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一十八章 撲朔迷離

李素很意外,他沒想到自己毫無頭緒的難題,李義府竟然有辦法。

還是小覷了天下人啊。

未來能當上一國宰相的傢伙,先不論他的人品是好是壞,本事卻是非常了不得的,否則也不會做到位極人臣的位置。

迎著李素期待的目光,李義府不敢繞圈子,開門見山地道:“晉王之危,危在勢單力薄,不可諱言,晉王確實年幼,今年才十六歲,自長孫皇后逝後,陛下憐其年幼喪母,又是嫡出,遂將他和晉陽公主二人留在身邊,親自撫育,這些年陛下無論處理國事還是召集朝臣議事,身邊總有晉王和晉陽公主二人繞膝吵鬧,朝臣們對他也十分喜愛,常常拿些小物件逗弄他,這些年過去,漸漸的便在朝臣們心中有了一個無法逆轉的印象,哪怕如今晉王十六歲,已授過冠禮,是個有擔當的成年人了,他們眼裡的晉王仍舊是當年那個吵吵鬧鬧的孩子……”

“這個印象,成了晉王爭儲最不利的劣勢,李公爺當知,朝臣喜愛晉王,與朝臣支持晉王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喜愛晉王,是看在晉王還是個孩子的份上,但若論支持晉王當太子則不然,沒有任何朝臣願意將一國太子的位置輕易託付在一個孩子身上,尤其是……”

李義府猶豫了一下,還是接著道:“尤其是,晉王其人性情略顯軟弱溫吞,素無主見,而朝臣們大多也不會想到未來大唐需要守成之君才更適合國情,是以,就算晉王主動折節拉攏朝臣,獨立陣營,只怕願意支持他的人也不多,咱們若欲輔佐晉王當太子,拉攏朝臣的手段恐怕收效甚微,此次陛下下旨令皇子出京,原本可以聯絡朝中大臣上疏爲晉王求情,畢竟晉王是嫡子,與其他的皇子不同,衆口同聲之下,有三成的機會陛下可能會順勢應了羣臣所請,但是朝臣大多將晉王當孩子,此次又是陛下刻意做出一視同仁的表象,朝中諸臣願意爲晉王求情的人只怕很少,此路……可絕矣。”

李素揉了揉鼻子。

李義府說的這些,李素早就想到過,結論和李義府一樣,製造輿論聯絡朝臣爲晉王求情不妥,李世民不僅不會答應,反而會暴露出晉王欲爭東宮的意圖,從而心生反感,絕對是弊大於利的。

李素笑道:“李兄高見,與我不謀而合,欲解決此事,從朝堂上入手恐怕是行不通的。”

李義府笑了,笑容忽然變得有些狡黠。

“李公爺,朝堂入手確實行不通,咱們可以換條路走呀……”

“換哪條路?”

李義府悠悠道:“事情的表象其實很簡單,歸結起來只有一句話,——陛下要把所有的成年皇子遣離長安,赴地方上任都督或刺史,授予實職,所以,目前朝堂裡的這潭水其實是很清澈的,清可見底……水太清了也不好,沒有內情,只有表象,藏不住秘密,想做點隱秘的事都無法遮掩,所以,若欲讓陛下收回成命,留晉王在長安,只有把這潭水攪渾了,陛下心生疑竇,繼而再生顧慮,晉王說不定就會被留下了……”

李素一呆,接著腦中似有一道靈光閃過,糾結數日的煩惱瞬間有種豁然開朗之感。

是啊,爲什麼自己的眼睛總盯著朝堂和皇帝?令出固然是宮闈,但解決麻煩卻不一定非要從宮闈入手,一條路走不通可以換另一條路呀。

不得不佩服李義府,連李素都沒想通的關節,他居然想到了,果然是八面玲瓏的聰明人,剛剛投奔過來,立馬便開始體現他自己的價值了。

“李兄不妨詳細說說。”李素臉色微動。

李義府呵呵笑了兩聲,捋了捋稀疏的長鬚,緩緩道:“所謂皇子出京,據說是一個名叫馮渡的監察御史首先上疏,後來許多御史跟風附議,陛下推搪不過,這才下了旨意,這個馮渡究竟是什麼來頭,下官並不清楚,不過可以肯定,此事絕非馮渡一人所爲,一個小小的御史,還不至於有膽子冒著得罪所有皇子的風險,上這道吃力不討好的奏疏,他的背後必有人指使,至於這個指使之人是誰……呵呵,或許是留在長安的皇子,也或許是有別的庶出皇子故佈疑陣,假旁人之手一步一步除掉嫡出皇子,任何可能都不能排除?!?

李素愈發驚訝,這一點上,李義府比他想得更深遠,原本李素只鎖定了魏王李泰和長孫無忌兩人,但李義府卻提出第二種可能。

確實不能排除這種可能,儘管可能性極小。

庶出的皇子若欲爭儲,最大的敵人自然是嫡出的李泰和李治,首先分而擊之,將李治支離長安,讓別人懷疑是李泰布的局,嫡子之間互相猜疑,互相敵對,最後得益的是誰?

這裡面可以作的文章實在太多了。

李義府接著道:“總之,長安朝堂這潭水看似清澈,實則渾濁不堪,只不過那渾濁的地方藏在暗處,尋常人無法發現,既然如此,我等欲保晉王殿下留在長安,只能選擇將這潭水攪渾,越渾越亂越好,晉王已然身陷危局,若不能置之死地而後生,恐難破此危局?!?

李素沉吟半晌,緩緩道:“李兄剛纔說,欲破此局,須換條路走,又說把這潭水徹底攪渾,請教計從何出?”

李義府直視李素,道:“製造事端,禍水東引?!?

李素一怔,然後陷入深深的思索。

***

太極宮。

常塗跪在李世民面前,面無表情地稟奏著手下剛剛查到的消息。

“據查,監察御史馮渡,河南貧寒農戶出身,家貧好學,貞觀元年河南大旱,馮渡攜家小逃難關中,落戶藍田縣,朝廷撫卹難民,分予馮家良田六畝,免其賦稅三年,馮家由此得到喘息,遂一心讀書求取功名,貞觀八年,馮渡以鄉貢而進明經科,後來投行卷入蜀王殿下府上,蜀王薦於朝廷,遂錄用爲禮部主事……”

李世民聽到這裡,眼中精光暴射,語氣陰沉道:“蜀王李愔?你確定沒查錯?”

常塗垂頭道:“老奴不敢欺君,所言一字不假?!?

李世民眼中閃過一絲不敢置信之色,冷冷道:“繼續說?!?

常塗接著道:“……馮渡自貞觀八年始任禮部主事,歷時六年,貞觀十四年,馮渡調任監察御史,糾察諸官風紀及不法,任內頗有人望,侍中魏徵生前曾多次讚譽其不畏強權,敢鳴不平事,直到如今,馮渡仍是監察御史,再無調動?!?

李世民皺眉:“他怎會與蜀王扯上關係?蜀王向來不思進取,恣意任性,甚少爲朝廷薦才,這個馮渡當初怎會想到投行卷到蜀王府上?再說,朕的皇子們沒有一個願意離開長安,包括蜀王也常稱病駐留長安數年仍不走,馮渡上的這道奏疏連蜀王都包括進去了,他是什麼意思?”

常塗沉默片刻,忽然道:“要不要老奴將馮渡緝拿下獄?老奴對刑訊頗有心得,尋常人在老奴手下撐不過半個時辰,知道的全都招了……”

李世民狠狠瞪了他一眼,道:“馮渡只不過上了一道奏疏而已,魏徵纔去世幾天,朝中便有因言獲罪者,朕若將馮渡拿下獄,你難道想讓天下人唾罵朕是昏君嗎?”

常塗垂頭:“老奴不敢。”

李世民哼了哼,道:“叫你的人密切注視馮渡的一舉一動,若有異常及時來報?!?

“是。”

“只許監視,不許對他有任何行動?!?

“是。”

“朕下旨之後,諸皇子反應如何?”

“諸皇子皆不願離京,得知是馮渡帶頭上諫後,皆對其痛罵不已,昨日越王殿下還領著一羣功勳子弟朝馮渡的府邸扔了火把,差點燒了他的屋子?!?

李世民面現怒色,重重一哼,道:“這些不爭氣的東西!”

緩緩闔上眼,李世民此刻腦海中閃過無數念頭。

蜀王李愔……竟是蜀王。

可是,果真是他在背後指使馮渡麼?

蜀王是個典型的紈絝,性好遊獵漁色,性情暴躁跳脫,從來沒有參與過朝堂任何事務,在朝中的人脈也幾乎沒有,這樣一個人,怎麼可能沒事去指使馮渡上那道對他自己也不利的奏疏?除非他吃錯藥,嗑多了五石散。

然而,李世民轉念一想,想到一個細思恐極的事實。

蜀王李愔,是吳王李恪的親弟弟,同父同母所出,若此事是吳王李恪暗中攛掇指使呢?如果是他,他的目的是什麼?

一個小小的御史,背後竟牽扯出如此複雜的關係和陰謀,李世民渾身不由有些發冷。

“你先退下,朕……再好好想想?!崩钍烂駸o力地朝常塗擺擺手。

常塗垂頭退出殿外。

殿內只剩李世民一人,這時他才緩緩闔上眼,吐出胸中一口濁氣,揉了揉額角,神色無比疲倦。

李世民不是昏君,當皇帝十八年了,這些年將朝堂和天下打理得生機勃勃,百廢俱興,昏君可幹不出如此偉業。

這幾日發生的事如走馬觀燈般在他腦海中一一閃過,所有的一切事端也好,陰謀也好,其實都指向同一件事,東宮儲君。

嫡長子李承乾被廢了,東宮久懸未立,最著急的不是他李世民,而是朝中諸臣和天下百姓士子,以及那些對他虎視眈眈的門閥世家。

太子未立,後繼無人,天下臣民人心動盪,這些都是不穩定因素,更何況李世民正在積極準備親征高句麗,若不把太子的問題解決,國無儲君,監國無人,教他如何放心東征?

“看來……確實該立一個太子了?!崩钍烂襦驼Z。

第四百一十一章 鐘鼎山林第五百三十五章 有所必爲第三百一十九章 重逢相認第八十七章 長安所見第一百七十六章 李家破財求首訂!!求月票!!第五百五十五章 恩公無覓第一百一十一章 空打算盤第二百一十一章 高下立判第七百四十四章 惡客登門第四百六十一章 長安秘辛第八百一十四章 危機暗伏第五百八十二章 民貴君輕第四十五章 行刺有因第六百六十六章 流歸長安第十二章 上達天聽第九百四十五章 父子衷腸 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鏖戰鬆州 中第七十四章 擄掠進府第三百三十章 民心不穩第七百九十五章 公主夜宴 中下第八百三十一章 舅甥計議 下第七十五章 盡釋誤會第十三章 藥王問道第三百零九章 光耀門楣第一百六十八章 欠債還錢第七百八十章 佈局脫罪第三百五十三章 西州立威 下第四百五十六章 君臣敘舊第四百四十九章 聖心難測第九百二十一章 子夜奇襲第六百零二章 晉陽生變 上第八百三十七章 意外來客第六章 王家損友第三百五十六章 管鮑之交第八百九十八章 借兵交易第一百九十二章 傾軋猜疑上架感言第二百九十七章 夫妻如戲第九百五十四章 燙手山芋第八十五章 開鍋釀酒第七百三十八章 背水臨淵第六百一十四章 圖窮匕見 下第六百三十一章 小小衝突第七百七十七章 積年恩怨第六百八十章 縱火示警第六百四十六章 謀而後發第二百三十九章 毫州素布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可理計第三百六十四章 迫在眉睫第三百五十四章 進退維谷第八百二十七章 李家大喜第三百五十八章 守牧一方第二章 盛世民風第一百一十五章 鏖戰鬆州 下第六十四章 橫截聖意第七百三十三章 威逼妥協第三十六章 再入長安第八百二十一章 回心轉意第三百五十三章 西州立威 下第四百一十一章 鐘鼎山林第二百五十七章 江湖伎倆第三百六十三章 錢多人傻第六百六十九章 李家丫鬟第四百七十章 刁蠻跋扈第五百三十四章 了無遺憾第四百六十六章 滿載而歸第七百一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五百三十六章 破冰之行第二百零五章 留下狗命第七百三十六章 虛情意妄第三百三十二章 羣狼環伺第二百八十九章 錙銖必較第二百章 下套坑人第三十八章 春風得意第八百零五章 風雲漸起第八百五十三章 揣度天意第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七百八十八章 侯門巾幗第七百九十八章 公主夜宴 下三第四百零二章 意外謀殺上架感言第二百八十八章 翁婿相會第七百五十八章 釋疑進財第六十四章 橫截聖意第五百七十三章 天災突至第五百三十章 掘地三尺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可理計第四百五十八章 近鄉情怯第三百二十三章 夜半敵襲 下第七百一十一章 突生事端第一百二十九章 登門悔婚第七百九十八章 公主夜宴 下三求首訂!!求月票!!第二百一十二章 工部尚書第六百五十七章 雨夜刺殺 上第二百九十八章 詭異暗流第七百零三章 大相登門第六百二十七章 滿城風雨第四百四十六章 玄奘法師
第四百一十一章 鐘鼎山林第五百三十五章 有所必爲第三百一十九章 重逢相認第八十七章 長安所見第一百七十六章 李家破財求首訂!!求月票!!第五百五十五章 恩公無覓第一百一十一章 空打算盤第二百一十一章 高下立判第七百四十四章 惡客登門第四百六十一章 長安秘辛第八百一十四章 危機暗伏第五百八十二章 民貴君輕第四十五章 行刺有因第六百六十六章 流歸長安第十二章 上達天聽第九百四十五章 父子衷腸 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鏖戰鬆州 中第七十四章 擄掠進府第三百三十章 民心不穩第七百九十五章 公主夜宴 中下第八百三十一章 舅甥計議 下第七十五章 盡釋誤會第十三章 藥王問道第三百零九章 光耀門楣第一百六十八章 欠債還錢第七百八十章 佈局脫罪第三百五十三章 西州立威 下第四百五十六章 君臣敘舊第四百四十九章 聖心難測第九百二十一章 子夜奇襲第六百零二章 晉陽生變 上第八百三十七章 意外來客第六章 王家損友第三百五十六章 管鮑之交第八百九十八章 借兵交易第一百九十二章 傾軋猜疑上架感言第二百九十七章 夫妻如戲第九百五十四章 燙手山芋第八十五章 開鍋釀酒第七百三十八章 背水臨淵第六百一十四章 圖窮匕見 下第六百三十一章 小小衝突第七百七十七章 積年恩怨第六百八十章 縱火示警第六百四十六章 謀而後發第二百三十九章 毫州素布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可理計第三百六十四章 迫在眉睫第三百五十四章 進退維谷第八百二十七章 李家大喜第三百五十八章 守牧一方第二章 盛世民風第一百一十五章 鏖戰鬆州 下第六十四章 橫截聖意第七百三十三章 威逼妥協第三十六章 再入長安第八百二十一章 回心轉意第三百五十三章 西州立威 下第四百一十一章 鐘鼎山林第二百五十七章 江湖伎倆第三百六十三章 錢多人傻第六百六十九章 李家丫鬟第四百七十章 刁蠻跋扈第五百三十四章 了無遺憾第四百六十六章 滿載而歸第七百一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五百三十六章 破冰之行第二百零五章 留下狗命第七百三十六章 虛情意妄第三百三十二章 羣狼環伺第二百八十九章 錙銖必較第二百章 下套坑人第三十八章 春風得意第八百零五章 風雲漸起第八百五十三章 揣度天意第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七百八十八章 侯門巾幗第七百九十八章 公主夜宴 下三第四百零二章 意外謀殺上架感言第二百八十八章 翁婿相會第七百五十八章 釋疑進財第六十四章 橫截聖意第五百七十三章 天災突至第五百三十章 掘地三尺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可理計第四百五十八章 近鄉情怯第三百二十三章 夜半敵襲 下第七百一十一章 突生事端第一百二十九章 登門悔婚第七百九十八章 公主夜宴 下三求首訂!!求月票!!第二百一十二章 工部尚書第六百五十七章 雨夜刺殺 上第二百九十八章 詭異暗流第七百零三章 大相登門第六百二十七章 滿城風雨第四百四十六章 玄奘法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且末县| 陇川县| 西丰县| 安福县| 阳高县| 如东县| 上饶县| 东平县| 沽源县| 晋中市| 福泉市| 定远县| 麻阳| 溆浦县| 滨州市| 肥乡县| 白水县| 潼南县| 青州市| 绵阳市| 融水| 蒲城县| 莎车县| 宁阳县| 凤凰县| 杂多县| 秦皇岛市| 赣榆县| 饶阳县| 玛曲县| 玉龙| 皮山县| 汽车| 叶城县| 抚远县| 宁蒗| 自治县| 郴州市| 新郑市| 平乡县| 从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