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三十九章 金殿認錯

身負帝國偉業,李世民的地位已無可復加,他在乎的東西跟別人不一樣,百姓憂衣食,官員憂升降,皇帝憂什麼?

皇帝憂的東西比普通人更多,他要開創盛世,要江山社稷在自己的治下越來越強盛,既要平衡朝堂內的臣權,又要抵禦外侮,開疆闢土。

人站在世間的巔峰時,他的位置幾乎與神靈無異,高高俯瞰蕓蕓衆生,世間一切真假善惡全落入眼中,那些悲喜善惡,全成了他的責任。

李世民現在很擔憂,今日便是比試的日子了,他擔心吐蕃使團不會那麼輕易屈服。所以一大早把李素召來太極宮,就算不能讓自己更安慰一點,能嚇唬嚇唬他至少也能讓自己心理平衡一些。

李素對坐在李世民面前,殿內只有君臣二人,李素的神情很淡定,絲毫看不出緊張之色。

“認了舅父,朕倒忘了恭喜你了。”李世民淡淡地道。

李素急忙道謝。

李世民瞥他一眼,哼了哼道:“你舅父李績是位了不起的儒將,大唐自立國到如今,你舅父爲朕立下功勞頗多,最重要的是,爲人本分老實,從來不招惹是非,爲人品性滿朝皆頌,人口皆碑。子正啊,你也是個不凡的人物,年紀輕輕,忠直之心朕從未懷疑過,只不過,你闖禍惹事的本事也著實不小,朕拿你很頭痛,這方面你要多跟你舅父學學。”

“是是是,臣年紀漸長,以後一定不惹禍了……”李素空口白牙許諾道。

李世民冷笑:“這話說出來,且不說朕信不信,就只問你,你自己信嗎?”

“臣信。”李素充滿真誠地看著他。

“可敢御前立下軍令狀?以後若再惹禍,便給朕提頭來見。”

李素呆了一下,接著迅速轉過頭,望向殿外一片白茫茫的雪景,讚道:“陛下,所謂‘瑞雪兆豐年’,今年的雪下得好明年我大唐定有好收成啊,臣爲陛下和大唐百姓賀……”

李世民氣笑了:“不敢擔待的混賬,左顧右盼的,還是怕丟了腦袋,看來以後你該惹禍時還是照樣惹禍……”

哼了哼,李世民道:“……當然,朕該如何處置,還是如何處置,你將來惹了禍之後,莫怪朕下手太狠。”

李素乾笑,不太想聊這個話題,指著外面的瑞雪打算繼續硬生生把話題扯開。

李世民懶洋洋道:“行了,莫拿外面的雪說事了,瑞雪何辜,被你三番兩次拎出來……說說吧,今日六國使節比試,你有何章程?”

李素想了想,道:“出幾個難題,能難住吐蕃和四國使節,卻難不住真臘,比試結果自然順理成章,任誰也挑不出錯處。”

李世民淡淡道:“說得輕巧,真臘國人難不成比別人聰慧?憑什麼別人答不出的問題,真臘國卻能答出?”

李素笑道:“真臘國王子前世積了大德,或許昨晚睡著後,有漫天神佛事先告訴他答案了呢……”

李世民呆住,接著拍案而起,勃然大怒,指著李素道:“你這混賬又在玩弄詭計!什麼漫天神佛,根本就是你!你已事先把答案告訴真臘王子了?”

李素無辜地眨眼:“是漫天神佛……”

“再給朕胡咧咧,信不信朕把你掛到承天門外的旗桿上去?”

“臣知罪,是臣事先與真臘國王子通過氣了……”

李世民怒道:“整天就琢磨這些歪門邪道!你就不能堂堂正正做人麼?好好的金殿比試,被你一攪和,成了一出鬧劇,傳出去朕豈不是貽笑天下?朕的大唐天下光明正大,從不……”

李世民說著說著,卻見李素擡頭,一臉迷茫不解地看著他,李世民猛地一驚,發現自己這番話有點不要臉……

鬧劇?早在悔婚那一刻開始,這件事已然變成了一出鬧劇了,撤回和親聖旨本就不那麼堂堂正正,爲了真臘國的稻種,李世民毫不猶豫幹了一件虧心事,現在卻好意思教訓別人搞歪門邪道……

想到這裡,李世民老臉一紅,看著李素依舊賣萌似的迷茫表情,不由愈發惱羞成怒。

“真恨不得一刀剁了你!真不想再看見你了,給朕滾遠!”李世民咬牙道。

李素如蒙大赦:“是,臣告退。”

“回來!”

李素嘆氣,轉身。

李世民怒瞪著他,對這傢伙,他實在有些無奈,說他搞歪門邪道吧,可目的卻是光明正大的,哪怕再看他不順眼,至少君臣此刻的目標是一致的,大家都是爲了真臘國的稻種。

可是……他李世民是大唐皇帝,萬邦崇仰的天可汗,何時行過如此鬼鬼祟祟之事?就算是當年的玄武門之變,那也是高舉著刀劍堂堂正正殺進去的,今日卻叫他與臣子合起夥搞陰謀詭計,實在倍覺屈辱。

怒視著李素,李世民沉默許久,方纔不自覺地壓低了聲音,做賊似的悄聲道:“可有把握?”

李素眨眼:“陛下,這裡是您的太極宮,說話爲何鬼鬼祟祟?臣不解……”

李世民一滯,接著大怒:“你這個……”

李素急忙道:“臣把握不大,估計祿東贊會鬧出點事來,那時還請陛下轉圜一二。”

李世民不甘地怒哼了一聲,陰沉著臉道:“李素,朕告訴你,這樁事你若辦砸了,朕對吐蕃的數十年佈局將不得不改變,而且,朕對真臘稻種志在必得,不惜發動對真臘的戰爭!那時千萬關中子弟齊赴戰場,爲此搏命沙場,傷亡無數,這一切,皆因你今日行事不力而起!朕起兵徵真臘之日,便是你人頭落地之時!”

李素一驚,愕然看著他。

看著李世民無比嚴厲的表情,李素頓時察覺到這番話不是玩笑,李世民真是這麼想的,頓時一股悲憤之情涌上心頭。

你自己背信棄義,你自己想要真臘稻種,也是你自己默認我最近的一連串的胡搞瞎搞,現在卻一股腦推到我頭上?

無恥不一定能當上皇帝,但當上皇帝的肯定無恥,李素深以爲然。

“臣……只能說盡力而爲。”李素滿臉苦澀地道。

李世民冷笑:“你的腦袋保不保得住,就看你盡多大的力了,朕言盡於此。”

*******

滿腹心事盤坐在大殿內,李素腦子飛快轉動,許久之後,頹然嘆了口氣。

他發現自己已走進了一條死衚衕,莫名其妙的攤上這件事,莫名其妙的陷入了絕境,好處李世民拿了,失敗的結果卻要自己來承擔。

這就是當臣子的悲哀,還沒怎麼涉足朝堂,自己已然活得如此艱難,當年想方設法避開權力中心的選擇是正確的,若懵懵懂懂一頭闖進去,自己大概活不過青春發育期……

沒過多久,殿外有宦官稟奏,六國使節,十來位開國功臣,還有幾位皇子都來了,李世民面無表情,揮了揮手,命他們進殿。

李素眼皮跳了跳。

使節和開國功臣來了都好說,那幾個皇子過來湊什麼熱鬧?再說,看熱鬧的人越多,出了狀況丟的臉越大,李世民難道不懂這個道理麼?

擡頭再看李世民,見他也正看著自己,二人眼神觸碰之後,李素豁然開朗。

明白了,丟臉的是自己,出了狀態很好辦,李世民以高大正面的形象一揮手,來人把李素拖出去弄死,再大的狀況都能被逆轉回來,大不了文成公主仍許給吐蕃,得罪了真臘也沒關係,將來發兵征討,把真臘平了,搶過他們的稻種,然後世界繼續和平,天可汗陛下繼續光輝偉大……

很快,殿外傳來紛雜的腳步聲。

李素回頭,見一大羣人恭恭敬敬站在殿外,朝李世民躬身行禮,李世民面無表情揮了揮手,衆人紛紛進殿。

長孫無忌,孔穎達,魏徵等文臣走在最前,李績,程咬金,牛進達等武將隨其後,吳王李恪,魏王李泰,晉王李治等皇子一臉笑容跟在叔叔伯伯們後面,祿東贊和真臘王子石訥言並肩而行,再往後便是其餘的四國使節。

衆人進殿,見李素端端正正坐在殿內,文武衆臣們紛紛朝李素點頭招呼,皇子們則臉色各異,李治壞笑著朝李素擠眼,吳王李恪卻朝李素拋了個非常嫵媚且下賤的媚眼,魏王李泰比較正常,只是含笑以對,便迅速回過頭看著自己的父皇。

從幾位皇子打招呼的方式,大抵便能體現李素與他們的關係了,與李治屬於真正的朋友,可以肝膽相照的那種,而吳王李恪,就多少有幾分狐朋狗友的關係,二人來往多年,除了一起吃喝玩樂打獵逛青樓外,私底下並沒有推心置腹的深交。

至於魏王李泰,嚴格說來,李素與他曾經有過一段關係非常融洽的蜜月期,那時大家有著相同的敵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爲了扳倒李承乾,二人有段時間來往密切,關係比親兄弟還親,可惜的是,當李承乾被廢黜之後,李素與李泰的蜜月期也自動自覺地宣告結束,大家恢復了當初不冷不淡的關係,期間李泰也拉攏過李素好幾次,李素婉拒之後,李泰與他的關係更是降到了幾與陌生人無異的程度。

大概是覺得自己已經是新太子的唯一人選,李泰對李素也不怎麼上心了,他知道如果有一天父皇駕崩,而他成了新的皇帝,李素這傢伙就算不效忠他也不行了,沒得選擇,所以現在李素拒絕了他,李泰也並不氣惱,胖子嘛,體胖心寬,凡事都看得開,總有一天你會效忠我的,不效忠就弄死你,這就是李泰現在的想法。

衆人紛紛朝李世民行禮之後,各歸其位坐下。

李世民淡淡瞥了祿東贊一眼,道:“四方館尚在修建,委屈貴使暫居民宅,可習慣否?”

祿東贊直起身子行禮,恭敬地道:“中土之國,君臣賢達,民風純樸,但懷賢德之心,陋室與華宅何異哉。”

李世民含笑點頭:“不想貴使竟有我中土聖賢之心,善也。……貴我兩國和親之事,是朕做得差池了,當著諸國使節的面,朕先向吐蕃賠個不是,朕非聖賢,難免犯錯,說緣由說苦衷都是藉口,不管怎麼說,終究是朕犯了錯,犯錯就得認錯,還望吐蕃貴使見諒海涵。”

此言一出,滿殿大譁。

祿東贊也一臉詫異地擡頭看了李世民一眼,心中頓覺壓力加重。

這句話說得很妙,妙就妙在以退爲進。天可汗陛下主動認錯可是破天荒的事,中原歷朝歷代的皇帝皆好面子,就算明知是錯也死撐著不肯承認,甚至爲了維護自己的權威,錯了也要堅定不移地繼續做下去,沒別的,帝王權威比什麼都重要。

今日李世民卻當著各國使節的面,主動向吐蕃認錯,這一點,怕是上下千年來的中原皇帝都沒人能做到,一句認錯固然傷了面子,但卻贏得了滿殿異國使節的敬佩,李世民說完後,各國使節紛紛躬身行禮,“天可汗”之聲此起彼伏。

千古一帝的胸襟氣度,今日祿東贊終於親眼見識到了。

天可汗都主動認了錯,接下來的大殿比試怎麼辦?是繼續還是主動退出?

李世民簡單的一句認錯,竟將祿東贊逼入了進退不得的困境,一時間躊躇猶豫不定了。

殿內長孫無忌等重臣和一干皇子亦覺詫異,但只是轉頭吃驚地看了李世民一眼,隨即衆人神情便恢復了自然。

李素坐在人羣裡,心中卻涌起無比敬佩之情。

不愧是天可汗,不愧是胸襟如海的盛世明君,這一番話裡已透出太多的政治智慧了。

首先是不迴避不推諉,直面兩國事端的態度值得讚賞,其次,堂堂正正的認錯,不論犯的錯多麼離譜,當著各國使節的面,至少能體現大唐皇帝是個公正無私的皇帝,將來各國與大唐發生任何的外交事件,這位皇帝陛下的公正態度都能給各國強大的信心和好感,第三,作爲天可汗,我都主動認錯了,接下來的大殿比試,你們吐蕃總該給我也留點面子,莫讓我在各國使節面前難看,否則便是給臉不要臉了,那時我就算髮飆,各國使節們的面前我也有充足的值得被理解的理由。

短短一句話,透出好幾層意思,順手還給對方挖了個坑,不跳都不行。李素終於明白,皇帝這個職業,確實不是一般人能幹得了的,那些諸如李承乾等草包似的野心家,只顧著造反當皇帝,卻沒想到那皇帝寶座就算讓你坐上去了,你適合幹這份職業嗎?凡事只想著“當肆吾欲”,這個皇帝的位置你能坐幾年?

…………

李世民的話輕飄飄扔出去了,現在輪到祿東贊左右爲難了,萬萬沒想到,這位皇帝陛下開口第一句話便猝不及防的把他懟到牆上動彈不得,現在該怎麼辦?繼續與五國比試,便說明吐蕃氣量狹小,不過一個女人的事,人家皇帝陛下都主動認錯了,還不依不饒的跟別人爭?若主動放棄比試,吐蕃就此退出,傳回吐蕃國內,那些原本恨他恨得牙癢癢的吐蕃貴族們還不得拼了命給他安罪名?最輕也是“喪辱國威”,至少這個吐蕃大相是當不成了。

左右思量,進退兩難,良久,祿東贊狠狠一咬牙。

吐蕃氣量狹小便狹小吧,傷的是吐蕃國的名聲,但主動退出傷的可是自己的利益,甚至還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孰輕孰重?

當然是自己的老命更重,祿東贊可沒有視死如歸的勇氣。

於是祿東贊沉默許久後,終於垂頭道:“陛下,和親之事或可不提,但難得與各國使節有見面的機會,外臣還是想與各國使節切磋一番,請陛下成全。”

李世民絲毫不見異色,祿東讚的回答原本在他的意料之中,他從沒指望幾句話能勸得祿東贊主動退出,剛纔那番話的目的其實也只是搶先佔住道德制高點而已。

含笑看著祿東贊,李世民點頭道:“各國切磋的機會確實難得,朕也想見識一下各國俊傑與我大唐相比斤兩幾何。罷了,這便開始吧,李素,便由你來出題……”

李世民話沒說完,祿東贊忽然道:“慢著,陛下請恕外臣失儀之罪,爲公平之見,外臣以爲,出題之事可不勞大唐出手,由我們五國使節各自出題,考量對方,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李世民和李素的臉色頓時變得非常難看。

*****

ps:這兩天碼字狀態很不好,諸君容我緩緩度之。。。(未完待續。)

第一百二十九章 登門悔婚第五百九十一章 安排善後第一百七十六章 李家破財第四百二十章 攻守鏖戰 中第二百二十四章 暗地交鋒第六百二十二章 遠避麻煩第六百八十四章 百密一疏第七百一十四章 重籌在手第六百八十章 縱火示警第五十五章 混世魔王第一百零二章 再獻妙策第一百八十五章 勾兌利益第三百九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三百五十九章 忠君之事第五百五十五章 恩公無覓第五百一十九章 欲靜不止 上第六百二十四章 人命官司第八百五十二章 老將相鬥第六百六十一章 酒後真言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輸鬚眉第四百五十三章 僧俗論道第二百六十五章 解除婚約第九百四十三章 官升右丞第一百八十六章 東市事發第五百五十一章 失望寒心第二百四十一章 蓄勢待發第五百七十三章 天災突至第二百八十五章 陌生夫妻第九百一十五章 破城得糧第九百二十九章 意外所遇第七百五十二章 開花結果第七百九十七章 公主夜宴 下二第八百六十七章 臥榻養虎第五百八十二章 民貴君輕第四百二十五章 烈火焚城第二百六十八章 魔王告誡第九百六十一章 柩前即位第八十九章 魔王醉酒 上第七百一十四章 重籌在手第八百章 公主夜宴 真.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程府訓斥 上第一百九十三章 君臣論詩第一百四十六章 宣召進宮第二百零五章 留下狗命第九百五十一章 且釋恩怨第六百七十四章 東宮之變第五百四十五章 各自亮劍第一百五十八章 捨生忘死第三百二十章 出塞玉門第四百二十三章 福兮禍伏第二百四十五章 李二拒婚第五百九十七章 危言聳聽第七百四十章 九曲穿線第七百四十一章 迎刃而解第九百零三章 壓陣挽瀾第八百七十三章 渡河之戰 上第四百九十三章 領罪圈禁第八百零五章 風雲漸起第九十七章 李素問策第四百一十九章 攻守鏖戰 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奉旨回京第四百一十四章 戰前交鋒第八百零九章 預謀發酵第一百五十九章 重拿輕放第三百二十八章 荒涼破敗第二十章 地主新貴第四百一十八章 受僱於人第七百九十九章 公主夜宴 下四第六百一十八章 盛裝赴約第三百九十七章 慷慨赴義第六百九十一章 父子相殘 下第九百四十四章 設宴遊園第二百四十章 衆人皆醉第八百九十八章 借兵交易第二百七十二章 坦誠相對 上第五百四十九章 善後清理第五百二十五章 曠世孽緣第三百六十五章 同路同行第六百三十章 吐蕃大相第八百八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七百三十一章 各爲其主第九百六十章 紫微星落 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吹皺秋水第二百零五章 留下狗命第七百八十七章 苦心勸諫第四百零一章 烹茶論道第五百八十二章 民貴君輕第三十五章 憨直權貴第三百二十二章 夜半敵襲 上第二百零七章 君臣奏對 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劫後重逢第五百二十章 欲靜不止 下第八百七十一章 良諫難納第四十四章 行宮遇刺第四百八十六章 賞功罰過第八百四十八章 英雄遲暮第九百二十八章 君臣決戰 下第七百七十五章 姓李名素第一百二十九章 登門悔婚第三十六章 再入長安
第一百二十九章 登門悔婚第五百九十一章 安排善後第一百七十六章 李家破財第四百二十章 攻守鏖戰 中第二百二十四章 暗地交鋒第六百二十二章 遠避麻煩第六百八十四章 百密一疏第七百一十四章 重籌在手第六百八十章 縱火示警第五十五章 混世魔王第一百零二章 再獻妙策第一百八十五章 勾兌利益第三百九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三百五十九章 忠君之事第五百五十五章 恩公無覓第五百一十九章 欲靜不止 上第六百二十四章 人命官司第八百五十二章 老將相鬥第六百六十一章 酒後真言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輸鬚眉第四百五十三章 僧俗論道第二百六十五章 解除婚約第九百四十三章 官升右丞第一百八十六章 東市事發第五百五十一章 失望寒心第二百四十一章 蓄勢待發第五百七十三章 天災突至第二百八十五章 陌生夫妻第九百一十五章 破城得糧第九百二十九章 意外所遇第七百五十二章 開花結果第七百九十七章 公主夜宴 下二第八百六十七章 臥榻養虎第五百八十二章 民貴君輕第四百二十五章 烈火焚城第二百六十八章 魔王告誡第九百六十一章 柩前即位第八十九章 魔王醉酒 上第七百一十四章 重籌在手第八百章 公主夜宴 真.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程府訓斥 上第一百九十三章 君臣論詩第一百四十六章 宣召進宮第二百零五章 留下狗命第九百五十一章 且釋恩怨第六百七十四章 東宮之變第五百四十五章 各自亮劍第一百五十八章 捨生忘死第三百二十章 出塞玉門第四百二十三章 福兮禍伏第二百四十五章 李二拒婚第五百九十七章 危言聳聽第七百四十章 九曲穿線第七百四十一章 迎刃而解第九百零三章 壓陣挽瀾第八百七十三章 渡河之戰 上第四百九十三章 領罪圈禁第八百零五章 風雲漸起第九十七章 李素問策第四百一十九章 攻守鏖戰 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奉旨回京第四百一十四章 戰前交鋒第八百零九章 預謀發酵第一百五十九章 重拿輕放第三百二十八章 荒涼破敗第二十章 地主新貴第四百一十八章 受僱於人第七百九十九章 公主夜宴 下四第六百一十八章 盛裝赴約第三百九十七章 慷慨赴義第六百九十一章 父子相殘 下第九百四十四章 設宴遊園第二百四十章 衆人皆醉第八百九十八章 借兵交易第二百七十二章 坦誠相對 上第五百四十九章 善後清理第五百二十五章 曠世孽緣第三百六十五章 同路同行第六百三十章 吐蕃大相第八百八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七百三十一章 各爲其主第九百六十章 紫微星落 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吹皺秋水第二百零五章 留下狗命第七百八十七章 苦心勸諫第四百零一章 烹茶論道第五百八十二章 民貴君輕第三十五章 憨直權貴第三百二十二章 夜半敵襲 上第二百零七章 君臣奏對 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劫後重逢第五百二十章 欲靜不止 下第八百七十一章 良諫難納第四十四章 行宮遇刺第四百八十六章 賞功罰過第八百四十八章 英雄遲暮第九百二十八章 君臣決戰 下第七百七十五章 姓李名素第一百二十九章 登門悔婚第三十六章 再入長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西县| 呼玛县| 辉南县| 抚州市| 综艺| 中江县| 宜黄县| 揭东县| 汾阳市| 普格县| 明星| 聊城市| 堆龙德庆县| 洛宁县| 东源县| 静宁县| 山阳县| 福州市| 山东省| 贵阳市| 和平县| 衡南县| 古蔺县| 甘孜县| 洛阳市| 化德县| 凤城市| 仪征市| 南江县| 抚州市| 维西| 育儿| 安阳县| 明溪县| 调兵山市| 房山区| 民权县| 石家庄市| 班玛县| 珠海市| 桐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