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七十七章 積年恩怨

殺父之仇,奪妻之恨,向來是人類所有仇恨中最無法化解的,可謂不共戴天。天 籟 『小說

當李素知道這件事跟女人扯上關係後,頓知不可善了了。

說起來是曾經的陳年舊賬,然而此一時彼一時,當年侯家正是風光之時,侯君集是從龍功臣,爵封國公,頗得聖眷,至於安平縣侯……舉國上下那麼多侯,誰知道安平侯是哪號人物?所以那時的侯傑行事無所顧忌,與劉顯搶女人,搶了便搶了,沒什麼大不了,只要侯家權勢不倒,劉顯永遠拿他沒辦法,永遠只能忍著。

可是,侯家畢竟倒了。

權貴失勢的下場是很嚴重的,當年施出去的恩不一定能收到回報,但當年結下仇卻一定會被報還的,仇恨永遠比恩情更令人刻骨銘心,永誌不忘。

“已是三年前的舊事了,劉顯還沒忘?”李素瞥了他一眼。

侯傑點頭,滿臉苦澀:“那個女人……太美了,可謂人間絕色,她原本是官宦閨秀,後來其父犯事被斬,全家被沒入內教坊,這才淪落風塵中,劉顯對她一直念念不忘,三年仍不易相思……”

李素嘆了口氣,道:“所以,今日劉顯找上你,就是爲了這個女人?這個女人如今還跟著你嗎?”

侯傑點頭道:“當年我將她買下後納入家中,一直到今天,她仍是我的侍妾……”

“劉顯逼你把那個女人送給他?”

“這是劉顯的目的之一。”

李素緩緩道:“我有個問題剛纔一直想問,權貴人家縱然結仇,想必也不會如此草率魯莽,若說爲了一個女人而對你下毒手,未免有些過了,哪怕你侯家如今已失勢,也不至於把臉撕破得如此徹底,更何況劉顯剛纔說過,他是以安平侯府的名義對你下手的,也就是說,此事已非你二人的個人恩怨,而是兩家之仇了,想必不僅僅是爲了一個女人那麼簡單,對吧?其中是否還有別的原因?”

侯傑咬牙道:“有。”

“說說。”

侯傑沉默片刻,忽然擡頭看著李素,目光閃動了一下,道:“我父流放瓊南以前,我曾去監牢探望,我父曾說,侯家若有大難,可尋子正兄,子正兄必護我侯家周全,是真的嗎?”

李素愣了一下,然後噗嗤一笑:“你都把話擠兌到這份上,我若說是假的,怕也會落個愧對故人的名聲了,對吧?”

侯傑臉一紅,羞愧垂下頭。

李素冷哼道:“侯傑,咱們以往沒什麼交情,你父親侯大將軍曾對我有恩,但後來我也報還了,不然你以爲你父親犯下的事僅僅只是流放那麼簡單?大丈夫一生恩怨分明,也不必斤斤計較,此事我既然遇到了,便沒有袖手不管的道理,剛纔我跟劉顯說的話你莫非沒聽到?我說過,侯家的恩怨,我一力擔之,只不過你要清楚,我幫侯家是看在你父親的面子上,與你無關,你若還在我面前玩弄這點上不了檯面的小聰明,可莫怪我真的撒手不管了,你以爲我很樂意爲了侯家去得罪一位有權有勢的縣侯嗎?”

心底角落裡那一點點小聰明被李素當面揭穿,侯傑羞得無地自容,滿臉通紅急忙賠禮道歉。

李素淡淡笑了笑,算是揭過去了。

這世上沒有真正的蠢貨,各有各的聰明,只是聰明也分種類分道行的,有的火候深,道行足,一副大智若愚的蠢樣卻幹成了大事,有的靠著一點點小心機佔點小便宜,大抵一輩子也就這個樣子了,侯傑的小聰明自然逃不過李素的眼睛,以往李素若遇到了,也只是微微一笑,不予計較,但今日卻很不厚道地當面揭穿了。

原因很簡單,也算是爲了故人吧。侯家已然落魄到如此地步,而侯家的長子卻靠著一點小心機小狡黠算計剛剛救了他性命的恩人,李素不得不幫侯君集教訓幾句,聽不聽得進去是侯傑的事,若侯傑陽奉陰違也簡單,李素與侯家的交情僅止於侯君集這一代了。

看著侯傑滿面羞愧的模樣,李素淡淡地道:“行了,這些話本不該由我說,我只是喜歡管閒事罷了,說說吧,你們侯家和那位安平縣侯到底有何恩怨?”

侯傑措辭片刻,低聲道:“安平侯與我侯家……可以說是世仇了。”

李素眉頭一皺:“何出此言?”

“早在大唐立國之前,當今陛下還是秦王時,我父親已是秦王府的車騎將軍了,那時的安平侯劉平只不過是我父親麾下的一名兵曹,專司運送大軍糧草,那年征討王世充,兩軍決戰洛陽城外,當時劉平押送的一批軍糧因大雨而誤時,比軍令規定的晚了三日,差點造成軍心動盪,我父親氣壞了,當即便行了軍法,將劉平的左腿打斷,養了三個月才見好,後來劉平漸露崢嶸,屢立戰功,只是報到我父親面前時,我父仍深恨劉平當年差點壞了大事,於是屢屢將劉平的戰功截下不報,劉平豁了性命掙得的軍功倒有多半被我父所截,最後大唐立國,高祖皇帝分封功臣,劉平只被封了一個縣子,還是後來陛下即位後,劉平不知走了什麼門路才封到了縣侯……”

李素恍然,然後嘆了口氣。

照這般說法,兩家果然是世仇了,阻人前程簡直比殺人父母更惡劣,侯家與劉家的恩怨,可以說得上是“不共戴天”了。

“所以,那個所謂的絕色風塵女子,只是劉顯尋仇的一個藉口而已,對嗎?”

侯傑點頭:“那位女子……確實也深被劉顯所喜,今日劉顯截住我一來是爲了報世仇,二來順便也想將她霸佔,一舉兩得而已,他知道,如今侯家已破敗,而劉家不知何時攀上了長孫家,此消彼長,侯家只能任他宰割了……”

李素這時也聽明白了,怪不得剛纔劉顯理直氣壯的說是安平侯府的名義尋仇,原來果真是家族世仇,如今侯家勢頹,正是報仇的好時機,這個安平侯劉平倒也真是耐心極好,忍了二十多年纔等到了機會。

李素沉吟半晌,展顏一笑:“好了,事情我大概都清楚了,還是那句話,侯家的恩怨,我來擔。”

侯傑眼眶一紅,哽咽道:“多謝子正兄,我侯家危難落魄之際,我父親朝中同僚袍澤皆避之,唯有子正兄不棄,義伸援手,侯家承子正兄大恩,日後定當……”

李素打斷了他的話頭,道:“行了,別說什麼報恩的話,我做這些一是爲了當初與你父親的交情,二是不想愧對自己的良心,除此沒有別的原因,……我先把你送回去,再拜望一下侯家嬸孃,別的事情緩緩再說。”

侯傑再次謝過,說了一路的話,李素和部曲們已快到朱雀大街時,侯傑忽然覺得不對,急忙道:“子正兄,走錯了,我家已不在朱雀大街……”

李素一愣:“搬家了?”

侯傑苦笑道:“父親犯事流放之後,殿中省便將我家的宅院收了回去,將我全家驅趕出來,還封沒了大部分的家產和所有田地,如今我家聚居在長興坊的一個小宅子裡……”

李素沉默片刻,嘆息不已。

傾巢之下,焉有完卵,當初侯君集的一個決定,真正是害苦了全家人。

李素和部曲們當即掉頭,走了小半個時辰才走到長興坊,侯傑指明瞭路,最後衆人在一個破敗的小門前停住。

叫開了門後,侯家一位白蒼蒼的老門房走了出來,見侯傑滿身傷痕被人擡回來,不由大驚失色,急忙高聲叫來了家眷,家眷們紛紛搶出門來,見侯傑如此模樣,家眷們紛紛傷心痛哭。

李素靜靜看著這一家的悲情落魄,心中不由泛起許多感慨。

侯家如今的境況彷彿突然間給他敲響了警鐘。

家族興衰,全在家主一人,一念可興,一念可敗,李素如今也是一家之主,整個李家的興衰全繫於李素一人,在這個皇帝意志能決定一切的年代裡,若想家族長久興盛下去,不至於落到侯家這個地步,李素往後每走一步都要分外小心謹慎,否則,若一朝失勢,李素都不敢想象老爹和許明珠會承受多麼巨大的屈辱,一如現在的侯家,只看面前這扇破敗潦倒的窄門,便知其中辛酸。

侯家已落魄,小小的宅院內全住著家眷,家僕丫鬟已被遣散,僅只留了一位忠心的老門房。

衆家眷圍著侯傑大哭一陣後,幾名老婦人攙扶著一位四十多歲的婦人緩緩走出來,婦人穿著粗布裙衫,雲髻上斜插著一支不值錢的鐵簪,儘管衣著配飾無比簡陋,但神情卻雍容鎮定,不怒自威。

原本圍著侯傑大哭的家眷們見這位婦人出來,紛紛停了哭聲,規規矩矩起身垂恭立,大氣也不敢出。

婦人緩緩走到侯傑身前,奇怪的是,竟看都沒看渾身是傷的侯傑一眼,目光反倒是先落在李素身上,快打量一番後,婦人朝李素襝衽爲禮。

“待罪犯婦拜見李縣公。”

李素急忙躬身還禮:“侯嬸孃萬萬不可,折煞小侄也。”

婦人便是侯君集的正室原配夫人侯方氏,李素曾經去過侯君集府上,也曾拜望過她。

侯方氏直起身,道:“夫君流放瓊南以前曾說過,侯家勢頹即傾,長安不宜居,或有宿仇傾門之禍,夫君叮囑我,若侯家果真有難,長安城中無義士,唯李縣公可託付求懇,今日我侯家長子重傷,而李縣公親自登門,想必侯家的禍事已至矣。”

李素驚奇地看著她。

侯家夫人素有賢名,聽說當初侯君集意欲參與李承乾謀反時,侯夫人便勸諫過他許多次,只是侯君集一意孤行,未曾聽進良言苦勸,今日看來,侯夫人果然名不虛傳。

“嬸孃言重了,若說禍事,倒也沒那麼嚴重,今日小侄只是特意拜望嬸孃而已。”

侯方氏嘆了口氣,道:“如今的侯家,連螻蟻都招惹不起了,看在你眼裡或許不算什麼,但對侯家來說,不管招惹到誰都是滅門之禍。”

直到這時,侯方氏才轉頭看著侯傑,道:“傑兒,誰將你傷成這樣?”

侯傑沉默片刻,低聲道:“……安平侯之子,劉顯。”

侯方氏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道:“當年夫君種下惡因,今日果有此報。”

頓了頓,侯方氏又道:“聽說劉顯與你也有過仇怨,爲了什麼?”

侯傑遲疑一陣,訥訥道:“爲了,爲了……婕兒。”

侯方氏毫不猶豫地道:“好,馬上將你的侍妾婕兒送去安平侯府,並給他賠罪,家中所有值錢的物事全拿出來,換了銀錢一併送去劉家,劉家若不肯揭過,你便一直跪在他家門口,賠罪的聲音大一點,最好讓全長安的人都聽見,如此,劉家對咱們下手便多少有了幾分忌憚了……”

侯傑大驚,失聲道:“娘,婕兒是我的侍妾,已有三年的夫妻之情,她還爲我生了孩子……”

侯方氏神色忽然凌厲起來,厲聲喝道:“如今是保命!懂嗎?保侯家男丁的命!爲了保侯家男丁,侯家滿門婦孺皆可犧牲,包括我在內!男丁活著,侯家纔有希望,纔有東山再起的一天,才能等到你父親否極泰來,赦令歸京,男丁若活不了,你以爲剩下滿門婦孺還能活幾天?蠢材!”

侯傑雙目赤紅,跪在侯方氏面前垂頭咬牙,拳頭狠狠攥住了衣角。

濃濃的屈辱,濃濃的恨意,伴隨著無可奈何的末路窮途的絕望,此時此刻,侯家上下竟無一人再開口。

李素也呆住了。

他沒想到侯方氏竟是如此果決狠厲的人,家族勢頹,仇家啓釁,爲了保全家族,不惜壯士斷腕,其心志之堅忍,不愧是侯君集的正室夫人。

李素不得不開口了。

“嬸孃且慢,不必如此犧牲,小侄願爲侯家承擔。”

侯方氏轉頭看著他,面色沉靜道:“李縣公,你能保侯家一次兩次,能保一年兩年,能保侯家世世代代麼?若夫君一生不得赦令,在瓊南偏僻窮苦之地終此一生不得返,侯家上下男丁十四口,難道都要靠李縣公你來承擔?你能承擔多久?”

轉身看著喏喏無言的家眷們,侯方氏厲聲道:“侯家唯有自救,方可長久!方可絕處逢生!若只想著別人幫助,咱們侯家不出十年便將湮沒於世,別人幫忙是情分,是恩惠,但情分越用越薄,恩惠越欠越多,求慣了,跪慣了,誰都扶不起來,活著有什麼用,丟盡列祖列宗的臉而已!”

如果說剛纔侯方氏壯士斷腕的決定令李素覺得驚奇的話,此刻侯方氏這番話卻令李素感到震撼了。

家中有這麼一位不服輸的剛烈女人,李素可以肯定,侯家就算倒下,就算沒有了侯君集,它照樣能夠東山再起。

此刻李素心中已滿是敬意,躬身朝侯方氏行了一禮,誠懇地道:“嬸孃且聽小侄一言,小侄與侯大將軍交情甚厚,侯家之事,便是小侄之事,小侄一力承擔,嬸孃自強之心可敬,但恕小侄直言,今日的危難,侯家怕是擔不下來,安平侯這次是有備而來,當年的世仇未消,他斷不會輕易放過侯家,小侄今日出了面,已然幫侯家擔下了,嬸孃且等小侄消息便是,待到侯家平安度過此厄,日後再圖興家旺族。”

侯方氏這時才長長嘆了口氣,神情浮上黯然之色,道:“家逢大難,婦道人家實難挽扶大廈之傾,我非頑固不化之人,既然侯家這次擔不下去,也只能靠李縣公從中斡旋周全了,老身代夫君和侯家上下多謝李縣公大恩,待到夫君雲開見日,定當報答。”

說完侯方氏忽然朝李素屈膝一跪,行了一個跪拜大禮,侯家的家眷們也紛紛朝李素跪拜下來,就連受了傷的侯傑也強撐著跪了下去。

李素急忙避過一邊,道:“嬸孃您這是折小侄的壽,我若受此大禮,將來有何面目見侯大將軍?”

心中焦急,但又不方便伸手扶侯方氏,李素只好躲在一邊無奈地任由侯方氏紮紮實實行完了大禮起身。

“嬸孃放寬心,安平侯那裡,小侄自有計較,不出十日,危難可解。這幾日便請侯家上下儘量不要出門了,免生無端之禍。”

侯方氏點頭應了,李素又交代了幾句,方纔告辭離去。

******

回到太平村家中,李素來不及休息,將許明珠叫來,叮囑她以晚輩的身份去拜望侯方氏,當然,拜望只是個由頭,重要的是裝幾大車禮物,銀餅,綢緞,生肉綠菜等等,送些實在的東西,過日子都用得上的,順便再帶二十來個部曲,日夜守在侯家門口,以防安平侯上門報復侯家。

見李素表情凝重,許明珠不由擔心了。

“夫君又惹禍了?”

李素一愣:“爲什麼說‘又’?”

許明珠很給面子地把“又”字去掉,接著道:“夫君惹禍了?”

李素撓了撓頭:“勉強算是惹禍了吧……”

“‘勉強’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禍是惹了,但這次惹的禍不算大,相比當初我一言不合就跟太子硬剛,這次惹的禍簡直不叫事……”李素說著說著,居然露出欣慰之色:“哎呀,突然現,我越來越成熟穩重了,了不起!”

許明珠哭笑不得:“夫君這次招惹了誰?”

李素笑道:“一個縣侯……”

許明珠杏眼眨了眨,神情漸漸鬆緩下來。

誰知李素緊接著補了一刀:“……不過這位縣侯背後的靠山是長孫無忌。”

許明珠頓時傻眼:“長孫宰相?夫君你……”

李素笑道:“夫人放寬心,長孫無忌不會幫他出頭的。能當到宰相的人,豈能不知權衡利弊?一邊是我,一邊是那個不知所謂的縣侯,長孫無忌若爲了他而與我結怨,能劃算嗎?”

許明珠如今也不是什麼都不懂的小白了,多少對朝局有了幾分瞭解,聞言憂心忡忡地道:“縱然這次長孫宰相不會對付夫君,可是夫君招惹了那位縣侯,長孫宰相心中對夫君還是留下了芥蒂,往後如何與長孫家來往?”

李素搖搖頭:“此事過後,我會登門跟長孫無忌賠禮,情面給足了,長孫無忌也不是心胸狹窄之輩,應該能夠一笑而過,所以問題不大,但是夫人你要記住,長孫家與咱家的交情可能會越來越淡,咱們與長孫家合夥的香水作坊,往後這幾年儘量多退讓一些,讓些小利給他們,不出意外的話,三五年內,咱家與長孫家的關係恐怕會有變數……”

許明珠驚愕地睜大了眼:“是因爲今日此事嗎?”

李素笑了笑,沒回答。

說實話,今天的事,李素並沒有放在心上,哪怕李素突然起了殺心,使計將安平侯全家從世上抹去,相信長孫無忌也不會太在意,除了天家皇族,世上沒有任何人任何家族值得長孫無忌不惜一切代價去保全的,尤其是李素如今的身份地位不同往昔,長孫無忌更不會輕易與李素結仇,一個小小的縣侯,與長孫家不沾親不帶故的,充其量只有一些利益牽扯,這種人連當棋子的資格都沒有,長孫無忌怎麼可能爲了他而跟李素翻臉?

當然,心裡有點小小的不舒服是情理之中的,這一點,李素登門賠個禮,道個歉,基本能揭過去,不會留下禍患和後遺癥。

李素所說的與長孫家的變數,指的是即將來臨的東宮之爭。

這纔是觸動權貴豪門利益的大事,李素很清楚,長孫無忌看好的是魏王李泰,而李素看好的是晉王李治,李家和長孫家就此形成了矛盾衝突,這個是無可避免,而且也無法化解的矛盾。

爲了東宮太子之位,如今長安城內暗流涌動,有些矛盾還沒有浮上水面,所以大家的面子都過得去,一旦情勢漸漸明朗化,矛盾也將走向明面,那時李家和長孫家友誼的小船差不多也該翻了。

第六百三十九章 息事寧人第二百八十六章 動搖國本第二百三十一章 朔望朝參 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忍無可忍第八百一十一章 局中局外第一百七十九章 長孫夜宴第七十一章 檐下聽風第五百九十九章 迷局如霧第六十八章 微服訪賢 下第五百九十九章 迷局如霧第九百二十二章 破城闖宮第八百零四章 姐弟親情第二百零一章 化解干戈第四百三十七章 各司其職第二百八十七章 絕色男姿第八百八十三章 火器攻城第二百一十四章 官復原職第六百五十七章 雨夜刺殺 上第二百六十章 子夜大亂 中第七百一十八章 罷官除爵第一百五十九章 重拿輕放第八百四十七章 子夜良緣第三百六十四章 迫在眉睫第八百八十二章 慈不掌兵第二百四十四章 太子保媒第四百六十章 故地重逢第二百二十九章 朔望朝參 上第七百四十二章 智商碾壓第四百零八章 善始善終第六百八十六章 君臣釋怨第八百零八章 諫臣辭世第二百二十六章 魏徵上疏第六百四十七章 醉酒禍言第八百一十章 劍指何人第六百四十一章 魏王邀宴第二百七十八章 行冠加弁 下第八百二十八章 夫妻夜話第二百七十二章 坦誠相對 上第七百七十章 夫妻同路求本月保底月票第八百二十八章 夫妻夜話第三百一十九章 重逢相認第九章 試治天花 上第八百六十九章 帥帳論策 上第六百五十四章 不共戴天第四百七十章 刁蠻跋扈第二百四十九章 雷霆震怒第四百四十八章 聖旨東來第六百二十章 心計稚嫩第四百四十四章 兵臨高昌第五百九十二章 活命之恩第九百四十六章 父子衷腸 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聖旨東來第五百二十章 欲靜不止 下第三百零五章 圖窮匕見第六百八十八章 哭訴衷腸第八百一十一章 局中局外第四百五十六章 君臣敘舊第六百三十九章 息事寧人第一百章 再啓戰事第一百七十三章 度盡劫波第一百零五章 馬載離愁第七百四十八章 送親啓程第八百九十五章 漸生悔意第七百一十四章 重籌在手第五百二十八章 鏖戰對峙第八百四十七章 子夜良緣第五百零八章 火燒寺門第二十七章 初入長安第一百一十章 鐵蹄錚錚第七百五十八章 釋疑進財第三十三章 美人如畫第六百七十七章 有所必爲第六百六十章 暫時擱置第六百一十章 水落石出第四百九十三章 領罪圈禁第八百四十章 毛遂自薦第二百九十九章 水深灘淺第九百二十八章 君臣決戰 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官上任第五百九十一章 安排善後第二百九十七章 夫妻如戲第五百七十九章 蕭然景象第七百一十七章 國法難容第三百零六章 委任發配第四百一十九章 攻守鏖戰 上第四百七十八章 東宮消息第二百六十三章 聯姻作罷第五百一十三章 危急時刻第八百三十二章 安得雙全第五百八十九章 借糧度厄第二百五十章 高陽闖府第五百八十九章 借糧度厄第三十章 志向高遠第六百零七章 自亂陣腳第四百六十八章 丈量賜地第一百三十五章 官職加身第二百九十八章 詭異暗流第二百三十章 朔望朝參 中第六百一十三章 圖窮匕見 上
第六百三十九章 息事寧人第二百八十六章 動搖國本第二百三十一章 朔望朝參 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忍無可忍第八百一十一章 局中局外第一百七十九章 長孫夜宴第七十一章 檐下聽風第五百九十九章 迷局如霧第六十八章 微服訪賢 下第五百九十九章 迷局如霧第九百二十二章 破城闖宮第八百零四章 姐弟親情第二百零一章 化解干戈第四百三十七章 各司其職第二百八十七章 絕色男姿第八百八十三章 火器攻城第二百一十四章 官復原職第六百五十七章 雨夜刺殺 上第二百六十章 子夜大亂 中第七百一十八章 罷官除爵第一百五十九章 重拿輕放第八百四十七章 子夜良緣第三百六十四章 迫在眉睫第八百八十二章 慈不掌兵第二百四十四章 太子保媒第四百六十章 故地重逢第二百二十九章 朔望朝參 上第七百四十二章 智商碾壓第四百零八章 善始善終第六百八十六章 君臣釋怨第八百零八章 諫臣辭世第二百二十六章 魏徵上疏第六百四十七章 醉酒禍言第八百一十章 劍指何人第六百四十一章 魏王邀宴第二百七十八章 行冠加弁 下第八百二十八章 夫妻夜話第二百七十二章 坦誠相對 上第七百七十章 夫妻同路求本月保底月票第八百二十八章 夫妻夜話第三百一十九章 重逢相認第九章 試治天花 上第八百六十九章 帥帳論策 上第六百五十四章 不共戴天第四百七十章 刁蠻跋扈第二百四十九章 雷霆震怒第四百四十八章 聖旨東來第六百二十章 心計稚嫩第四百四十四章 兵臨高昌第五百九十二章 活命之恩第九百四十六章 父子衷腸 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聖旨東來第五百二十章 欲靜不止 下第三百零五章 圖窮匕見第六百八十八章 哭訴衷腸第八百一十一章 局中局外第四百五十六章 君臣敘舊第六百三十九章 息事寧人第一百章 再啓戰事第一百七十三章 度盡劫波第一百零五章 馬載離愁第七百四十八章 送親啓程第八百九十五章 漸生悔意第七百一十四章 重籌在手第五百二十八章 鏖戰對峙第八百四十七章 子夜良緣第五百零八章 火燒寺門第二十七章 初入長安第一百一十章 鐵蹄錚錚第七百五十八章 釋疑進財第三十三章 美人如畫第六百七十七章 有所必爲第六百六十章 暫時擱置第六百一十章 水落石出第四百九十三章 領罪圈禁第八百四十章 毛遂自薦第二百九十九章 水深灘淺第九百二十八章 君臣決戰 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官上任第五百九十一章 安排善後第二百九十七章 夫妻如戲第五百七十九章 蕭然景象第七百一十七章 國法難容第三百零六章 委任發配第四百一十九章 攻守鏖戰 上第四百七十八章 東宮消息第二百六十三章 聯姻作罷第五百一十三章 危急時刻第八百三十二章 安得雙全第五百八十九章 借糧度厄第二百五十章 高陽闖府第五百八十九章 借糧度厄第三十章 志向高遠第六百零七章 自亂陣腳第四百六十八章 丈量賜地第一百三十五章 官職加身第二百九十八章 詭異暗流第二百三十章 朔望朝參 中第六百一十三章 圖窮匕見 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纳雍县| 开远市| 旬邑县| 邮箱| 赣榆县| 察隅县| 铜山县| 隆回县| 华宁县| 加查县| 天水市| 濉溪县| 鄂州市| 修水县| 武安市| 乌鲁木齐县| 阜南县| 柳河县| 朝阳区| 南昌市| 北辰区| 合阳县| 新沂市| 金沙县| 江油市| 南华县| 霍山县| 威海市| 保康县| 濮阳市| 淮阳县| 乌鲁木齐县| 五原县| 博野县| 固原市| 牟定县| 长泰县| 达孜县| 贵溪市| 柳江县| 永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