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五十九章 隨軍出征

師出有名方爲正義之師,東征的聖旨對於出征的理由卻並沒有說太多,只提了一句高句麗“不臣”,“不臣”就是“失臣禮”,失臣禮就必須征伐它,很霸氣的理由。

東征高句麗的旨意剛下,長安城朝野全部動了起來。

城外左右屯營十萬兵馬整裝待發(fā),戶部官員連夜調撥糧草,大軍未發(fā)之前,戶部組織的二十萬民夫已滿載糧草上路了。

李世民一道東征聖旨,整個天下似乎都繁忙起來。

這次東征可謂聲勢浩大,李世民欲畢其功於一役,不僅調動了京城左右屯營的十萬大軍,而且還調用江,峽,淮,嶺等諸府的府兵計十萬餘,此外還有營州,松漠都督府的邊軍計五萬,平盧,盧龍鎮(zhèn)的地方團練武裝,甚至包括突厥,羌,鮮卑等異族蕃兵,各衛(wèi)各府共計三十萬大軍,可謂傾舉國之力。

領軍的將領方面,刑部尚書張亮爲平壤道行軍大總管,領水師兩萬,英國公李績爲遼東道行軍大總管,二人分別爲水陸主帥,餘者如牛進達,程咬金,李道宗,薛萬徹等將領皆隨軍出征,各領一軍。

戶部兵部忙著調撥糧草軍械時,太極宮又發(fā)了一道聖旨。

這道聖旨可謂意味深長。

皇帝御駕親征,自然要留下最信任的人留守長安監(jiān)國,聖旨上指明監(jiān)國之人爲晉王李治,輔臣爲長孫無忌,房玄齡,高士廉等。

這道聖旨令人震驚的程度不亞於東征。

自古皇帝親征,留皇子在京城監(jiān)國,這是常態(tài),可李世民選擇的皇子竟然是李治,排在李治前面的魏王李泰竟一字不提,這就不得不令朝野上下猜疑揣度了。

監(jiān)國的皇子可不是隨隨便便拎一個出來的,對外而言,有資格監(jiān)國的皇子必然是東宮太子,如果不是,那麼他也有八九成的希望即將成爲太子,如果最後當上太子的人不是他,那麼新君登基之後,他的下場必死無疑。

李世民如此寵愛晉王李治,自然不可能希望看到自己駕崩之後李治被新君害死,那麼,剩下便只有一種可能了,——晉王李治日後成爲太子的可能無限大。

對混跡朝堂官場多年的朝臣們而言,這道聖旨產(chǎn)生的影響和動盪比東征更強烈,東征可勝可敗,無論勝敗,最大的鍋都由李世民自己背,可是監(jiān)國皇子的人選,卻與自己的利益慼慼相關,它關係到自己站的隊是不是正確,自己的前程是不是光明,以及……自己長在脖子上的腦袋是不是安穩(wěn)。

李世民的這道聖旨,已然釋放出太多信號了,魏王漸失聖眷,晉王橫空而起,朝堂勢力開始進入大規(guī)模的自我調整,聖旨頒佈的當天夜裡,晉王府門前悄然排起了長隊,朝臣們穿著便裝,懷裡揣著禮單,靜靜地站在王府門外,有相熟的同僚們遇見了,也只是含笑點頭招呼一下,反正大家晚上不睡覺跑到晉王府門前排隊的目的心照不宣,終歸不是來買演唱會門票的……

****

太平村,李家。

正門照壁內擺著一張香案,香案上的銅爐裡插著一支檀香,嫋嫋青煙扶搖而上。

一家老小跪在香案前,一名宦官正展開黃絹宣念聖旨。

“……茲擢涇陽縣公李素特進銀青光祿大夫,擢雲(yún)麾將軍,右散騎常侍,隨聖駕東征高句麗,三日後右門屯營校場點兵。”

聖旨唸完,宦官換上一副笑臉,恭敬地將聖旨朝李素遞去,李素雙手接過,說了一句“遵聖意”,然後起身,命下人取來一塊二十兩的銀餅,宦官受寵若驚急忙道謝,告辭後歡天喜地離去。

李素垂頭看著聖旨上的字字句句,不由搖頭苦笑。

又要出征打仗了,自己的安危倒是不用擔心,反正跟在李世民的身邊,這場戰(zhàn)爭就算再如何失敗,棒子們也不可能打到李世民的帥帳周圍。

可是一想到從長安一路行軍去遼東,這一路上風餐露宿,日曬雨淋,還有那比豬食更難吃的行軍糧等等諸多艱苦之處,李素便不由悲從中來……

過慣了錦衣玉食的講究生活,猛的一下又要過那種艱苦辛勞的苦日子,心理落差實在太大,太無法適應了。更何況從出征那天一直到戰(zhàn)爭結束,李素都必須伴駕在李世民身邊,都說“伴君如伴虎”,也就是說,李素必須每天提起十二萬分的小心,別在李世民面前說錯話,別看自己目前貌似深受聖眷,帝王都有間歇性神經(jīng)病,誰知道哪天李世民一個心情不爽就把自己剁了……

總之,隨軍東征對李素來說絕對是個苦差事,李素心裡一萬個不願意。

似乎猜到李素不情願的心情,李世民的聖旨上將李素狠狠升了一回官。

“銀青光祿大夫”,“雲(yún)麾將軍”,“散騎常侍”,都是三品大官,儘管是閒散官職,並無實權,但含金量卻特別高,尤其是“散騎常侍”,更是皇帝身邊的貼身臣子纔有的殊榮,這個官兒看似沒有任何職司,似乎什麼都管不著,可它是皇帝身邊的官職,遇到任何事都可以直達天聽的,理論上來說,就算是水陸兩軍行軍大總管李績和張亮,見到李素了都必須得讓他三分。

當然,以李素的能力,陪在李世民身邊爲他出謀劃策,讓他少走些彎路,李素完全能勝任這個官職。

“隨軍東征?”李道正神情驚愕,隨即很快恢復如常:“東征就東征,你是個有大本事的人,陛下既然點了你的名,就是看中了你的一身本事,你好好幹,不說加官進爵,但只爲大唐多立幾樁功勞,讓我關中子弟少一些傷亡,便是莫大的功德……”

指了指許明珠,李道正緩緩道:“咱李家的香火還在你婆姨的肚子裡,就算爲他攢點功德,也好教我的孫兒出世後無病無災,一生平安喜樂。”

李素扭頭看了看許明珠,然後嘆了口氣:“是,孩兒一定竭盡所能,爲陛下分憂,爲我未出世的孩子攢功德。”

李道正露出欣慰之色,隨即臉色有些黯然:“戰(zhàn)場無情,刀槍無眼,你隨軍出征,切記要保重自己,莫使自己陷入於危難之中,你自小便不是習武的料,跟隨陛下在帥帳裡出出主意尚可,千萬莫親自衝鋒陷陣,那不是你該乾的事,明白嗎?”

李素點頭,強笑道:“爹儘管放心,孩兒向來貪生怕死,絕不可能上戰(zhàn)場跟敵人拼命,若是命背遇到危險,孩兒一定掉頭就跑,跑得不快爹你儘管別認我這個兒子……”

李道正抽了他一記,笑罵道:“逃命厲害就算是我的兒子嗎?老子當年歷經(jīng)百戰(zhàn),無論多麼艱險老子都沒逃過,你倒好,大軍還沒出徵就打著逃命的主意了……”

嘆了口氣,李道正輕聲道:“……若真遇到了艱險,能逃還是……逃吧,好死不如賴活,活著比什麼都強,你的本事不在沙場上,而在帷幄中,莫用錯了地方。”

李素眨了眨眼,笑道:“爹不是最恨臨陣脫逃的人麼?爲何到了孩兒這裡卻破例了?”

李道正狠狠瞪了他一眼,怒道:“因爲你是我的種!你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

掌燈時分,內院廂房內一片寂靜。

李素跪坐在牀榻邊,靜靜看著許明珠垂頭默默地爲他收拾行李,一邊收拾一邊無聲地流淚。

李素有些心疼,嘆道:“夫人,這些事交給下人做,你有孕在身,莫太勞累了。”

許明珠吸了吸鼻子,低聲道:“下人不知道夫君行軍路上需要什麼,這點事妾身不累的……”

李素苦笑道:“夫人高興一點,莫哭了,你這個樣子讓我很難受,總覺得你在送我出殯,實在很影響我爲國效忠的拳拳之心……”

許明珠嚇得俏臉一白,急道:“出征在即,夫君莫說這些喪氣話,不吉利!”

李素起身拉過她的手,將她摟進懷裡,笑道:“只是短暫的分別而已,不要爲我擔心,我時刻跟在陛下身邊,只爲陛下出謀劃策,絕不上戰(zhàn)場廝殺,斷無性命之憂,夫人安心在家養(yǎng)胎,我……爭取早些回來,親眼見到咱們的孩子出世……”

許明珠將頭埋在他懷裡,幽幽地道:“妾身懷此身孕方纔四個月,此戰(zhàn)曠日持久,聽說陛下籌謀了多年,豈是短短半年能凱旋而歸的?夫君既已出征,當專心戰(zhàn)事,勿以家小爲念,妾身與孩子在家等夫君歸來……”

李素點點頭,嘆道:“出征的時機實在太不對了,若能晚一年該多好,對大唐也好,對咱們也好,可惜……”

許明珠忽然從他懷裡直起了身子,強笑道:“皇命難違,夫君用心做事便是,……公主那裡應該也得到消息了,夫君出征在即,時間寶貴,還是去看看公主殿下,與她告?zhèn)€別吧,她終日在道觀中孤獨清修,最苦的人是她……”

李素猶豫了一陣,然後笑道:“出征還有三日,不急,明日再去告別也一樣,今晚我陪夫人和孩子。”

第四十四章 行宮遇刺第三百九十二章 嚴刑逼供今天請假,明天再更第二十一章 上學讀書第七十三章 突降其禍第六百二十章 心計稚嫩第五百八十四章 晉州亂象第三百一十六章 小試身手第八百二十五章 置之死地第七百七十四章 主帥難決第二百七十八章 行冠加弁 下第九百零六章 退兵部署 上第八百八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四百五十二章 破財救命第六百七十二章 溫柔惡客第三百九十三章 真相大白第六百三十七章 深宮奏對第五百九十一章 安排善後第二百五十二章 魏王問因第七百五十一章 謀劃奪嫡 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進退難取第五十九章 父女面談第三百一十三章 離人愁緒第三百二十三章 夜半敵襲 下第八百八十六章 拂曉捷報第六百八十章 縱火示警第四百五十七章 所謂聖心請個假第七百七十六章 義伸援手第一百五十章 泯嫌消仇第六百零三章 晉陽生變 下第七百九十八章 公主夜宴 下三第一百零九章 帥帳論戰(zhàn)第七百九十八章 公主夜宴 下三第四十三章 李父投卷第二十一章 上學讀書第六百九十二章 風平浪靜第七百一十六章 門閥無情第七百零二章 文成公主第二百章 下套坑人第七百五十五章 解決麻煩第四十一章 東陽買詩第九十六章 酒入天聽第六百九十一章 父子相殘 下老婆要生了,請假第三百八十四章 璀璨明珠第五百六十一章 責罰甚重第一百四十九章 積累人脈第三百三十一章 初見刺史第五百六十二章 晉陽公主第七百八十章 佈局脫罪第二百四十三章 佳人難得第三百六十八章 經(jīng)略絲路第七百五十七章 請教釋疑第二百五十五章 破釜沉舟第三百四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六百零五章 烽煙突起第六百四十章 所謂真相第三百三十二章 羣狼環(huán)伺第一百六十一章 不期而遇第一百一十四章 鏖戰(zhàn)鬆州 中第九百零五章 大敗之後第六百三十五章 不造殺孽第六百六十一章 酒後真言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亂餘波第三百四十五章 轅門對峙第一章 貞觀你好第九百零一章 危機暗伏第三百零九章 光耀門楣第一百一十四章 鏖戰(zhàn)鬆州 中第六百三十章 吐蕃大相第四十五章 行刺有因第八百六十七章 臥榻養(yǎng)虎第三百七十六章 貶謫原由 下第七百二十五章 舅甥相見第八百八十七章 拔營南下第四百四十章 王師甫至第四百一十六章 震懾威嚇第一百五十八章 捨生忘死第二百七十一章 打通關節(jié)第七百五十二章 開花結果第五百八十九章 借糧度厄第七百八十六章 君臣論將第八百三十五章 黨羽聚頭第七百三十章 東郊演武 下第七百三十三章 威逼妥協(xié)第五百四十三章 丈人登門第八百四十三章 武氏問情第六十九章 奏對問策 上第二百六十一章 子夜大亂 下第七百八十五章 步步緊逼第五百五十八章 獄中論勢第八十章 御筆親題第三百九十七章 慷慨赴義第五百三十七章 勇氣擔當第八百三十二章 安得雙全第十章 試治天花 下第六百四十七章 醉酒禍言第五百四十九章 善後清理第八百四十七章 子夜良緣
第四十四章 行宮遇刺第三百九十二章 嚴刑逼供今天請假,明天再更第二十一章 上學讀書第七十三章 突降其禍第六百二十章 心計稚嫩第五百八十四章 晉州亂象第三百一十六章 小試身手第八百二十五章 置之死地第七百七十四章 主帥難決第二百七十八章 行冠加弁 下第九百零六章 退兵部署 上第八百八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四百五十二章 破財救命第六百七十二章 溫柔惡客第三百九十三章 真相大白第六百三十七章 深宮奏對第五百九十一章 安排善後第二百五十二章 魏王問因第七百五十一章 謀劃奪嫡 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進退難取第五十九章 父女面談第三百一十三章 離人愁緒第三百二十三章 夜半敵襲 下第八百八十六章 拂曉捷報第六百八十章 縱火示警第四百五十七章 所謂聖心請個假第七百七十六章 義伸援手第一百五十章 泯嫌消仇第六百零三章 晉陽生變 下第七百九十八章 公主夜宴 下三第一百零九章 帥帳論戰(zhàn)第七百九十八章 公主夜宴 下三第四十三章 李父投卷第二十一章 上學讀書第六百九十二章 風平浪靜第七百一十六章 門閥無情第七百零二章 文成公主第二百章 下套坑人第七百五十五章 解決麻煩第四十一章 東陽買詩第九十六章 酒入天聽第六百九十一章 父子相殘 下老婆要生了,請假第三百八十四章 璀璨明珠第五百六十一章 責罰甚重第一百四十九章 積累人脈第三百三十一章 初見刺史第五百六十二章 晉陽公主第七百八十章 佈局脫罪第二百四十三章 佳人難得第三百六十八章 經(jīng)略絲路第七百五十七章 請教釋疑第二百五十五章 破釜沉舟第三百四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六百零五章 烽煙突起第六百四十章 所謂真相第三百三十二章 羣狼環(huán)伺第一百六十一章 不期而遇第一百一十四章 鏖戰(zhàn)鬆州 中第九百零五章 大敗之後第六百三十五章 不造殺孽第六百六十一章 酒後真言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亂餘波第三百四十五章 轅門對峙第一章 貞觀你好第九百零一章 危機暗伏第三百零九章 光耀門楣第一百一十四章 鏖戰(zhàn)鬆州 中第六百三十章 吐蕃大相第四十五章 行刺有因第八百六十七章 臥榻養(yǎng)虎第三百七十六章 貶謫原由 下第七百二十五章 舅甥相見第八百八十七章 拔營南下第四百四十章 王師甫至第四百一十六章 震懾威嚇第一百五十八章 捨生忘死第二百七十一章 打通關節(jié)第七百五十二章 開花結果第五百八十九章 借糧度厄第七百八十六章 君臣論將第八百三十五章 黨羽聚頭第七百三十章 東郊演武 下第七百三十三章 威逼妥協(xié)第五百四十三章 丈人登門第八百四十三章 武氏問情第六十九章 奏對問策 上第二百六十一章 子夜大亂 下第七百八十五章 步步緊逼第五百五十八章 獄中論勢第八十章 御筆親題第三百九十七章 慷慨赴義第五百三十七章 勇氣擔當第八百三十二章 安得雙全第十章 試治天花 下第六百四十七章 醉酒禍言第五百四十九章 善後清理第八百四十七章 子夜良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州市| 竹北市| 安顺市| 津市市| 介休市| 肃宁县| 海淀区| 太白县| 贵定县| 陆良县| 松潘县| 灌阳县| 婺源县| 林西县| 荔浦县| 枣强县| 潜江市| 苏尼特左旗| 辽中县| 江孜县| 潍坊市| 奇台县| 龙口市| 南漳县| 区。| 汕头市| 正蓝旗| 军事| 平果县| 巴彦淖尔市| 新化县| 中西区| 通辽市| 冀州市| 沁水县| 东源县| 镇康县| 会理县| 剑川县| 紫阳县| 商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