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百四十六章 父子衷腸 下

天才壹秒記住『→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人都有兩面性,尊貴至皇帝,低賤至平民,人性裡面的善與惡都是同時存在的,用這個理論去看待李泰,一切都能說得通。

憑心而論,李泰不算壞人,就算壞,也壞得並不徹底,他的性格里有許多憨厚單純的一面,他從小勤奮向學,學識淵博,對聖賢經義專研之透徹,不遜於任何一位當世大儒。

原本是一個令李世民萬分自豪的好孩子,然而,隨著年歲的增長,成長環境的渾濁,李泰終究還是慢慢跑偏了方向。

出身害了他,嫡皇子的身份害了他,王府裡那些七嘴八舌蠱惑引誘他爭奪太子之位的門客幕僚們也害了他,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下,李泰漸漸的覺得自己不應該是學者,而應該是太子,手握書本的感覺怎能比得上手握世間極權?

所以李泰邁出了第一步,當年李承乾還是太子時,李泰便在幕僚門客們的攛掇下謀劃奪嫡爭位,李承乾倒下後,李泰更沒了顧忌,東宮之位的空懸在他看來更是一個極大的誘惑,誘惑他不停的往上爬,不停的用盡心機拋卻善惡爭奪那個朝思暮想的位置。

然而,李泰的所作所爲終究不可能脫離李世民的視線,他做的每一件事,對朝堂的每一步佈局,都在李世民的視線中無所遁形。李泰究竟走錯了多少步,這個問題恐怕連他本人都不清楚,李世民卻都記得,都在心中默默地扣著分數。直到今日,這位原本深受寵愛的皇子終於令李世民完全失望。

“青雀啊,朕從來都是最寵愛你的,三位嫡子裡,當年朕對你的寵愛甚至超出了對太子的倚重,因爲寵愛你,朕甚至將你的儀仗規制升至與太子平齊,不顧朝臣背地裡的議論,朕允許你不之藩,不離長安,赦免你所居的長興坊百姓三年賦稅,讓你與弘文館的大儒教授們論道,更遑論這些年賜給你的各種金銀絲帛田產,青雀,你仔細想想,朕這些年在哪一點上虧待過你?”李世民黯然嘆道。【△網.】

李泰伏地大哭:“父皇對兒臣已仁至義盡,兒臣不知惜福,反而做下錯事,兒臣罪該萬死!”

李世民點頭:“不錯,人生在世,能知‘惜福’二字已很不容易了,得到任何東西當知感恩,不能助長野心,索求無度,坦白說,朕這輩子算不得‘惜福’,總是得到了還想要,所以,朕此生留下了不少悔恨,而青雀你,做得更差勁,這一點上,雉奴做得比你好,他從來未曾向朕求過什麼,金銀絲帛田產,在他眼裡不過是身外之物,他這輩子唯一一次求朕,是向朕哀求寬恕李素,那一夜,他在殿外整整跪了兩個時辰。”

李泰臉色變得愈發蒼白,他隱隱已知自己究竟輸在哪裡了。

李世民嘆道:“至於後來,朕察覺雉奴也有了爭儲之心,當時朕很意外,因爲雉奴性子太弱,他似乎永遠學不會與人爭奪什麼,於是朕派人查了查才知道,雉奴之所以有爭儲之心,並非爲了權勢,而是爲了自保……”

看著臉色發白的李泰,李世民笑了笑,語氣溫和道:“知道他爲何要自保麼?因爲東宮太子若落在旁人頭上,一旦朕死了,他這個晉王的性命必然難保,比如說青雀你,你若將來當上了皇帝,恐怕下的第一道旨意便是圈禁雉奴,待過個兩三年,你徹底掌握了朝堂大權以後,雉奴的下場約莫便是一杯鴆酒,三尺白綾……”

見李泰猛地擡頭欲言,李世民揮揮手打斷了他:“你莫爲自己辯白,朕當皇帝二十年了,坐在這個位置上,皇帝會想些什麼,朕比任何人都清楚,你若不信,且看看朕的那幾個親兄弟的下場……”

悠悠嘆口氣,李世民神情無限蕭然:“所謂‘孤家寡人’,所謂‘帝王無情’,這些話不是平白說的,坐在這個位置上,那些親情啊,友情啊,男女私情啊,什麼都顧不了了,但凡任何人對自己的位置有一絲一毫的威脅,都必須無情的剷除,這個‘任何人’裡,包括了至親,父母兄弟姐妹,皆是如此。青雀,你熟讀聖賢經義,可你的心性卻並不算太善良,你若爲帝,雉奴只有死路一條,這是朕對你的評價。”

李泰額頭滲出了汗,良久,方纔壯著膽子訥訥地道:“若雉奴爲帝,父皇焉知他會不會對兒臣下殺手?誠如父皇所說,一旦坐上那個位置,註定是孤家寡人了……”

李世民笑著搖頭:“雉奴不會殺你,只要你本分,你可以做一世的逍遙王爺,你的子孫若本分,也會平安富貴過一生,雉奴是你的親兄弟,顯然你並不瞭解他,這孩子的本性很善良,他善良得根本不像是帝王家的孩子,他身邊的李素也不算壞人,所以不會進讒言要殺你,偌大的太極宮像個冰冷的寒窟,唯獨雉奴在朕眼裡卻是溫暖的,青雀,雉奴這輩子沒恨過人,更沒對人起過殺心,他是真正的君子,有朝一日他若爲帝,朕可以保證他一定不會殺你。”

李泰神色漸漸頹靡下去。

話說到這個地步,李泰知道東宮太子的人選已不可能是自己了,這場長達兩年的爭儲之戰裡,李治成了最終的勝利者,他笑到了最後。

李世民平靜地道:“青雀,你與雉奴都是朕疼愛的皇子,諸多皇子公主裡,朕最寵溺的便是你們二人,朕希望自己死後,你和雉奴都能好好活著,平安富貴到老,子子孫孫永遠和睦相處,不生嫌隙,你和雉奴任何一個人若有不幸,都是朕不願看到的,你若爲帝,雉奴性命憂矣,雉奴若爲帝,你兄弟二人皆可活。明白朕的意思嗎?”

李泰流淚沉默點頭。

李世民接著道:“哪怕不從天家兄弟的立場上說話,換個想法,從江山社稷上來說,雉奴也比你更適合當皇帝,朕勉強算是個好皇帝,可在位這二十年,大唐年年對外征戰,無論人丁還是國庫盈餘,都被朕發起的征戰耗費不少,天下百姓需要休養生息了,至少二十年內,大唐不宜對外發動大規模的征戰,而青雀你是個性情高傲的人,你若爲帝,必然立志創一番驚天動地不遜於朕的大功業,你是開拓之君,非守成之君,而皇帝所創的大功業,哪一樁的下面不是墊著千千萬萬平民百姓的鮮血白骨?”

“大唐的子民們,經不起折騰了啊,朕之所以選雉奴,就是因爲他的性子保守,輕易不會發起征戰,他會守住自己的本分,在位的年頭裡會讓大唐的百姓們有喘息之機,他會發展水利,開墾農桑,鼓勵大唐與各國商賈往來,你知道李素髮現了真臘稻種,用不了幾年,當它推行天下以後,大唐會多出許多銀錢糧草充盈國庫……”李世民露出神往之色,悠悠嘆道:“那一番景象,纔是真正的盛世,朕與朝堂諸臣忙碌二十年,只不過爲雉奴將來所創的盛世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而已,待到大唐的國庫有了底氣,民間百姓人丁興旺,大唐必然可令萬邦臣服,朕這些年不得不對異國番邦做出的妥協讓步,雉奴皆可廢止。”

收回神往之色,李世民盯著李泰的臉,緩緩道:“這些,雉奴能做到,而青雀你,做不到。朕現在說這些你或許會不服氣,回去慢慢想,慢慢自省你和雉奴究竟差在哪裡,總有一天,你會知道朕說的都是對的,朕立雉奴爲太子,自有朕的道理。”

李泰流著淚伏地應是。

李世民嘆道:“好了,該說的,朕已說完,但願你能明白朕的苦心。”

“是,兒臣明白父皇的苦心。”

父子今日一番衷腸,然而有些話李世民還是沒有說透。

冊立太子是一件很複雜的事,要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反應,如果再往深處說,李泰與李治,關隴門閥與山東士族等等,這些利害與利益,說上一天一夜也不見得能說完。

既然李泰已完全失去了當太子的機會,很多話自然便沒有必要再說了。

說了許久的話,李世民神情已很疲倦了,偉岸的身軀不知不覺佝僂下去,無力地朝李泰揮了揮手:“朕有些乏了,青雀你且退下吧。”

李泰恭恭敬敬伏地行禮:“兒臣告退,父皇一定要保重身子,兒臣等著父皇好起來,查閱兒臣的課業。”

李世民疲憊地笑了笑:“好,朕一定會好起來的,青雀,你要多讀書,無論身處任何處境,多讀書總歸沒有壞處的。”

“是,兒臣謹記。”

李泰肥胖的身子悄然無聲地朝殿外緩緩退去,身影蕭然孤獨,像一塊無根的浮萍。

李世民一直看著他的身影,見此蕭瑟的樣子,李世民心中泛起許多的不忍和疼惜,然而,他已實在無法再給予李泰任何東西了,甚至連一句承諾都彷彿萬鈞之山,殊難出口。

良久,當李泰的身影已退到殿外時,李世民忽然喚道:“青雀!”

李泰的身子頓住,淚眼婆娑彷彿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般死死地盯住李世民。

“兒臣在。”

李世民眼眶也紅了,囁嚅許久,終究長長一嘆:“青雀,你……不要恨朕,朕疼愛你之心天日可鑑,天下恨朕的人太多了,朕已無法承受自己兒子的恨。”

李泰跪在殿外的門檻外伏地嚎啕大哭:“兒臣不恨父皇,永遠也不恨父皇,父皇就算殺了兒臣,兒臣也不會恨您。”

李世民也淚流滿面,卻含著笑道:“好好,不恨朕便好,青雀,朕這個父親當得很失敗,此爲朕生平最大的恨事,若有來生,但願你我不再是父子。”手機用戶請瀏覽m.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第九百一十七章 冬盡春來第七百一十一章 突生事端第七百一十二章 金殿爭女第八十六章 蒙塵明珠第四百二十七章 焦土殘軍第七十六章 酩酊大醉第六百七十九章 奇襲血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夜半敵襲 下第七十四章 擄掠進府第五百五十三章 低卑謙遜第四百九十九章 過猶不及第十三章 藥王問道第四百三十一章 潰敵克復第四百零三章 喪心病狂第七百九十二章 去意漸堅第六百一十五章 壯士斷腕第二百八十六章 動搖國本第七百七十六章 義伸援手第三百八十六章 君子之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聖心難測第三十六章 再入長安第五百二十五章 曠世孽緣第三百三十二章 羣狼環伺第七百九十章 漸生疏離第一百一十六章 獻計破城第一百八十二章 少年城府第七百九十七章 公主夜宴 下二第九百五十三章 武氏試探第四百九十五章 侯爺出獄第十七章 流言蜚語第三百五十八章 守牧一方第四百七十一章 稱心歸屬第一百三十一章 危機暗伏第八百五十九章 隨軍出征第三百八十七章 星夜兼程第三百一十六章 小試身手第六百零八章 打破平衡第九百二十二章 破城闖宮第五百六十八章 武氏出家第九百四十六章 父子衷腸 下第七十七章 雞飛狗跳第六百五十八章 雨夜刺殺 下第四百五十章 啓程歸去第一百八十五章 勾兌利益第五百四十六章 荒野截駕第三百一十八章 胡人商隊第二百六十七章 出家避世第八百一十三章 途窮問計 下第八百三十五章 黨羽聚頭第八十四章 有舍有得第四百一十四章 戰前交鋒第六百二十六章 強行送賄第四十五章 行刺有因第二百七十二章 坦誠相對 上第五百九十一章 安排善後第八十五章 開鍋釀酒感謝及...求保底月票 羞第八百五十八章 東征啓戰第二百六十五章 解除婚約第七百八十四章 深陷泥沼第五百九十章 最壞打算第九百一十五章 破城得糧第七百八十八章 侯門巾幗第四百六十八章 丈量賜地第四百八十六章 賞功罰過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輸鬚眉第一百六十章 術業專攻第一百零四章 聖意徵召第四百二十九章 殺身成仁 上第六百六十七章 大恩未報第六百六十章 暫時擱置第三百六十章 國戰私仇第五百八十二章 民貴君輕第九百一十八章 水落石出 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程府訓斥 上第七十二章 東陽傷情第九百五十一章 且釋恩怨第二十章 地主新貴第六百八十四章 百密一疏第六百一十八章 盛裝赴約第六百六十章 暫時擱置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世鄉愁第七百六十八章 東征之念第七十一章 檐下聽風第三百六十章 國戰私仇第三百七十二章 逆流而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巡邊演武第六百二十四章 人命官司第七百五十三章 年節送禮第二百一十五章 燒屋絕戶第二百二十六章 魏徵上疏第七百九十六章 公主夜宴 下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重拿輕放第三百二十一章 西行艱辛第四百七十三章 乾坤顛倒第四百六十七章 官賜土地第五百七十一章 辯證藥理第八百三十九章 借得東風第五百零二章 掖庭秘辛第一百九十九章 田陌相見
第九百一十七章 冬盡春來第七百一十一章 突生事端第七百一十二章 金殿爭女第八十六章 蒙塵明珠第四百二十七章 焦土殘軍第七十六章 酩酊大醉第六百七十九章 奇襲血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夜半敵襲 下第七十四章 擄掠進府第五百五十三章 低卑謙遜第四百九十九章 過猶不及第十三章 藥王問道第四百三十一章 潰敵克復第四百零三章 喪心病狂第七百九十二章 去意漸堅第六百一十五章 壯士斷腕第二百八十六章 動搖國本第七百七十六章 義伸援手第三百八十六章 君子之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聖心難測第三十六章 再入長安第五百二十五章 曠世孽緣第三百三十二章 羣狼環伺第七百九十章 漸生疏離第一百一十六章 獻計破城第一百八十二章 少年城府第七百九十七章 公主夜宴 下二第九百五十三章 武氏試探第四百九十五章 侯爺出獄第十七章 流言蜚語第三百五十八章 守牧一方第四百七十一章 稱心歸屬第一百三十一章 危機暗伏第八百五十九章 隨軍出征第三百八十七章 星夜兼程第三百一十六章 小試身手第六百零八章 打破平衡第九百二十二章 破城闖宮第五百六十八章 武氏出家第九百四十六章 父子衷腸 下第七十七章 雞飛狗跳第六百五十八章 雨夜刺殺 下第四百五十章 啓程歸去第一百八十五章 勾兌利益第五百四十六章 荒野截駕第三百一十八章 胡人商隊第二百六十七章 出家避世第八百一十三章 途窮問計 下第八百三十五章 黨羽聚頭第八十四章 有舍有得第四百一十四章 戰前交鋒第六百二十六章 強行送賄第四十五章 行刺有因第二百七十二章 坦誠相對 上第五百九十一章 安排善後第八十五章 開鍋釀酒感謝及...求保底月票 羞第八百五十八章 東征啓戰第二百六十五章 解除婚約第七百八十四章 深陷泥沼第五百九十章 最壞打算第九百一十五章 破城得糧第七百八十八章 侯門巾幗第四百六十八章 丈量賜地第四百八十六章 賞功罰過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輸鬚眉第一百六十章 術業專攻第一百零四章 聖意徵召第四百二十九章 殺身成仁 上第六百六十七章 大恩未報第六百六十章 暫時擱置第三百六十章 國戰私仇第五百八十二章 民貴君輕第九百一十八章 水落石出 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程府訓斥 上第七十二章 東陽傷情第九百五十一章 且釋恩怨第二十章 地主新貴第六百八十四章 百密一疏第六百一十八章 盛裝赴約第六百六十章 暫時擱置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世鄉愁第七百六十八章 東征之念第七十一章 檐下聽風第三百六十章 國戰私仇第三百七十二章 逆流而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巡邊演武第六百二十四章 人命官司第七百五十三章 年節送禮第二百一十五章 燒屋絕戶第二百二十六章 魏徵上疏第七百九十六章 公主夜宴 下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重拿輕放第三百二十一章 西行艱辛第四百七十三章 乾坤顛倒第四百六十七章 官賜土地第五百七十一章 辯證藥理第八百三十九章 借得東風第五百零二章 掖庭秘辛第一百九十九章 田陌相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什克腾旗| 陵川县| 南部县| 五寨县| 体育| 阜新| 宝鸡市| 柳河县| 奈曼旗| 甘德县| 盐池县| 宜章县| 湖北省| 辽源市| 安多县| 京山县| 平乡县| 北海市| 河东区| 石门县| 中西区| 绥中县| 寻乌县| 独山县| 焦作市| 永宁县| 玉门市| 邛崃市| 吉隆县| 布尔津县| 新昌县| 鄄城县| 沅江市| 铁岭市| 天祝| 盐津县| 沁阳市| 肃宁县| 曲麻莱县| 沾化县| 黎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