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八十六章 賞功罰過

人與人交往,態(tài)度和動作往往能透露出很多意思。

從小到大的發(fā)小,見面罵罵咧咧拳打腳踢,這些舉動反而顯得親密無間,反過來說,兩人見面不停的行禮說客氣話,代表著交情還不夠深,沒到挖心掏肺的份上,所以客氣意味著各自有所保留。

今日李世民對李素的言行,很深刻的說明了這個道理。

親自扶起的是老臣名將,代表敬重和親切,對李素輕踹一腳,味道便不一樣了,再結(jié)合李世民的語氣,分明已將李素當(dāng)成了自家子侄看待,親與疏的區(qū)別就在於此了。

當(dāng)著滿朝權(quán)貴做出這個舉動,誰都說不清陛下到底是有意做李素的倚仗,還是無意爲(wèi)之,活到這把年紀(jì),混到這個地位,誰都不是傻子,看在長孫無忌等一衆(zhòng)文臣武將眼裡,衆(zhòng)人紛紛一凜,再次望向李素時,眼中多了幾分重視。

長孫無忌捋須微笑,心中暗忖,李家……怕是要起來了,如今的李家有財力,有人脈,有聖眷,什麼都有,缺的只是一點世家門閥的底蘊,以及能夠承繼李家爵位的後人,西州一戰(zhàn)鼎定大唐西面戰(zhàn)局,此功堪比開疆闢土,回到長安馬上封侯的聖旨,也很深刻說明了李世民對李素的感激和倚重,那麼將來的日子,陛下恐怕要重點栽培李素,聯(lián)想到李素如今的年紀(jì)……

刻意栽培如此年輕的臣子,爲(wèi)的是什麼?如今大唐名臣名將數(shù)不勝數(shù),多李素一個不多,少李素一個不少,李素本事再大,治國平天下的事怕是還輪不到他,如今重點栽培李素,莫非……陛下欲倚之以託孤重任,爲(wèi)下一代即位的帝王培養(yǎng)能臣幹吏?

可是,當(dāng)今太子李承乾與李素早年交惡。這是舉世皆知的事,試問太子將來即位,怎會重用李素?不殺了他已經(jīng)算客氣了,反過來說。李素又怎會甘心對太子效忠?將來太子即位後,李素的第一反應(yīng)恐怕是立馬辭官,攜家小遠(yuǎn)遁避禍纔是,陛下今日落下李素這顆棋子,根本是一步廢棋。完全沒有作用,可是再往深處聯(lián)想一番……

長孫無忌眼皮猛跳幾下,眼中瞳孔迅速縮成針尖,目光不易察覺地透出極度的震驚。

聖明英武的天可汗陛下,說任何話,做任何事,自然不可能毫無目的,所以長孫無忌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李素這顆棋子是一步廢棋,那麼,唯一的解釋就是。陛下對太子已生不滿,有易儲之心,將來登臨大寶,即九五之位者……不是李承乾!

如此反過來推理一番,李素這步棋就說得通了,既然太子不是李承乾,換了另一位皇子上來,與李素自然沒有矛盾,重用李素也就是理所當(dāng)然的事了。

當(dāng)然,陛下也不一定會廢黜太子。若是沒有廢除也沒關(guān)係,帝王處世總會有兩手準(zhǔn)備,若將來李承乾仍登臨大寶,那麼李素這步棋。廢了也就廢了,一個臣子而已。

帝王無情,天威莫測,這句話不是嘴上隨便說說的。

長孫無忌不愧是治世名臣,李世民一個小小的舉動,竟被他推理出如此駭人聽聞的結(jié)論。想到這裡,長孫無忌捋須的右手不禁有些顫抖,然後驚覺失態(tài),趁沒人發(fā)現(xiàn),趕緊放下手,將手?jǐn)n於袖中。

******

李世民來曲江園來得很突然,沒有任何預(yù)兆,說來便來了,風(fēng)一樣的老男子。

他來了,別人就不敢走了,再怎麼急著回去與家人飲酒賞月,只要李世民還沒走,他們就得像釘子一樣釘死在曲江園裡。

李素是今日曲江園暫時的主人,見李世民開始邁步往裡走,李素猶豫了一下,遲疑地看了看程咬金,程咬金的反應(yīng)很利落,一腳踹上他的屁股,把他踹得一趔趄,於是腳步便跟上了李世民,後面一羣文臣武將小心地跟著,一大幫人就這樣浩浩蕩蕩朝曲江池走去。

傍晚時分,夕陽的金黃色餘暉柔柔地鋪灑在曲江池上,水面反射出粼粼波光,池邊的楊柳彷彿灑上了一層金粉,映在眼中微微刺眼。

李世民的腳步很慢,閒庭信步般悠閒,走到池邊時,李世民回身,見文臣武將們靜靜地跟在他身後,李世民不由笑道:“今日中秋佳節(jié),衆(zhòng)卿都跟著朕做甚?都回去與家人團聚,朕今日批閱奏疏有些乏了,來曲江池隨意走走,爾等不必跟著,快回去吧。”

長孫無忌猶豫片刻,與房玄齡交換了一下眼神,於是衆(zhòng)人紛紛行禮,向李世民告辭。

行禮過後,衆(zhòng)臣轉(zhuǎn)身離去,李素眨眨眼,也像模像樣行了一禮,非常低調(diào)地混在人羣裡打算和大家一起走。

剛走出兩步,便聽李世民冷冷地道:“子正,朕讓他們回家,可沒說讓你走。”

李素神情一滯,還沒反應(yīng)過來,便覺自己左右兩邊的肩膀被大力金剛雞爪給拎起,程咬金和牛進達微一使力,李素從人羣裡踉蹌後退,一直退到李世民的身前。而程咬金和牛進達卻頭也沒回,拍拍屁股隨著人流往外走。

李素又驚又怒,落井下石,好卑鄙!牛進達也被程老流氓帶壞了。

看著李世民似笑非笑的表情,李素嘆了口氣。

從西州回到長安後,除了李世民當(dāng)日封賞召見的那天,李素再沒與李世民見過面,能躲儘量躲了,倒不是對李世民有什麼怨恨,只是純粹的不想見而已,他很清楚,見到李世民肯定沒好事,不說別的,回到長安數(shù)月,李世民只給他封了縣侯,沒安排別的官職,李素這些日子嗨到飛起,若見了李世民。這悠閒的日子怕是過不了了。

李素此刻很想以憂國憂民的嘴臉仰天愴然長嘆,沒想到今日又落入他的魔掌……

朝衆(zhòng)臣的背影瞥了一眼,李世民的笑容有些猙獰。

“李家好大的氣派,包下曲江園。遍邀長安權(quán)貴老臣老將中秋遊園,半個長安城都被你驚動了,嗯?”

李素陪笑:“小子性喜玩鬧,亦喜熱鬧,閒著沒事亂請……”

“亂……亂請?”李世民語滯。李素清楚地看到他的臉迅速黑了一下。

李素髮現(xiàn)李世民的表情越來越不悅了,心中無比疑惑,搞不清自己又哪裡惹他不爽了,吾日三省吾身,於是李素趕緊反省自己,把自己最近的所作所爲(wèi)在腦海裡飛快過了一遍,很快得出結(jié)論——自己最近安分得跟鵪鶉似的,然後李素挺起胸膛,理直氣壯地直視李世民。

我沒闖禍你不爽什麼?有病吧?

李世民見他這副理直氣壯的樣子,臉更黑了。想抽他,又覺得皇帝當(dāng)衆(zhòng)毆打縣侯不太好,於是神情有些躑躅遲疑。

“長安城的權(quán)貴今被你一網(wǎng)打盡,從宰相到老將,該請的都請了,子正啊,朕不太明白,爲(wèi)何子正偏偏不請朕呢?莫非朕在你心裡連那些宰相老將都不如?”李世民陰森地笑,雪白的牙齒在夕陽的餘暉泛出金光,很恐怖的表情。

“啊?”李素目瞪口呆。原來因爲(wèi)這事不爽?說好的天可汗博大如海的胸襟呢?

“這個……陛下,陛下是真龍?zhí)熳影 崩钏亻_始編瞎話。

“真龍?zhí)熳硬贿^中秋麼?不能遊園麼?”李世民冷哼。

李素朝他豎起中指,是的,中指。反正這個時代的人也不知道豎中指啥意思,在李世民看來,李素則在指著天,於是擡頭往天上看去。

“真龍?zhí)熳樱圻[四海,吞吐天地。降雷霆,施雨露,萬民敬仰……”滔滔不絕的馬屁送上。

李世民皺眉,顯然這番真誠的馬屁沒有戳中他的……那啥點。

“說人話!”

“陛下您在天上飛呀!”李素露出委屈的表情:“臣哪有膽子打擾陛下的飛翔……”

李世民咂摸咂摸嘴,臉色陰晴不定,拿不定主意該高興還是龍顏大怒。

話呢,是好話,大概是誇讚的意思,可是……這話爲(wèi)何聽起來如此彆扭加欠抽?

李素說完後垂手屏氣,不出聲了。

剛纔的馬屁夠真誠了吧?龍族嘛,自然會飛的,不僅皇帝飛,從李淵到太子,全家都特麼在天上飛……

遲疑了許久,李世民決定放棄這個話題。

龍目一擡,發(fā)現(xiàn)池畔不遠(yuǎn)處,身著華服的許明珠靜靜站在十丈開外,李世民皺了皺眉,指著遠(yuǎn)處的她,淡淡地道:“此女,便是你的夫人涇陽許氏?”

“是。”

李世民嘴角輕輕一勾,深深看了許明珠一眼,道:“朕曾聽說,許氏當(dāng)初爲(wèi)了救你,不惜挾制玉門關(guān)守將田仁會,逼其發(fā)兵馳援西州,可有此事?”

李素心猛地一沉,完了,要秋後算帳了,他一直在奇怪,當(dāng)初回長安時李世民只封賞,對此事竟一字不提,這段日子他還以爲(wèi)李世民沒將此事放在心上,原來在這裡等著他。

“確有此事,臣的內(nèi)人不知朝廷法度,闖下禍?zhǔn)拢浅脊芙滩粐?yán),此事臣一力擔(dān)之,請陛下發(fā)落。”

李世民淡淡瞥了他一眼,道:“成了親,年歲漸長,到底比以前懂事了,還知‘擔(dān)當(dāng)’二字,你可知挾制邊關(guān)守將是何等罪?”

李素笑了:“左右一死而已。”

李世民眼睛瞇了起來,陰沉地道:“你料定朕不捨殺你嗎?”

“賞功罰過,臣立了功勞,陛下不吝封賞,臣犯了過錯,甘領(lǐng)罪罰,這很公平。”

李世民的表情緩和了一些,道:“你夫人挾制守將發(fā)兵馳援,朕知她急於救你性命,亦知她是節(jié)烈女子,其行可敬可佩,然而,此風(fēng)不可助長,否則我大唐境內(nèi)無論誰遇到了危難便效法你夫人來個挾持邊將發(fā)兵,大唐禮法規(guī)矩何在?法度紊亂,朕和臣子們?nèi)绾沃螄俊?

李素點點頭,平靜地道:“陛下所言甚是,所以,臣甘領(lǐng)罪罰。”

李世民沉默片刻,緩緩地道:“李許氏千里救夫,節(jié)烈可嘉,爾回長安時,朕已封其五品誥命,是爲(wèi)昭彰,然,挾制邊將一事惡劣,不可不罰,可收回賜地五百畝,罰俸米三年,涇陽縣侯自去大理寺領(lǐng)罪,因事出權(quán)宜,可從輕而決,故只需大理寺圈禁十日,以爲(wèi)效尤,爲(wèi)天下人戒。”

說完李世民盯著李素,道:“朕如此處置,你服不服?”

李素垂首嘆道:“臣口服心服。”

李世民點點頭,道:“既口服心服,明日你便去大理寺自請圈禁十日吧。”

“臣領(lǐng)旨。”

李世民嘆了口氣,目光望向波光粼粼的曲江池,沉聲道:“子正,朕這些年南征北戰(zhàn),治下偌大的疆土,人多了,地廣了,治理也更難了,帝王行事,身正言正,不可偏頗,門閥權(quán)貴,草芥庶民,在朕眼裡都是子民,並無區(qū)別,如此,朕每決斷一事,必能對得起天下人,對得起江山黎民,所以,朕行事只能倚法度和規(guī)矩,縱是朕之所惡者,立了功勞,該賞必須賞,縱是朕之所喜者,犯了過錯,該罰必須罰,子正,朕這麼說,你明白麼?”

李素點頭:“臣明白,臣甘領(lǐng)罪,絕無怨尤。”

“明白就好,朕罰你,不是罰你這個人,而是罰這件事,做錯了就該罰,今日如是,未來亦如是,這句話你須牢牢記住。”

“是,臣記住了。”

二人一邊走一邊說著話,後面緊跟著一羣宦官和禁衛(wèi),不知不覺走進了芙蓉園,李世民擡眼環(huán)視一圈,指著一處亭子笑道:“前面有涼亭,走,且與朕進去暫歇。”

李素笑應(yīng),隱隱落後李世民半肩,二人走進了涼亭。

涼亭建在芙蓉池中央,四面環(huán)水,北面有條狹窄的水榭直通亭內(nèi),此時夕陽已漸漸落山,夜幕即臨,亭內(nèi)有些黑暗,早有宦官在亭子四角架起了宮燈。

君臣二人走進亭內(nèi)坐下,宦官奉上幾樣瓜果和奶酥,李世民摘了顆葡萄扔進嘴裡,看著周圍的湖光山色,滿意地點點頭,眼睛看著風(fēng)景,嘴裡卻淡淡地問道:“子正回長安多少時日了?”

“已三月有餘。”

李世民哼了一聲,道:“你倒是心大,朕晉你爵位,未封官職,太極宮裡等了這些日子,也不見你上疏問一聲,這三個月裡,怕是玩得忘乎所以了吧?莫非你以爲(wèi)朕給你個縣侯爵位,你便可以安老終生了?”

李素面色發(fā)苦,果斷扭頭假裝看風(fēng)景,然後露出讚歎之色,一臉沉醉美景不可自拔,渾然物外的樣子。(未完待續(xù)。)

</br>

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漠玉人第二百一十八章 鐵案如山第七百九十一章 邀宴鋪路第八百九十五章 漸生悔意第八百八十七章 拔營南下第二百章 下套坑人第七十七章 雞飛狗跳第二百六十七章 出家避世第二百五十九章 子夜大亂 上第七百七十四章 主帥難決第六百五十八章 雨夜刺殺 下第五百六十六章 困龍入海第九百五十七章 設(shè)計埋雷第二百一十二章 工部尚書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六百二十二章 遠(yuǎn)避麻煩第九百六十一章 柩前即位第九百二十一章 子夜奇襲第三百九十四章 水落石出第三百八十八章 敵友難辨第五百八十章 凍土難播第七百一十章 取捨抉擇第四百零七章 愚忠務(wù)實封推感言兼求雙倍月票!!第七百零六章 蹊蹺之禮第一百一十五章 鏖戰(zhàn)鬆州 下第七百九十六章 公主夜宴 下一第七百四十一章 迎刃而解第七百九十一章 邀宴鋪路第六百八十五章 如此盛世第五百五十一章 失望寒心第九百章 納諫撤軍上架感言第一百七十章 身陷監(jiān)牢第四十四章 行宮遇刺第五百二十一章 另起波折第六百九十九章 秋日風(fēng)波第三百零三章 俠之大者第五百一十二章 才人武氏 下第七百零五章 英雄羽翼第三百六十一章 君子交易第九百一十一章 軍心可用第四百二十章 攻守鏖戰(zhàn) 中第八十五章 開鍋釀酒第五百零八章 火燒寺門第五百七十五章 不信不敬第五百八十九章 借糧度厄第二百四十九章 雷霆震怒第二百九十二章 聖駕微服第四百五十八章 近鄉(xiāng)情怯第五十三章 最後一搏 下第七百二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六百六十七章 大恩未報第七百章 武家兄弟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三百六十七章 招商引資第三百九十一章 活擒敵將第九十章 魔王醉酒 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腹黑上司第一百四十二章 誤闖禁地第四百一十一章 鐘鼎山林第七百三十二章 以直報怨第七百六十四章 滿城風(fēng)雨第十七章 流言蜚語第一百二十章 捷報入京第三百九十八章 圖窮匕見第三百六十一章 君子交易第七十三章 突降其禍第四百六十三章 魔王截路第八百六十一章 臨別餞宴第三百八十五章 走留之爭第五百四十五章 各自亮劍第三百六十四章 迫在眉睫第六十二章 驢脣馬嘴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秋遊園 中第四百七十二章 才人武氏第七百八十一章 斷腕籌謀第六百六十八章 因恨謀篡第六百四十一章 魏王邀宴第三十章 志向高遠(yuǎn)第四百零六章 關(guān)塞馳援第三百九十章 使命在肩第五百零七章 魔王訓(xùn)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誤闖禁地第八百零二章 得我爲(wèi)君第二百七十章 醉翁之意第八百五十章 迂腐傲氣第三百三十一章 初見刺史第五百七十八章 江湖險惡第八百零九章 預(yù)謀發(fā)酵第六百七十二章 溫柔惡客第二百一十二章 工部尚書第四百零四章 恩怨釋懷第六百七十二章 溫柔惡客第五百八十章 凍土難播第八百七十九章 圍點打援第二百一十四章 官復(fù)原職第四百九十九章 過猶不及第三百八十章 兵臨城下第七十二章 東陽傷情
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漠玉人第二百一十八章 鐵案如山第七百九十一章 邀宴鋪路第八百九十五章 漸生悔意第八百八十七章 拔營南下第二百章 下套坑人第七十七章 雞飛狗跳第二百六十七章 出家避世第二百五十九章 子夜大亂 上第七百七十四章 主帥難決第六百五十八章 雨夜刺殺 下第五百六十六章 困龍入海第九百五十七章 設(shè)計埋雷第二百一十二章 工部尚書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六百二十二章 遠(yuǎn)避麻煩第九百六十一章 柩前即位第九百二十一章 子夜奇襲第三百九十四章 水落石出第三百八十八章 敵友難辨第五百八十章 凍土難播第七百一十章 取捨抉擇第四百零七章 愚忠務(wù)實封推感言兼求雙倍月票!!第七百零六章 蹊蹺之禮第一百一十五章 鏖戰(zhàn)鬆州 下第七百九十六章 公主夜宴 下一第七百四十一章 迎刃而解第七百九十一章 邀宴鋪路第六百八十五章 如此盛世第五百五十一章 失望寒心第九百章 納諫撤軍上架感言第一百七十章 身陷監(jiān)牢第四十四章 行宮遇刺第五百二十一章 另起波折第六百九十九章 秋日風(fēng)波第三百零三章 俠之大者第五百一十二章 才人武氏 下第七百零五章 英雄羽翼第三百六十一章 君子交易第九百一十一章 軍心可用第四百二十章 攻守鏖戰(zhàn) 中第八十五章 開鍋釀酒第五百零八章 火燒寺門第五百七十五章 不信不敬第五百八十九章 借糧度厄第二百四十九章 雷霆震怒第二百九十二章 聖駕微服第四百五十八章 近鄉(xiāng)情怯第五十三章 最後一搏 下第七百二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六百六十七章 大恩未報第七百章 武家兄弟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三百六十七章 招商引資第三百九十一章 活擒敵將第九十章 魔王醉酒 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腹黑上司第一百四十二章 誤闖禁地第四百一十一章 鐘鼎山林第七百三十二章 以直報怨第七百六十四章 滿城風(fēng)雨第十七章 流言蜚語第一百二十章 捷報入京第三百九十八章 圖窮匕見第三百六十一章 君子交易第七十三章 突降其禍第四百六十三章 魔王截路第八百六十一章 臨別餞宴第三百八十五章 走留之爭第五百四十五章 各自亮劍第三百六十四章 迫在眉睫第六十二章 驢脣馬嘴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秋遊園 中第四百七十二章 才人武氏第七百八十一章 斷腕籌謀第六百六十八章 因恨謀篡第六百四十一章 魏王邀宴第三十章 志向高遠(yuǎn)第四百零六章 關(guān)塞馳援第三百九十章 使命在肩第五百零七章 魔王訓(xùn)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誤闖禁地第八百零二章 得我爲(wèi)君第二百七十章 醉翁之意第八百五十章 迂腐傲氣第三百三十一章 初見刺史第五百七十八章 江湖險惡第八百零九章 預(yù)謀發(fā)酵第六百七十二章 溫柔惡客第二百一十二章 工部尚書第四百零四章 恩怨釋懷第六百七十二章 溫柔惡客第五百八十章 凍土難播第八百七十九章 圍點打援第二百一十四章 官復(fù)原職第四百九十九章 過猶不及第三百八十章 兵臨城下第七十二章 東陽傷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源县| 花垣县| 吉木乃县| 鄯善县| 广宁县| 绥中县| 晴隆县| 深泽县| 德清县| 青川县| 太仓市| 临沂市| 铜川市| 涞源县| 龙江县| 庐江县| 崇阳县| 武隆县| 子长县| 娱乐| 姜堰市| 建德市| 潞城市| 蓬安县| 长寿区| 福海县| 印江| 奈曼旗| 台中县| 南郑县| 武穴市| 阿拉善左旗| 平邑县| 阳高县| 冕宁县| 灵璧县| 崇信县| 廊坊市| 建宁县| 尼木县| 临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