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一十五章 開誠佈公 上

送出一個錄事參軍的官職,李素成功將裴行儉收入彀中。

換了前世的說法,李素這是提前買下了一支潛力股,而且是在價格最低的時候抄底買入,這支股究竟有多大的潛力,李素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未來裴行儉的成就一定不小。

人尖子就是人尖子,裴行儉這種人本身的能力非凡,學得一身文武藝,在同齡人當中出類拔萃,出人頭地是遲早的事,李素所做的只不過是輕輕推了他一下而已。

錄事參軍不過是個小官,當然,比裴行儉如今的倉曹參軍要高兩級,裴行儉欣喜若狂,他赫然發覺自己時來運轉,迎來了事業的春天。

一旁的許敬宗和李義府羨慕得眼都紅了。

這實在是不可理解啊,按道理說,許敬宗和李義府這兩人皆是昔年秦王府舊臣,都是官場老油子了,論爲人處世,論官場經驗,論人生閱歷,二人比裴行儉豈止高出一籌兩籌?

這位李公爺雖位高爵顯,但在官場上卻仍是單打獨鬥,如今正是需要黨羽勢力的時候,相比之下,許敬宗和李義府對李素的價值不知比裴行儉這個官場新丁高出多少,爲什麼李公爺偏偏第一個看中的卻是裴行儉?這個長著一臉正義嘴臉的新兵蛋子到底有什麼好?

此刻李家前堂內,賓主四人心情各異。

許敬宗和李義府僵著笑臉,不停向裴行儉道喜,而裴行儉則非常憨厚地笑出了聲,連連謙讓,李素不動聲色地看著二人的表現,他也笑得很燦爛。

許敬宗和李義府的想法並沒錯,從李素個人的需求上來說,許敬宗和李義府對他的價值更大,裴行儉雖是潛力股,但目前畢竟年輕,數年之內應該看不出漲幅,可許敬宗和李義府卻是實實在在的秦王府舊臣,智謀機變皆是當世鮮有,他們缺的只是個遇到伯樂的機會而已。

可是李素還是決定先提拔裴行儉。

其中道理很簡單,裴行儉是好人,許敬宗和李義府二人卻實在不能稱之爲善良,對好人和對壞人,李素各有辦法。

提拔裴行儉,李素其實也是做給二人看的。

這個舉動首先告訴許敬宗和李義府,你們並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麼重要,所以我寧願先升裴行儉的官,先把你們晾著,壞人沒人權,你們就等著吧。

對許敬宗和李義府這種功利心重的人來說,明明前程無比光明,眼看觸手可及,但就是到不了,這比殺了他們還難受,爲了達到升官的目的,自然是不惜一切代價豁出命爲李素立功。

而裴行儉珠玉在前,也能時刻給二人一種危機感,讓他們感覺自己的存在並非李素的首選,這種危機感會在以李素爲首的小團體裡產生一種良性競爭,從而拼了命的爲李素解憂排難,力求在他面前立功,穩壓別人一頭,得到更實際的官職利益,然而最終的受益者卻是李素本人。

對好人有好人的用法,對壞人有壞人的用法,李素深諳其道。這個法子只對李義府這種功利心重的人有效,若將它原樣拿到裴行儉身上,以裴行儉耿直的性格,恐怕馬上會選擇離開。

裴行儉升官就發生在許敬宗和李義府面前,二人的神色果真有些不自在了,雖然仍舊是堆著笑臉,看似真誠的向裴行儉道喜,可那笑容卻已有些僵硬,眼中的嫉妒之色一閃而逝。

李素不動聲色地笑了笑,轉頭望向李義府,道:“李兄曾經說讓我去農學指點,這話我一直記得,不過很抱歉,最近我實在太忙了,忙得連家都顧不上,農學那裡只好再拖延一陣,辜負了李兄所請,我很愧疚啊……”

李義府坐直了身子連連道:“不妨事的,公爺是日理萬機的重臣,經常被陛下召進宮奏對,自然是國事爲先,說來倒真令人感慨,大唐出了李公爺這等當世英傑,實是陛下之幸,蒼生之福,爲黎民福祉計,也只能委屈公爺能者多勞了……”

許敬宗在旁邊聽得老臉有點黑。

作爲李素的外戚長輩,李素究竟有多“忙”,許敬宗是再清楚不過的,不僅是他,李素的懶惰幾乎已是朝堂君臣盡知,尚書省當差時房玄齡基本沒怎麼見過李素的人影,今天病了明天傷了,請假的理由千奇百怪別出心裁,懶得令人髮指,這種人居然好意思腆著臉說自己“忙得顧不上家”,偏偏李義府還一本正經的表示很理解,深情款款拍著“蒼生之?!钡鸟R屁,兩人一搭一唱,嘴臉實在令人噁心極了。

李義府期待地看著李素,吹捧的過場走完,接下來總該表示一下了吧?

誰知李素馬上轉過頭望向許敬宗,笑道:“叔父大人在火器局當差還算順心吧?”

許敬宗苦笑搖頭:“賢侄婿在火器局當過監正,自是清楚箇中內情,火器局頗受陛下重視,而且事涉機密,通常輕易不會變更人事,我這個少監做了好幾年仍無寸進,說來尤覺慚愧,就算我想挪挪位置,恐怕陛下也不會答應的……”

李素笑道:“無妨,守得雲開見月明,待到國有疑難時,陛下總會想到叔父大人的,叔父大人耐心再等兩年便是?!?

許敬宗苦笑應了。

李義府在一旁卻有些著急,自己投奔的意圖已經表現得如此明顯了,爲何李公爺遲遲不肯接話?就算要拒絕自己的投奔,至少也要含蓄表達一下拒絕的意思呀,總這麼吊著不上不下算怎麼回事?

小眼睛眨了眨,李義府決定索性不顧臉面,把話挑明瞭。

“李公爺,下官這人耳朵尖,聽說前陣子魏王殿下欲招攬公爺,卻被公爺拒絕了?”

李素笑著看了他一眼,道:“魏王是皇子,我是陛下的臣子,外臣本不應跟皇子過從太密,再說魏王殿下也只是尋常的登門訪客,怎說得上‘招攬’二字?李兄這話若傳出去被朝中御史聽到,我可會有大麻煩的……”

李義府急忙賠罪:“下官失言,請公爺恕罪,說來下官這張嘴確實給自己惹了不少禍,就是因爲口無遮攔,常常得罪人,故而到今日仍功不成名不就,公爺莫與下官一般見識?!?

李素哈哈一笑,擺擺手連道無妨。

李義府沉吟片刻,在腦中組織措辭,良久,方纔小心翼翼地道:“不過公爺,容下官說句放肆的話,今日在座的皆是公爺之心腹,裴賢弟素慕公爺一身鬼神莫測的本事,許兄更是公爺夫人的叔父,下官我也對公爺一見如故,只覺相識恨晚,不能早日爲公爺效命,咱們今日說的話傳不到外面去,不如……開誠佈公說些心裡話,公爺意下如何?”

李素目光閃動,盯著李義府的臉看了一陣,然後緩緩環視裴行儉和許敬宗,見二人也是一副深以爲然的模樣,李素不由笑道:“開誠佈公當然固所願也,李兄莫非有賜教?”

李義府急忙道:“公爺蓋世英傑,在您面前下官怎敢說‘賜教’?只是下官有些心裡話如鯁在喉,不吐不快,言若有失還望公爺莫怪罪?!?

李素笑道:“願洗耳恭聽?!?

李義府咳了兩聲,壓低了聲音的同時,也放緩了語速,輕聲道:“陛下自去年廢黜太子後鬱鬱寡歡,下官聽說陛下如今沉迷煉丹之道,以求長生,臣下多有不滿,諫書漸多,皆勸陛下勵精圖治,重拾貞觀初年君聖臣賢之盛況,然而陛下卻未納諸臣所諫,如今魏徵老大人去世,房相合長孫相兩位又只知唯唯,鮮少進逆耳之忠言,眼下能讓陛下納諫的人怕是越來越少了……”

李素眼皮跳了跳。

話是實話,大唐如今還算言論自由,私下議論帝王的人不在少數,不過人在朝堂官場,說話還是要注意一下的,李義府的這番話說不上大逆不道,但至少不太妥當,看來李義府今日爲了博得自己的注意,果真是不顧自己前程安危了。

李素眨了眨眼,笑道:“李兄的意思,莫非讓我效魏徵老大人之遺風,上諫逆耳忠言,勸陛下放棄煉丹?”

李義府忙道:“非也,說句大不敬的話,陛下如今聽不進忠言,讓李公爺上諫豈非陷您於險境?下官絕無此意。”

“那麼李兄的意思是……”

李義府神情遲疑,顯然接下來的話更犯忌,猶豫半晌,終於一咬牙,道:“下官的意思是說,自從太子被廢后,陛下……已漸生遲暮之氣,一心煉丹求長生,更有避世之念,這一點相信陛下自己也很清楚,有些事咱們做臣子的不敢提,但陛下卻心如明鏡,雖說避世,但陛下仍有一絲執念,那便是東征高句麗,這是兩朝帝王一心想做卻做不了的事,在這件事上,陛下雄心未滅,不可改易,已是勢在必行。如今朝中諸臣已在暗中準備東征事宜,那麼在陛下東征之前,下官以爲,陛下必定會冊立一位太子,爲了安撫臣民之心也好,爲了御駕東征之後留其監國也好,冊立太子已是迫在眉睫之事了……”

李素點頭:“李兄說得不錯,你繼續說?!?

李義府看了一眼李素的臉色,卻看不出任何端倪,也不知李素對自己這番話究竟是何態度,但是既然話已出口,李義府只能硬著頭皮繼續說下去。

“……下官剛纔說咱們彼此開誠佈公,那麼便恕下官放肆了,前陣子魏王殿下登門招攬李公爺,卻被公爺拒絕,下官當時百思不得其解,畢竟陛下諸皇子之中,魏王的身份最合適當太子,一來魏王勤奮博學,在士林中素有聲望,二來魏王是長孫皇后所出之嫡子,天生便有名正言順繼承大統的身份,三來魏王暗中綢繆多年,朝中人脈甚廣,無論怎麼看,太子的人選必然是魏王殿下,下官一直不明白公爺爲何拒絕魏王的招攬……”

李義府又看了李素一眼,然後露出“我懂你”的微笑,接著道:“下官冥思苦想,想了許多天,開始下官以爲李公爺無心參與立儲之事,拒絕魏王的招攬只因性情淡泊,無慾無求,不過下官又覺得不對,不論出於何種心思,當面拒絕魏王,而招魏王忌恨,終究是不太妥當的,以李公爺的聰慧,斷不會行此不智之舉。直到前日東陽公主府上夜宴,下官見李公爺與晉王殿下相談甚歡,直到那時下官方纔恍然大悟……”

李義府的笑容越來越深:“原來李公爺並非無心立儲之事,而是心中另有中意者,此人……竟是晉王殿下。”

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世處世第八百六十七章 臥榻養虎第七百四十七章 靈犀點透第九十四章 婚姻大事第一百八十二章 少年城府第八百八十七章 拔營南下第八百五十二章 老將相鬥夕陽下奔跑!!第五百七十四章 聖命差遣第五百七十六章 出京北行第九百六十五章 公道世間唯白髮 大結局第四十三章 李父投卷第四百八十四章 和風細雨第六百四十三章 庶子直諫第三百九十章 使命在肩第八百九十八章 借兵交易第八章 妖孽橫生第二百八十章 登門自辯第一百六十四章 提點兇險第二百四十七章 驟然生變第五百二十七章 禍起事變第九百四十五章 父子衷腸 上第七百一十九章 進諫挽瀾第七百九十四章 公主夜宴 中第七百零七章 意外來客第二十六章 童叟無欺第七十六章 酩酊大醉第三百六十七章 招商引資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家興亡第五百六十六章 困龍入海第四百八十六章 賞功罰過第四百三十三章 兄弟重逢第一百二十二章 進退難取第七百二十六章 父母情事第七百四十二章 智商碾壓第一百二十章 捷報入京第五百零四章 巧取豪奪第七百八十八章 侯門巾幗第三百七十章 順手而爲第五百六十六章 困龍入海第五百零四章 巧取豪奪第九百零八章 意外選擇第五百五十六章 年關故人第四百三十八章 誠信買賣第七百八十六章 君臣論將第四百九十三章 領罪圈禁第二百二十九章 朔望朝參 上第五章 談談理想第三百九十五章 玉人入關第二百八十二章 驕奢之心第五十四章 終脫險境第二百二十六章 魏徵上疏第四百三十七章 各司其職第五百五十章 上達天聽第六百三十六章 重禮收買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可理計第六百七十七章 有所必爲第六百九十一章 父子相殘 下第三百三十一章 初見刺史第八百九十四章 分兵駐隘第七百二十章 故人恩怨第九百三十七章 歸鄉團聚第九百五十一章 且釋恩怨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戰餘生第七百七十五章 姓李名素第二百九十章 彎仔碼頭第四百二十章 攻守鏖戰 中第九百二十六章 撤軍離城第二百一十六章 無端生禍第八百一十章 劍指何人第六百一十八章 盛裝赴約第七百一十七章 國法難容第四百零八章 善始善終第七百三十八章 背水臨淵第四百八十四章 和風細雨第一百六十三章 莫名邀宴第六十二章 驢脣馬嘴第二百一十六章 無端生禍第六十三章 無意獻策第二百一十章 流水生產第八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四百六十一章 長安秘辛第七百二十七章 登門認親 上第二百九十一章 順勢逆勢第九百三十八章 芥蒂漸深第八百二十三章 突起變故第四百零五章 胡攪蠻纏第一百四十八章 暖玉生香第四百一十二章 捨生取義第四百一十六章 震懾威嚇上架感言第四百六十一章 長安秘辛第六百零七章 自亂陣腳第一百二十一章 封爵召回第九百四十三章 官升右丞第三百九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二十六章 童叟無欺第八百九十三章 用兵詭譎第四百六十四章 世代交好第七百三十三章 威逼妥協
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世處世第八百六十七章 臥榻養虎第七百四十七章 靈犀點透第九十四章 婚姻大事第一百八十二章 少年城府第八百八十七章 拔營南下第八百五十二章 老將相鬥夕陽下奔跑!!第五百七十四章 聖命差遣第五百七十六章 出京北行第九百六十五章 公道世間唯白髮 大結局第四十三章 李父投卷第四百八十四章 和風細雨第六百四十三章 庶子直諫第三百九十章 使命在肩第八百九十八章 借兵交易第八章 妖孽橫生第二百八十章 登門自辯第一百六十四章 提點兇險第二百四十七章 驟然生變第五百二十七章 禍起事變第九百四十五章 父子衷腸 上第七百一十九章 進諫挽瀾第七百九十四章 公主夜宴 中第七百零七章 意外來客第二十六章 童叟無欺第七十六章 酩酊大醉第三百六十七章 招商引資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家興亡第五百六十六章 困龍入海第四百八十六章 賞功罰過第四百三十三章 兄弟重逢第一百二十二章 進退難取第七百二十六章 父母情事第七百四十二章 智商碾壓第一百二十章 捷報入京第五百零四章 巧取豪奪第七百八十八章 侯門巾幗第三百七十章 順手而爲第五百六十六章 困龍入海第五百零四章 巧取豪奪第九百零八章 意外選擇第五百五十六章 年關故人第四百三十八章 誠信買賣第七百八十六章 君臣論將第四百九十三章 領罪圈禁第二百二十九章 朔望朝參 上第五章 談談理想第三百九十五章 玉人入關第二百八十二章 驕奢之心第五十四章 終脫險境第二百二十六章 魏徵上疏第四百三十七章 各司其職第五百五十章 上達天聽第六百三十六章 重禮收買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可理計第六百七十七章 有所必爲第六百九十一章 父子相殘 下第三百三十一章 初見刺史第八百九十四章 分兵駐隘第七百二十章 故人恩怨第九百三十七章 歸鄉團聚第九百五十一章 且釋恩怨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戰餘生第七百七十五章 姓李名素第二百九十章 彎仔碼頭第四百二十章 攻守鏖戰 中第九百二十六章 撤軍離城第二百一十六章 無端生禍第八百一十章 劍指何人第六百一十八章 盛裝赴約第七百一十七章 國法難容第四百零八章 善始善終第七百三十八章 背水臨淵第四百八十四章 和風細雨第一百六十三章 莫名邀宴第六十二章 驢脣馬嘴第二百一十六章 無端生禍第六十三章 無意獻策第二百一十章 流水生產第八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四百六十一章 長安秘辛第七百二十七章 登門認親 上第二百九十一章 順勢逆勢第九百三十八章 芥蒂漸深第八百二十三章 突起變故第四百零五章 胡攪蠻纏第一百四十八章 暖玉生香第四百一十二章 捨生取義第四百一十六章 震懾威嚇上架感言第四百六十一章 長安秘辛第六百零七章 自亂陣腳第一百二十一章 封爵召回第九百四十三章 官升右丞第三百九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二十六章 童叟無欺第八百九十三章 用兵詭譎第四百六十四章 世代交好第七百三十三章 威逼妥協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平| 手机| 道孚县| 个旧市| 文安县| 巨野县| 嫩江县| 天台县| 吉首市| 来安县| 辽中县| 乌拉特中旗| 那坡县| 芜湖县| 华亭县| 邛崃市| 甘南县| 泌阳县| 贡嘎县| 兴城市| 洛宁县| 电白县| 嵩明县| 科尔| 西平县| 高州市| 普定县| 宣汉县| 桂林市| 雷州市| 射阳县| 河西区| 柏乡县| 商都县| 临沭县| 赤壁市| 临洮县| 巢湖市| 瓮安县| 慈利县| 临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