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九十七章 公主夜宴 下二

東征高句麗是個大話題,由這個話題說開了,各種主要的次要的問題全冒了出來,大到行軍路線攻城方法,小到一兵一卒吃喝拉撒,話題說不盡。天籟小 說

李世民的東征之意雖未見於朝堂正式的公函文書,但帝王東征的意圖已然天下皆知,這是一次中原雪恥的大戰(zhàn),惡戰(zhàn),隋朝三次東征皆鎩羽而歸,傷亡慘重,大唐欲報此仇,爲的不僅僅是證明新朝的文治武功,也爲了給那些曾經徵隋之戰(zhàn)中傷亡的將士後裔們報仇,當年的慘痛記憶並不遙遠,也只是經過了一代人,至今仍有許多傷病殘疾的東征將士活著,拖著年邁老朽的殘體,述說著當年怎樣的慘痛悲苦。

三次大敗的記憶,其實並不遠,天下人的眼睛仍盯著李世民,有的希望從此永息兵戈,有的希望盡起大軍,報當年之仇。

隨著統(tǒng)治地位的越來越鞏固,李世民的東征之心便越來越強烈。

弒兄殺弟,逼父禪位而登基的污點仍在世人口中流傳,李世民迫切需要一場大勝來掩蓋自己曾經的不光彩,當初平滅東*突厥算一次,這次東征高句麗也算一次。

有生之年,大唐將士戰(zhàn)無不勝,但真正在李世民心中排得上號的重大戰(zhàn)役僅此兩次,就連當年橫掃草原,滅薛延陀之戰(zhàn)也不足一提,由此可見,東征高句麗在朝堂君臣心中佔有多大的分量了。

話題一說起來,涼亭內衆(zhòng)人便收不住勢了,連李素都有了幾分興致。

亭內正中有一張石桌,李素命人將桌上的茶壺點心撤下,然後用石子在桌上畫了一幅頗爲簡陋的遼東地圖,勾畫出兩國邊境各城池的大概位置,四人便起身各據一角,湊在一起圍著地圖各抒己見。

“兵出長安,洛陽,一路北行,若糧草能供應得上,且氣候不算惡劣的話,約莫三個多月能到邊境……”許敬宗俯凝視地圖,沉聲道:“至於出征的季節(jié)……怕是不好估摸,此戰(zhàn)必是惡戰(zhàn),兩軍傷亡多少不敢預估,但時日必然會拖得很長,一年兩年怕是不可見其功,三年四年也屬平常……”

話沒說完,硬生生斷掉,許敬宗的言外之意卻是不言而喻。

許敬宗不算好人,但是至少也是當年秦王府出來的舊臣,說是一介文人,也是親身經歷過沙場戰(zhàn)陣的,本身的能力不俗,他的能力不僅僅是逢迎拍馬,這一番分析倒也中肯客觀。

話沒說透,但話裡的意思大家都明白,李義府笑瞇瞇地滿臉認同狀,朝許敬宗拱了拱手,以表高山流水,然而一旁的耿直boy裴行儉卻唯恐大家不明白,自覺地將許敬宗的話頭補上了。

“惡戰(zhàn)不可怕,怕的是國力是否能支撐,還有高句麗易守難攻的地利之便,亦是我王師之大敵,此戰(zhàn)勝負,委實不好說……”裴行儉凝視著地圖,絲毫沒注意到許敬宗和李義府古怪的臉色。

李素不經意似的瞥了二人一眼,見二人飛快交換了一下眼色,兩位奸臣大抵在這一瞬間達成了共識,——“這傢伙太耿直了,以後咱們不跟他玩。”“嗯嗯嗯。”

李素轉過頭望向李義府,這傢伙比較油滑,臉上掛著謙遜的笑容,不論誰說話都是一副滿臉認同的樣子,哪怕一句自己的見解都不說,端只看他臉上的笑容都會讓人自內心的感受到被認同的爽感,以爲自己終於遇到了世間唯一的知音,恨不得當場跟他燒黃紙拜把子纔好。

做人做官做到這般境界,李義府這個人委實不簡單。

李素不肯放過他,朝他眨了眨眼,笑道:“素還未聞李少監(jiān)高論呢。”

李義府笑道:“諸公皆是國之棟樑,李某才疏學淺,怎敢在諸公面前班門弄斧,心裡那點淺薄之論說出來,徒惹諸位笑話,還是不獻醜了,哈哈,不獻醜了。”

許敬宗笑道:“李兄謙虛了,世人皆知李兄有大才,去年李兄一篇《承華箴》作得花團錦簇,人深省,連陛下都忍不住擊節(jié)讚歎,今日我等閒下小聚,並無外人,李兄何妨暢言?”

李素饒有興致地看著李義府,眼神滿是期待。

從許敬宗等三人主動找到他到現在,李素基本沒怎麼說過話,一直都在靜靜的聆聽,觀察。

多聽多看少***這是一個成熟男人的基本素質。李義府裴行儉欲求上進,主動結交,李素當然也要靜靜的觀察他們,看他們值不值得投靠自己,不然弄個廢物在旁邊所爲何來?造糞肥田嗎?

見李素眼神期待,李義府咳了兩聲,身板也不自覺地挺直了,神情從未有過的嚴肅,他知道,自己的言很重要,因爲這一次等於是上級領導面試的性質,自己一言可定前程,說到領導的心坎上,從此便被高看一眼,前程自然不愁,若說得令領導不太滿意,這些日子打的攀附算盤算是白打了,回家洗洗睡吧。

沉吟片刻,李義府緩緩道:“既然李公爺和諸公不棄,李某便厚顏說幾句,李某是文人,未曾有過行軍佈陣的經歷,比不得三位文武全才,論戰(zhàn)陣之法,我便不獻醜了,如今李某承陛下隆恩,忝任農學少監(jiān),既然謀農學之政,關心的當然是大軍後勤補給……剛上任農學少監(jiān)時,我算過一筆賬,這些年陛下南征北戰(zhàn),尤其是三年前平滅薛延陀,此戰(zhàn)耗時一年餘,最後的結果,自然是大唐完勝,北方數千裡方圓納入我大唐版圖,但是算算損失,卻實不容樂觀……”

李義府嘆了口氣,道:“此戰(zhàn)且先不說征戰(zhàn)的將士,單隻論徵調的民役,便足足有數十萬之多,這數十萬人全是從關中和河北河東諸道臨時抽調的,諸公想想,大唐總共纔多少萬戶?人丁已然稀少了,又抽調了這麼多壯年男丁,各家各戶的田地誰人耕種?只能靠家裡的婆姨和乳毛未脫的奶娃子,然後呢,此戰(zhàn)歷時一年餘,一年多的光陰,征戰(zhàn)的將士,抽調的民夫,數十萬張嘴,人吃馬嚼的,糧草全由國庫調撥,國庫支應不及,便抽調各州官府的官倉,民倉,總之,平滅薛延陀的那一年多裡,整個大唐無論軍事國事,最大的原則便是保證前方的糧草充足,李某說一句誅心的話,這一戰(zhàn),不僅掏光了大唐國庫,連民間都被掏光了,這才換得薛延陀滅國……”

李素深深地看著他,眼裡的笑意更深了。

李義府當然是個老奸巨猾的傢伙,無論任何場合裡,他絕不會說出太過分的話,或許直到此刻,他知道要拿出點乾貨了,這才逼得他不得不說出一些掏心窩的話,實在是很難得了。

李義府與李素對視一眼,然後露出恭謹的微笑,隨即接著道:“……算算時日,距離平滅薛延陀纔多久?三年!三年的時間,換作尋常百姓人家傷了元氣也不一定恢復得過來,更何況是偌大一個國家,在得知陛下有東征之心後,李某多事,私下邀了戶部褚主事飲宴,多灌了他幾杯酒後,褚主事告訴我,國庫的糧草囤積不足一萬石,因爲當年攻打薛延陀時,尚書省爲抽調全國糧草,動用官府向民間地主和莊戶借糧,滅薛延陀後,各地以減賦稅薄徭役等各種方式償還當初的糧債,三年下來,國庫所餘糧草實在不多……”

“……不足一萬石的糧草,東征需要多少將士?按最保守的說,十萬將士總歸需要吧?這場仗打多久?按最樂觀的估計,半年總歸需要吧?還不提抽調運糧的民夫,只說這十萬將士征戰(zhàn)半年,戰(zhàn)事進行得順利,王師節(jié)節(jié)推進,需要多少糧食?各位可能沒算過,李某多事,閒暇時算了一下,需要至少九萬石!”

臉上露出苦笑,李義府嘆了口氣:“一萬石的庫存,九萬石的需要,中間的差距,諸公當知多麼巨大,若後勤糧草不足,哪裡來的軍心士氣?此戰(zhàn)之勝負,誰能預料?”

李素的臉色也漸漸凝重了,剛纔一直以考究的心思討論東征高句麗之事,沒想到李義府將實實在在的數據擺出來後,情勢竟然如此嚴峻,甚至是可怕。

“李公看得高遠,令人佩服,我想請教一下,大軍出征之前,尚書省和戶部必須要將糧草調撥之事估算充足,若然不足,絕不會輕易動兵,這些數據難道房相和長孫大人不知道?”

李義府苦笑道:“兩位相爺皆是謀國重臣,自然知道的,他們的想法李某大致能猜到一些,說穿了還是老辦法,糧草不夠時繼續(xù)向民間徵調,或是借糧,甚至用瓷器絲綢等貨物向南方蠻夷小國換取糧食等等,這些法子當然不能說不行,只不過,當初滅薛延陀時能用的法子,這次東征高句麗卻不一定能用。”

亭內另外三人一凜,紛紛將目光投注在李義府身上。

“爲何?”

李義府嘆道:“因爲民間元氣未復,當初徵薛延陀時官府能向民間徵調或借到糧食,那是民間地主和莊戶們多年屯備的,糧食全被官府借調過去,說是‘十室九空’也不過分,世間任何事都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短短三年時間,能指望民間又能屯下多少糧食?當然遠不如三年前了,王師東征本是振奮人心之事,無論權貴還是草民,聞之必然歡欣鼓舞,因爲這是雪恥之戰(zhàn),可是……民心所向是沒錯,官府再向百姓借糧卻不一定能借到,不是不支持官府,而是實在沒有餘力,官府逼得急了,反而會激起民怨,好好的一件事,最後全變了味道,李某實在擔心這次朝廷和陛下會得不償失……”

******

ps:還有一更,欠下的債我這幾天會慢慢還。。。

第二百五十二章 魏王問因第七百二十一章 細剖利弊第五百五十五章 恩公無覓第三十五章 憨直權貴第八百四十三章 武氏問情第四十九章 脫困求生 上第九百四十四章 設宴遊園第二百四十七章 驟然生變第一百零四章 聖意徵召第一百零六章 校場聚將第二百七十章 醉翁之意第二百七十九章 賜婚聖旨第一百九十二章 傾軋猜疑第五百七十五章 不信不敬第五百七十章 昇天無路第七十三章 突降其禍第八百八十七章 拔營南下第七百七十六章 義伸援手第三百二十六章 天威無常第三百六十一章 君子交易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兵歸宿第十六章 李素辭官第三十章 志向高遠第八百零九章 預謀發(fā)酵第一百四十九章 積累人脈第九百五十六章 倭僧求種第七十章 奏對問策 下第六百二十六章 強行送賄第七百零四章 大相辭行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兵歸宿第七百三十六章 虛情意妄第七百一十七章 國法難容第四百一十六章 震懾威嚇第二百七十九章 賜婚聖旨第五百八十章 凍土難播第九百一十二章 深夜驚喜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賜功臣 下第七百零三章 大相登門第三百零九章 光耀門楣第一百二十章 捷報入京第八百四十六章 故人遠來第一百一十二章 鬆州之變第六百二十一章 入宮述職第二百八十九章 錙銖必較第一百五十四章 程府訓斥 上第八百四十二章 重拿輕放第八百一十四章 危機暗伏第四百六十一章 長安秘辛第四百四十六章 玄奘法師第四百四十八章 聖旨東來第七百一十六章 門閥無情第三十三章 美人如畫第七百零八章 王爺所請 上第九百一十六章 主僕相疑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親香澤第三百四十四章 無辜牽扯第三十六章 再入長安第一百五十八章 捨生忘死第五十七章 恩情折現第五百九十二章 活命之恩第七百六十二章 萬家生佛第四百四十一章 名將論戰(zhàn)第九百章 納諫撤軍第二百九十六章 迷津難解第二百六十七章 出家避世第四百三十章 殺身成仁 下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棚綠菜第八百八十九章 佈局設套第九百五十一章 且釋恩怨第七百九十七章 公主夜宴 下二第三十二章 龍城飛將第五百七十四章 聖命差遣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下共之第八百三十八章 曉以情理第一百三十三章 坦率小人第九十一章 英國公府第六百八十二章 誰試鋒芒第五百六十八章 武氏出家第九百零二章 大營遇襲第三百九十三章 真相大白第七百五十六章 出乎意料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漠玉人第五百二十八章 鏖戰(zhàn)對峙第四百三十二章 別後敘情第八百九十三章 用兵詭譎第一百零三章 再次封官第二十七章 初入長安第一百五十三章 羣魔亂舞第一百七十章 身陷監(jiān)牢第七百零四章 大相辭行第五百七十七章 菜泯恩仇第八百九十六章 再次攻城第四百五十章 啓程歸去第七十九章 無私奉獻第二百九十四章 無畏無愧第五百零一章 意圖不明第六百九十七章 鹹魚立志第五百六十六章 困龍入海第五十一章 脫困求生 下第五百零七章 魔王訓子
第二百五十二章 魏王問因第七百二十一章 細剖利弊第五百五十五章 恩公無覓第三十五章 憨直權貴第八百四十三章 武氏問情第四十九章 脫困求生 上第九百四十四章 設宴遊園第二百四十七章 驟然生變第一百零四章 聖意徵召第一百零六章 校場聚將第二百七十章 醉翁之意第二百七十九章 賜婚聖旨第一百九十二章 傾軋猜疑第五百七十五章 不信不敬第五百七十章 昇天無路第七十三章 突降其禍第八百八十七章 拔營南下第七百七十六章 義伸援手第三百二十六章 天威無常第三百六十一章 君子交易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兵歸宿第十六章 李素辭官第三十章 志向高遠第八百零九章 預謀發(fā)酵第一百四十九章 積累人脈第九百五十六章 倭僧求種第七十章 奏對問策 下第六百二十六章 強行送賄第七百零四章 大相辭行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兵歸宿第七百三十六章 虛情意妄第七百一十七章 國法難容第四百一十六章 震懾威嚇第二百七十九章 賜婚聖旨第五百八十章 凍土難播第九百一十二章 深夜驚喜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賜功臣 下第七百零三章 大相登門第三百零九章 光耀門楣第一百二十章 捷報入京第八百四十六章 故人遠來第一百一十二章 鬆州之變第六百二十一章 入宮述職第二百八十九章 錙銖必較第一百五十四章 程府訓斥 上第八百四十二章 重拿輕放第八百一十四章 危機暗伏第四百六十一章 長安秘辛第四百四十六章 玄奘法師第四百四十八章 聖旨東來第七百一十六章 門閥無情第三十三章 美人如畫第七百零八章 王爺所請 上第九百一十六章 主僕相疑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親香澤第三百四十四章 無辜牽扯第三十六章 再入長安第一百五十八章 捨生忘死第五十七章 恩情折現第五百九十二章 活命之恩第七百六十二章 萬家生佛第四百四十一章 名將論戰(zhàn)第九百章 納諫撤軍第二百九十六章 迷津難解第二百六十七章 出家避世第四百三十章 殺身成仁 下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棚綠菜第八百八十九章 佈局設套第九百五十一章 且釋恩怨第七百九十七章 公主夜宴 下二第三十二章 龍城飛將第五百七十四章 聖命差遣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下共之第八百三十八章 曉以情理第一百三十三章 坦率小人第九十一章 英國公府第六百八十二章 誰試鋒芒第五百六十八章 武氏出家第九百零二章 大營遇襲第三百九十三章 真相大白第七百五十六章 出乎意料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漠玉人第五百二十八章 鏖戰(zhàn)對峙第四百三十二章 別後敘情第八百九十三章 用兵詭譎第一百零三章 再次封官第二十七章 初入長安第一百五十三章 羣魔亂舞第一百七十章 身陷監(jiān)牢第七百零四章 大相辭行第五百七十七章 菜泯恩仇第八百九十六章 再次攻城第四百五十章 啓程歸去第七十九章 無私奉獻第二百九十四章 無畏無愧第五百零一章 意圖不明第六百九十七章 鹹魚立志第五百六十六章 困龍入海第五十一章 脫困求生 下第五百零七章 魔王訓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丰县| 紫阳县| 磐石市| 宕昌县| 怀安县| 孝义市| 麻阳| 贵定县| 蒙阴县| 永泰县| 任丘市| 运城市| 神农架林区| 工布江达县| 美姑县| 滦南县| 清丰县| 新邵县| 乡城县| 东乡| 广平县| 二连浩特市| 新田县| 璧山县| 柳江县| 莒南县| 新沂市| 瓮安县| 平度市| 磴口县| 建阳市| 库车县| 锡林浩特市| 乐都县| 舒兰市| 剑阁县| 松原市| 建宁县| 常德市| 乡城县| 高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