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六十一章 臨別餞宴

今晚的太極宮不平靜。

御駕親征在即,宮裡的宦官宮女們忙成了一團。

皇帝親征不是小事,出征時不僅講究各種禮儀,而且隨行的隊伍龐大,帶的東西也多,各種象徵皇帝身份的車輦,玉器,屏扇,節杖等等,差一樣都不行,所以李世民下了東征聖旨後,宮裡便忙開了。

深夜的宮闈內忙碌不休,甘露殿外的長廊下,魏王李泰垂頭跪在門檻外,已經跪了一個多時辰了。

膝蓋麻木得彷彿已不屬於自己,李泰肥肥的臉頰不停抽搐,忍受著腿部傳來的陣陣刺痛,他默數著時間,越數越覺得悲哀。

跪了一個多時辰,父皇仍不願見他,可他卻堅持不了多久了,或許下一刻,他便會倒在地上。

終於,殿內傳來輕碎的腳步聲,殿門打開,常塗那張面無表情的棺材臉出現在李泰面前。

“陛下口諭,宣魏王進殿。”

陷入半迷糊狀態的李泰如聞天籟,整個人忽然清醒了,眼淚頓時流了下來,伏地哽咽道:“兒臣謝父皇……”

常塗居高臨下地瞥了他一眼,然後嘆了口氣,面無表情地讓到一旁,李泰雙手撐在地上,粗壯的手臂費力地支撐起整具肥胖的身子,吃力地站了起來,剛站定,膝蓋一陣劇痛,李泰兩腿一軟,不由自主地跌倒在地,接著又咬著牙拼命站起身……

從頭到尾,常塗都只是靜靜地站在旁邊,沒有伸手攙扶。

對天家皇族的子女來說,常塗的存在是非常超然的,他以奴婢的身份,卻凌駕於尊卑之外,像一道沒有身份的影子,可影子的主人卻是天下最具權勢的皇帝,尊貴如皇子公主者,亦對他心存敬畏。

好不容易站直了身子,李泰彎腰揉了揉膝蓋,活絡了一下血氣後,這才整了整衣冠,垂頭恭敬地輕輕走入大殿。

李世民穿著黃色便袍,坐在案前垂頭批閱奏疏,李泰進殿見禮他也沒擡頭看他一眼。

見李世民如此冷淡的態度,李泰心中一寒,愈發悲愴不已。

“兒臣泰,拜見父皇……”

李世民輕輕“嗯”了一聲,眼睛仍盯在奏疏上,淡淡道:“夜已深,青雀何事見朕?”

李泰撲通一聲跪下,大哭道:“兒臣萬死,求父皇恕兒臣這一遭,這些日子兒臣在府中閉門思過,痛定思痛,自省而再省,兒臣自覺犯下滔天大錯,奈何悔之晚矣,覆水難收,父皇,兒臣不該對雉奴心生嫉意,更不該對親弟弟設毒計,行誣陷之惡事,兒臣真的錯了,求父皇恕兒臣……”

李世民執筆的手一頓,直到這時,他才擡起頭,銳利的目光如利劍般刺向李泰。

“青雀,爾知道朕最痛恨什麼嗎?”

李泰連連點頭,神情悔恨地道:“知道,父皇最痛恨手足兄弟相殘。”

李世民嘆道:“當年,息太子建成,齊王元吉在玄武門中設下埋伏,欲取朕性命,幸得玄武門禁衛總領常何密告,朕方知其陰謀,當時朕本欲離京暫避,不與兄弟爭鋒,可惜長安城內外皆是太子黨羽,朕避無可避,這纔不得不奮起反擊,將兩位兄弟擊殺……”

深深注視著李泰那張悔恨的臉,李世民緩緩道:“朕對兄弟動手,是因爲迫不得已,爲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若非息太子咄咄逼人,欲置朕於死地,朕怎會奮起而擊?這天下本是他的,朕幾時覬覦過?天下人看錯了朕,連朕的兒子也看錯了朕!”

李世民說著,語氣漸漸變得陰森,冷冷道:“莫非你們以爲,朕曾經做過的事,你們便可起而效之麼?當年的情勢,朕已是鋼刀加頸,命懸一線,可青雀你呢?誰把刀架在你脖子上了?你對親弟弟出手,分明是受權欲所誘,與朕豈可同日而語?都是骨肉相殘,你之初衷何其齷齪卑賤!”

李泰大驚,不停地磕頭大哭道:“父皇,兒臣是真心悔悟了!求父皇再給兒臣一次機會,兒臣權欲蒙心,一時糊塗犯下大錯,以後再也不敢了!”

李世民搖頭,有些憂傷地嘆道:“最難揣度是人心,父子兄弟亦然,你說悔悟了,教朕如何信你?你知不知道,朕多麼喜歡當年那個勤奮淵博,有爾雅君子之風的青雀啊……可是,你爲何變成了現在這般模樣?朕喜歡的那個青雀……好像死了。”

李泰大哭道:“父皇,青雀沒死,兒臣還是當年的那個青雀,一時糊塗豈可蓋棺定論?父皇,您一定要看看兒臣如何痛改前非……”

“你如何痛改前非?”

“兒臣願隨父皇征討高句麗,爲父皇殺敵立功,將功贖罪!”

李世民瞳孔一縮,沉聲道:“你身軀不便,沉痾在身,如何耐得行軍之苦?罷了,朕知你心意便夠了……”

李泰斬釘截鐵道:“不,父皇,兒臣一定要隨父皇出征!再苦兒臣都能撐過去,父皇在遼東出生入死,兒臣怎忍在長安安享太平?此不孝也,求父皇應允兒臣所請!”

李世民皺眉:“朕知你心意便夠了,爲何如此執著?戰場刀箭無眼,你是讀書人,素未經歷戰陣,何必冒此性命之險?”

李泰重重磕頭,然後以頭觸地一動不動,雖未再出聲,可這個動作卻充分說明了他主意已定,絕不更改。

李世民目光如電,深深地注視著他,父子二人就這樣陷入久久的沉寂和僵持。

良久,李世民長長一嘆:“罷了,朕便應允你隨軍吧,明日城外屯營校場點兵,大軍開拔後,你須時刻隨朕身邊,不可貿動。”

李泰大喜,急忙拜道:“多謝父皇成全!”

李泰滿意地離開了,今日進宮的目的已經達到,他彷彿獲得了重生一般,整個人注入了一股清泉般的活力,心情也放鬆了許多。

順利達到這個目的,或許,東宮太子之位並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麼絕望,東征之戰不僅是大唐的國戰,同時也是他李泰的戰場,這場戰爭的勝負,不僅決定國運氣數,也決定他個人的生死榮辱。

明明勝券在望,卻不慎中盤失地,教他如何甘心?

…………

李泰離開很久,李世民仍負著手站在殿門前,入神地仰頭看著天上一輪昏暗的殘月。

良久,李世民忽然道:“常塗。”

常塗如鬼魅般出現。

“魏王近日出過府嗎?”

常塗語氣平靜地道:“昨夜魏王從王府後門悄悄出府,只帶了兩名隨從,去了長孫府,在長孫府後院東廂房裡,二人相談半個多時辰後,魏王悄然回府。”

李世民目光頓時冷森起來,揮退常塗後,蹙眉久久不語。

半晌,李世民如呢喃般輕聲自語:“……爾已位極人臣,爲何仍不知足?竟參與天家爭儲之事?輔機啊,長孫一家之盛衰,怎可用天下社稷之興亡換取?”

****

長安城,晉王府。

今夜晉王設宴,款待賓客。

賓客不多,最重要的賓客是李素,除了李素外,還有許敬宗,裴行儉,李義府三人,明眼人都看得出,這三人只能算是陪客。

縱然是陪客,三人也受寵若驚。

如今魏王失寵,晉王異軍突起,朝野皆知晉王李治在當今天子心中的分量越來越重了,於是李治在朝堂中的聲望也漸漸隆厚起來,尤其是東征聖旨頒行天下,天子指名晉王留守長安監國後,李治在朝中的聲望已然達到了巔峰,朝臣們震驚之餘,已不得不承認一個鐵一樣的事實,晉王有很大的希望成爲東宮太子。

所以在許敬宗三人的眼中,晉王成爲太子已是鐵定的結果,未來的太子宴客,只請了寥寥幾人,說明他們三人在太子心中分量不低,將來一個潛邸從龍之功是跑不掉了,三人自然欣喜若狂。

當然,比起晉王對李素特殊的禮遇,三人的待遇自然還是差了許多,這個……沒辦法,誰叫晉王與李公爺的交情非同一般呢,當初晉王還是個懵懂青澀少年時,二人便有了晉陽同生共死的經歷,這可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

此時,一身華貴便袍的李治已端起了杯,親自離席走向許敬宗。

許敬宗心頭一跳,急忙起身。

李治端杯走到許敬宗面前,含笑注視著他,道:“許少監,我很早便認識你了,當初子正兄還是火器局監正的時候,我便與你見過,聽聞你還是子正兄的妻叔,治能得許少監輔佐,實爲幸事,治敬你,飲勝!”

許敬宗一臉感動,連連自謙幾句,然後很痛快地仰頭飲盡。

李治滿上酒,又走到李義府面前,含笑道:“李學士,治也很早就認識你了,當年劍南道巡察大使李大亮向父皇薦舉,贊你‘才思精密,執筆如刀,可相矣’,這話治一直記得,沒想到李學士也願輔佐我這不才之子,實在委屈足下了,來,治敬你一杯,飲勝!”

李義府誠惶誠恐狀,搶先一口飲盡。

李治又走到裴行儉面前,笑道:“許,李二位皆是孔門書生,裴兄雖位卑,卻是難得的文武雙全,子正兄曾多次向我薦舉兄之高才,今日得見,果然名下無虛,治之大業方興未艾,能得裴兄不棄,治之幸也。”

裴行儉也是受寵若驚,當然,到底爲人比較正派,就算滿心歡喜,也做不出許李二人誠惶誠恐的做作模樣,只是笑著端杯,神情恭謹地飲盡杯中酒。

輪流敬酒之後,李治有些微醺,走到李素身旁,隨意地盤腿一坐,然後整個身子靠在李素身上,一手搭在李素的肩上,笑道:“你家的烈酒太厲害了,我才喝了三杯,便有些晃盪,怕是再也喝不動啦,子正兄,待你東征回朝之日,咱們痛飲三日,不過……咱們還是喝葡萄釀吧……”

看著李治在李素面前貌似失儀卻親密隨意的模樣,許敬宗等三人頓時對二人的交情有了更深的體會,三人不由又羨又嫉,感慨叢生。

這般交情,就算將來達不到“天下共之”的程度,至少國庫能分一半吧?

第三百五十四章 進退維谷第二百四十一章 蓄勢待發第五百六十六章 困龍入海第八百六十三章 艱苦行軍第一百零三章 再次封官第二百四十八章 事實俱在第二百零九章 國士報之第八百五十三章 揣度天意第九百一十九章 水落石出 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武氏出家第二百八十三章 相逢夜色第五百零四章 巧取豪奪第八百一十二章 途窮問計 上第二百九十五章 醉舞馬槊第八百三十八章 曉以情理第四百四十三章 債務歸屬第四百七十章 刁蠻跋扈第二百九十一章 順勢逆勢第二百一十三章 巡邊演武第七百六十八章 東征之念第八百零五章 風雲漸起第四百六十四章 世代交好第四百八十章 中秋遊園 上第七百七十三章 初涉朝議第九百三十四章 踏上歸途第一百零四章 聖意徵召第八百一十六章 開誠佈公 下第一百三十章 退親失敗第七百二十五章 舅甥相見第三百八十六章 君子之戰第三十九章 皇庭夜宴第六百七十八章 雨夜敵蹤第五十二章 最後一搏 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圈地建宅第七百六十四章 滿城風雨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家興亡第五百四十一章 打理買賣第四百六十章 故地重逢第八百三十三章 再生波瀾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下共之第九百三十九章 英雄遲暮第六百零八章 打破平衡第三十八章 春風得意第一百一十六章 獻計破城第七百二十六章 父母情事第二十八章 賣詩鬻文第二十四章 財路與詩第八百四十六章 故人遠來第六百四十二章 真相大白第七百九十二章 去意漸堅第三百三十二章 羣狼環伺第五百三十章 掘地三尺第八百三十七章 意外來客第六百四十一章 魏王邀宴第五百九十一章 安排善後第五百一十七章 召入宮中第九百一十九章 水落石出 下第四百八十五章 內外親疏第六百八十章 縱火示警第六百五十七章 雨夜刺殺 上第九百零七章 退兵部署 下第八百八十七章 拔營南下第六百七十二章 溫柔惡客第六百二十一章 入宮述職第七百四十四章 惡客登門第九百六十二章 未了憾事第一百八十四章 香滿長安第七十三章 突降其禍第五百四十一章 打理買賣第五百三十三章 門閥出手第四百七十四章 執念心魔第九百二十一章 子夜奇襲第八百八十九章 佈局設套夕陽下奔跑!!第四十章 詩驚四座第九百二十章 劍指都城第二百六十九章 逛遊教坊第六百九十章 父子相殘 上第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第二百四十三章 佳人難得第三百九十五章 玉人入關第五百五十三章 低卑謙遜老婆要生了,請假第三百五十八章 守牧一方第八百六十六章 擒拿審問 下第八百六十章 在外而安第八百零九章 預謀發酵第四百零二章 意外謀殺第一百章 再啓戰事第六百五十三章 狹路相逢第二百七十三章 坦誠相對 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兵臨高昌第一百五十章 泯嫌消仇第九百五十六章 倭僧求種第六百八十五章 如此盛世第五百五十章 上達天聽第四百六十九章 公主道姑第六十六章 微服訪賢 上第四百二十九章 殺身成仁 上第七百零九章 王爺所請 下
第三百五十四章 進退維谷第二百四十一章 蓄勢待發第五百六十六章 困龍入海第八百六十三章 艱苦行軍第一百零三章 再次封官第二百四十八章 事實俱在第二百零九章 國士報之第八百五十三章 揣度天意第九百一十九章 水落石出 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武氏出家第二百八十三章 相逢夜色第五百零四章 巧取豪奪第八百一十二章 途窮問計 上第二百九十五章 醉舞馬槊第八百三十八章 曉以情理第四百四十三章 債務歸屬第四百七十章 刁蠻跋扈第二百九十一章 順勢逆勢第二百一十三章 巡邊演武第七百六十八章 東征之念第八百零五章 風雲漸起第四百六十四章 世代交好第四百八十章 中秋遊園 上第七百七十三章 初涉朝議第九百三十四章 踏上歸途第一百零四章 聖意徵召第八百一十六章 開誠佈公 下第一百三十章 退親失敗第七百二十五章 舅甥相見第三百八十六章 君子之戰第三十九章 皇庭夜宴第六百七十八章 雨夜敵蹤第五十二章 最後一搏 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圈地建宅第七百六十四章 滿城風雨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家興亡第五百四十一章 打理買賣第四百六十章 故地重逢第八百三十三章 再生波瀾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下共之第九百三十九章 英雄遲暮第六百零八章 打破平衡第三十八章 春風得意第一百一十六章 獻計破城第七百二十六章 父母情事第二十八章 賣詩鬻文第二十四章 財路與詩第八百四十六章 故人遠來第六百四十二章 真相大白第七百九十二章 去意漸堅第三百三十二章 羣狼環伺第五百三十章 掘地三尺第八百三十七章 意外來客第六百四十一章 魏王邀宴第五百九十一章 安排善後第五百一十七章 召入宮中第九百一十九章 水落石出 下第四百八十五章 內外親疏第六百八十章 縱火示警第六百五十七章 雨夜刺殺 上第九百零七章 退兵部署 下第八百八十七章 拔營南下第六百七十二章 溫柔惡客第六百二十一章 入宮述職第七百四十四章 惡客登門第九百六十二章 未了憾事第一百八十四章 香滿長安第七十三章 突降其禍第五百四十一章 打理買賣第五百三十三章 門閥出手第四百七十四章 執念心魔第九百二十一章 子夜奇襲第八百八十九章 佈局設套夕陽下奔跑!!第四十章 詩驚四座第九百二十章 劍指都城第二百六十九章 逛遊教坊第六百九十章 父子相殘 上第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第二百四十三章 佳人難得第三百九十五章 玉人入關第五百五十三章 低卑謙遜老婆要生了,請假第三百五十八章 守牧一方第八百六十六章 擒拿審問 下第八百六十章 在外而安第八百零九章 預謀發酵第四百零二章 意外謀殺第一百章 再啓戰事第六百五十三章 狹路相逢第二百七十三章 坦誠相對 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兵臨高昌第一百五十章 泯嫌消仇第九百五十六章 倭僧求種第六百八十五章 如此盛世第五百五十章 上達天聽第四百六十九章 公主道姑第六十六章 微服訪賢 上第四百二十九章 殺身成仁 上第七百零九章 王爺所請 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城县| 泰和县| 称多县| 辉南县| 兰州市| 石台县| 阿克陶县| 长寿区| 车险| 根河市| 南川市| 余庆县| 西青区| 舞钢市| 日照市| 罗甸县| 米林县| 津市市| 基隆市| 邮箱| 靖宇县| 长沙县| 旺苍县| 汉川市| 武平县| 高雄县| 泗阳县| 治县。| 怀化市| 清丰县| 秦皇岛市| 交城县| 莱州市| 水富县| 鹤岗市| 宿迁市| 柏乡县| 越西县| 阜阳市| 时尚|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