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七十五章 不信不敬

天才壹秒記住『→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信仰是個人的事,信或不信,存乎個人一心。

大唐民間信佛信道者衆矣,連朝堂君臣都對佛道很尊崇,李世民每年以皇家名義做的祈福法事和道場便不下十餘場,對有名的高僧和道士執禮甚恭,不管李世民內心到底信不信佛道,但他擺出來的架勢還是非常有誠意的,從政治上來說,佛道在民間傳言散播甚廣,民衆基礎強大,皇帝也不得不擺出迎合的態度,來求得士子和百姓的認同,更何況,道教創始人還是李家傳說中的祖宗,儘管這位祖宗心裡可能不大認同……

有信仰是好事,沒信仰也不見得十惡不赦,大唐是個開明的朝代,每個人都能得到相對的自由,可是沒信仰的人不能侮辱別人的信仰,這是底線,也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準則。

身後那道聲音傳來,武氏大驚失色,她馬上意識到自己闖禍了,而且闖的禍不小。

這幾日在道觀內的悠閒生活,令她不自覺地放鬆了慣來繃緊的神經,在這座小小的道觀裡,她不必提防任何人,不怕有人害她,更不懼隨時將至的生存危機。

武氏,畢竟還只是個二十出頭的女子,有城府,有心機,但缺乏自律,所以過了幾天悠閒安逸的日子後,她不知不覺懈怠了,於是忘形了。

身後的聲音不熟,可語氣卻令武氏悚然變色,她是個伶俐人,在道觀內用這種語氣說話的,除了東陽公主,不可能有別人。

戰戰兢兢轉過身,武氏第一眼便看到東陽那張面無表情的俏臉,無怒也無嗔,眼神一片淡漠,彷彿剛纔那句話只是陳述一個很真實的事實。

撲通一聲,武氏毫不猶豫地跪下,面朝東陽狠狠磕頭,每磕一下。額頭都撞得砰然作響,非常實在。

“奴婢一時忘形失言,殿下饒了奴婢這一次吧……”話說完,武氏的淚水也隨之滑落。【△網.】神情一片深深的愧疚和自責,很完美的認罪態度。

東陽靜靜注視著她,對武氏,她早已聞名,李素提過幾次。語氣不鹹不淡,可似乎又對她有些關心,每次提到她,他的眼神裡總有一種神秘莫測的色彩,令東陽非常疑惑。

所謂關心則亂,東陽不清楚李素對這個武氏到底是怎樣的情感,說是男女之情,可每次提到她時,他的表情和眼神卻很清澈平靜,完全沒有男女之情的跡象。可是無緣無故的,遠在太平村的他竟關心一個淪入掖庭的女子,這個事實卻又完全說不通……

東陽試探過幾次,但李素每次總是巧妙地避過了這個話題,或者完全否認男女之情的存在,於是……東陽更困惑了。

此時此刻,這個令她困惑多日的女子就跪在她面前,一下又一下地磕頭認罪,哀哀乞命之色我見尤憐,梨花帶雨般的俏臉上佈滿了悔恨。這樣的表情,這樣一張精緻美麗的臉,哪怕犯了天大的過錯,任何男人看見了恐怕都會原諒她吧?

東陽暗暗嘆息。難怪以父皇的閱歷和年歲,竟也能將她留在身邊常侍數年之久,這女人不說本事,僅憑那張哀憐欲絕的臉,就足夠令所有男人心軟了,將來她若與李素見面相識。李素會不會對她……

一股醋意和嫉妒悄然涌上東陽的心頭。

東陽善良,溫柔,忠貞,女人一切美好的品德她都具有,可她,畢竟還是女人,女人就免不了心生嫉妒,免不了吃醋。

有那麼一瞬間,東陽甚至對武氏生出一絲殺意,她很想把這個將來可能會與自己爭奪寵愛的女人除掉,一了百了。

殺意只是一瞬,善良終究還是戰勝了惡念,當東陽回過神後,不由心生愧疚,暗念了幾聲罪過,心境頓時變得平靜無波。【△網.】

“起來吧,不信神明是你自己的事,算不得罪過……”東陽淡淡地道:“你可以對老君不信不敬,但,不可辱他,因爲你不信的東西,別人信,你辱他,便是辱別人,這個‘別人’,也包括我。”

武氏停止磕頭,呆怔片刻,忽然放聲痛哭起來:“殿下,奴婢真的知罪了,奴婢剛從掖庭出來,道觀里人人待奴婢好,奴婢懈怠了心境,一時放縱了,奴婢……願在老君像前****誦經悔過,贖我今日不敬之罪。”

東陽淡淡看了她一眼,道:“隨你便是,這裡是道觀,你是出家的道姑,你若誦經誰還攔你不成?”

說完東陽語氣一頓,道:“你既奉旨出家,可有取道號?”

武氏急忙道:“不曾取得。”

東陽沉吟片刻,深深看了她一眼,道:“無論信與不信,你終歸已是道門中人,你將這裡當作權宜也好,當作歸宿也罷,既然道法自然,歸根結底,自然亦隨心,天地諸道,無論自然或是隨心,終離不開一個‘悟’字,悟透了,出不出家,信不信道,都找得到歸宿,日後你的道號便叫‘悟慧’吧。”

武氏喜色一閃,急忙伏地道:“貧道悟慧,謝殿下賜名。”

東陽點點頭,不再理她,轉身翩然離去。

直到腳步聲走遠,武氏這才起身,悄悄抹一把額頭,發現已是冷汗如漿,潸潸透衫。

一旁的杏兒這時也起了身,走到她身邊怯怯地道:“武姑娘……”

武氏扭頭道:“今日是我的錯,杏兒你提醒得對,我不該如此放肆,既然已出家,我便是出家人,以後凡塵與我無關,我只侍奉道君。”

從懷裡掏出方纔炫耀的那支簪子,武氏的神情已無半分不捨,堅決地將它遞給杏兒,道:“杏兒你不是出家人,這支簪子便送你吧,畢竟是個好物件,我以後用不著了,從今日起,我便是道君座下的弟子,凡侍奉之禮,日後絕無不恭之處。”

杏兒遲疑地接過簪子,不認識般呆呆看著武氏。

武氏已轉過身,面朝老君像跪下,很隆重地行了一個道家揖,喃喃道:“道君在上,弟子悟慧今日冒犯金身,大罪難逃,弟子願在金身前誦經四十九日,以贖萬死之罪,求道君寬恕弟子。”

喃喃念畢,武氏神情虔誠地開始誦經,然而擡頭瞥向道君金身的那一剎,眼神仍如往常般淡漠冰冷。

她,仍無信仰,仍無敬意,此生她唯一信的,只是自己,只敬自己。

她是聰明人,或許,太聰明瞭。

嘴裡有口無心地誦著經文,心裡卻在反覆咀嚼剛纔與公主殿下的對話。

從剛纔東陽公主對她的態度來看,武氏可以肯定兩件事。

第一,東陽公主對她並無好感,有那麼一瞬,她甚至察覺到公主身上散發出來的敵意。

第二,由此推論,把她接出掖庭應該完全是公主背後那個人的意思,公主只是一個執行者,而且執行得不情不願,能讓一位公主殿下不情不願卻又不得不去做這件事的人,除了那位傳說中的李縣侯,世上沒有第二個人能做到。

至於那位李縣侯爲何要這麼做,他幫自己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武氏此刻反倒不急了。

水落總會石出的,她相信自己與那位李縣侯一定有相遇的一天,久縈於懷的謎底,也終有解開的一天,若現在太刻意的去接近他,反倒落了下乘,更被公主所嫉恨,不如隨緣。

*****

聖旨很快,比想象中快,李素騎著快馬剛趕回家,正好與傳旨的宦官一前一後進門。

李家人全跪在庭院內接旨,宦官念完旨後轉身離開,李道正和許明珠卻一臉愕然地看著李素。

李素強笑道:“吃皇糧就這樣,走與留都由不得自己,幸好這次不用出關,晉陽離咱們長安不遠,爹和夫人不必爲我擔心。”

許明珠眼中蓄滿了淚,垂頭默然片刻,使勁吸了吸鼻子,哽咽道:“妾身給夫君收拾行李……”

李道正搖搖頭,嘆道:“咋說走就走咧?從西州回來纔多久,又要離家……朝堂裡那麼多大臣將軍,偏只你一人能辦差麼?”

李素苦笑不已。

老爹問的這句話,其實正好也是他想問的,滿朝文武公卿那麼多人,偏只派他去晉陽出這趟苦差,雖然房玄齡給了他一個不可宣揚所以只能派年輕朝臣的理由,但李素總覺得這個理由太牽強,就跟他自稱自己有腦疾一樣,有胡說八道兼侮辱他智商之嫌。

難道說……果真是因爲李世民見他在尚書省應差時太懶太閒,實在看不順眼,忍耐已到極致了,所以才把他一腳踹出長安,讓他多少辦幾件像樣的事,不至於看起來像個白養的米蟲徒耗民脂民膏而令他這個皇帝心裡不平衡?

想到這裡,李素哀怨地嘆了口氣,喃喃道:“無聊生禍患啊,以後真的應該勤奮一點,至少也要擺出個勤奮的姿態,不然後果堪憂。”

***

ps:還有一更。。。(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瀏覽w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第六十一章 建蓋新房第四百五十八章 近鄉情怯第一百五十五章 程府訓斥 下第二百零七章 君臣奏對 上第五百七十八章 江湖險惡第三百五十八章 守牧一方第八百四十五章 責問訓斥第三百四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五百一十四章 柳暗花明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輸鬚眉第九百三十六章 長安西望第九十八章 指點迷津第八百四十四章 水落石出第七百一十章 取捨抉擇第一百零二章 再獻妙策第八百零八章 諫臣辭世第一百三十五章 官職加身第八百七十八章 不謀而合第一百三十八章 懶散監正第九百一十三章 過客歸宿第七百七十章 夫妻同路第五百九十三章 待之以誠第一百六十六章 度日維艱第五百五十章 上達天聽第一百一十四章 鏖戰鬆州 中第五十五章 混世魔王第二百九十六章 迷津難解第九十九章 自污毀親第九百三十四章 踏上歸途第一百一十八章 收復鬆州 上第三百九十三章 真相大白第五百三十六章 破冰之行第七百八十章 佈局脫罪第八百五十六章 功臣畫像第四百九十五章 侯爺出獄第三百八十四章 璀璨明珠第五百五十六章 年關故人第三百六十章 國戰私仇第九百零二章 大營遇襲第一百一十二章 鬆州之變第七百九十三章 公主夜宴 上第二百九十章 彎仔碼頭第一百六十六章 度日維艱第一百七十七章 夏花絢爛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亂餘波第五百三十六章 破冰之行第二百六十三章 聯姻作罷第六百七十章 獻計謀利第二十九章 少年意氣第八十章 御筆親題第四百七十八章 東宮消息第三百二十八章 荒涼破敗第三百五十六章 管鮑之交第七百三十四章 各自罷兵第八百七十二章 兵發柳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官上任第五百七十七章 菜泯恩仇第七百零七章 意外來客第八百章 公主夜宴 真.下第六百六十七章 大恩未報第二百三十八章 選秀納妃第一百五十三章 羣魔亂舞第七百三十六章 虛情意妄第九百三十八章 芥蒂漸深第五百零四章 巧取豪奪第三百六十五章 同路同行第二百四十章 衆人皆醉第九百一十五章 破城得糧第三百九十五章 玉人入關第二百四十九章 雷霆震怒第三百四十四章 無辜牽扯第三百三十八章 魑魅魍魎第八百五十八章 東征啓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流言四起第九十三章 官媒上門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兵歸宿第九百五十三章 武氏試探第五百三十四章 了無遺憾第六百七十二章 溫柔惡客第三百零六章 委任發配第五十四章 終脫險境第四百四十七章 法師俗事第一百八十一章 風雅妙物第四十三章 李父投卷第一百二十九章 登門悔婚第四百五十七章 所謂聖心第八百二十七章 李家大喜第一百九十二章 傾軋猜疑第七百九十三章 公主夜宴 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坦誠相對 上第六百二十一章 入宮述職第一百四十三章 錯綜關係第八百四十二章 重拿輕放第七百五十九章 復官晉爵第八百一十章 劍指何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王師凱旋第六百二十一章 入宮述職第六十七章 微服訪賢 中第二百八十一章 帝心欲糜第一百九十五章 風平浪靜
第六十一章 建蓋新房第四百五十八章 近鄉情怯第一百五十五章 程府訓斥 下第二百零七章 君臣奏對 上第五百七十八章 江湖險惡第三百五十八章 守牧一方第八百四十五章 責問訓斥第三百四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五百一十四章 柳暗花明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輸鬚眉第九百三十六章 長安西望第九十八章 指點迷津第八百四十四章 水落石出第七百一十章 取捨抉擇第一百零二章 再獻妙策第八百零八章 諫臣辭世第一百三十五章 官職加身第八百七十八章 不謀而合第一百三十八章 懶散監正第九百一十三章 過客歸宿第七百七十章 夫妻同路第五百九十三章 待之以誠第一百六十六章 度日維艱第五百五十章 上達天聽第一百一十四章 鏖戰鬆州 中第五十五章 混世魔王第二百九十六章 迷津難解第九十九章 自污毀親第九百三十四章 踏上歸途第一百一十八章 收復鬆州 上第三百九十三章 真相大白第五百三十六章 破冰之行第七百八十章 佈局脫罪第八百五十六章 功臣畫像第四百九十五章 侯爺出獄第三百八十四章 璀璨明珠第五百五十六章 年關故人第三百六十章 國戰私仇第九百零二章 大營遇襲第一百一十二章 鬆州之變第七百九十三章 公主夜宴 上第二百九十章 彎仔碼頭第一百六十六章 度日維艱第一百七十七章 夏花絢爛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亂餘波第五百三十六章 破冰之行第二百六十三章 聯姻作罷第六百七十章 獻計謀利第二十九章 少年意氣第八十章 御筆親題第四百七十八章 東宮消息第三百二十八章 荒涼破敗第三百五十六章 管鮑之交第七百三十四章 各自罷兵第八百七十二章 兵發柳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官上任第五百七十七章 菜泯恩仇第七百零七章 意外來客第八百章 公主夜宴 真.下第六百六十七章 大恩未報第二百三十八章 選秀納妃第一百五十三章 羣魔亂舞第七百三十六章 虛情意妄第九百三十八章 芥蒂漸深第五百零四章 巧取豪奪第三百六十五章 同路同行第二百四十章 衆人皆醉第九百一十五章 破城得糧第三百九十五章 玉人入關第二百四十九章 雷霆震怒第三百四十四章 無辜牽扯第三百三十八章 魑魅魍魎第八百五十八章 東征啓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流言四起第九十三章 官媒上門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兵歸宿第九百五十三章 武氏試探第五百三十四章 了無遺憾第六百七十二章 溫柔惡客第三百零六章 委任發配第五十四章 終脫險境第四百四十七章 法師俗事第一百八十一章 風雅妙物第四十三章 李父投卷第一百二十九章 登門悔婚第四百五十七章 所謂聖心第八百二十七章 李家大喜第一百九十二章 傾軋猜疑第七百九十三章 公主夜宴 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坦誠相對 上第六百二十一章 入宮述職第一百四十三章 錯綜關係第八百四十二章 重拿輕放第七百五十九章 復官晉爵第八百一十章 劍指何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王師凱旋第六百二十一章 入宮述職第六十七章 微服訪賢 中第二百八十一章 帝心欲糜第一百九十五章 風平浪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岚皋县| 盈江县| 栾城县| 宽城| 平遥县| 溧水县| 慈利县| 区。| 徐州市| 宝兴县| 富顺县| 同心县| 高青县| 阜南县| 镇原县| 饶阳县| 呼图壁县| 北安市| 永嘉县| 德化县| 磐石市| 嘉荫县| 健康| 弋阳县| 女性| 嘉义市| 孟州市| 酒泉市| 上蔡县| 师宗县| 施秉县| 赣榆县| 许昌县| 绥阳县| 改则县| 高清| 乌苏市| 靖西县| 当雄县| 曲水县| 漠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