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賜功臣 下

天才壹秒記住『→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秦王破陣舞”是一種禮儀,每當大唐軍隊大勝還朝,李世民便會令全城歡慶,並在長安城最繁華的地方搭一座高臺,命太常寺舞伎爲得勝還朝的將軍和軍士們舞之,一來作爲犒賞,二來爲振奮軍心。【△網.】

但是像今日這般只令臣子一人獨自賞舞,可謂是立國以來的頭一遭了,對臣子來說,這是無上的榮耀。

高臺上,“秦王破陣舞”仍在繼續,二十餘名美貌舞伎手執劍盾,正舞得風生水起,流暢的動作,激烈的殺伐聲,還有那一張張動人心絃的如花容顏,這一刻,只爲李素一人而綻放。

圍觀的人羣也在看著,不過他們離高臺很遠,衆人很自覺地離李素兩丈距離,將高臺下最好的位置留給他,人羣裡的衆多目光看的不僅僅是那美妙的舞姿,更多的目光投注在高臺下那張平靜如水的年輕臉龐上。

沒過多久,圍觀的人羣裡不可抑止地傳出了竊竊的議論聲,他們在議論那個平靜的少年。

大唐這些年屢戰屢勝,對外征戰基本都是大勝而歸,甚至連付出的犧牲都不算太大,長安的百姓們早已對一樁又一樁的大勝感到麻木了,每次紅翎捷報飛馬入長安,引來的只不過是百姓們一陣嘖嘖讚歎,然後一副理所當然的表情轉過身,繼續過自己的日子,多少年了,仍未嘗聞唐軍一敗。

大勝回朝的將軍他們也見得多了,秦王破陣舞也見了不少,這些都已形成了慣有的儀式,百姓見多了也就不足爲奇。

可是,今日的種種卻勾了長安百姓們的好奇心,因爲他們從來未見過只爲一人而舞的儀式,不遠處那位平靜的少年,到底在西域立下了怎樣的功勞,纔會令陛下下旨太常寺只爲他一人而舞?

議論聲此起彼伏,而李素的名字和相貌。三年前在長安城也算很出名了,百姓們交頭接耳一打聽,聽到李素這個名字,不免便順帶著挖出了他當年的一些事蹟。

作詩。獻策,烈酒,活字印刷術,與東陽公主的私情緋聞,阿房宮賦公然諷刺君上。被調任西州別駕……

一樁樁塵封的事蹟被挖了出來,百姓們紛紛露出驚歎之聲,然後,驚歎很快化作敬仰,崇拜。

沒過多久,當高臺上的秦王破陣舞已到了尾聲,最後在一通如雨點驟落的鼓聲中戛然而止,舞伎歌伎們站在高臺上朝李素盈盈屈身一拜退下後,李素身後的圍觀百姓人羣忽然一陣騷動,然後。百姓們神情敬仰地朝李素躬身一禮。

“李公壯哉!”

山崩地裂般的齊喝聲驚醒了沉思中的李素,轉身回頭,見身前一片黑壓壓的人羣躬身行禮,久久不起身,李素笑了,整了整自己的衣冠,很正式地朝百姓們回了一禮。

許明珠站在人羣中,見自己的夫君被百姓們如此尊敬推崇,興奮得小臉通紅,攏在袖中的小拳頭攥得發緊。渾身不自主地微微輕顫,心跳徒然加快,望向那塊空地中間的李素時,目光竟從未有過的迷醉。自豪。

程處默和蔣權也站在人羣中,羨慕地看著李素,直到歌舞畢,衆舞伎退下,二人長長呼出一口氣,互相對視一眼。然後各自笑了一下。

程處默朝蔣權點點頭:“舞好看,歌也好聽,有生之年,我必……”

接下來的話,他沒有繼續說下去,目光中卻露出堅毅之色。

蔣權似乎明白他要說什麼,點了點頭,緩緩道:“不錯,有生之年……”

二人的話都沒說完,但彼此都明白對方想說什麼。

沙場建功業,回師朝天闕,大丈夫當如李素!

…………

歌舞畢,李素仍站在高臺下一動不動。

宣旨的宦官上前,恭順地笑道:“李縣子請繼續前行,一路自有皇恩浩蕩。”

李素謝過宦官,邁步繼續往太極宮方向走,而後面的蔣權程處默等人卻停步了。他們的神情有點爲難,此刻他們也看出來了,今日是李素極盡榮耀的日子,從太平坊門到太極宮門,大約三里路,這條路,應由李素一人走下去,他們不想分走李素的榮耀和風頭。

李素走了幾步,聽身後沒了動靜,回頭一看,卻見蔣權等人遲疑地看著他。

李素朝他和衆騎營將士展顏一笑,然後招了招手,道:“走啊,發啥愣?”

蔣權和衆將士面面相覷後,不約而同地大笑了幾聲,腳下邁開步子,跟上了李素。

西州城樓上,大家都爲社稷流血拼命過,這榮耀,也應有他們的一份。

再往前去,整條路已空空蕩蕩,百姓商販們自動自覺地將大路全部讓了出來,一位風塵僕僕的少年郎,領著一羣又傷又殘,甲冑破爛的府兵,走在通往太極宮的路上,大路兩旁店鋪的矮檐下,密密麻麻站滿了百姓商販,將士們每走過一處,百姓們紛紛站在檐下行禮,無聲中帶著滿滿的,發自內心的尊敬。【△網.】

喧囂繁華的長安城,今日,此刻,因爲這羣百戰歸來的府兵,而出現了從未有過的安靜。

一羣人穿過太平坊,離太極宮門只有一里左右時,許明珠輕盈的腳步漸漸放緩,然後,站在人羣裡不動,含淚看著李素和他的袍澤們迎接生命中最輝煌的一刻,而她,主動走出了參與者的角色,成爲了一個旁觀者。

太極宮巍峨高聳的宮門已在眼前,宮門前禁衛如林,中間一片廣袤的空地。金水橋外的空地正中,靜靜站著一名手捧黃絹的宦官,含笑看著李素等人越走越近。

當李素走到宦官身前丈許,宦官緩緩展開了手中的黃絹,含笑的表情瞬間嚴肅起來。

“涇陽縣子,定遠將軍,西州別駕李素接旨——”

李素和身後衆將士紛紛拜倒。

“臣李素,接旨。”

黃絹是內宮所出的聖旨,非常正式的格式,也是今日三道旨意中最正式的一道聖旨。

“敕曰:朕嗣纂鴻業,思恢至道,寧謐區宇,徼外君長,海表猷渠,無遠不庭,無思不服。而高昌龜茲蕞爾小蕃,負固河右,地不遠千里,衆不盈一萬,不量其力,不恤其人,肆情拒命,抗衡上國,犯我西州。涇陽縣子李素者,器識恢宏,風度衝邈,宣力運始,效績邊隅,殘部五千,克守西州,爲國展效,固守賊境,久冒艱危,血戰餘生,豈不知委。可特進李素涇陽縣侯,實食邑五百戶,賜黃金三百兩,絲帛二百匹,正室李許氏加五品誥命,可令所司,備禮冊命。欽哉。”

冗長晦澀的一大通制文念下來,李素眼中的茫然之色越來越深,因爲他一句都沒聽懂。

這道聖旨太正式了,裡面的每一個字眼都是內侍舍人精雕細琢考究所出,再蓋上皇帝印璽,便成了將要載入史冊的封誥聖旨。

李素沒聽懂,可身後的蔣權卻多少讀過一些書,別人還沒反應過來,蔣權竟不顧儀態地興奮大叫了一聲。

“封侯了!李別駕封侯了!”

李素這才明白過來,原來自己竟封侯了,當初田仁會所言果然不虛,西州一戰,有功之士該賞的都賞了,加勳號,加銜號,賜金賜絲賜田,他李素卻是唯一一個晉爵的,在如今大唐天子有意無意削減爵位的大環境裡,李素獨樹一幟竟然晉爵,皇恩之隆,天下無可比肩。

身後,隨著蔣權大叫一聲後,騎營衆將士也反應過來了,紛紛發出一陣欣喜的歡呼。

旨意已唸完,宦官皺了皺眉,似乎對這些不懂規矩的傢伙們有些不滿,目光轉到李素身上時,宦官立馬換上一臉笑容,雙手將黃絹捧到李素面前,笑道:“恭喜李縣侯,請縣侯接旨吧。”

李素回過神,急忙雙手接過聖旨高舉過頭頂,伏地面朝太極宮門拜道:“臣李素,謝陛下隆恩。”

宦官直起腰,笑道:“陛下有旨,著涇陽縣侯李素即刻入宮,甘露殿覲見。”

“臣遵旨。”

李素起身,朝身後衆將士笑著行了一禮,衆將士急忙回禮,然後站立宮門前不動。

顯然,他們也明白,入宮覲見天顏這麼榮耀的事肯定輪不到他們,大唐天子不是誰想見就能見的。

於是,在宦官的帶領下,李素獨自一人過金水橋,龍首渠,走進太極宮門,緩緩朝甘露殿行去。

*****

宮闈美景仍是那麼的熟悉,李素一邊走一邊欣賞著曾經進出過許多次的宮中景色,嘴角勾起一抹微笑,目光正視前方時,器宇間已多了一份沉穩自威的氣勢。

馬上功名,少年封侯,人生得意自飛揚。

穿過宮中無數樓臺亭閣,宦官將李素領到甘露殿門外,命李素殿外等候,他則進去通稟。

沒過多久,殿內傳來一陣豪邁的大笑聲。

“李素回來了?給朕滾進來!幾年不見,看你個子長高了沒。”

李素暗歎口氣,脫去了鞋子,穿著足衣跨進殿內,遠遠拜倒。

“臣李素,拜見陛下。”

****

ps:還有一更。。

天太冷了,想多更新一點,但臣妾做不到哇。。。(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瀏覽w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第三十章 志向高遠第五百零三章 謎團頓解第五百二十九章 忠義之士第四百四十六章 玄奘法師第四百一十九章 攻守鏖戰 上第五十四章 終脫險境第八百三十八章 曉以情理第一百七十九章 長孫夜宴第六百五十九章 決意易儲第八百五十五章 不平之論第七章 天降橫禍第七百七十九章 漸生去意第一百八十五章 勾兌利益第四十三章 李父投卷第八十八章 當街活擒第一百三十六章 腹黑上司第五百零一章 意圖不明第七百四十二章 智商碾壓第一百二十三章 奉旨回京第六百三十三章 武氏獻計第九百三十章 倭僧道昭第八百二十七章 李家大喜第八百三十九章 借得東風第九十章 魔王醉酒 下第五百九十章 最壞打算第七百一十六章 門閥無情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親香澤第八百八十三章 火器攻城第四百九十三章 領罪圈禁第二百三十九章 毫州素布第五十四章 終脫險境第七章 天降橫禍第六百二十四章 人命官司第九百六十一章 柩前即位第七百七十八章 登門賠禮第九百六十三章 加恩晉爵第三百三十九章 夜半劫持第二百一十四章 官復原職第五百五十章 上達天聽第八百七十章 帥帳論策 下第七百五十二章 開花結果求保底月票!!第九百三十七章 歸鄉團聚第八百二十七章 李家大喜第五百一十七章 召入宮中第二百七十七章 行冠加弁 上第七百二十四章 塵封往事第七百零五章 英雄羽翼第八百三十二章 安得雙全第五百六十四章 兕子頑疾第四百九十八章 茶道歧路第六百六十六章 流歸長安第四百七十六章 遊園所圖第五百八十章 凍土難播第二百七十四章 推背道長第六百四十一章 魏王邀宴第八百一十四章 危機暗伏第三百四十章 月照溝渠第七百九十六章 公主夜宴 下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守牧一方第六百一十七章 回程還鄉第九百一十六章 主僕相疑第一百五十五章 程府訓斥 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欠債還錢第二百八十九章 錙銖必較第五百五十章 上達天聽第二百三十八章 選秀納妃第二百零二章 傲嬌公主第一百五十四章 程府訓斥 上第六百六十章 暫時擱置第八百八十七章 拔營南下第六百六十三章 暗生反心第五百九十七章 危言聳聽第四百零五章 胡攪蠻纏第一百五十章 泯嫌消仇第二百一十二章 工部尚書第十七章 流言蜚語第二百八十九章 錙銖必較第八百七十六章 又見名將第九百五十四章 燙手山芋第一百二十一章 封爵召回第六十三章 無意獻策第六百八十四章 百密一疏第八百七十七章 收爲己用第九百五十八章 臨別衷腸第七百八十一章 斷腕籌謀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下共之第二十章 地主新貴第三百二十八章 荒涼破敗第二百七十三章 坦誠相對 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重拿輕放第四百三十二章 別後敘情第三百三十章 民心不穩第一百五十四章 程府訓斥 上第八百一十七章 聚合爲黨第一百五十七章 無妄之災第六百四十二章 真相大白第六百一十一章 門閥恩怨第七百七十三章 初涉朝議第二百七十九章 賜婚聖旨
第三十章 志向高遠第五百零三章 謎團頓解第五百二十九章 忠義之士第四百四十六章 玄奘法師第四百一十九章 攻守鏖戰 上第五十四章 終脫險境第八百三十八章 曉以情理第一百七十九章 長孫夜宴第六百五十九章 決意易儲第八百五十五章 不平之論第七章 天降橫禍第七百七十九章 漸生去意第一百八十五章 勾兌利益第四十三章 李父投卷第八十八章 當街活擒第一百三十六章 腹黑上司第五百零一章 意圖不明第七百四十二章 智商碾壓第一百二十三章 奉旨回京第六百三十三章 武氏獻計第九百三十章 倭僧道昭第八百二十七章 李家大喜第八百三十九章 借得東風第九十章 魔王醉酒 下第五百九十章 最壞打算第七百一十六章 門閥無情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親香澤第八百八十三章 火器攻城第四百九十三章 領罪圈禁第二百三十九章 毫州素布第五十四章 終脫險境第七章 天降橫禍第六百二十四章 人命官司第九百六十一章 柩前即位第七百七十八章 登門賠禮第九百六十三章 加恩晉爵第三百三十九章 夜半劫持第二百一十四章 官復原職第五百五十章 上達天聽第八百七十章 帥帳論策 下第七百五十二章 開花結果求保底月票!!第九百三十七章 歸鄉團聚第八百二十七章 李家大喜第五百一十七章 召入宮中第二百七十七章 行冠加弁 上第七百二十四章 塵封往事第七百零五章 英雄羽翼第八百三十二章 安得雙全第五百六十四章 兕子頑疾第四百九十八章 茶道歧路第六百六十六章 流歸長安第四百七十六章 遊園所圖第五百八十章 凍土難播第二百七十四章 推背道長第六百四十一章 魏王邀宴第八百一十四章 危機暗伏第三百四十章 月照溝渠第七百九十六章 公主夜宴 下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守牧一方第六百一十七章 回程還鄉第九百一十六章 主僕相疑第一百五十五章 程府訓斥 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欠債還錢第二百八十九章 錙銖必較第五百五十章 上達天聽第二百三十八章 選秀納妃第二百零二章 傲嬌公主第一百五十四章 程府訓斥 上第六百六十章 暫時擱置第八百八十七章 拔營南下第六百六十三章 暗生反心第五百九十七章 危言聳聽第四百零五章 胡攪蠻纏第一百五十章 泯嫌消仇第二百一十二章 工部尚書第十七章 流言蜚語第二百八十九章 錙銖必較第八百七十六章 又見名將第九百五十四章 燙手山芋第一百二十一章 封爵召回第六十三章 無意獻策第六百八十四章 百密一疏第八百七十七章 收爲己用第九百五十八章 臨別衷腸第七百八十一章 斷腕籌謀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下共之第二十章 地主新貴第三百二十八章 荒涼破敗第二百七十三章 坦誠相對 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重拿輕放第四百三十二章 別後敘情第三百三十章 民心不穩第一百五十四章 程府訓斥 上第八百一十七章 聚合爲黨第一百五十七章 無妄之災第六百四十二章 真相大白第六百一十一章 門閥恩怨第七百七十三章 初涉朝議第二百七十九章 賜婚聖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夹江县| 盖州市| 英吉沙县| 黔江区| 贵南县| 霍城县| 吐鲁番市| 英山县| 砀山县| 南投县| 靖西县| 漳州市| 汽车| 黎平县| 平舆县| 满洲里市| 汉川市| 赤壁市| 贵阳市| 沈阳市| 中方县| 庆城县| 开阳县| 顺义区| 阿荣旗| 会同县| 田阳县| 札达县| 嵊州市| 石棉县| 宕昌县| 五家渠市| 吴桥县| 新建县| 湘潭市| 新田县| 云和县| 中江县| 会理县| 章丘市| 朝阳区|