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八十三章 災年百姓

<div class="adread"><script>();</script>

論“民貴君輕”的道理,除了戰國先賢荀子外,對這句話理解得最深刻的當世之人有兩個,一個是李世民,還有一個是魏徵。

當然,更準確的說,“理解深刻”這個字眼是屬於魏徵的,至於李世民,可以說他理解深刻,也可以換個說法,口號喊得最響亮。

早在貞觀十一年,魏徵上《諫十思疏》裡便提到過,“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李世民當時一聽,哎呀,老魏這特麼是個出色的段子手啊,裡面好多經典段子……不,經典金句,美滴很,必須拿來抄襲一下,吆喝幾聲。於是便有了後來李世民常掛在嘴邊的“民,水也,君,舟也,水亦載舟,水亦覆舟”的響亮口號。

這句話也很形象地從另一個角度形容了“民貴君輕”的理念,事實上相對歷朝歷代而言,唐初對“民貴君輕”的理念確實實行得比較不錯,舉朝上下君聖臣賢,民風樸實,也正因爲這個理念,從而打下了貞觀盛世的堅實基礎。

這個時代的君臣不是沒有私心雜欲,只不過相對別的朝代而言少了許多,君臣和百姓齊心協力,共創盛世,爲此甚至願意小小犧牲一下個人的私利私慾,無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還是低卑到塵埃的普通百姓,凡事都有講道理的習慣,再大的權勢也大不過“道理”二字,一旦從朝堂到民間有了“講道理”的風氣,這個世道自然便是朗朗乾坤,可見青天白日,大唐自此而雄視天下,睥睨宇內,文官以死諫。將士效死命,內則民風純樸,外則戰無不勝,大唐的崛起,不是沒有道理的。

事實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理念,李世民也經常說給他的皇子們聽,說得最多的,自然便是那位被掰彎了的太子殿下,李世民在他這位嫡長子的耳邊跟唐僧似的不知嘮叨了多少年,可以肯定太子殿下不勝其煩,恨不得劃破父皇的肚皮,扯出他的腸子,再用腸子勒住他的脖子。用力一拉,耶……

嘮叨很多遍,有沒有效果不可知,反正在李素看來,那位太子殿下的德行怎麼看都不像是相信“民貴君輕”這個道理的人,反而一次又一次的作死,一次又一次露出兇戾殘暴的本性。

至於眼前這位小屁孩李治,李素卻露出了真誠的笑容??粗麧M臉誠懇的認錯,而且毫不猶豫毫無留戀地砸了自己的馬車。李素由衷地舒了一口氣。

龍生九子,各有稟性,放眼望去,實在很難找到一個好東西,全都長歪了,可喜可幸的是。眼前這個小屁孩比較正常,他有正常人的善良,也有正常人的誠實,能夠明辨是非,亦知人間善惡。當然,也有著屬於小屁孩的天真懵懂。

李素心中欣慰不已,那種在一衆歪瓜裂棗裡發現一株絕世奇葩的感受,簡直不要太爽歪歪。

未來當然必須要站隊,而且毫無疑惑必須站在李治這一隊裡,這是歷史必然趨勢,李素沒能力也沒心情去改變這個趨勢,所以未來主公的稟性當然就比較重要,如果這個小屁孩是個紈絝且暴戾的性子,聽不進任何勸告,或者心胸狹隘,善於記仇,那麼,李素未來或許仍會效忠這位主公,但絕不會願意爲他付出太大的心力,大家保持淡淡的君子之交便好。

慶幸的是,李治是個好孩子,起碼是個聽得進勸告,且心無城府的好孩子。

這就夠了,李素站隊站得心甘情願,他也願意爲李治將來奪嫡全心付出精力和智謀,爲未來的高宗陛下平定天下出謀劃策。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如深谷幽蘭,雖無驚世之花容,卻有沁脾之芬芳,有緣入谷者,識我,懂我,我願被採擷,助添滿室香華。

…………

馬車砸了,李治在烏福的攙扶下騎上了馬,隊伍繼續前行,李治與李素騎馬並肩。

奇怪的是,剛剛被李素嚴厲指責,李治此刻的心情看起來居然很不錯,與李素並肩騎行,時不時便扭頭看李素一眼,嘴角露出幾分笑意。

這笑意令李素有些毛骨悚然,他也分辨不清這是高興的笑意,還是嘿嘿冷笑,以己及人,反正自己被人罵過以後絕不會這麼高興,腦子裡浮現的第一個想法恐怕就是如何弄死這個罵他的人,除非李治這小屁孩有犯賤的潛質……

行了一段路後,李素終於忍不住開口了,嘆道:“殿下,剛纔是我的不對,你若不納我之言,就當我什麼都沒說過,我也不會往心裡去,但你現在不停的嘿嘿冷笑,請恕我忍不下去了……你是想弄死我嗎?”

李治一愣:“爲何要弄死你?”

李素嘆道:“因爲我嘴賤……反正若是別人罵了我,我就有把他弄死的想法,除之而後快,以君子之心,度君子之腹,殿下想必也是這般想法……”

李治:“……你管這個想法叫‘君子之心’?”

李素正色道:“所謂‘黨同伐異’,不一定是壞詞,把反對自己的人幹掉,沒了罵聲,剩下的人才能安安穩穩當君子……”

李治混亂了,感覺三觀盡碎:“…………”

這位子正兄……人格好分裂。

“治剛纔是高興的笑,高興自己運氣好,遇到一位良師益友,治之福也?!崩钪魏苷\懇地道。

李素挑了挑眉:“爲何高興?”

李治垂下頭,輕聲道:“當年母后在世時,治才幾歲,但母后時常教導我辨人識人之道,一曰善,二曰正,三曰直,所謂心懷善念,胸藏正氣,敢於直言朋友錯失,如此,可爲益友也。今日治觀子正兄所言,當年母后說的這些,子正兄俱備矣,治得子正兄爲友。心中歡喜,故有此笑。”

比較含蓄的馬屁,拍得李素從裡到外舒坦且酸爽,嘴角不由露出欣慰的微笑。

“不瞞殿下說,我確實很直的,一點也不彎……”李素矜持地謙虛道。

李治一臉天真懵懂地眨眼:“…………”

哎呀。好萌的小正太,真想給他找個怪蜀黍當真愛……

*****

五天後,隊伍入晉地,離晉州不遠了。

李治和李素的心情再也陽光不起來了。

路上的難民很多,密密麻麻無邊無盡,騎在馬上放眼望去,整條路都被難民潮所充斥,每個人容貌不一,可臉上卻有著同樣的愁苦和對未來深深的擔憂。

拖家攜口。拎著或簡單或笨重的行李,麻木行走的人羣裡不時聽到婦孺低抑的哭泣聲,還有小孩撕心裂肺般的嚎啕聲,或是當家漢子們一絲絲若有若無的沉重嘆息……

天氣絲毫沒有放晴的跡象,雪雖然停了,可天空仍是陰沉沉的一片,天幕蒼穹下,寒風仍如凜冬般呼嘯。刺骨,凍得行走的難民們瑟瑟發抖。很多人的腳上仍穿著單薄的布鞋,甚至是草鞋,一雙雙黝黑的赤腳在寒冷的空氣裡暴露著,透出一股深深的苦難味道。

李素抿了抿脣,神色比天氣更陰沉,轉過頭看李治。李治臉上也露出深深的疼惜之色,小臉蛋不時抽搐著,還夾雜一絲深深的無奈和苦悶。

“殿下,看到這些百姓了嗎?”李素輕聲道。

李治咬脣點頭。

“殿下,他們是你父皇的子民。每年每月每日辛勤勞作,種出來的糧食毫無保留地獻給官府,獻給朝廷,你是高高在上的皇子,我也是縣侯,可我們其實都是被百姓所供養著的,百姓願意供養我們,因爲他們相信官府和權貴會給他們一個美好的有希望的明天,使他們不至爲生計所苦,不會餓肚子,也不會被凍著,冷著……”李素低沉的語音娓娓而道。

李治的神情愈發悲愴,嘴脣微微顫抖,臉色也有些發白了。

李素長嘆道:“可是,你看看這些百姓,我們權貴想要的,百姓都給了我們,可百姓們想要的,我們給了他們嗎?”

看著李治癒發悲愴的臉,李素拍了拍他的肩,道:“大道理我就不說了,看到這些苦難的百姓,該懂的道理想必你都懂了,我們身負陛下和朝廷厚望,奉旨入晉賑濟和安撫百姓,我們一定要把這趟差事做好,做完美,不要讓百姓餓肚子,更不能讓百姓們對權貴,對天家失望,明白了嗎?”

李治重重點頭:“明白了?!?

大路正中,一位左手攙著老人,右手抱著孩子的大漢忽然腳下一絆,打了個趔趄,老人被拖帶得身軀不穩,猛地跌倒在路上。

李素神情一緊,急忙下馬,李治一愣之後,也跟著下了馬,二人朝那位跌倒的老人走去。

“娘,您沒事吧?”漢子急得滿頭大汗,一臉愧疚地看著老人,懷裡的稚齡幼子也被嚇得哇哇大哭,後面跟著一位中年婦人,拎著簡單的行李偷偷抹淚。四周圍了一羣關心的百姓,不停地詢問著,嘆息著。

老人臉色難看,泛出一抹不健康的潮紅,呼吸有些急促,躺在地上緊緊咬著牙關不言不動。

“都散開,散開,圍著做甚?留出空間讓老人喘氣!”李素很不客氣地插入人羣中。

衆難民見李素衣著華貴,頓知來頭頗大,很自覺地讓開了。

李素蹲下身,仔細看了看老人的臉色,沉吟片刻,道:“速傳軍中醫官來,快!”

很快,隨軍同行的醫官來了,中年大腹便便的胖子顧不得擦汗,蹲身開始爲老人把脈,沒過多久,胖胖的醫官苦笑道:“老人並無大礙,只是身子發虛,盜汗,乏力……”

李素聽得雲裡霧裡,道:“究竟是何病因?”

胖醫官嘆道:“究其本因,其實是……餓的?!?

李素愕然,轉過頭看著老人虛弱的臉。

李治卻急了,揚聲道:“來人,弄點米粥來!”

米粥有現成的,有晉王和縣侯同行的儀仗隊伍。自然不缺糧食,米粥很快端來,甚至還冒著幾絲熱氣。

先前攙扶老人的漢子,還有懷裡的孩子和身後的婦人,見到那碗熱氣騰騰的米粥,都不由自主吞嚥了一下口水。但還是毅然堅決地捧著米粥,端到老人的嘴邊,就連懷裡那個稚齡幼子也沒有哭鬧,眨巴著可憐的大眼,看著老爹給奶奶喂粥。

這一幕不僅李治心酸,就連李素的嘴角也微微抽搐幾下,轉過頭朝一旁的烏福眼神示意了一下,烏福是個伶俐人,馬上明白李素的意思。轉身悄聲吩咐下面的將士幾句。

很快,下面的將士又端來三碗米粥,李素示意將它們遞到漢子和婦人面前。

可敬的是,那漢子和婦人很感激地謝過之後,卻並不急著喝粥,婦人捧著米粥喂孩子,漢子則心無旁騖地喂老人。

“孝”之一道,深入民心民風。由此可見一斑。

老人悠悠醒轉,見漢子正在喂自己。愣了一下後卻出奇地大怒起來,擡起手狠狠抽了兒子一記,罵道:“不爭用的東西,這麼金貴的糧食自己不吃,也不喂孩子,卻拿來浪費在我這殘老之人身上。家已破了,如今你是家裡的主心骨,你吃飽了,有力氣了,才能顧到一家老小??赡?,竟如此浪費糧食,你,你……!”

老人呼吸愈見急促起來,漢子急壞了,跪在老人身前邊哭邊磕頭,道:“娘您保重身子,莫氣壞了,一切都是兒子不對,兒子沒用,上不能養老,下不能育小,兒子該死!”

老人怒道:“誰該死?該死的是老天!天災誰有辦法?我生你養你,不指望你騰達,只求天災危難時能扛起一個家,這纔是真正的漢子,你卻拿糧食浪費在我這個不中用的老邁之人身上,家裡已是這般境地了,糧食有多金貴你不知道嗎?我已是快入土的人了,一路牽累你已是不該,一路爲我尋些樹皮草根也就是了,怎能浪費糧食?災年光景,每一口糧食都用來活命的,你懂不懂?”

說著老人氣不過,揚手又狠狠抽了漢子一記,漢子一直垂頭大哭,老人抽他他也不躲,任老人宣泄怒氣,一旁的婦人偷偷抹淚,也不敢哭出聲來,而那個孩子卻對外面的一切不管不顧,捧著粥碗貪婪地喝著米粥。

老人脾氣不小,抽了幾記仍未消氣,怒道:“還有,糧食哪裡來的?謝過善人沒有?打小教你的禮數都忘狗肚子裡去了?”

漢子起身,面朝李素李治二人,二話不說撲通跪下,狠狠磕頭道謝。

李素心中愈發慘然,李治的眼眶早已泛紅,淚水泫然欲下。

該如何評價這個年代的百姓啊。

樸實,知禮,硬氣,也有著非比尋常的尊嚴和倔強。

他們,穿著最廉價的粗布衣裳,過著食不裹腹的日子,卻有著比王侯將相更樸實的靈魂,那股子從不向老天低頭的傲然之氣,任何人見了都不由動容。

李素心中泛起一股難言的疼惜,如此樸實的百姓,不認命,不尤人,面對任何災難,咬著牙坦然迎上,絕不低頭,這樣的百姓,生在這樣的盛世,實在是統治者的福氣,自己有什麼理由不好好把他們妥善安置,讓他們不爲衣食所苦所累?

抿了抿乾枯的嘴脣,李素上前將不住磕頭的漢子攙扶起來,同時也伸出手,將地上的老人攙扶到路邊的石塊上坐穩,熱心的李治急忙命烏福從行李中取出一張狐皮墊在石塊上。

李素朝老人行了個晚輩禮,李治眨了眨眼,也跟著李素行禮。

“這位老人家,您受苦了,敢問您一家從何處而來?”

老人急忙擺手,道:“貴人萬莫行此禮,老身擔當不起,會折壽的,我夫家姓黃,去世得早,家裡由我兒子當家,半月前晉州雪災不止,春播無望,一年生計眼看斷絕,我兒與我商量過後,決意離家南下,奔長安而去,看能不能討點活計以養活家小,可惜去年餘糧不多,一點點糧食帶在路上,一家四張嘴很快吃光了……”

擡眼看著遠方的漫漫前路,老人露出苦澀憂愁之色,嘆道:“也不知我們一家能不能順利走到長安,能不能找到挖溝行腳做工的活計,咬著牙只盼能度過這個災年,我們再回到故鄉播種耕地,圖個來年的好收成……”

李素苦笑,放眼再看路上密密麻麻的難民,他們心裡恐怕都和老人同樣的想法,走到長安,再尋個活計養家,咬牙撐過今年,可是,難民這麼多,做工的機會卻不太多,這麼多的難民,能找到活計的有幾人?剩下的人,他們的活路在哪裡?

心情無比沉重,李素卻對老人笑了笑,溫言道:“老人家會持家,您一家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的,我這裡還有一問,如今晉地大災,百姓們紛紛離家,不知當地可還太平?”

老人嘆了口氣,道:“災年光景,哪裡說得上‘太平’二字?守本分的拖家帶口行路逃難,不守本分的三五十人聚在一起搶掠富戶地主,我們這一路行來,那些原本富庶的富戶地主家,竟也十室九空,全家不知去向,反倒是聽到了許多莫名其妙的說法,說什麼當今無道,什麼殺兄弒弟,所以遭了天譴,我們百姓被當今連累……唉,我們是窮苦人,只想管飽一家肚子,那些大人物的事情,各有各的說法,我們哪裡能分辨?只管低著頭走自己的路罷了……”

******

ps:一天八千字。。。老賊盡力了。。。。諸君有意扔幾張月票獎勵一下老賊的勤奮不?(未完待續。)

<div class="adread"><script>();</script>

第八百五十七章 凌煙閣前第三百六十四章 迫在眉睫第七百零二章 文成公主第三百二十章 出塞玉門第六十一章 建蓋新房第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二百四十六章 魔王示警第四百五十四章 三賜功臣 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七百四十五章 釋疑拉攏第二百四十九章 雷霆震怒第三百五十章 霸臨西州 上第八百五十一章 登閣無緣第三十九章 皇庭夜宴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宮生變第六百八十九章 遇伏功敗第四十章 詩驚四座第七百三十六章 虛情意妄第三十三章 美人如畫第十八章 胡家鉅變第五百零二章 掖庭秘辛第三百七十章 順手而爲第六百一十八章 盛裝赴約第二百一十五章 燒屋絕戶第九百二十四章 左右逢源第八百九十六章 再次攻城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小投緣第八百六十六章 擒拿審問 下第四百九十六章 齊王李祐第五百九十六章 事起生變第五百七十三章 天災突至第十三章 藥王問道第三百四十三章 身陷算計第三百一十八章 胡人商隊第七百一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六百二十七章 滿城風雨第六百七十二章 溫柔惡客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棚綠菜第四十七章 遭遇挾持第三百三十四章 死氣沉沉第一百九十四章 劫後重逢第五十三章 最後一搏 下第五十七章 恩情折現第六百零二章 晉陽生變 上第四百六十一章 長安秘辛第七百二十四章 塵封往事第八百三十三章 再生波瀾第一百六十章 術業專攻第五百五十九章 閒落棋子第六百二十一章 入宮述職第七百六十章 爵封縣公第八百章 公主夜宴 真.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官復原職第一百八十六章 東市事發第五百三十八章 入獄問罪第五百九十三章 待之以誠第二百四十九章 雷霆震怒第三十五章 憨直權貴第八百零二章 得我爲君第一百九十八章 千里孤墳第八百三十八章 曉以情理第十四章 善因善果第四十章 詩驚四座第六百零七章 自亂陣腳第二十四章 財路與詩第十八章 胡家鉅變第四百二十二章 王師徵西第六百四十八章 雷霆罰過第十八章 胡家鉅變第七百六十二章 萬家生佛第七百四十八章 送親啓程第二百七十四章 推背道長第八百三十三章 再生波瀾第一百六十三章 莫名邀宴第九百五十六章 倭僧求種第八百零二章 得我爲君第一百五十章 泯嫌消仇第五百六十章 新年臨朝第七百一十章 取捨抉擇第五百零一章 意圖不明第六百七十八章 雨夜敵蹤第一百四十二章 誤闖禁地第六百零五章 烽煙突起第三百九十九章 迷霧挾制第七章 天降橫禍第五百四十二章 丈人境況第五百一十八章 人間煙火第五百章 市井情懷第七百二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七百零二章 文成公主第八百一十四章 危機暗伏第六百八十九章 遇伏功敗第八十九章 魔王醉酒 上第五百九十二章 活命之恩第八百八十二章 慈不掌兵第六百二十九章 缺口難開第四百三十八章 誠信買賣第一百零四章 聖意徵召第七百一十章 取捨抉擇第八章 妖孽橫生
第八百五十七章 凌煙閣前第三百六十四章 迫在眉睫第七百零二章 文成公主第三百二十章 出塞玉門第六十一章 建蓋新房第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二百四十六章 魔王示警第四百五十四章 三賜功臣 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七百四十五章 釋疑拉攏第二百四十九章 雷霆震怒第三百五十章 霸臨西州 上第八百五十一章 登閣無緣第三十九章 皇庭夜宴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宮生變第六百八十九章 遇伏功敗第四十章 詩驚四座第七百三十六章 虛情意妄第三十三章 美人如畫第十八章 胡家鉅變第五百零二章 掖庭秘辛第三百七十章 順手而爲第六百一十八章 盛裝赴約第二百一十五章 燒屋絕戶第九百二十四章 左右逢源第八百九十六章 再次攻城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小投緣第八百六十六章 擒拿審問 下第四百九十六章 齊王李祐第五百九十六章 事起生變第五百七十三章 天災突至第十三章 藥王問道第三百四十三章 身陷算計第三百一十八章 胡人商隊第七百一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六百二十七章 滿城風雨第六百七十二章 溫柔惡客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棚綠菜第四十七章 遭遇挾持第三百三十四章 死氣沉沉第一百九十四章 劫後重逢第五十三章 最後一搏 下第五十七章 恩情折現第六百零二章 晉陽生變 上第四百六十一章 長安秘辛第七百二十四章 塵封往事第八百三十三章 再生波瀾第一百六十章 術業專攻第五百五十九章 閒落棋子第六百二十一章 入宮述職第七百六十章 爵封縣公第八百章 公主夜宴 真.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官復原職第一百八十六章 東市事發第五百三十八章 入獄問罪第五百九十三章 待之以誠第二百四十九章 雷霆震怒第三十五章 憨直權貴第八百零二章 得我爲君第一百九十八章 千里孤墳第八百三十八章 曉以情理第十四章 善因善果第四十章 詩驚四座第六百零七章 自亂陣腳第二十四章 財路與詩第十八章 胡家鉅變第四百二十二章 王師徵西第六百四十八章 雷霆罰過第十八章 胡家鉅變第七百六十二章 萬家生佛第七百四十八章 送親啓程第二百七十四章 推背道長第八百三十三章 再生波瀾第一百六十三章 莫名邀宴第九百五十六章 倭僧求種第八百零二章 得我爲君第一百五十章 泯嫌消仇第五百六十章 新年臨朝第七百一十章 取捨抉擇第五百零一章 意圖不明第六百七十八章 雨夜敵蹤第一百四十二章 誤闖禁地第六百零五章 烽煙突起第三百九十九章 迷霧挾制第七章 天降橫禍第五百四十二章 丈人境況第五百一十八章 人間煙火第五百章 市井情懷第七百二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七百零二章 文成公主第八百一十四章 危機暗伏第六百八十九章 遇伏功敗第八十九章 魔王醉酒 上第五百九十二章 活命之恩第八百八十二章 慈不掌兵第六百二十九章 缺口難開第四百三十八章 誠信買賣第一百零四章 聖意徵召第七百一十章 取捨抉擇第八章 妖孽橫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康县| 莲花县| 新河县| 邵阳市| 永胜县| 湛江市| 镇巴县| 阿拉善右旗| 宕昌县| 益阳市| 古交市| 上高县| 涟水县| 乐昌市| 泰州市| 宿松县| 大余县| 高淳县| 鄂温| 大名县| 临汾市| 保德县| 黄陵县| 祁阳县| 岗巴县| 图们市| 尖扎县| 临朐县| 通海县| 北票市| 洛扎县| 根河市| 唐河县| 清河县| 南漳县| 弥渡县| 邢台县| 闻喜县| 华容县| 鹤岗市| 稷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