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二十三章 突起變故

人生在世,重要的是找準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滿腹經綸的文化人別試著去當一個市儈油滑的商人老闆,一筆買賣就能被騙得傾家蕩產。一肚子草包的人最好別戴著眼鏡冒充知識分子,一張嘴說話便暴露自己原來是個草包的秘密。

同樣的,一個只知酒色財氣的紈絝王爺最好也別玩政治,學那些大人物爭權奪利,甚至覬覦皇位。

合適的性格,要做合適的事,不要相信什麼“有志者事竟成”之類的鬼話,首先要問問自己,審視自己,每天起牀看著鏡子裡的自己,大聲問自己一句:“我真的能幹這個嗎?”

一天接一天的問,問到第十天,如果你的回答還是說“是”,那麼……你可能被“有志者事竟成”這句鬼話徹底洗腦了。

材料不對,怎麼折騰都是白忙一場。

在李素的認知裡,蜀王絕不是那種適合爭權奪利的人,除非爭權的方式是靠拳頭。

所以當聽到馮渡居然拜在蜀王門下時,李素心中彷彿有一萬頭***奔騰而過。

“蜀王那傢伙是個典型的混賬啊,他怎麼可能有這等心機城府暗中培植朝堂勢力?再說,他只是庶子,東宮太子傳給誰也不可能傳給他,這傢伙居然敢指使馮渡跳出來搞事……他吃錯藥了吧?”

王直怪異地看了李素一眼,嘴脣囁嚅了幾下,努力忍住了即將脫口而出的吐槽。

不過李素眼尖,準確捕捉住了王直那一瞥而過的目光裡的含義。

含義很清楚,你這樣的混賬都能隔三岔五搞出事,蜀王那樣的混賬憑什麼就不能搞事?你這是歧視同類啊。

“再用這種目光看我,我用泡了鹽水的鞭子抽你。”李素惱羞成怒地嚴正警告。

王直呵呵一笑,撓撓頭沒說話。

李素擰眉沉吟,良久,忽然一道靈光閃過腦海。

“蜀王是哪位妃子所出?”李素忽然問道。

王直撓頭:“呃……”

李素提出問題根本沒指望王直能回答,他自己已給出了答案。

“楊妃所出,他上面還有一位同父同母的兄長,知道是誰嗎?”

王直繼續撓頭:“呃……”

李素又立馬給了自己一個答案:“是吳王李恪!”

“呃……”王直繼續撓頭。

感覺聊天不會愉快了,自問自答有意思嗎?

李素沒注意到王直的心情,繼續自問自答:“蜀王與吳王是親兄弟關係,那麼馮渡上疏一事該如何理解呢?”

“必然與吳王脫不了干係!蜀王不大可能幹的事,吳王確很有可能幹得出來,因爲蜀王沒有野心,但吳王有!”

“那麼,問題來了,馮渡與蜀王的關係,有心人一查便知,而蜀王與吳王的關係,更是天下皆知,如此一來,馮渡與吳王的關係,其實根本瞞不住多少人,吳王這人並不蠢,他會做出這種蠢事嗎?爭儲啊,多麼兇險的事,他會如此眉腦子嗎?”

王直已習慣了李素的自問自答,也不插話,只是靜靜地看著他。

“所以,當種種證據指向吳王時,吳王反倒沒有嫌疑了,這個套下得好,一環套一環,用馮渡將晉王趕出長安,再用馮渡與蜀王的關係,將吳王牽扯進來,讓陛下對吳王生疑,甚至生厭,陛下喜愛的皇子有幾個?僅僅只有魏王,晉王和吳王三人而已,一個小小的監察御史,用他當棋子竟然扳倒了兩個深受聖寵的皇子,最後唯有魏王一人獨得恩寵,嘖嘖,好算計!”

李素忍不住嘖嘖讚歎,不知是哪隻老狐貍出的陰招,反正以魏王李泰的道行,肯定想不出這麼老辣的主意,那麼,便只剩下長孫無忌了。

不愧是跟著李世民打江山的從龍功臣,果然老奸巨猾,整件事謀劃得滴水不漏,就算李世民留了心,查出馮渡與吳王並無關係,就算此事繼續往下深挖,也挖不到長孫無忌和魏王頭上,當然,到了那個時候,馮渡這顆棋子已變成了棄子,只有死人才不會泄露秘密。

從上那份諫皇子出京赴任的奏疏開始,馮渡的命運便已註定。

“這個世界太危險了……”李素長長嘆息。

王直一臉問號看著他。

李素朝他笑笑,笑容裡忽然殺機迸現:“現在我更確定了,要破此死局,馮渡這個人必須死!”

王直終於覺得自己可以開口了:“照你的說法,馮渡應該是被魏王或長孫無忌收買了,他們巴不得馮渡死,這樣一來就死無對證了,你殺了馮渡,豈不是幫了魏王和長孫無忌?”

李素笑道:“雖說早死晚死都得死,馮渡這個人可以說死定了,但是,什麼時候死,什麼場合死,這裡面的分別可就大了,若馮渡死得突然,令魏王和長孫無忌猝不及防,那麼,長孫無忌這條驅虎吞狼之計最終便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王直又一臉迷茫了,好生氣,爲什麼他說的話自己總是聽不懂?

又過了三日。

長安城發生了一件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的事。

監察御史馮渡被刺殺於長安城永樂坊的一條小巷內。

馮渡死了,死狀並不難看,雍州刺史府的仵作驗過傷後,向刺史呈上了驗屍文書,馮渡的致命傷只有一處,就在胸口心臟處,兇手顯然是個殺人的行家,僅用了一劍便結果了馮渡的性命,非常的乾脆利落。

馮渡死亡的時間是在傍晚,城門坊門即將關閉之時,當時街上的百姓行人大多已回了家,馮渡就是在匆匆趕回家的途中遇害的。

當朝御史被刺殺,性質很嚴重,大唐向來廣開言路,加上皇帝開明,胸襟廣闊,從來不因言治罪,所以大唐的言官們活得很滋潤,俗話說“路不平,有人踩”,而大唐的言官們豈止是踩路,簡直見人就踩,踩得不亦樂乎,而李世民爲了維護自己心胸開闊的光輝形象,言官們話說得再難聽都只能捏著鼻子忍了,從大唐立國到如今,近三十年了,還沒有一個言官因言獲罪過。

如今倒好,一個言官竟不明不白被人在暗巷裡刺殺了,這是什麼?這是令人髮指的白色恐怖!

雍州刺史嚇壞了,這事他不敢瞞,會要命的,於是急忙將所有的案件文書上奏李世民。

消息傳出,朝堂裡的言官們頓時炸了鍋,一個個堆起兔死狐悲脣亡齒寒的嘴臉,瘋了似的向李世民上疏,要求嚴查兇手,誅其九族。

李世民也氣壞了。

雖然只是一樁人命案,可性質太惡劣了!一個言官稀裡糊塗死了,而且還恰好是在剛上疏請求驅皇子出京的奏疏後,莫名其妙的死在巷子裡。

朝臣們都知道,原本李世民是不樂意自己的兒子們離京的,所以纔會對皇子們裝病賴在長安的舉動睜隻眼閉隻眼,馮渡上的那份奏疏事實上已令李世民很不爽了,卻只能迫於輿情不得不答應,尤其是輿情逼得他連自己最疼愛的嫡子晉王李治也要派遣出去,可以想象,李世民該多恨馮渡這個傢伙。

誰知在這個時候馮渡卻不明不白的死了,不知道的人還以爲是李世民乾的呢。

李世民冤死了,是的,他確實不喜歡馮渡這個人,內心深處也有過乾脆弄死馮渡的陰暗想法。

可是,想弄死馮渡只是個構思啊!

李世民敢對著祖宗牌位和老子遺像發誓,馮渡的死絕不是他乾的!

怎麼辦?當然是嚴查!

李世民爲了洗清自己的嫌疑,同時也必須要查出誰在動手,敢殺言官,膽子實在不小。

於是,雍州刺史戰戰兢兢開始查案。

首先當然要查馮渡生前與誰結過仇怨,這一查下去,撈出了一羣大魚。

自從馮渡上了那道奏疏後,最恨馮渡的自然是這些死賴在長安不肯走的成年皇子們,他們中有的人甚至糾集人馬,指著馮渡的家門破口大罵,更有甚者,索性點燃了火把扔進馮渡家的院子裡,差點把馮渡家整個燒了。

認真算起來,幾乎所有的成年皇子都有嫌疑。

雍州刺史想哭,想家,想媽媽。

這活兒是人乾的嗎?

那些皇子一個比一個囂張,三句話不投機便拂袖而去,雍州刺史不敢得罪任何一位皇子,人家要拂袖而去,他只好老老實實看皇子們拂袖,聲都不敢吱。

最後雍州刺史快被逼瘋了,他一個小小的刺史,哪有資格查皇子?於是只好再次報上李世民。

這件事估計把李世民噁心得夠嗆,於是向皇子們下了一道措辭非常嚴厲的旨意,任何皇子必須無條件配合雍州刺史查案,誰敢阻攔或爲難,必將嚴懲。

世上所有男人的剋星基本上都是他爹。

李世民的旨意剛下,這下輪到皇子們著急了,尤其是那些指著馮家大門罵過街的,和朝馮家院子裡扔過火把的皇子們,頓時收起了囂張的氣焰,老老實實指天發誓證明自己的清白,總之就是那句話,不可否認我確實想弄死馮渡,但是,那只是一個構思,倫家乖寶寶來的……

調查和自辯搞得轟轟烈烈,說來雍州刺史倒也不是廢物,兩三天的排查後,終於被他找到一條有價值的線索。

馮渡被刺殺的當時,晉王李治的車鑾恰好從馮渡遇害的那條按巷邊經過,車鑾經過的時間和馮渡遇害的時間幾乎發生在同時。

雍州刺史的眼睛亮了。

這如果是巧合,未免也太巧了點吧?

尤其是,晉王李治這次不得不出京赴任幷州都督,皆因馮渡一道奏疏而起,可以說完全有殺他的動機。

於是,莫名其妙的,晉王李治成了謀害御史馮渡的最大嫌疑人。

第五百四十三章 丈人登門第七百五十一章 謀劃奪嫡 下第九百四十二章 高陽孽情第二百四十八章 事實俱在第三十五章 憨直權貴第十六章 李素辭官第二百一十二章 工部尚書第四百一十八章 受僱於人第七百四十章 九曲穿線第三百四十六章 稱量英雄第六百一十四章 圖窮匕見 下第五百四十七章 烏龍截擊第五百零七章 魔王訓子第三百二十六章 天威無常第三百一十五章 單手活擒第二百一十九章 高陽鬧喪 上第一百零六章 校場聚將第六章 王家損友第五百五十三章 低卑謙遜第三百二十七章 終至西州第五百一十五章 雞血魔王第八百六十一章 臨別餞宴第七百六十五章 衆將登門 上第三百五十四章 進退維谷請個假第三百五十八章 守牧一方第七百六十五章 衆將登門 上第五百二十八章 鏖戰對峙第八百二十五章 置之死地第六百零二章 晉陽生變 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香滿長安第一百四十五章 冷靜屠夫第六百零六章 幷州兵至第八百三十一章 舅甥計議 下第六百二十三章 懲戒清洗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下共之第一百八十九章 何妨輕狂第五百零七章 魔王訓子第三百一十章 揣度聖意第四百一十七章 是非黑白第五百五十六章 年關故人第二十四章 財路與詩第十章 試治天花 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六章 王家損友第二百一十六章 無端生禍第九百四十二章 高陽孽情第八百零四章 姐弟親情第七百四十七章 靈犀點透第八百一十章 劍指何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君臣論詩第七百零六章 蹊蹺之禮第四百四十三章 債務歸屬第三百七十三章 草原戰事第十七章 流言蜚語第三百九十三章 真相大白第六百三十六章 重禮收買第八章 妖孽橫生第九百三十八章 芥蒂漸深第五百九十六章 事起生變第七百四十七章 靈犀點透第五百六十五章 絕世高手第三百六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八百九十二章 前憂後患第二百七十六章 蹊蹺祠堂第六百五十九章 決意易儲第五百六十五章 絕世高手第三百二十七章 終至西州第三十二章 龍城飛將第三十二章 龍城飛將第七百八十九章 所謂取義第十二章 上達天聽第十六章 李素辭官第四百六十八章 丈量賜地第六十章 再談人生第二百九十三章 普天之下第七百八十九章 所謂取義第七百七十五章 姓李名素第六百一十四章 圖窮匕見 下第五百一十四章 柳暗花明第九百六十三章 加恩晉爵第四百四十六章 玄奘法師第五十六章 細述經過第八百四十七章 子夜良緣第四百二十八章 至死方休第二百六十一章 子夜大亂 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田陌相見第八百六十五章 擒拿審問 上第五百二十一章 另起波折第九百零六章 退兵部署 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解除婚約第二章 盛世民風第七百八十二章 突生橫禍第七百六十章 爵封縣公第二百八十一章 帝心欲糜第八百八十一章 航海回訊第四百五十八章 近鄉情怯第六百六十六章 流歸長安第四十八章 身陷囹圄第八百三十六章 謀盡計窮
第五百四十三章 丈人登門第七百五十一章 謀劃奪嫡 下第九百四十二章 高陽孽情第二百四十八章 事實俱在第三十五章 憨直權貴第十六章 李素辭官第二百一十二章 工部尚書第四百一十八章 受僱於人第七百四十章 九曲穿線第三百四十六章 稱量英雄第六百一十四章 圖窮匕見 下第五百四十七章 烏龍截擊第五百零七章 魔王訓子第三百二十六章 天威無常第三百一十五章 單手活擒第二百一十九章 高陽鬧喪 上第一百零六章 校場聚將第六章 王家損友第五百五十三章 低卑謙遜第三百二十七章 終至西州第五百一十五章 雞血魔王第八百六十一章 臨別餞宴第七百六十五章 衆將登門 上第三百五十四章 進退維谷請個假第三百五十八章 守牧一方第七百六十五章 衆將登門 上第五百二十八章 鏖戰對峙第八百二十五章 置之死地第六百零二章 晉陽生變 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香滿長安第一百四十五章 冷靜屠夫第六百零六章 幷州兵至第八百三十一章 舅甥計議 下第六百二十三章 懲戒清洗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下共之第一百八十九章 何妨輕狂第五百零七章 魔王訓子第三百一十章 揣度聖意第四百一十七章 是非黑白第五百五十六章 年關故人第二十四章 財路與詩第十章 試治天花 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六章 王家損友第二百一十六章 無端生禍第九百四十二章 高陽孽情第八百零四章 姐弟親情第七百四十七章 靈犀點透第八百一十章 劍指何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君臣論詩第七百零六章 蹊蹺之禮第四百四十三章 債務歸屬第三百七十三章 草原戰事第十七章 流言蜚語第三百九十三章 真相大白第六百三十六章 重禮收買第八章 妖孽橫生第九百三十八章 芥蒂漸深第五百九十六章 事起生變第七百四十七章 靈犀點透第五百六十五章 絕世高手第三百六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八百九十二章 前憂後患第二百七十六章 蹊蹺祠堂第六百五十九章 決意易儲第五百六十五章 絕世高手第三百二十七章 終至西州第三十二章 龍城飛將第三十二章 龍城飛將第七百八十九章 所謂取義第十二章 上達天聽第十六章 李素辭官第四百六十八章 丈量賜地第六十章 再談人生第二百九十三章 普天之下第七百八十九章 所謂取義第七百七十五章 姓李名素第六百一十四章 圖窮匕見 下第五百一十四章 柳暗花明第九百六十三章 加恩晉爵第四百四十六章 玄奘法師第五十六章 細述經過第八百四十七章 子夜良緣第四百二十八章 至死方休第二百六十一章 子夜大亂 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田陌相見第八百六十五章 擒拿審問 上第五百二十一章 另起波折第九百零六章 退兵部署 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解除婚約第二章 盛世民風第七百八十二章 突生橫禍第七百六十章 爵封縣公第二百八十一章 帝心欲糜第八百八十一章 航海回訊第四百五十八章 近鄉情怯第六百六十六章 流歸長安第四十八章 身陷囹圄第八百三十六章 謀盡計窮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麟游县| 柯坪县| 观塘区| 莆田市| 宣恩县| 新疆| 濮阳市| 大方县| 睢宁县| 永宁县| 南投市| 沙田区| 昭觉县| 柳州市| 阳春市| 集安市| 新巴尔虎右旗| 阿克陶县| 岳池县| 保德县| 安阳县| 玉树县| 濮阳县| 博爱县| 砀山县| 漠河县| 神农架林区| 和田县| 岳普湖县| 吴忠市| 延安市| 泽州县| 洛宁县| 甘洛县| 贵溪市| 咸宁市| 和平县| 昌图县| 日喀则市| 隆安县| 巴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