿婆已經(jīng)出嫁的女兒周大姑,良平的娘,以及大丫的姐姐,都被僱到了慈幼院做事。
剩下的幾個人裡,也是本村或者附近比較厚道勤快的人。
那位教書的童生也來了,他手裡拿著鋪蓋,是打算住在這裡的。
這邊後院也是有員工住宿的房間的。
嶽柴忙上前接過那童生手裡的行李,笑著將大夥兒往裡面領(lǐng),“你們都來了,快,快請進。”
衆(zhòng)人跟在身後進了大門,比起小石頭,他們這些人昨天上樑的時候就來過了,並且還幫著收拾整理了屋子,所以對裡面的格局很是瞭解。
如今一進門,就開始駕輕就熟的整理起來。
那童生姓曹,四十左右的年紀(jì),是高鴻飛經(jīng)過挑選送來的。他也不是那種只知道死讀書的人,這會兒就一邊和嶽柴說話,一邊麻利的將桌椅搬了出來。
“一會兒我就在門口登記,也不知道今天能來多少人。”他說著,已經(jīng)開始磨墨了,“我先把小石頭的戶籍來歷寫上。”
他這邊剛寫完,就見樑巍和高鴻飛過來了。
兩人身後除了衙役護衛(wèi)之外,還跟著四個孩子,這四個都是女孩子,年紀(jì)不大,瞧著最大的不過七歲左右的樣子。
高鴻飛說,“把這幾個孩子先登記好,她們都是縣城那邊無父無母的孩子,一個七歲,兩個五歲,還有一個四歲。”
他簡單的將幾人的情況說了一遍,曹夫子趕緊寫上。 既然是縣令大人親自帶來的,那肯定是能直接入住慈幼院沒問題的。
四個孩子都瘦弱的厲害,衣服破破爛爛的,眼神裡都是驚惶不安,小手緊張的握在一起。
何花見狀,忙和周大姑過來,輕柔又耐心的對她們說道,“別害怕,早飯吃了沒有?咱們正在煮粥,要是餓了一會兒再吃點。”
幾個孩子都不吭聲,最後還是年紀(jì)最大的那位七歲姑娘小小聲的說道,“吃過了,縣令大人給我們吃了饅頭,很好吃。”
何花笑道,“那咱們進去休息會兒,你們的衣服都破了不保暖了,我去給你們拿新的好不好?”
幾個孩子都沒動,何花想了想就問道,“你們知道這裡是哪裡嗎?知道以後要住在這裡嗎?”
“高大人和我們說過,這是慈幼院。”只是她們不太明白,慈幼院不是應(yīng)該在縣城嗎?爲(wèi)什麼要建在一個村子裡面,這讓她們有點害怕。
何花邊笑道,“對,這裡是慈幼院,是以朝朝的名義建立起來的慈幼院。這是上六村,以前朝朝住過的地方。”
朝朝?
幾個孩子都是能看到天幕的,自然萬分熟悉朝朝的情況。
一聽說這慈幼院是因爲(wèi)朝朝建立的,那種不安瞬間去了一大半。
相比較高鴻飛,在這些孩子的心目當(dāng)中,似乎看得見摸不著的朝朝,更能讓她們信任。
因此一說這慈幼院的來歷,她們猶豫了片刻後,就乖乖的跟著何花進了大門。
幾個孩子很快就安頓了下來,她們有些稀奇的看著慈幼院裡的一切,越看越是喜歡。
她們和小石頭一樣選擇了二樓,對這些孩子來說,她們以前住的房子都是破破爛爛的,更別說還有樓層的房子。
此刻站在二樓的房間裡,幾人都有些激動。
她們四人都是姑娘家,便住在了一個房間裡,正好都認(rèn)識,也一起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了。
小石頭見狀有些羨慕。
天幕裡的朝朝就是在這個時候突然站起來,跑過去十分忐忑的和簡雲(yún)桑說自己能量值突然漲了四次的事情。
相較於她的不安,景宣帝卻是神清氣爽的吐出一口氣。
他不用多想,就能猜到這能量值的漲幅和慈幼院有關(guān)。
其他大臣也有些激動,太傅說道,“看來建慈幼院確實是大功德,陛下,如今上六村的慈幼院已經(jīng)建好,是否其他地方也可以接上了。”
景宣帝點點頭,問戶部尚書,“眼下國庫還能撥多少銀子?”
“陛下,水泥還未投入使用,目前因天幕所得的利潤收入,支撐三十家規(guī)模較大的慈幼院建造是沒問題的。主要還是後續(xù)的維護和支出,可能還有些緊張。”
慈幼院不是建好就行的,後續(xù)那麼多孩子的吃喝用度纔是大支出。
其實因爲(wèi)天幕建造的例如水龍頭,炭筆等買賣收入已經(jīng)是比較可觀一筆錢財。問題是,他們研製天幕的那些東西,這些研究費也是大頭。
這麼一進一出的,就不剩下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