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二十四章 身陷嫌疑

一顆被滅口的棄子,死後莫名其妙成了長安城的風雲人物。三省六部和宮闈王府全部被驚動了,大概九泉之下的馮渡也沒想到這輩子居然還有這種待遇。

毫無疑問,真正的殺人兇手是李素。

馮渡必須死,他若不死,攪不渾長安城這潭水,只有把水攪渾了,李治才能自保,亂花迷眼,飛沙走石,才能在亂中存生。

雖說必須死,但什麼時候死,怎樣死,死後牽扯到什麼人,都要講究火候的。死得太早了,未免有欲蓋彌彰之嫌,惹人疑竇引火燒身,死得太晚了,等到李泰和長孫無忌對馮渡動手,便意味著一切主動權已抓在他們手裡,那時無論馮渡的結局如何,李治終免不了去幷州的命運。

李素選擇了一個穩妥且合適的時機,於是鄭小樓奉命出手,將馮渡一劍擊殺。

長安城朝堂炸了鍋。

貞觀一朝的治安大致是非常良好的,當然,史書上說貞觀某年判死刑的只有幾十人未免有些誇張,有鼓吹聖君仁德之治的嫌疑,畢竟聖君治下如果出現太多死刑犯未免有些打臉,各州府瞞報少報之下,死刑犯的數量自然大大減少。李世民龍顏一悅,愈發覺得自己果然是個聖君,滿朝君臣你好我也好。

不過貞觀一朝確實是歷史上少見的治安良好的朝代,說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也不算過分,這個年代山匪水賊之類的職業沒有生存空間,全國一年的重大刑事案件並不多,尤其是殺官的案件就更少了。

作爲監察御史的馮渡被人殺在暗巷內,而且是在大唐都城,天子腳下被殺,朝中君臣委實震怒不已。

而好死不死的,馮渡被殺的當時,恰好李治的車鑾經過案發地點,更要命的是,馮渡前幾日上疏要求成年皇子出京赴任,作爲皇嫡子的李治恰好也在出京的皇子之列。

時間吻合,動機有了,這口黑鍋莫名其妙被扣在李治的頭上。

一時間朝野竟皆色變,議論紛紛。

衆所周知,李世民的十幾個皇子沒一個爭氣的,而且大多數的德行品性都不算太好,老爹沒給他們帶個好頭,能指望兒子好到哪裡去?從皇長子李承乾開始,便是有名的昏庸殘暴,沉迷酒色,往後面數那十幾個都好不到哪裡去,除了魏王李泰和晉王李治。

魏王博學,晉王純樸,尤其是晉王李治,從貞觀九年長孫皇后去世後,李世民便將他和晉陽公主親自帶在身邊撫育,朝臣們可以說是看著這兄妹二人慢慢長大的,對李治的品行大致都瞭解。

在朝臣的眼裡,李治確實是個非常不錯的孩子,聰明,孝順,溫和,當然,也有一些小毛病,比如太懦弱,比如愛玩鬧不愛讀書,宮學裡隔三岔五便曠課不見人等等,如果不拿儲君的嚴格標準來要求李治的話,這些小毛病不過是白玉微瑕,可容可恕,朝臣眼裡的李治,仍舊是那個天真純樸的好孩子,大家是打心眼裡喜愛他。

然而,這次李治卻被捲進了人命官司,而且是性質非常嚴重的刺殺大臣,嫌疑非常重大。

朝臣們傻眼了。

雖說有“知人知面不知心”這句話吧,但凡事總該有個端倪呀,平日裡老實純樸的孩子,毫無徵兆的去指使人刺殺朝中御史,這表裡不一未免太可怕,也太不合邏輯了。

大多數朝臣知道消息後,內心是不願相信的,皆說是晉王被構陷。

李世民也是滿腹不信,李治是被他親自撫育長大的,可以說,所有的皇子裡,李世民最瞭解的還是李治,因爲父子相處的時間最久,正因爲了解,李世民不可能相信李治會殺人,在他的印象裡,李治這個兒子太老實,一副誰都欺負一下,受了欺負隨時會哭出來的樣子,而且秉性品行都不錯,這麼乖巧聽話的孩子會殺人,如果被證實的話,李世民的三觀會崩塌的。

君臣都不信,剛開始只把李治的嫌疑當作一個笑話。可是兩天以後,李世民和朝臣們漸漸笑不出來了。

首先是雍州刺史上奏,經過雍州刺史府差役嚴查,馮渡被殺那段時間,由於時近黃昏,城門坊門即將關閉,案發現場周圍並無任何人經過,沒人冒著犯夜的危險在外面閒逛,除了李治的車鑾。

也就是說,李治是目前能追查到的唯一的嫌疑人。

其次,太極宮負責打掃宮院的宦官在景陽宮外面的龍首渠裡撿到了一柄折斷的殘劍。殘劍只剩上半段,劍刃上面血跡赫然。劍刃的寬口長度與馮渡胸前致命傷口吻合一致。

景陽宮,是李治長居的宮殿。

一個間接證據,一個直接證據,兩樣擺在君臣面前。

李世民的臉色終於有些不對了。

在他心裡,終於有了一絲搖擺不定的懷疑。

原本以爲李治是他最瞭解的孩子,可是當證據擺在面前,李世民反思再反思,不停問自己,這個老實懦弱的孩子……自己果真瞭解他麼?瞭解他的自信來源於哪裡?

曾經,他也以爲自己瞭解李承乾,可是最後的結果呢?

曾經,李淵也認爲了解他這個秦王,最後的結果呢?

知人知面不知心,天家父子尤甚。

案頭前擺著雍州刺史的奏疏,李世民闔眼,無意識地輕釦桌案,陷入沉思。

良久,李世民忽然睜眼,揚聲道:“來人,宣召常塗。”

常塗很快出現,他像李世民的影子,永遠在他左右附近徜徉徘徊。

李世民盯著他,目光很冷,語氣更冷。

“馮渡之死查了這幾日,可有眉目?”

常塗臉上閃過一絲不自然,語氣卻毫無情緒起伏。

“老奴無能,尚無眉目。”

李世民皺起了眉,指了指面前雍州刺史的奏疏,道:“雍州刺史查出雉奴有嫌疑,爾以爲如何?”

常塗垂頭:“有實據,也有嫌疑,老奴不敢妄言。”

“你也認爲雉奴有嫌疑?”

常塗仍垂著頭:“在沒有查出眉目前,老奴不敢妄言,只能說不能排除晉王殿下的嫌疑。”

李世民臉上漸漸浮上怒色:“查了這幾日,你就給朕這麼幾句廢話?朕要你何用!”

“老奴知罪。”

“兇手究竟是什麼人,竟如此難查?”

常塗道:“老奴看過馮渡的屍首,兇手是個殺人的行家,身負不俗武功,一劍斃命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如登天,尤其是,一劍刺進馮渡的胸口後,還能讓馮渡無法發出慘叫求救聲,難度就更大了,可以說,那一劍刺出後,兇手便順勢轉動劍柄,瞬間絞斷了馮渡體內的生機,此人……是殺人的高手。”

李世民再次緩緩闔上眼,陷入久久的沉默中。

這個從小被他親自撫育長大的兒子,李世民在他身上傾注了太多的關愛和心血,凡有所求,必傾力滿足,從未讓他失望過。李治這些年表現出來的性格那麼懦弱老實,卻常懷仁義悲憫之心,儘管李世民對他的懦弱性子不大滿意,可總的來說,還是頗爲自豪的。

十幾個兒子,長歪的不少,唯一一個拿得出手的,如今卻成了殺官的重大嫌疑人,從內心來說,李治殺個把官員他並不在乎,他在乎的是李治的心性。

朝夕相處的兒子,如果也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那麼,李世民這個父親未免也太失敗了,而李治這個人,也太可怕了。

“難道……他真有嫌疑?”李世民喃喃自語,表情愈發陰沉。

嘴上咬死了牙不相信,可是,心中的那絲懷疑終於還是像一根鋼針,扎破了信任的堅壁,悄然瘋長,擴散。

“傳……雉奴來見朕。”李世民無力地下令。

…………

…………

太平村,涇河邊。

夏日的蟬鳴聲在力竭聲嘶地喧囂著,拼盡全力讓這個沉悶的夏日下午變得有聲有色。

李素戴著斗笠,坐在河邊一棵大樹的樹蔭下,有一下沒一下地打著瞌睡。

面前放著一條漁竿,長線沉入水裡,魚兒早就偷吃了釣鉤上的餌,佔了大便宜似的跑光了,水裡只剩一個光禿禿的小釣鉤。

李素卻不在乎,他原本也沒打算有什麼收穫。

只是今日有客人來,而客人和他要聊的話題太機密,不適合在家說。

沒過多久,遠處傳來急促的馬蹄聲,驚醒了李素的睡意。

李素懶洋洋地擡眼,瞥過一眼後便伸展出雙臂,伸了個舒服的懶腰,懷裡掏出潔白如雪的方巾擦了把額頭上滲出的汗,喃喃嘆道:“這該死的天氣,爲何不來一場大雨?話說……家裡是不是該弄個大點的泳池?”

馬蹄聲漸近,李治穿著灰色便服,身手利落地下馬,快步朝他走來。

“子正兄救我!”還沒走到跟前,李治一臉惶急地大叫。

李素沒讓他失望,李治話剛落音,李素立馬不假思索道:“救你沒問題,一千貫。”

李治一愣:“你知道我出事了?”

“當然知道……”李素瞥了他一眼,漫不經心道:“馮渡是我讓人殺的,把嫌疑和證據指向你也是我刻意安排的,也就是說,你這幾日遇到的這些倒黴事,全部出自我的手,說說,該咋謝我?”

破防盜完美章節,請用搜索引擎各種小說任你觀看

第四十一章 東陽買詩第六百二十五章 疑竇叢生第九百三十七章 歸鄉團聚第二百八十二章 驕奢之心第七百五十二章 開花結果第六十八章 微服訪賢 下第七百七十二章 突陷危局第三百六十六章 美人恩重第四百九十一章第五百零三章 謎團頓解第八百二十五章 置之死地第五百三十九章 錯情錯愛第六百三十章 吐蕃大相第一百二十二章 進退難取第六百零八章 打破平衡第九百五十三章 武氏試探第三百六十二章 收穫頗豐第二百零二章 傲嬌公主第七百七十章 夫妻同路第四百三十二章 別後敘情第十六章 李素辭官第七百八十四章 深陷泥沼第三百七十六章 貶謫原由 下第五十章 脫困求生 中第三百八十七章 星夜兼程第一百三十九章 監丞來歷第三百一十七章 西進意圖第一百八十五章 勾兌利益第八百一十一章 局中局外第五百七十章 昇天無路第九百一十三章 過客歸宿第五百一十九章 欲靜不止 上第七百三十一章 各爲其主第三百一十二章 遷調西州第一百六十七章 監正出馬新章節 三百九十三章 在審覈第五百八十八章 刑審犯人第三百九十章 使命在肩第九百二十二章 破城闖宮第六百一十章 水落石出第八十八章 當街活擒第六百三十三章 武氏獻計第二百六十七章 出家避世第八百四十四章 水落石出第三十章 志向高遠第二百二十五章 流言四起第八百六十一章 臨別餞宴第四百七十一章 稱心歸屬第八百一十三章 途窮問計 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錯情錯愛第一百零九章 帥帳論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奉旨回京第五百五十一章 失望寒心第三百二十二章 夜半敵襲 上第七百二十五章 舅甥相見第六百零三章 晉陽生變 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挑撥是非第一百七十六章 李家破財第六百零九章 鴻門烤宴第一百八十一章 風雅妙物第一百九十八章 千里孤墳第三百八十九章 恩將仇報第十二章 上達天聽第三百一十七章 西進意圖第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五百八十一章 前路多舛第一百二十章 捷報入京第七十八章 損己利人第三百零五章 圖窮匕見第二百三十五章 隱忍不發第八百九十三章 用兵詭譎第二百二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六百三十一章 小小衝突第一百三十六章 腹黑上司第五百零七章 魔王訓子第三百八十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章 長安多事第四百九十章 東宮除惡第一百八十六章 東市事發第九十二章 溫柔歲月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家報應第六百八十六章 君臣釋怨第八百一十三章 途窮問計 下第七百七十八章 登門賠禮第十八章 胡家鉅變第九百四十九章 冊立太子第四十章 詩驚四座第五百一十四章 柳暗花明第八百七十七章 收爲己用第四百六十章 故地重逢第六百八十三章 叛軍入城第五百八十八章 刑審犯人第八百二十五章 置之死地今天請假第二百零八章 君臣奏對 下第二百二十章 高陽鬧喪 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忍無可忍第三百三十四章 死氣沉沉第三百七十六章 貶謫原由 下第八百九十四章 分兵駐隘
第四十一章 東陽買詩第六百二十五章 疑竇叢生第九百三十七章 歸鄉團聚第二百八十二章 驕奢之心第七百五十二章 開花結果第六十八章 微服訪賢 下第七百七十二章 突陷危局第三百六十六章 美人恩重第四百九十一章第五百零三章 謎團頓解第八百二十五章 置之死地第五百三十九章 錯情錯愛第六百三十章 吐蕃大相第一百二十二章 進退難取第六百零八章 打破平衡第九百五十三章 武氏試探第三百六十二章 收穫頗豐第二百零二章 傲嬌公主第七百七十章 夫妻同路第四百三十二章 別後敘情第十六章 李素辭官第七百八十四章 深陷泥沼第三百七十六章 貶謫原由 下第五十章 脫困求生 中第三百八十七章 星夜兼程第一百三十九章 監丞來歷第三百一十七章 西進意圖第一百八十五章 勾兌利益第八百一十一章 局中局外第五百七十章 昇天無路第九百一十三章 過客歸宿第五百一十九章 欲靜不止 上第七百三十一章 各爲其主第三百一十二章 遷調西州第一百六十七章 監正出馬新章節 三百九十三章 在審覈第五百八十八章 刑審犯人第三百九十章 使命在肩第九百二十二章 破城闖宮第六百一十章 水落石出第八十八章 當街活擒第六百三十三章 武氏獻計第二百六十七章 出家避世第八百四十四章 水落石出第三十章 志向高遠第二百二十五章 流言四起第八百六十一章 臨別餞宴第四百七十一章 稱心歸屬第八百一十三章 途窮問計 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錯情錯愛第一百零九章 帥帳論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奉旨回京第五百五十一章 失望寒心第三百二十二章 夜半敵襲 上第七百二十五章 舅甥相見第六百零三章 晉陽生變 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挑撥是非第一百七十六章 李家破財第六百零九章 鴻門烤宴第一百八十一章 風雅妙物第一百九十八章 千里孤墳第三百八十九章 恩將仇報第十二章 上達天聽第三百一十七章 西進意圖第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五百八十一章 前路多舛第一百二十章 捷報入京第七十八章 損己利人第三百零五章 圖窮匕見第二百三十五章 隱忍不發第八百九十三章 用兵詭譎第二百二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六百三十一章 小小衝突第一百三十六章 腹黑上司第五百零七章 魔王訓子第三百八十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章 長安多事第四百九十章 東宮除惡第一百八十六章 東市事發第九十二章 溫柔歲月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家報應第六百八十六章 君臣釋怨第八百一十三章 途窮問計 下第七百七十八章 登門賠禮第十八章 胡家鉅變第九百四十九章 冊立太子第四十章 詩驚四座第五百一十四章 柳暗花明第八百七十七章 收爲己用第四百六十章 故地重逢第六百八十三章 叛軍入城第五百八十八章 刑審犯人第八百二十五章 置之死地今天請假第二百零八章 君臣奏對 下第二百二十章 高陽鬧喪 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忍無可忍第三百三十四章 死氣沉沉第三百七十六章 貶謫原由 下第八百九十四章 分兵駐隘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安县| 安泽县| 逊克县| 宜州市| 德钦县| 封开县| 勃利县| 宜宾市| 常德市| 安丘市| 金寨县| 南丹县| 华坪县| 菏泽市| 宣武区| 宁陵县| 封开县| 胶州市| 岳普湖县| 大渡口区| 宜兰县| 太仆寺旗| 庆安县| 四会市| 赫章县| 甘谷县| 鹤壁市| 丽水市| 炉霍县| 侯马市| 云南省| 华宁县| 宿松县| 象州县| 岑溪市| 寿光市| 齐齐哈尔市| 公安县| 平舆县| 晋江市| 满洲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