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一十七章 國法難容

“無情”“冷漠”“殘酷”,這些不好的東西並不是天生就學會的,而是歲月強加給每一個人的,當看多了因心軟而付出的慘痛代價後,人心便不知不覺硬了起來,這是自然界賦予人類的自保本能,不想被傷害就必須硬起心腸,在該伸手時袖手旁觀。天』籟小 說直到有一天,這種自保的本能變本加厲,它就成了傷害別人的一種攻擊能力,世上大多數的壞人就是這麼來的。

長孫無忌不是壞人,事實上貞觀之治爲後面兩百多年的盛世打下堅實的基礎,長孫無忌作爲宰相和李世民的第一臂膀,其功不可沒。

不是壞人的人,不一定是好人。

因利而趨,因禍而避,長孫無忌也無法免俗,因爲長孫家太龐大了,在朝堂裡所處的位置也太顯眼了,暗地裡不知多少雙眼睛冷冷地盯著他,若欲維持眼下家族鼎盛的局面,並且繼續揚光大,長孫無忌便不能冒一丁點風險,任何一個稍嫌草率的決定,都有可能把長孫家帶進萬丈深淵。

如今的李素在長孫無忌眼裡看來,就是一個風險。

他認爲李素幹了一件蠢事,一件就算被原諒也極可能永失聖眷的蠢事。對長孫無忌來說,自李素幹下這件事以後,李素對長孫家已沒有太多的價值可利用了。

很現實,但這就是世情人心。

作爲李世民最爲倚重的臂膀,權勢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長孫家族聖眷長盛不衰近二十年,終歸有它的道理的。

…………

世上不乏理智的人,自然也不乏衝動的人。像長孫無忌這種任何時候都非常冷靜理智的人,畢竟只是少數,大多數人想說什麼話,想做什麼事,往往不需要考慮太深遠,尤其是行伍出身的漢子,性格更是直爽豪邁,愛憎分明。

李素入大理寺監牢的第二天,太極宮外的廣場上,徐徐行來一支騎隊,離宮門尚距三十丈時,騎隊頓止,紛紛下馬步行。

牛進達一身紫色朝服,頭戴綸帽,腰繫玉帶,一臉陰沉地走在最前面,後面跟著的隨從到了廣場邊緣便不再跟隨,牛進達獨自一人朝宮門走去。

沒走多遠,便聽到身後傳來馬蹄聲,牛進達轉身,卻見程咬金騎馬馳來,快到廣場邊緣也絲毫不見勒馬,一直騎到牛進達的身前,程咬金這才猛地一勒繮繩,馬兒聽話地止了步。

“老殺才,世上每天那麼多人死,你怎麼還不死!”牛進達沒好氣地罵道。

程咬金哈哈一笑:“當年瓦崗寨時,部將捉了個觀裡的老道士給俺算過命,老道士說俺有耄耋之壽,活到八十不成問題,想看老夫蹬腿的話,你在墳裡慢慢等吧。”

二人脾氣性子不對付,互相對罵了幾句,罵得正是興氣時,身後又有馬蹄聲傳來。

李績單人單騎,不急不徐地朝宮門行來,到了廣場邊緣,李績非常懂規矩地主動下馬,然後牽著馬朝二人走去。

程咬金大笑道:“今日可巧了,都是進宮覲見陛下?難得撞到一起,待會出來後找家酒肆同飲幾杯如何?”

李績斜眼朝程咬金一瞥,冷哼道:“話不投機,這酒老夫怕是喝不下,稍停若老牛有雅興的話,咱們不妨同飲一番?”

牛進達今日顯然有心事,聞言強笑了笑,道:“茂公所言正合我意,稍停出宮後同飲,嗯……就你我二人便可。”

二人一句話便把程咬金孤立了。

奈何程咬金臉皮極厚,聞言也不生氣,反而笑得更燦爛:“倆老殺才多大把年紀了,還玩這種孩童遊戲,老夫偏要與爾等同飲,敢不帶上俺老程,信不信把你們飲酒的酒肆活拆了?”

李績指著他笑罵道:“老匹夫你莫非不知自己多招人厭,臉皮厚到這種程度也不容易,昔年搶老夫的軍功,如今竄出來搶老夫的酒喝,老夫前世欠你的不成?”

提起軍功這個話題就傷心了,程咬金立馬翻臉,圓瞪兩眼怒道:“當年平dong*突厥,老夫領軍趨定襄,逼頡利可汗敗走白道,讓你老匹夫守在雲中白撿了便宜,否則豈有你如今曠世之功?老匹夫你拍拍良心說,到底誰搶了誰的軍功?”

李績翻了翻白眼,捋須傲然道:“頡利小兒在老夫眼裡不過土雞瓦狗爾,就算沒有你程知節趨定襄,頡利小兒亦是老夫囊中之物,有你沒你,真的無關緊要,程老匹夫莫太高擡自己,貽笑天下。”

程咬金勃然大怒,這回是真生氣了,暴跳如雷地吼道:“來人,取我斧子來!老夫活劈了這老雜碎!”

都是當世名將,領軍打仗的風格渾然不同,這種風格在生活裡也體現出來了,程咬金說話行事直來直去,性烈如火,李績陰陽怪氣,卻如軟刀子割人,慢慢吞吞但更傷人。

牛進達見二人眼看要在宮門前火拼了,急忙上前阻止,兩頭勸解,二人亦知時機地點不對,於是悻悻互瞪一眼,方纔偃旗息鼓。

牛進達朝二人拱了拱手,道:“二位,今日老夫面聖,實有要事,二位不如給個面子,讓老夫先覲見陛下如何?”

說來牛進達向來與世無爭,而且性格憨厚誠懇,大唐初期諸多名將裡,牛進達算是人緣最好的一個,無論哪位將軍都買他幾分薄面,程咬金和李績聞言自然點頭答應。

牛進達滿腹心事,朝二人扯扯嘴角強笑過後,獨自朝宮門走去。

剛走兩步,李績忽然叫住了他。

“牛兄,老夫問一句,你今日覲見陛下可是……,可是爲了李素之事?”

牛進達愕然回,程咬金也一臉驚愕地看著李績。

見二人臉上的表情,李績什麼都明白了,無奈地笑了笑,道:“看來咱們三人見陛下的目的都是一樣的,今日委實巧了。”

話說開了,三人便沒什麼好隱瞞的,程咬金怒哼一聲,咬牙道:“那個小混帳太不省心,太平日子過不了幾日便要惹出禍事,老夫恨不得把他吊起來,抽足一百鞭子,翅膀硬了,他老爹管教不了,老夫代他爹管教!”

牛進達倒沒放狠話,只是嘆了口氣道:“這娃子……確實不省心,以往闖了禍也就罷了,不大不小,無傷大雅,可是這一次……犯了忌啊。”

程咬金怒道:“陛下嫁閨女,嫁給誰也輪不到他來操心呀,和親是國策,天大的事,他跑去中間橫插一槓子,作死的小混帳!這種事也是他能碰的?”

牛進達苦笑:“說起來都是他的長輩,娃子平日也有心,不但叔叔伯伯叫得甜,但凡有了好東西好物件,總沒忘了咱們這幾個長輩留一份,就衝這份心意,娃子闖再大的禍老夫也要救他。先把他從牢裡撈出來,出來後打也好罵也好,都是後話了。”

程咬金揮了揮手,不耐煩地道:“同去同去,今日趕了巧,咱們三個老夥計的面子加起來,陛下多少也要買幾分帳。”

牛進達欣然點頭,與程咬金並肩往宮門走去。

誰知李績卻沒動彈,反而在他們身後冷冷地道:“咱們三個若同在陛下面前爲他求情,娃子的性命可就真懸了!”

牛進達和程咬金一驚,扭頭愕然看著他。

李績也不解釋,只淡淡地道:“想明白沒有?沒想明白拿腦袋撞牆試試。”

二人秒懂。

混跡朝堂這麼多年,饒是心直口快的武將,多少也有一點政治智慧。

三位軍中威望甚高的武將一同覲見爲李素求情,會給李世民一種怎樣的感覺?

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出了事竟有這麼多老將爲他保駕護航,假以時日,這個年輕人成長起來,焉知他以後會是怎樣的人物?再加上這個年輕人自己也爭氣,年紀輕輕已立下不少功勞,朝中人脈越來越廣,無論文臣武將都與他有交情,太子被廢之後,朝堂之內幾乎沒有敵人,將來資歷越來越足夠,權力越來越大,朋而爲黨,帝王大忌。

更何況,三位當世名將一同出現在李世民面前,本身就給人一種無形施壓的逼迫感,哪個帝王樂意看到這種畫面?就算迫於多年君臣之誼的壓力,答應赦了李素,可是很難說李世民心裡會不會有疙瘩,會不會爲李素的前程埋下禍患。

想清楚因果之後,程咬金和牛進達面面相覷,不由驚出一頭冷汗。

差點無意間給李素惹了天大的麻煩!

論關係親密,牛進達與李素最親,李績點撥之後,牛進達朝李績行了一禮。

“茂公良言,醍醐灌頂,老牛承情了。”

李績擺擺手,沉聲道:“都是爲了娃子,勿須多禮,娃子既然闖了禍,今日還是要見見陛下,爲他求求情的,不過咱們三個只能去一個,多則生禍。”

牛進達道:“老夫是李素的授冠人,此事理應由老夫先擔待,老夫先去覲見陛下,二位且先回府,待我探探陛下口風再作計較。”

李績和程咬金點頭,不多說廢話,二人轉身上馬離去。

**

牛進達走進甘露殿時,李世民正煩得不行。

殿內,李治和晉陽公主小兕子正瞪著李世民,李治氣鼓鼓的生悶氣,小兕子卻索性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哇大哭,一邊哭一邊抹淚蹬腳,十足的小孩耍賴架勢。

“父皇,子正兄犯了多大的罪過,爲何父皇將他下獄?”李治大聲道。

李世民冷哼道:“小娃子莫摻和大人的事,帶你妹妹出去玩耍。”

“父皇,子正兄與兒臣在晉陽平亂時結下生死之誼,兒臣一定要問個究竟,子正兄到底犯了什麼罪,而致下獄的下場。”

一旁的小兕子說不出道理,她只知道子正哥哥被抓去坐牢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於是咧著嘴大哭:“我要子正哥哥!不許子正哥哥坐牢!”

李世民被這倆小屁孩吵得不行,終於飆了:“你們的子正哥哥犯了彌天大罪!壞了大唐國策,壞了朕佈下的遠謀,你們說他該不該殺?”

李治一怔,接著嘴硬道:“國策走偏了,扳回正路便是了,無非父皇一道旨意而已,子正兄爲我大唐立過那麼多功勞,難道父皇僅僅因爲一個小錯而鎖拿他下獄,父皇此舉豈不令天下功臣齒冷?”

李世民暴怒:“放肆!雉奴,誰教你這樣與朕說話的?”

“兒臣知罪,兒臣一時心急,口不擇言,請父皇莫怪罪,只是父皇,凡事避不開一個‘理’字,兒臣與子正兄有生死患難之誼,父皇若不給兒臣一個理由,實難令兒臣心服,若連您的兒子都無法心服,如何讓天下人心服?”

李治越說越激動,小臉漲得通紅,眼裡不時閃過一絲懼色,只是強撐著挺起胸,一副凜然不懼的模樣。

李世民卻頗覺意外地看著他,這個兒子自小被他親自帶在身邊撫養,也許因爲寵溺過甚,李治在李世民面前永遠是一副懦弱優柔的模樣,說話都是輕聲輕語,而且從未見他過脾氣,今日竟罕見地爲了一個外人而跟他爭吵起來,實在是難得一見。

不知怎的,李世民忽然笑了。

這個小兒子的性格一直是他的一塊心病,今日竟見他了脾氣,李世民的滿腔怒火奇蹟般的全然逝去,心中再無一絲火氣,反而饒有興致地盯著他。

“雉奴到底長大了,居然有脾氣了……哈哈,還敢跟朕講道理,這性子該不會也是跟李素學的吧?”

李治臉漲得更紅了,被李世民一打岔,李治胸中好不容易激盪起來的一股勇氣頓時全泄了,又恢復了以往懦弱的模樣,怯怯地搖頭:“兒臣……兒臣只覺得,只覺得自己朋友並不多,手足兄弟與兒臣年紀相差太大,不願帶兒臣玩耍,兒臣只有李素這麼一位朋友,而且是共同經歷過生死的朋友,兒臣……實不願失去這個朋友。父皇,看在兒臣的面子上,求父皇對李素從寬處置。”

李世民讚許地點頭:“能知朋友之義,殊爲不易,雉奴,你確實長大了,懂得爲他人著想了,有情有義方不愧爲真丈夫,你做得不錯。只不過……”

李世民的笑容漸漸斂起,緩緩道:“只不過,國有國法,李素這次犯的錯太嚴重,朕縱想饒他,國法卻不容,此而不懲,怕是愈漲他的氣焰,以後可真就收拾不了他了。所以,朕這次絕不能饒他,明白嗎?”

李治急了:“父皇,李素到底犯了多大的錯?”

李世民目光變得冷漠,面若寒霜道:“他揹著朕破壞了大唐與吐蕃的和親,暗中挑起六國爭鬥,你說這個錯大不大?”

李治愕然無語。

李世民冷哼道:“前日朕剛得到鬆州急奏,你的兄長承乾謀反之時,吐蕃贊普調動境內兵馬,陳兵列於吐蕃國境上,對鬆州虎視眈眈,他們調動兵馬,自是想試探風聲,若謀反事成,咱們大唐一片混亂,吐蕃自可從容攻取鬆州,在大唐長驅直入,甚至連吐谷渾和絲綢之路都有可能被他們佔據,朕不動聲色,只待文成公主上路,吐蕃兵馬自退,三五年內,大唐可操練出一支適應吐蕃氣候的兵馬,報此不敬之仇,可是你看看!朕的佈局全教李素一人破壞殆盡!”

李世民越說越氣,咬牙怒道:“這個混帳,朕真恨不得一刀剁了他!壞了朕的大事!”

見父皇龍顏大怒,李治習慣性地縮了一下肩膀,隨即壯起膽子道:“或許子正兄有他的原因和苦衷呢,父皇爲何不召他問一問,若子正兄確是做錯了事,父皇處置他自無二話,若他有別的理由,父皇也可兼聽而明……”

李世民怒道:“朕不想聽他的理由!讓他在大理寺里老實待著吧,再過幾日朕便下旨,把他流放到黔南,跟野人土著爲伍罷了!”

李治大驚:“求父皇開恩……”

正說著話,殿外宦官恭敬地稟道:“陛下,瑯琊郡公牛進達求見。”(未完待續。)

第八百六十章 在外而安第九百四十七章 故人夜歸第二十七章 初入長安第五百一十二章 才人武氏 下第六百二十四章 人命官司第九百五十二章 初入東宮第六百四十章 所謂真相第四百一十四章 戰前交鋒第二百八十三章 相逢夜色第七百九十四章 公主夜宴 中第九百四十二章 高陽孽情第六百二十二章 遠避麻煩第九百四十四章 設宴遊園第六百二十四章 人命官司第四百九十九章 過猶不及第七十九章 無私奉獻第一百零八章 不甘平庸第七百二十七章 登門認親 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馨香滿院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賜功臣 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第九百三十四章 踏上歸途第四百六十三章 魔王截路第三百九十八章 圖窮匕見第二百八十八章 翁婿相會第九百一十七章 冬盡春來第四百五十八章 近鄉情怯第七十七章 雞飛狗跳第七百一十六章 門閥無情第七百七十八章 登門賠禮第一百一十八章 收復鬆州 上第五百八十九章 借糧度厄第二百八十二章 驕奢之心第二十一章 上學讀書第一百一十二章 鬆州之變第一百二十三章 奉旨回京第八百零七章 歹計安內第五百四十九章 善後清理第五百七十七章 菜泯恩仇第八百零二章 得我爲君第九百五十一章 且釋恩怨第七十五章 盡釋誤會第八百四十五章 責問訓斥第三百三十六章 西州方略第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第九百四十章 流年不利第五百七十二章 徙配瓊南第五百六十五章 絕世高手夕陽下奔跑!!第二百六十七章 出家避世第十章 試治天花 下第一百零二章 再獻妙策第二百七十九章 賜婚聖旨第五十三章 最後一搏 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王師凱旋第七百二十章 故人恩怨第一百三十一章 危機暗伏第九百一十一章 軍心可用第二百七十一章 打通關節第八百二十二章 詭譎莫名第六百九十三章 疑竇難解第七百零四章 大相辭行第七百二十四章 塵封往事第六百六十二章 身處絕境第五百二十七章 禍起事變第六百零九章 鴻門烤宴第三十一章 程府夜宴第九百三十六章 長安西望第三百九十三章 真相大白第七百零一章 強勢威壓第四百零三章 喪心病狂第九百一十八章 水落石出 上第十章 試治天花 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再次入獄第五百二十一章 另起波折第二百六十章 子夜大亂 中第十六章 李素辭官第二百七十七章 行冠加弁 上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家報應第五百章 市井情懷第九百三十三章 平高麗策第四百六十五章 大功大過第六百九十三章 疑竇難解第八百七十八章 不謀而合第四百三十八章 誠信買賣第二百五十二章 魏王問因第一百零三章 再次封官第五百七十三章 天災突至第一百一十一章 空打算盤第九百零一章 危機暗伏第四百二十章 攻守鏖戰 中第三百零二章 諫書犯顏 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打理買賣第七百零七章 意外來客第四百九十三章 領罪圈禁第三百一十三章 離人愁緒第八十章 御筆親題第三百七十二章 逆流而上第六百零五章 烽煙突起第五百一十二章 才人武氏 下
第八百六十章 在外而安第九百四十七章 故人夜歸第二十七章 初入長安第五百一十二章 才人武氏 下第六百二十四章 人命官司第九百五十二章 初入東宮第六百四十章 所謂真相第四百一十四章 戰前交鋒第二百八十三章 相逢夜色第七百九十四章 公主夜宴 中第九百四十二章 高陽孽情第六百二十二章 遠避麻煩第九百四十四章 設宴遊園第六百二十四章 人命官司第四百九十九章 過猶不及第七十九章 無私奉獻第一百零八章 不甘平庸第七百二十七章 登門認親 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馨香滿院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賜功臣 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第九百三十四章 踏上歸途第四百六十三章 魔王截路第三百九十八章 圖窮匕見第二百八十八章 翁婿相會第九百一十七章 冬盡春來第四百五十八章 近鄉情怯第七十七章 雞飛狗跳第七百一十六章 門閥無情第七百七十八章 登門賠禮第一百一十八章 收復鬆州 上第五百八十九章 借糧度厄第二百八十二章 驕奢之心第二十一章 上學讀書第一百一十二章 鬆州之變第一百二十三章 奉旨回京第八百零七章 歹計安內第五百四十九章 善後清理第五百七十七章 菜泯恩仇第八百零二章 得我爲君第九百五十一章 且釋恩怨第七十五章 盡釋誤會第八百四十五章 責問訓斥第三百三十六章 西州方略第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第九百四十章 流年不利第五百七十二章 徙配瓊南第五百六十五章 絕世高手夕陽下奔跑!!第二百六十七章 出家避世第十章 試治天花 下第一百零二章 再獻妙策第二百七十九章 賜婚聖旨第五十三章 最後一搏 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王師凱旋第七百二十章 故人恩怨第一百三十一章 危機暗伏第九百一十一章 軍心可用第二百七十一章 打通關節第八百二十二章 詭譎莫名第六百九十三章 疑竇難解第七百零四章 大相辭行第七百二十四章 塵封往事第六百六十二章 身處絕境第五百二十七章 禍起事變第六百零九章 鴻門烤宴第三十一章 程府夜宴第九百三十六章 長安西望第三百九十三章 真相大白第七百零一章 強勢威壓第四百零三章 喪心病狂第九百一十八章 水落石出 上第十章 試治天花 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再次入獄第五百二十一章 另起波折第二百六十章 子夜大亂 中第十六章 李素辭官第二百七十七章 行冠加弁 上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家報應第五百章 市井情懷第九百三十三章 平高麗策第四百六十五章 大功大過第六百九十三章 疑竇難解第八百七十八章 不謀而合第四百三十八章 誠信買賣第二百五十二章 魏王問因第一百零三章 再次封官第五百七十三章 天災突至第一百一十一章 空打算盤第九百零一章 危機暗伏第四百二十章 攻守鏖戰 中第三百零二章 諫書犯顏 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打理買賣第七百零七章 意外來客第四百九十三章 領罪圈禁第三百一十三章 離人愁緒第八十章 御筆親題第三百七十二章 逆流而上第六百零五章 烽煙突起第五百一十二章 才人武氏 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结县| 吉林市| 平乐县| 乌拉特中旗| 马尔康县| 垦利县| 嫩江县| 普安县| 柘荣县| 东丽区| 平安县| 阿城市| 上饶市| 襄汾县| 阿勒泰市| 盐源县| 临江市| 嘉鱼县| 丰台区| 古丈县| 疏附县| 汉川市| 大埔县| 红河县| 建平县| 达州市| 肥乡县| 那曲县| 盐山县| 张家港市| 上蔡县| 佛山市| 金溪县| 兴安县| 天全县| 临颍县| 弥勒县| 筠连县| 宿松县| 天台县| 和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