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百五十一章 且釋恩怨

李素一直認爲李泰不算壞人,儘管當初與李治爭奪太子之位時,彼此有過一些暗地裡的交鋒,可李泰仍是有底線的,並沒有做過什麼傷天害理的事,彼此將爭鬥的範圍控制在宮闈朝堂之內。

雖然不算壞人,卻也算不得什麼好人,李泰骨子的清高傲氣,還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心態,對貧賤平民沒有敬畏等等,這些都是他的毛病,也是李素看不慣他的原因。

顯然李泰並未意識到這一點,如果說爭太子失敗有很多原因的話,李泰的傲氣便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出身天家,博學多才,篤定自己是未來大唐太子的唯一人選,對百姓的同情心也只是建立在施捨的心態上,這樣的人如果當了皇帝,一定不是好皇帝。

李素的話很不客氣,簡直是赤裸裸的打臉,李泰滿臉通紅,瞪著李素的目光裡帶著幾許心虛,似乎他也意識到自己委實說錯了話。

李素嘆道:“自從陛下冊立晉王爲太子後,你便以失敗者的姿態怨天尤人,殿下有沒有自省過,其實你根本不適合當儲君,更不適合當大唐下一代的帝王?”

說到這個問題,李泰心中怒氣頓生,冷笑道:“對,我不適合,李治那個毛都沒長齊的娃子適合,他從小性格懦弱,從來不敢與人爭鬥,明明應該屬於自己的東西,他也不主動去爭去拿,這樣的人當了國君會把大唐帶上怎樣的境地?若有異國番邦犯我疆境,他難道給敵人割地賠款跪地乞和嗎?”

李素嘆了口氣,道:“看來你對你的親弟弟一點都不瞭解,李治看似懦弱,實則很有主見,而且骨子裡剛毅堅韌,既有君子之風,又有聖君氣象,更重要的是,李治對百姓子民有仁慈和敬畏之心,他若爲帝,實爲天下百姓之福,這一點,你做不到。”

李泰怒道:“憑什麼說我做不到?我也可以仁慈,也可以對百姓敬畏,聖君該做的事,我都能做!”

李素嘆道:“你現在可以這麼想,如果有一天你當上了皇帝,天下再無一人能制約你,你還會這麼想嗎?沒人逼你去做什麼,施仁政,行聖道,全看帝王發自內心的意願,心中真正懷有‘仁義’二字的人,才能帶給百姓福祉,纔有資格成爲天下共主,才能令百姓士子歸心,捫心自問一下,你果真心懷仁慈麼?看看眼前的這些貧苦百姓,你的憐憫果真是出於真心,而非施捨麼?”

李泰仍不服氣,冷冷道:“我若未帝,可以一勞永逸解決他們的貧苦!”

李素搖頭:“不,你解決不了,我知道你想怎麼解決,無非是興兵伐鄰,發起征戰,征服異國廣袤無垠的國土,讓百姓們能種更多的地,收穫更多的糧食,對吧?”

李泰哼了一聲,道:“有何不對?”

李素指了指四周的村民,冷笑道:“那麼,問題來了,看看這些人,老的老,小的小,青壯差不多都死光了,將來你若欲興師征伐,誰來爲你征戰?難道讓這些婦孺老人抄著刀上戰場麼?”

李泰爭鋒相對道:“大唐人丁千萬,再過幾年,孩子都長大了,他們便能爲我征戰四方。”

“然後呢?打仗總要死人吧?孩子長大成了青壯,接著戰死沙場,再留下一批遺腹子在貧窮中長大,繼續爲你征戰,繼續死人,那麼,你問問自己,你剛纔說能解決他們的貧苦,照你的思路,果真解決了麼?年復一年,一代又一代,百姓們永遠是你棋盤上衝鋒陷陣的棋子,世世代代無窮無盡……”李素說著說著,忽然憤怒起來,漲紅了臉喝道:“他們世世代代欠你的啊?生下來就活該爲你去拼命,去送死嗎?你算什麼東西,要讓這些無辜貧苦的子民爲你送命?而且還是一代又一代!你的這種思路,與暴君何異?”

李泰嚇了一跳,見李素憤怒的模樣,李泰嘴脣囁嚅幾下,終究不敢再說什麼。

李素神情有些疲憊,長嘆道:“殿下可知去年的東征,咱們大唐一共折損了多少將士麼?”

“近十萬!”

“殿下可知,咱們大唐共有多少戶,其中老人多少,婦孺多少,青壯多少?他們有多少人在挨餓受凍,多少人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多少良田因爲缺乏人丁耕種而荒蕪,多少村莊因爲青壯戰死而成了老人村,寡婦村?”

一連串的問題,令李泰瞠目結舌,訥訥不能言。

李素嘆道:“你什麼都不知道,你只想當太子,當皇帝。”

李泰沉默。

李素看著他,笑了笑,道:“想不想知道李治打算如何解決百姓的貧困?”

李泰擡頭盯著他。

“其實這個村莊李治也知道,去年我與他說過此事,他當時第一個念頭和涇陽縣令一樣,每年給村莊賑濟糧食,或者將整個村莊的老人婦孺遷移到另一個村莊去,後來他發現這個辦法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因爲天下的貧困,並不止於這一個村莊,若他將來當了皇帝,必須有長遠睿智的目光,廣闊如海的胸襟,仁愛子民如待父母,東征結束後,李治覺得大唐未來至少十年內不能發動大規模的對外征戰,帝王和朝臣的主要精力將由征伐異國改換到民政民生上,鼓勵興商,開墾荒地,減免稅賦徭役,促進民間生育,推行真臘稻種等等……”

李素笑道:“殿下,這是李治未來執政的方向,將來他若爲帝,朝堂的主要任務便是大力發展民生,讓百姓逐漸脫離貧困,不求全民皆富,至少大唐社稷的子民們不再挨餓受凍,只要勤勞,每個人都不會餓肚子,李治要做的,便是子民的‘溫飽’二字,如果他在位期間能做好這件事,那麼,未來青史上的名聲絕不遜於你父皇,甚至尤有勝之……”

指了指遠處好奇圍觀自己的孩子們,李素嘆道:“這些孩子若在李治的治下,他們長大後不會被朝廷徵召爲兵,不再過著沙場上朝不保夕的廝殺日子,他們只會拿起農具,唱著歌,下到地裡幹活,用勤勞換取收穫,娶個婆姨生幾個兒子,多開墾幾畝荒田,多收幾鬥糧食,平安喜樂活到兒孫繞膝那一天,最後壽終正寢,了無遺憾地瞑目。”

“殿下,這就是你和李治的本質區別,你心裡想的是不斷髮起戰爭,征服更多的國土,用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來證明你比你父皇強,說到底,你是爲證明自己而活著的,可是你偏偏忘了,大唐的百姓子民們經不起你的折騰,你若爲帝,將是天下子民之大禍,而李治,則有仁君氣象,他不願意稱王稱霸,只想本本分分發展內政,休養生息,讓子民過上好日子,實現大唐真正的盛世光景,貞觀已近二十年,期間每年必有徵戰,民間人丁糧食損耗巨大,李治要做的是盡力恢復民間的元氣,而你,卻是變本加厲……”

李素盯著他的目光漸漸凌厲起來:“所以,你不能當皇帝,如果你一定要當,我會用盡一切辦法,不擇手段地反對,不是爲了李治,而是爲了蒼生。”

李泰臉色蒼白,卻努力擠出一絲冷笑:“你在標榜自己的偉大麼?”

“我從不覺得自己偉大,只不過,如果當一件事我明明力所能及,卻沒去做,那麼,我就是在造孽。”

嘆了口氣,李素道:“回到你的王府裡去吧,你應該在書房裡皓首窮經,鑽研聖賢經義,或是與士子們流連青樓,吟風誦月,亦或是庭院內舉杯邀月,暢懷生平,你縱然當不了太子,卻也是一生富貴,子子孫孫衣食無憂,殿下,你什麼都不缺,不要爲了你的權欲而禍害天下百姓,百姓已夠苦了,他們經不起折騰了,放他們一條生路吧。”

李泰垂頭,臉色變幻不停,良久,擡起頭頂著他道:“你今日說什麼出城會獵,其實根本就是刻意帶我來看這些人的慘狀,然後跟我說這些大道理?李子正,父皇已冊李治爲太子,你們已經贏了,我是怎麼想的,對你們來說還重要嗎?你究竟要我怎樣?”

“我只想讓你正確的認識自己,化解你心中的不甘和戾氣,或許,也想讓你放下仇恨,安安心心當你的太平王爺,將來不要做令自己後悔的事,更重要的是,你和李治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我想爲李治留住這一份親情,讓你們兄弟不至於反目成仇,同時也爲了讓你餘生平安,不被新君猜忌,你若放不下仇恨,最終害的是你自己,明白我的話嗎?”

李泰臉色愈發蒼白,卻深深垂下頭,不發一語。

良久,李泰彷彿虛脫般長嘆,神情帶著幾分苦澀和釋然。

“罷了,我已無恨。”

李素笑了:“是非成敗轉頭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你若肯放下野心,釋懷恩怨,轉首再望天下,處處皆是怡人風景,人生之苦化作人生之樂,此生不亦樂乎,殿下,這是大智慧。”

李泰神情蕭瑟,低聲黯然道:“我已不恨他,他會不會恨我?我這一生果真能平安富貴到老嗎?”

李素肅然道:“一定會的,因爲我還在朝堂。”

李泰遲疑地看著他:“李素,你我之間這些年恩怨糾纏,嚴格說來,你我是敵非友,你爲何幫我?”

李素笑道:“你把我當成敵人,但我卻從未將你當成敵人,我說過,咱們是朋友。”

…………

…………

一行人回了長安城,會獵自然放棄了。李素和李泰都清楚,今日所謂的“會獵”根本就是個藉口,李素真正的目的是給李泰上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爲的是化解李泰的仇恨。

回到長安城,李泰與李素作別,神情依舊低落,顯然他的心中仍然有芥蒂,不過李素相信過不了多久他會想通的,如果還想不通,李素也仁至義盡了。

看著李泰蕭瑟落寞的龐大背影,李素嘴角一勾,不知爲何,看著他的背影竟然平添了幾許詩意。

這個三百多斤的胖子比煙花更寂寞……從體積上來說,或許不止是煙花,而是禮炮。

回到太平村已是夜幕降臨,李素回家逗弄女兒一會兒,便支撐不住睡下了,今日奔波一百多裡,實在累得不行,當然,收穫不小,至少化解一段刻骨銘心的仇恨,不得不說,這種感覺挺好了,冥冥中彷彿給自己又積下了一樁功德福報。

第二天一早,李素仍在大睡,許明珠卻出現在他榻前,小心翼翼地推了推他。

“夫君,夫君醒醒……”

李素眼都沒睜,伸手一摟,在許明珠的驚叫聲中,將她摟進懷裡。

“夫人叫醒我是想做一套夫妻早操嗎?來吧,花開堪折直須折,不要因爲我是嬌花而憐惜我,用力……”

“夫君莫鬧!夫君……”許明珠又羞又氣,不停掙扎。

李素仍閉著眼,手卻摟得緊緊的:“夫人不要亂動,知道懂事的女人會怎麼做嗎?她會一聲不吭坐上來自己動……”

“夫君,有正經事,莫鬧了,大白天的讓下人看見,妾身要不要做人了?”許明珠羞惱道。

李素終於睜開眼了:“大早上的,哪來的正經事?此時此刻應該不正經纔對……”

許明珠氣得捶了他一記,道:“有客人來了!就在門外等著夫君見呢。”

“老薛比我懂套路,不管什麼客人,沒帶禮品的一律不見,就說我馬上風了……”嘴裡說著話,李素手卻不閒著,只管上下而摸索。

許明珠一邊推拒著他的魔掌,一邊道:“聽說是倭國來的客人,只有一位,名叫道昭,是個僧人,夫君還是見一見吧,莫得罪了佛家弟子,佛祖怪罪會折福的。”

李素的手頓時一頓,眉頭皺了起來:“這傢伙又來幹什麼?回到長安後我已跟他委婉地暗示過,以後大家相見不如懷念了呀……”

許明珠好奇道:“夫君如何委婉暗示的?”

“我說除了你的葬禮,以後我都不想看見你,滾。”

許明珠:“…………”

“哈哈,開個玩笑,不過這位僧人可不是一般的佛家弟子,在新羅時我便看出來了,這傢伙很會搞事情,上躥下跳得歡快,說實話,我真不太想見他,神煩。”

“夫君的意思,這位僧人來者不善?”

李素笑了:“大唐境內,他怎敢‘不善’?他這分明是獨闖龍潭虎穴呀。”

許明珠嗔道:“夫君把咱家當什麼了,哪裡像龍潭虎穴?莫胡說了,終歸來者是客,夫君還是見一見吧,若實在不喜,草草說幾句話打發他走便是。”

李素嘆了口氣,只好起身,許明珠細心爲他穿戴衣裳,穿戴整齊後,又召來丫鬟端來溫水,李素慢吞吞的刷牙洗臉,收拾得乾乾淨淨這才晃悠著走出內院。

不甘不願走進前堂,李素吩咐下人將那位倭國僧人道昭請進來。

道昭走進前堂時態度很恭敬,一直垂著頭,邁著小心翼翼的碎步,廊下脫了木屐後,只著足衣上堂,頭也沒擡便朝李素長長一禮:“大和國僧人道昭,拜見大唐上國李縣公足下。”

李素淡淡嗯了一聲,也不回禮,卻直起身子朝道昭的身後張望半天,良久,李素不悅地道:“你空著手來的?”

道昭愕然:“啊?這個,不,不能……空著手嗎?”

李素正色道:“當然不能空著手,太失禮了,非常影響賓主會面的心情,破壞友好和諧的聊天氣氛,哎呀,太失禮了,來人,送客送客,這次我原諒你了,回去準備準備,下次再來。”

道昭傻眼,不敢置信地看著李素。

連和尚都要搜刮,大唐上國權貴的底線委實深不可測……

李素說走就走,馬上站起身,這下連堂外站著的丫鬟下人們都不可思議地看著他。

家主這吃相……是不是略嫌難看了點兒?前天剛學到一個成語叫“無地自容”,應該便是大家此刻的心情吧。

李素一點也不覺得無地自容,在這個家裡,他就是王者,王者的必備素質除了心黑,還要臉皮厚。

起身走了兩步,李素忽然轉回來,露出如沐春風的微笑:“哎呀,跟你鬧著玩的,高僧莫當真,做人吶,最重要的是開心,你開不開心呀?”

道昭:“…………”

李素笑著笑著,忽然把臉一板,正色道:“但是,空手登門確實是失禮的,這個,我不跟你鬧著玩,下次注意。”

道昭:“…………”

這位大唐權貴是不是有精神分裂癥?

心裡好慌怎麼辦?完全不知道該用什麼態度跟他聊天了……

重新回到主位坐下,李素淡淡道:“好了,寒暄已畢,賓主的氣氛漸漸融洽起來了。”

道昭:“…………”

剛纔那一頓亂拳差點讓他哭出來,大唐管這種聊天方式叫“寒暄”?還“漸漸融洽”?

兩國文化的差異有那麼大嗎?

久違的單章求月票!!第九百零八章 意外選擇第九百三十二章 女王夜宴第八百六十三章 艱苦行軍第四十二章 畫眉深淺第八百三十四章 自請圈禁第九百四十九章 冊立太子第七百三十九章 金殿認錯第九百三十五章 風急浪險第九百一十五章 破城得糧第三百七十章 順手而爲第三百八十八章 敵友難辨第一百七十三章 度盡劫波第九十章 魔王醉酒 下第七百三十一章 各爲其主第五百三十六章 破冰之行第二百七十一章 打通關節第七百五十二章 開花結果第三百七十六章 貶謫原由 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誠信買賣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地交易第七百二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三百九十六章 求兵乞命第三百零二章 諫書犯顏 下第九百二十二章 破城闖宮感謝及...求保底月票 羞第七百九十四章 公主夜宴 中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世鄉愁第五百四十七章 烏龍截擊第七百四十三章 皆大歡喜第八百二十七章 李家大喜第四百二十二章 王師徵西第一百七十章 身陷監牢第二百二十七章 魏王亮劍封推感言兼求雙倍月票!!第六百三十章 吐蕃大相第九百一十五章 破城得糧第九百五十七章 設計埋雷第二百八十九章 錙銖必較第二百四十五章 李二拒婚第七百七十六章 義伸援手第六百一十七章 回程還鄉第四百六十七章 官賜土地第三百七十六章 貶謫原由 下第四百七十八章 東宮消息第三百一十四章 灞橋折柳第六百七十六章 先抑後揚第二百九十八章 詭異暗流第五十六章 細述經過第一百四十八章 暖玉生香第一百四十四章 忍無可忍第四百九十五章 侯爺出獄第五百零八章 火燒寺門第五百五十二章 風雲變色第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八百七十八章 不謀而合第一百九十九章 田陌相見第四百三十八章 誠信買賣第八百三十六章 謀盡計窮第三百八十八章 敵友難辨第六百七十四章 東宮之變第六百七十七章 有所必爲第六百四十四章 暗中查證第三百六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一百五十二章 王師凱旋第二百一十九章 高陽鬧喪 上第二百三十一章 朔望朝參 下第八百二十七章 李家大喜第五百二十四章 侯爺滅佛 下第七百章 武家兄弟第二百九十一章 順勢逆勢第七百五十二章 開花結果第七百九十一章 邀宴鋪路第五百七十九章 蕭然景象第二百二十九章 朔望朝參 上第八百六十三章 艱苦行軍第七百零三章 大相登門第八百五十五章 不平之論第八百三十一章 舅甥計議 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度日維艱第九百零五章 大敗之後第八百五十一章 登閣無緣第一百一十六章 獻計破城第七百五十七章 請教釋疑第五百七十四章 聖命差遣第四百四十六章 玄奘法師第五百二十二章 暗藏禍胎第四百一十九章 攻守鏖戰 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重拿輕放第七百一十六章 門閥無情第四百六十五章 大功大過第八百二十一章 回心轉意第四百四十章 王師甫至第一百六十九章 欺人太甚第五百三十三章 門閥出手第七百五十五章 解決麻煩第二百七十章 醉翁之意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秋遊園 中第九百五十四章 燙手山芋第二百五十七章 江湖伎倆
久違的單章求月票!!第九百零八章 意外選擇第九百三十二章 女王夜宴第八百六十三章 艱苦行軍第四十二章 畫眉深淺第八百三十四章 自請圈禁第九百四十九章 冊立太子第七百三十九章 金殿認錯第九百三十五章 風急浪險第九百一十五章 破城得糧第三百七十章 順手而爲第三百八十八章 敵友難辨第一百七十三章 度盡劫波第九十章 魔王醉酒 下第七百三十一章 各爲其主第五百三十六章 破冰之行第二百七十一章 打通關節第七百五十二章 開花結果第三百七十六章 貶謫原由 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誠信買賣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地交易第七百二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三百九十六章 求兵乞命第三百零二章 諫書犯顏 下第九百二十二章 破城闖宮感謝及...求保底月票 羞第七百九十四章 公主夜宴 中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世鄉愁第五百四十七章 烏龍截擊第七百四十三章 皆大歡喜第八百二十七章 李家大喜第四百二十二章 王師徵西第一百七十章 身陷監牢第二百二十七章 魏王亮劍封推感言兼求雙倍月票!!第六百三十章 吐蕃大相第九百一十五章 破城得糧第九百五十七章 設計埋雷第二百八十九章 錙銖必較第二百四十五章 李二拒婚第七百七十六章 義伸援手第六百一十七章 回程還鄉第四百六十七章 官賜土地第三百七十六章 貶謫原由 下第四百七十八章 東宮消息第三百一十四章 灞橋折柳第六百七十六章 先抑後揚第二百九十八章 詭異暗流第五十六章 細述經過第一百四十八章 暖玉生香第一百四十四章 忍無可忍第四百九十五章 侯爺出獄第五百零八章 火燒寺門第五百五十二章 風雲變色第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八百七十八章 不謀而合第一百九十九章 田陌相見第四百三十八章 誠信買賣第八百三十六章 謀盡計窮第三百八十八章 敵友難辨第六百七十四章 東宮之變第六百七十七章 有所必爲第六百四十四章 暗中查證第三百六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一百五十二章 王師凱旋第二百一十九章 高陽鬧喪 上第二百三十一章 朔望朝參 下第八百二十七章 李家大喜第五百二十四章 侯爺滅佛 下第七百章 武家兄弟第二百九十一章 順勢逆勢第七百五十二章 開花結果第七百九十一章 邀宴鋪路第五百七十九章 蕭然景象第二百二十九章 朔望朝參 上第八百六十三章 艱苦行軍第七百零三章 大相登門第八百五十五章 不平之論第八百三十一章 舅甥計議 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度日維艱第九百零五章 大敗之後第八百五十一章 登閣無緣第一百一十六章 獻計破城第七百五十七章 請教釋疑第五百七十四章 聖命差遣第四百四十六章 玄奘法師第五百二十二章 暗藏禍胎第四百一十九章 攻守鏖戰 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重拿輕放第七百一十六章 門閥無情第四百六十五章 大功大過第八百二十一章 回心轉意第四百四十章 王師甫至第一百六十九章 欺人太甚第五百三十三章 門閥出手第七百五十五章 解決麻煩第二百七十章 醉翁之意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秋遊園 中第九百五十四章 燙手山芋第二百五十七章 江湖伎倆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宁省| 登封市| 伊春市| 丽水市| 江达县| 渭南市| 伊宁市| 和田县| 富顺县| 青阳县| 东城区| 武陟县| 西乌| 新兴县| 淮滨县| 萍乡市| 纳雍县| 介休市| 胶南市| 罗田县| 凭祥市| 都安| 西乌| 新疆| 建阳市| 通许县| 柞水县| 北川| 舟曲县| 江川县| 大方县| 永兴县| 柳江县| 弋阳县| 金湖县| 高尔夫| 玉门市| 上林县| 辽阳市| 香港 | 中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