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八十一章 宮闈密奏

滿腔悲憤,罄竹難書。

祿東贊到現在都是一臉懵逼,搞不清在這座舉世尊仰的大唐都城裡到底生了什麼事,爲什麼一夜之間所有的人和事都不符合邏輯了呢?大唐人的世界,他這個老外真的不懂……

回過頭再想想剛纔還在充滿虔誠的讀中原聖賢書,爲書中的每句話擊節讚歎不已,再看看現在四方館內處處冒煙著火的房子,祿東贊剛剛建立起來的三觀崩塌了。

說好的無爲不爭呢?說好的禮儀之邦呢?我在屋子裡學習你們的文化,羨慕你們先賢的智慧,你們卻特麼的在屋外放火……

這一刻,祿東贊對人生充滿了迷茫。

吐蕃隨從忙著打水滅火,祿東贊呆呆站在院子裡不言不動,不知過了多久,他忽然回過神來,隨手一把揪住一個吐蕃路人。

“剛纔外面喊什麼?”

吐蕃隨從不確定地道:“唐國太子……謀反?”

祿東贊倒吸一口涼氣:“太子謀反?今夜?此時?”

隨從急忙應是。

眼中閃過無數莫測的光芒,隨即祿東贊重重地一擊掌,有****襄盛舉的興奮。

“反!使勁反!早該反了!唐國越亂越好……”祿東贊高興極了,頓了頓,又幸災樂禍地補充了一句:“……最好把太極宮也燒了!”

看著使團隨從們仍忙著井裡打水滅火,祿東贊皺了皺眉,喝道:“都給我回來!唐國的房子,燒成渣都不關我們的事,要你們救什麼!明日我便去太極宮覲見唐國皇帝,今晚賊人火燒四方館,皇帝必須給吐蕃一個交代,否則必不甘休!”

隨從們急忙扔了桶和盆,老實地在院子中站好。

“還有,天明後馬上派人出城,遠赴吐蕃,告訴我們的贊普,唐國內亂,太子謀反,我們吐蕃大軍可於邊境集結,伺機而?!?

隨從行禮應是,剛轉過身,祿東贊又叫住了他。

眼中閃過一抹冷冷的笑意,祿東讚道:“命人再擬一份國書,待我吐蕃大軍邊境集結後再遞予唐國皇帝,語氣不妨謙卑一些,就說吐蕃請求唐國多贈文成公主陪嫁之物,錢財也好,瓷器絲綢也好,佛經道家典籍也好,修橋鋪路蓋房的工匠也好,總之多多益善,請唐國皇帝看在兩國友邦的份上不吝賜贈。”

隨從一呆,擡頭驚愕地盯著祿東贊:“大相,這不是,這不是……”

祿東贊笑道:“你想說趁火打劫對嗎?”

隨從不敢應,垂頭稱罪。

祿東贊哈哈大笑:“太子謀反,唐國內亂,今夜不論誰勝誰負,唐國皇帝都會措手不及,哪怕剿滅了謀反,將來很長一段日子也要清洗朝堂,拔除餘孽,文臣武將人人自危,此時正是唐國內部空虛混亂之時,天賜良機,若不取之,豈不白白錯過機會?”

******

只不過燒了幾棟屋子,買單的還是大唐皇帝陛下,李素也沒想到引了吐蕃大軍的整裝待,這事應驗了蝴蝶效應果真是存在的。

如果上天給李素一個重來一次的機會,李素……還是會選擇燒屋。

你兒子造反,我燒幾棟屋子示示警只是毛毛雨啦。

反正死無對證,賠錢的又不是他,至於吐蕃大軍邊境集結……這可不是李素能控制的,相信松贊干布和祿東贊也不敢輕舉妄動,沒別的原因,因爲大唐皇帝李世民和他手下一羣老殺才都是典型的暴脾氣,尤其是大唐如今手裡還掌握著令鄰國聞風喪膽的震天雷,心情不好便扔幾個過去聽聽聲響,一句惹毛我的人有危險。邊境集結大軍是你的事,敢越邊境一步便知大唐軍隊的厲害。

太極宮。

雨夜,子時,萬籟俱靜。

李世民坐在甘露殿內,聽著殿外淅瀝的雨聲,垂頭批閱奏疏。

殿外無聲走來一道蒼老的身影,常塗穿著絳色官袍,靜靜站在殿門外,神情猶豫躊躇。

太子謀反的消息常塗早聽魏王密報過,但常塗一直不敢輕信,畢竟太子和魏王是死對頭,死對頭潑的髒水能不能取信,這就見仁見智了。

所以這幾天常塗一直壓著這件事沒敢跟李世民稟奏,私下卻動了一切能動的力量全力追查證實。

謀反非同小可,尤其還是太子謀反,常塗跟隨李世民多年,深知他的性子。當年的玄武門之變手足相殘,說是情勢所迫也好,說是野心所趨也好,但在李世民內心最深處,對兄弟手足下毒手這件事也是非常自責悔恨的,只是這種自責悔恨無法對外人說,對外還得硬起心腸歷數兄弟的罪過,表達自己多麼的委曲求全,兄弟如何的殘暴不仁,咄咄相逼,人前人後不同的矛盾心情,這些年一直反覆煎熬著李世民的內心。

所以李世民登基後對子女的和睦關係尤其看重,然而心裡看重,行動上卻常常忽略,當皇帝實在太忙了,忙得連家庭裡父親和子女的感情維繫都需要安排一個行程出來,而那些子女們因爲缺少了父親的直接教導,隨著年歲的增長,性格也漸漸變了味道,權力錢財土地美色,世上那麼多的誘惑,哪樣不使人動心,本就是意志不堅定的少年,稍一誘導便滋生了野心,野心越長越大,無法遏制,終成大禍。

比如太子李承乾。

直到今天日落前,常塗終於從東宮的眼線耳目中得到了切實的消息。

太子李承乾果然在謀劃造反,並且已箭在弦上!

常塗不敢再隱瞞下去,消息查實後馬上來到甘露殿,然而站在甘露殿門外,常塗卻停下了腳步,死魚般木然且冰冷的眼中閃過一道黯然之色。

親兒子造反,常塗能想象李世民的表情將是怎樣的錯愕和痛心,這種痛楚一如當年他親手搭弓將兄長李建成一箭射死的那一剎。

父子,手足,本應是人世間最親密無間的關係,可終究落得互相殘殺,時隔十七年,他的親兒子竟效他當年,也向他舉起了屠刀……

這該是怎樣的痛?萬箭穿心不過如此了吧?

心如鐵石的常塗此刻站在殿門外,心中一時竟也生出不忍和悲憐,爲殿內這位雄視天下的天可汗陛下,也爲這位註定失敗到一塌糊塗的父親。

躊躇半晌,腦中措好言辭,常塗無聲地一嘆,終於還是邁步走進了甘露殿。

悲痛且留往後細數品鑑,可眼前的謀反,卻是一定要迅撲滅的,否則後果嚴重。

小碎步輕悄上前,看著桌案後的李世民一手扶額,一手執筆,神情專注地批閱奏疏,常塗神色黯然,卻不得不打斷了李世民的思路。

“陛下,老奴有急事稟奏。”

李世民從小山高的奏疏紙堆中擡起頭,神情已然非常疲憊了。

“有事快說?!崩钍烂竦氐?。

常塗停頓片刻,終於狠下心道:“陛下,太子涉嫌謀反,老奴已查實?!?

李世民一呆,疲憊無神的雙眼忽然精光暴射,臉色卻迅陰沉下來。

“你說什麼?再說一遍!”

常塗面無表情地重複:“太子事涉謀反,老奴已查實?!?

“太子?承乾?你是說承乾謀反?”李世民瞪大了眼睛,隨即狠狠一拍桌案,大怒道:“你個狗才老糊塗了?天下誰都能造朕的反,唯獨承乾不會!這天下本就是他的,他有什麼理由造反?他憑什麼造反?”

常塗不出聲,仍舊面無表情垂頭恭立。

李世民說到這裡語氣已漸漸有些不確定了。

今年以前,未來的大唐江山或許可以說是李承乾的,可是今年他對李承乾越來越不滿意,甚至公然召集重臣商議易儲之事,雖然此議不了了之,但風聲卻已傳了出去,入得李承乾耳中,能不心生怨恨嗎?東宮之位朝不保夕,心中怨意愈濃,於是暗中謀劃造反,有什麼不可能的?

李世民臉色瞬間數變,最後失神地癱坐下來,擡頭望向常塗。

“果真查實了麼?給朕細細道來?!?

常塗語氣平靜地道:“老奴已查實了,從陛下召集重臣商議易儲之事後,太子便密召漢王李元昌,襄陽郡公杜荷,長廣公主之子趙節,還有左屯衛中郎將李安儼入東宮,密謀此事者,此四人爲?!?

李世民陰沉地道:“可知謀反細節?何時動,何人運籌,長安十二衛多少軍隊從逆?”

常塗道:“老奴猜測……動或許便在這幾日了,甚至是今夜。長安十二衛中,左屯衛李安儼經營多年,恐已不穩,太子左率衛中郎將劉思純因軍士私鬥而被罷免,改換右郎將常迎望代其職,老奴思之,這恐怕是太子設下的圈套,那常迎望必是太子的人,其餘幾衛是否有將領從逆,老奴不得而知?!?

李世民神情愈陰沉,沉默片刻,緩緩問道:“……朝中大將軍可有涉事者?”

常塗猶豫了一下,道:“東宮府千牛賀蘭楚石近日頻繁出入其丈人侯君集府中,不知其意。”

李世民身軀一震,心中愈痛楚難當。

“親子和肱股之臣皆反我!朕,何錯之有?”(未完待續。)

第八百章 公主夜宴 真.下第十八章 胡家鉅變第四百八十四章 和風細雨第五百八十八章 刑審犯人第五百七十九章 蕭然景象第七百三十七章 豁然開朗第一百三十五章 官職加身第九十六章 酒入天聽第七百八十六章 君臣論將第九百零七章 退兵部署 下第六百四十八章 雷霆罰過第一百章 再啓戰事第九百零七章 退兵部署 下第五百一十五章 雞血魔王第四百三十三章 兄弟重逢第四百九十一章第二百零八章 君臣奏對 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慷慨赴義第七百二十八章 登門認親 下第八百四十二章 重拿輕放第四百四十三章 債務歸屬第六百三十八章 和親利弊第七百五十八章 釋疑進財第十七章 流言蜚語第一百二十八章 蹊蹺親事第七百六十二章 萬家生佛第四百四十八章 聖旨東來第六百二十八章 天翻地覆第三百八十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七十一章 沙漠明珠第三百六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五百八十三章 災年百姓第二百六十一章 子夜大亂 下第九十四章 婚姻大事第六十六章 微服訪賢 上第三百九十九章 迷霧挾制第六百三十九章 息事寧人第八百一十八章 撲朔迷離第二百九十七章 夫妻如戲第三百一十九章 重逢相認第三百零五章 圖窮匕見第三百八十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誠信買賣第三百九十七章 慷慨赴義第三十九章 皇庭夜宴第六百八十六章 君臣釋怨第一百零八章 不甘平庸第八百二十四章 身陷嫌疑第八百九十一章 反敗爲勝第四百九十四章 綢繆先機第四百七十二章 才人武氏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家報應第五百七十章 昇天無路第二百八十章 登門自辯第五百八十六章 普度衆生第五百五十三章 低卑謙遜第二百八十二章 驕奢之心第三百一十七章 西進意圖第七百四十章 九曲穿線第八百二十章 假戲真做第五百二十章 欲靜不止 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稱量英雄第四百一十一章 鐘鼎山林第一百二十章 捷報入京第三章 白璧微瑕第三百七十章 順手而爲第五百八十四章 晉州亂象第七百六十四章 滿城風雨第二百五十七章 江湖伎倆第五百八十六章 普度衆生第三百八十一章 私怨暫拋第七百八十三章 另生枝節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心似箭第九十二章 溫柔歲月第二百八十三章 相逢夜色第三百五十四章 進退維谷第四百一十八章 受僱於人第五百九十七章 危言聳聽第四百二十四章 艱難惡戰第八百三十八章 曉以情理第四百三十二章 別後敘情第二十七章 初入長安第二百九十三章 普天之下第三百零四章 名揚天下第七百九十二章 去意漸堅第三百一十六章 小試身手第二百一十七章 因果報應第七百四十三章 皆大歡喜第四百四十七章 法師俗事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世鄉愁第四百六十九章 公主道姑第七百五十四章 程府論勢第二百章 下套坑人第一百零一章 唐吐恩怨第八百五十二章 老將相鬥第三百二十五章 大漠盜匪第五百一十三章 危急時刻第九百一十七章 冬盡春來第二百四十三章 佳人難得第八百零二章 得我爲君
第八百章 公主夜宴 真.下第十八章 胡家鉅變第四百八十四章 和風細雨第五百八十八章 刑審犯人第五百七十九章 蕭然景象第七百三十七章 豁然開朗第一百三十五章 官職加身第九十六章 酒入天聽第七百八十六章 君臣論將第九百零七章 退兵部署 下第六百四十八章 雷霆罰過第一百章 再啓戰事第九百零七章 退兵部署 下第五百一十五章 雞血魔王第四百三十三章 兄弟重逢第四百九十一章第二百零八章 君臣奏對 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慷慨赴義第七百二十八章 登門認親 下第八百四十二章 重拿輕放第四百四十三章 債務歸屬第六百三十八章 和親利弊第七百五十八章 釋疑進財第十七章 流言蜚語第一百二十八章 蹊蹺親事第七百六十二章 萬家生佛第四百四十八章 聖旨東來第六百二十八章 天翻地覆第三百八十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七十一章 沙漠明珠第三百六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五百八十三章 災年百姓第二百六十一章 子夜大亂 下第九十四章 婚姻大事第六十六章 微服訪賢 上第三百九十九章 迷霧挾制第六百三十九章 息事寧人第八百一十八章 撲朔迷離第二百九十七章 夫妻如戲第三百一十九章 重逢相認第三百零五章 圖窮匕見第三百八十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誠信買賣第三百九十七章 慷慨赴義第三十九章 皇庭夜宴第六百八十六章 君臣釋怨第一百零八章 不甘平庸第八百二十四章 身陷嫌疑第八百九十一章 反敗爲勝第四百九十四章 綢繆先機第四百七十二章 才人武氏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家報應第五百七十章 昇天無路第二百八十章 登門自辯第五百八十六章 普度衆生第五百五十三章 低卑謙遜第二百八十二章 驕奢之心第三百一十七章 西進意圖第七百四十章 九曲穿線第八百二十章 假戲真做第五百二十章 欲靜不止 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稱量英雄第四百一十一章 鐘鼎山林第一百二十章 捷報入京第三章 白璧微瑕第三百七十章 順手而爲第五百八十四章 晉州亂象第七百六十四章 滿城風雨第二百五十七章 江湖伎倆第五百八十六章 普度衆生第三百八十一章 私怨暫拋第七百八十三章 另生枝節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心似箭第九十二章 溫柔歲月第二百八十三章 相逢夜色第三百五十四章 進退維谷第四百一十八章 受僱於人第五百九十七章 危言聳聽第四百二十四章 艱難惡戰第八百三十八章 曉以情理第四百三十二章 別後敘情第二十七章 初入長安第二百九十三章 普天之下第三百零四章 名揚天下第七百九十二章 去意漸堅第三百一十六章 小試身手第二百一十七章 因果報應第七百四十三章 皆大歡喜第四百四十七章 法師俗事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世鄉愁第四百六十九章 公主道姑第七百五十四章 程府論勢第二百章 下套坑人第一百零一章 唐吐恩怨第八百五十二章 老將相鬥第三百二十五章 大漠盜匪第五百一十三章 危急時刻第九百一十七章 冬盡春來第二百四十三章 佳人難得第八百零二章 得我爲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西县| 黎城县| 沂水县| 霍邱县| 平和县| 汝州市| 遵义市| 周宁县| 扎兰屯市| 应城市| 施秉县| 乌拉特后旗| 保德县| 界首市| 桂东县| 屯昌县| 潞西市| 和硕县| 新民市| 红桥区| 山阴县| 武安市| 河间市| 通河县| 楚雄市| 长沙市| 华蓥市| 界首市| 娱乐| 信丰县| 潮州市| 高台县| 荔浦县| 阿尔山市| 申扎县| 青河县| 象山县| 绵阳市| 墨玉县| 阿勒泰市| 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